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一百问
第一章 眼的解剖生理功能
1问:眼的解剖概要是怎样的?
答:眼是人体的视觉器官,包括眼球、眼的附属器、视路和视觉中枢三部分。眼球包括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眼的附属器包括上下眼睑、结膜、可分为眼睑结膜、眼球结膜及睑球结膜相联部分的穹窿结膜。泪器:有分泌泪液和排泄泪液的泪道。眼外肌;有上、下、内、外四条直肌及上斜肌和下斜肌共六条,附着于眼球壁,专司眼球能向各方运动。视路及视中枢:从视神经开始,进入颅内蝶鞍处形成视交叉,来自两眼的视经纤维,在此分为二组,鼻侧纤维交叉部位发生病变,能使双眼的视野受到损害。向后经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到达大脑枕叶皮质一视中枢。
2问:眼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什么?
答:眼的视觉器官,它的主要功能就是视觉(光觉),眼附属器的各部分,都是为了保护视觉,有着其各自的生理功能。人都有一双眼睛,有了视觉,就要有综合两个相同的物象的功能,即双眼视觉,使之成为一个完整印象的能力,就是融合力,即融合功能。
人眼还有一项特有的产体视觉功能,是人对三维空间各种物体的远近、前后、高、低、深、浅和凹凸的感知能力,才能使手与眼敏捷而又精巧地配合,使眼明手快,对生活、工作,劳动改造自然起了重要作用。
视觉还有色觉功能,即能判别各种不同的颜色,但也有失天的色觉障碍,有色弱、色盲两类型,有色觉异常者,不能担任交通运输、美术、医学、化学等方面的工作。
尚有一种暗适应功能,人由明处进入暗处时,开始一无所见,继而逐渐可以看到暗处的物体,这就是暗适应,即明暗调节力。
3问:眼球的发育和简要解剖是怎样的?
答:眼球的发育和身体的其它器官相比较是早熟的。新生儿的眼球前后径就有15毫米,到3岁左右就迅速至为22。5~23毫米,15-16时,眼球基本上已如成人大小,以后则改变甚微,每年仅增加0。1毫米,一般成年人的眼球前后径平均为24毫米,水平及垂直径平均为23毫米。
眼球分为外层、中层、内层
(1)外层:是一层纤维膜,前面的1/6为角膜,是无血管的透明组织,其余后面的5/6为白色巩膜缘,外层是形成眼球形状的外壳,保护眼球内的重要组织。
(2)中层:是一层色素膜层,富有血管、色素,是营养眼球及形成暗室有利于成像的组织。由前向后分为三部分,前为虹膜,呈园形式,中央有2.5~3毫米的园形孔,称为瞳孔。虹膜向后为睫状体,后接脉络膜,即虹膜,睫状体,脉络膜三部分组合为眼球的中层。
(3)内层:为视网膜层,是一层透明能感光的神经组织,分布视网膜中央动脉和中央静脉血管。
4问:眼球内容和屈光系统的结构是怎样的?
答:眼球最前面的是角膜,其后的前房,充满房水,在虹膜后面就是晶状体,两者的空间叫后房,也充满房水,晶状体向后是眼球内最大的空腔,充满着一种胶状体,叫玻璃体。故房水、晶状体、玻璃体,都是透明组织,形成了眼球的屈光系统。
5问:视觉是怎样产生的?
答:视觉的产生必需有光。若在无光的地方、也就不会有视觉。眼的视网膜是一层感光组织光线进入眼后,经过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等眼屈光系统屈折后,在视网膜上结成物像,转变为神经冲动,经视神经传入视路各组织,将视觉的住处传到大脑枕叶中枢的视分析器,使之能够辨别外界物体的形态和颜色,从而产生视觉,又经过双眼的合像,即融合功能,形成双眼单视和立体视觉。但以上传导经路,其中任何一个部分或其邻近部位受到病变的影响时,都会导致视觉和视野(周边视力)范围受到损害。
6问:要能看清外界物体,必需具备什么条件?
答:要有一双健康正常的眼,就要了解正常眼要具备的条件。
(1)眼的屈光系统,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这四种屈光介质都必需透明。
(2)眼屈光系统的各光学常数要正常,不存在有屈光异常。
(3)眼的调节、集合和瞳孔反应,即眼的三联动现象要有正常功能,才能使眼视远视近都能看清楚。
(4)眼的视网膜感光组织,视神经经视路到视中枢的途径及其周围组织都要正常。
(5)视中枢视分析器的功能,包括双眼融合力,立体视觉、色觉、明暗适应能力,视野等,都要正常。
(6)眼的附属器各部分也一样重要,若有眼睑不能闭合、泪腺分泌减少,可使眼干燥、角膜干燥、发生病变都会影响视力。
总之,眼解剖各部分,都要无先天异常,都要有自己应有的生理功能,都要无疾病发生,具备以上诸多条件,才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7问:为什么说角膜是视光学的最重要组织?
