第五批国保--古建筑(61)

本篇目录:

*****************************************

400  206.郎德上寨古建筑群

明、清                        贵州省雷山县

401  207.海龙屯

宋至明                        贵州省遵义县

402  208.地坪风雨桥

清                            贵州省黎平县

***************************************

206.郎德上寨古建筑群


郎德上寨古建筑群坐落在贵州省雷山县境内苗岭主峰雷公山麓的丹江河畔,公元1855-1872年,清咸丰同治苗民反清,抗暴失败后,因这里是义军将领杨大六的大本营,清军征战了18年才将其平定。至今全寨有118户,500多人,全是苗族族人,以陈、吴二姓为主。郎德上寨依山傍水,背南面北,四面群山环抱,茂林修竹衬托着古色古香的吊脚楼,蜿蜒的山路掩映在绿林青蔓中,悦耳动听的苗族飞歌不时在旷野山间回荡。

寨前一条弯弯的河流宛如蛇龙悠然长卧,南面有松杉繁茂的“护寨山”,北面有杨大六桥---“风雨桥”横跨于河畔上。过桥可攀登养牛坡,还可观赏杨大六当年反清抗暴时筑起的碉堡和战壕。寨内吊脚楼鳞次柿比。吊脚楼上装有“美人靠”供来客休息。“美人靠”平时又是姑娘们刺绣的好地方,具有独特的苗寨风格。村上的小路全以鹅卵石铺设,整整齐齐干干净净。


寨子中央有一个大芦笙场,地面是用鹅卵石以仿古代铜鼓面十二道太阳光芒和飞奔的骏马,南上方还设有“杨大六文物博物馆”。馆内陈列着当年杨大六领导反清抗暴时的刀、叉、头盔、铁炮等战斗武器。


进郎德上寨,首先要饮十二道拦路酒,然后才沿着石板小路走进寨子中央的芦笙场。在郎德将会欣赏到敬酒歌、苗族飞歌、芦笙舞、铜鼓舞、板凳舞、集体舞等丰富多彩的苗族民间歌舞。


杨大六故居,公元1855-1872年,清咸丰同治苗民反清,抗暴失败后,因这里是义军将领杨大六的大本营,清军征战了18年才将其平定。


杨大六文物博物馆

2001年由国务院核准郎德上寨古建筑群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07.海龙屯


海龙屯位于贵州省遵义市老城西北约28公里的龙岩山巅,又称海龙囤、龙岩囤、龙岩屯,是一处宋明时期的“土司”城堡遗址。其行政区划属遵义市汇川区高坪镇海龙屯村双龙组。屯上最高海拔1354米,屯下海拔974米,相对高差300-400米左右。屯顶平阔,面积约1.59平方公里。屯上建有九关,屯前六关:铜柱关、铁柱关、飞虎关、飞龙关、朝天关、飞凤关;屯后三关:万安关、二道关、头道关。


铜柱关、铁柱关


海龙屯占地1.59平方公里。居群山之巅,北、东、南三面临湘江河之主源“白沙水”,全是绝壁,仅东南面一条小道通往山顶。自下而上,依次是铜柱关、铁柱关、飞虎关、飞龙关、朝天关、飞凤关六关依次屹立。屯后自西而东依次是后关、西关和万安关三关:

天梯,因为“天梯”共36级台阶,所以又称“三十六步”,是上山到海龙屯的必经之道。走过天梯的尽头就是“飞虎关”,飞虎关外门口由吊桥相通。吊桥平时是拉起来的,只有来人经查验后才放下。飞虎关是屯前(屯东)第三关,处于悬崖的腰部,它是利用半崖上的石壕凿成的关门,是海龙屯最险要的关隘。过飞虎关后,有人工开凿于岩壁上的狭窄的秘密军事“暗道”,通往“飞龙关”,又称“龙虎大道”。现在看来,这能称得上“大道”,充其量也就是山上一条好走一点的山道


飞虎关


飞龙关


朝天关


飞凤关


海龙屯


2001年由国务院核准海龙屯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08.地坪风雨桥


地坪风雨桥位于贵州省黎平县地坪乡,俗称花桥,始建于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历史上曾多次修葺。桥长57.61米,宽5.2米,该桥横跨南江河之上,桥身距正常水位10.75米,河中立一青石桥墩支撑木梁结构的桥身,其下部有两排各为八根粗大的杉木穿榫连成一体,架通两岸。


杉木大梁上平铺杉木桥板,二十多排圆柱,用枋木交织,压排穿榫连接成一体,形成长廊,桥廊两侧设1米高的梳齿栏杆。栏杆下面有一层外挑1.4米的大桃檐,既美化了桥身,又可保护下面木构件免于雨淋。桥廊内设有长凳,即可便利行人通往,又可供行人小憩避雨、乘凉、会友、迎宾送客和观赏风景,是一种多功能的侗族建筑。


地坪侗寨位于黎平县南端,现为地坪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102公里,包括上寨、下寨、甘龙3个村寨。南江河从寨子之间蜿蜒流过。在河上有一座远近驰名的风雨桥,又称花桥,将三个寨子连成一体。


这座桥全长56米,桥面宽4.5米,桥底距日常水位近10米。桥上建有长廊和桥楼,青瓦覆盖,可挡风蔽雨,故名风雨桥。南江河至此水流平稳。河中心用青石砌成一座桥礅,桥身置于石礅上,连接两岸,为木析梁结构。桥梁下部分两层,各由8根合抱粗的杉木穿榫连成一体,呈天平状向两边悬挑,各层挑出约2米,这样就巧妙地减小了空间跨度。


2001年由国务院核准地坪风雨桥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0)

相关推荐

  • 侗家风雨桥

               *************************        侗族风雨桥,整座建筑不用一钉一铆和其它铁件,皆以质地耐力的杉木凿榫衔接,拔地而起.风雨桥又称花桥,是侗族建筑中最 ...

  • 曾为广西第一大城市,GDP高于南宁,历史传统犹在就是今非昔比

    旅游小贴士:现在越来越多的旅行者在选择出行目的地的时候都会选择闻名遐迩的城市,优美的风景,舒适的环境,似乎这样优秀的旅游城市才会吸引人们的眼光,接下来就跟随世漫旅行箱的脚步一起来看看今天要说的这座城市 ...

  • 赵州桥的悲剧一生:历经1400年沧海桑田,却在62年前彻底成了历史

    "驾石飞梁尽一虹,苍龙惊蛰背磨空.坦途箭直千人过,驿使驰驱万国通.云吐月轮高拱北,雨添春色去朝东.休夸世俗遗仙迹,自古神丁役此工."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杜德源所作的<安济桥&g ...

  • 廊桥 | 遗留在黑茶古道的记忆

    在交通极为落后的时期,出行对于人们来说实在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地区与地区之间,近则十余里,远则上千里,那时没有公路,也没有汽车,运输主要依赖于马匹,因此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辉煌的马帮文化. 而在茶叶贸易 ...

  • 第五批国保--古建筑(1)

    三.古建筑(共计248处) ************************************** 195 1.潭柘寺 清                           北京市门头沟区 1 ...

  • 第五批国保--古建筑(2)

    本篇目录: *************************************** 200 6.万佛堂.孔水洞石刻及塔 隋.唐至明                     北京市房山区 201 ...

  • 第五批国保--古建筑(3)

    *********************************** 205 11.十方普觉寺 清                          北京市海淀区 206 12.清净化城塔 清    ...

  • 第五批国保--古建筑(4)

    本篇目录: ************************************* 215 21.源影寺塔 金                           河北省昌黎县 216 22.泊头 ...

  • 第五批国保--古建筑(5)

    本篇目录: ******************************************** 225 31.大同九龙壁 明                               山西省大 ...

  • 第五批国保--古建筑(6)

    本篇目录: *********************************************** 235 41.边靖楼 明                           山西省代县 2 ...

  • 第五批国保--古建筑(7)

    本篇目录: ************************************************* 245 51. 觉山寺塔 辽                               ...

  • 第五批国保--古建筑(8)

    本篇目录: ********************************************** 255 61.大王庙 金至明                                  ...

  • 第五批国保--古建筑(9)

    本篇目录: ******************************************** 265 71.小会岭二仙庙 北宋至清                          山西省陵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