答:这就要进一步了解角膜的解剖及其功能。角膜位在眼球前面,占眼球外层(1/6,是一层无血管的透明组织,略呈椭园形,横直径为11~12毫米,垂直径为10~11毫米,中央光学区厚度为0.5~0.7毫米,周边厚度为1毫米。角膜前面的屈率半径为7.8毫米,后面为6.8毫米。
角膜从组织学上可分为五层,由前向后依次为:
(1)上皮细胞层,分布着丰富的感觉神经丛,具有极敏感的痛觉反应,当配戴隐形眼镜后,易产生刺激症状、流泪、异物感,如一旦损伤,再生能力也很强。
(2)前弹力层:由较坚实的透明弹性纤维构成,一旦损伤,将不能再生,就会造成不透明的疤痕组织。
(3)基质层:占角膜厚度的90%,并有绝对相同屈光指数的纤维板组成。当有病变或损伤时,会出现渗出水肿,严重影响视力。
(4)后弹力层:为有弹性的胶原纤维薄膜,具有抗微生物,炎症和化学操作等作用,爱伤后也可再生。
(5)内皮细胞层:为单层细胞组成,具有对水运载和电解质的功能、纤维角膜水分的平衡,当角膜缺氧时,可导致水肿。
角膜含水量恒定(约为72%~82%),折射率恒定(约为1.376),光透射比大于97%,是眼的主要屈光介质之一。角膜的前表面为凸面光学界面,角膜的后方充满房水,角膜和房水构成凸镜结构,因外界空气与角膜后房水的折射率不同,使其成为眼的重要的屈光因素,占眼的总屈光率的70%~75%,约各40.00D~-45.00D。
为此,治疗屈光不下地,明确有效的手术方法,都是在角膜上改变屈光力,如前些年,国内盛行一时的角膜放射状切开术,现已被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所代替。OK镜也是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的,它的原理,也是用硬性接触镜,起角膜塑形的作用。由此就可以说明,角膜是最重要的光学组织。
8问:虹膜、睫状体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答:虹膜为一园盘状膜,分前后两层,前层为基质层,含丰富的血管,后层为色素上皮层,内含瞳孔括约肌,司缩瞳作用,受副交感神经支配和瞳孔扩大肌、司扩瞳作用,受交感神经支配。虹膜中央有2。5-4毫米圆孔,称为瞳孔、瞳孔的大小,调节着进入眼内光线的多少,强光时,瞳孔缩小避免视网膜遭受强光的过度刺激,弱光时,瞳孔扩大,增加进入眼内的光量,以保证视网膜对弱光的适应能力。
睫状体由三组肌纤维构成,是平滑肌,受副交感神经支配,在眼的调节活动中,睫状肌的收缩,减少了由睫状突所形成的园环的直径,使晶状体悬韧带放松,减轻或解除了对晶状体的牵引作用,使晶体膨隆,参与了眼的调节功能。在视近物而调节时,是由睫状肌中的环形纤维收缩来实现,在看远时,是由睫状肌中的子午线状肌纤维收缩来实现。
也就是副交感神经的作用,是为近视而集焦,交感神经的作用是为远视力而集焦。
总之,虹膜,睫状体是完成瞳孔的反射,眼的调节和集合的功能。此外,睫状突的上皮细胞层是分泌产生房水维持眼内压的功能。
9问:晶状体和玻璃体的功能是什么?
答:晶状体是眼屈光间质的重要组织,可比做一个有聚光作用的凸透镜,能够自动改变其屈折度,因此具有聚光成像调节焦距的功能。晶状体还具有吸收短波紫外线的能力,硬化程度越高,吸收作用越强。
玻璃体是一种胶状体,前面与晶状体吻合,后面与整个视网膜紧密接触,其主要功能是导光和固定视网膜与巩膜色素上皮层之间关系。
10问:视网膜是一层什么样的组织,其功能?
答:视网膜为眼球壁的最内层,是一层透明膜,是高度分化的神经组织,故又称神经膜。视网膜结构层次可分为10层,构造极为复杂,主要有三个神经单位构成,即视细胞,双极细胞和神经节细胞。当光线到达视网膜时,即刺激视细胞(杆状体和圆锥体)而发生形态光化学的变化,同时有生物电出现,由此而产生的兴奋,给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及其纤维传入视路至大脑枕叶视中枢而形成视觉。因此视网膜是一层感光的神经组织,是产生视觉的重要组织。
11问:黄斑是什么样的组织其功能?
答:在视网膜的后极部,有一中央无血管的凹陷区,解剖上称中心凹,由于该区富含叶黄素,因而称为黄斑。临床上称为黄斑中心凹。是视网膜上视觉最敏感的部位,黄斑区色素上皮细胞含有较多色素,在眼底镜下所见颜色较暗,光照中心凹处,可见反光点。称为中心凹反射。黄斑区直径为1-3毫米,其中心凹直径约为0.2毫米,只由锥体细胞组成,以保证中心视力最大的锐敏度,是中央视力所在区。黄斑区如有病变异常,中心视力就会受到损害。
12问:能见到的眼底像的结构名称是怎样的?
答:用眼底镜能观察到的眼底像,放大约16倍。眼底一般呈黄褐色,在偏鼻侧约15°可窥见一园盘,叫视神经盘,即视神经乳头,边界清晰,表面呈淡红色,中央部有一白色血管,自视盘中央伸出,即视网膜中央动脉和静脉,各自分为上、下鼻侧,颞侧向整个眼底分布。静脉较粗,呈暗红色,动脉较细,呈鲜红色,血管走行呈轻度弯曲,沿血管轴有反射光线,网膜血管四条分布方向名称为:动静脉颞侧上下枝,鼻侧上下枝,各四大支及许多分支,分布整个眼底。
黄斑区在视乳头的颞侧,即眼底后极部中央区,色较暗,无血管,中央有一小反光点,即黄斑中心窝反射。
13问:眼屈光系统各介质的光学常数是多少?
答:Gullstrand 氏对人眼屈光系统进行了光学常数检查,其数值是:
角膜前面弯曲度 7.8MM
角膜屈光指数 1.376
角膜屈光力 48.38D
晶体前面曲率半径 10MM
晶体后面曲率半径 6MM
晶体屈光指数 1.4085
晶体屈光力 19.11D
房水、玻璃体的屈光指数 1.337
眼轴长度 外径24MM 内径 21.5MM
眼球总屈光力 58.64D
14问:什么是眼的调节?
答:眼看近距离目标时,物体所发出的光都是散开的,如果眼不改变原有的屈光状态,物像就必须落在视网膜之后,不能在网膜上清晰成像,必需增加晶体曲率(弯曲度),从而增强眼的屈光力,使近距离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像,这种为看清近物而改变眼屈光力的功能,称为调节。
15问:调节作用的机理是怎样的?
答:调节的主要特征是晶体的弯曲度增加,在正常状态下,晶体被悬韧带的张力所牵拉而呈扁平状,在调节活动中,睫状肌的收缩,使晶体县韧带放松,减轻或解除了对晶体的牵拉作用,使晶体变凸膨隆,因此屈光力加大。这一调节功能是由付交感神经支配的睫状肌中的环形纤维收缩而实现的。
16问:调节作用必须依靠什么因子?
答:调节作用的发生,必须依靠两个因子。一个是晶状体变凸,一是睫状肌收缩,两者同时作用,才能产生调节作用。
例如:白内障(晶体混浊)摘除后,成为无晶体眼,又如用1%阿托品眼液散瞳后,致使睫状肌麻痹时,前者无晶体,后者睫状肌不能收缩,都不能产生调节作用,致使视近物发生困难。人至中年后,晶状体因年老发生硬化,睫状肌收缩力减弱,致使视近物逐渐发生困难。人到中年后,晶状体因年老发生硬化,睫状肌收缩力减弱,致视近物逐渐发生困难。
17问:调节有哪些种类?
答:有以下几种:
(1)调节痉挛:持续视近时间过长,使睫状肌过度收缩,日久即可产生视力疲劳,发生假性近视。
(2)调节强直:即瞳孔收缩及扩大时间明显延长,是一种Adie氏眼综合征。
(3)调节麻痹:病理性,即支配睫状肌的神经麻痹。药物性,用阿托品眼液后使睫状肌麻痹
(4)调节衰退:人到中年,约45岁左右时,晶状体逐步硬化,调节力减退,即出现老视。
18问:什么是调节远点与调节近点?
答:眼在休息状态时(调节松弛)最远能看清之点,称为调节远点,此时眼的屈光力最小,当眼在看近物时,最近能看清之点,称为调节近点,此时调节力最强。近点是与调节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近视力也叫调节视力或动态视力。
19问:什么是调节范围与调节广度?
答:调节远点与调节近点间的距离称为调节范围。当眼看远点与看近点时,屈光力的差别称为调节广度。
20问:什么叫集合作用,是怎样产生的?
答:集合亦称辐辏,两眼在近距注视某一视标时,就要运用调节才能使物体,在视网膜上结成清晰的物像,这时,两眼就必须向内(鼻)侧转动,使视轴正对视标,这种视近物时两眼球向内转的现象,就称为集合作用。物体距离越近,眼球向内转的程度越大。
当眼注视近物时,两眼球的内转,是眼的内直肌收缩的结果,调节越大,集合也越大,集合与调节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调节的支配是中枢性的,集合是由调节而产生的反射作用,调节与集合是一个联动过程,调节时瞳孔可缩小,因此,调节、集合、瞳孔缩小,称为眼的三联动现象。
第二章 眼视光学(眼屈光学)
21问:什么是光的折射或屈光?
答:光进入眼的透明介质,由前向后为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等,沿直线方向行进,但每一介质透明是相对的,光在通过一个透明体时,会有三种形式:一部分被吸收,一部分被反射,一部分被折射。若光由一介质射入另一密度不同的介质时,在两介质的交界处,除一部分被反射回到第一介质外,另一部分透入第二介质中,并在两介质的分界处改变其行进方向,即光线在界面时发生的偏折现象,就称为光的折射或和屈光。
22问:光学的基本知识,什么是三种光束?
答:光是电磁波的一种,有一定的波长,故又称光波。人眼可见的光波,称为可见光,其波长范围为380~760NM人眼不可见光,在可见光区域之外的两端为紫外光区(小于 380NM一端)和红外光区(大于760NM一端)。不同波长的光波在直空中传播光速为30万千米,在水或其他介质中则稍慢。可见光根据波长的不同,而有不同的颜色,白光可以看成是各种不同波长的总和。
光在空间一般是直线传播,故称为光线。光线可分为散开、平行、集合三种形式,亦称三种光束。
散开光线——光线由发光体发出后,均呈散布开状态,在屈光学上,一般认为由5米以内射来的光线为散开光线。
平行光线——从发光点发出的光线,虽为散开光线,但距离愈远,愈接近平行。
在屈光学上,对5米以外射来的光线,可视为平行光线。
集合光线——凡经过凹面镜的反射或凸透镜的折射而向某点集中的光线,均称为集合光线。在自然界中没有集合光线。
23问:光线在传播过程中,可出现哪些情况?
答:光线在传播过程中,可出现以下三种情况:
(1)光线如遇到不透明体时,特别是黑色的不透明体则被吸引。
(2)光线如遇到光滑的镜面,则被反射,如遇到凹凸不平的侧面则发生乱反射。
(3)如光线遇到透明物体时,沿垂直方向传播,则大部分光线可以通过前进,但也受到阻力而降低速度。如果不是沿垂直方向的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折射,也称为屈光。
人眼是一个屈光系统,当屈光介质有生理或病理性改变时,也就能出现光传播过程中的以上三种情况。
24问:屈光不正有哪些类型?
答:屈光不下地分为远视、近视、散光三大类。
根据屈光性质不同可分为:单纯远视、单纯远视散光、复远视散光、单纯近视、单纯近视散光、复近视散光、混合散光、屈光参差等。还可细分为许多类型。
25问:什么是远视眼,有哪些类型?
答:眼睛在调节静止情况下,5米以外的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成像在视网膜之后的,称为远视眼。
若按病因分类:可分为:
(1)轴性远视:为最常见的一类,由眼轴过短所致。正常人的眼球轴长为24毫米,每缩短1毫米,就能产生3D的远视,此类型为眼球发育不全的结果。
(2)弯曲性远视:眼球屈光面的弯曲度小所致。
(3)屈光指数性远视:眼屈光系统的屈光力不足。见于角膜、房水和晶状体的屈光指数偏低或(和)玻璃体的屈光指数偏低或(和)玻璃体的屈光指数偏高所致。
若按远视眼与调节的关系分类,可分为:
(1)隐性远视:凡远视屈光度能通过调节作用的代偿而获得正常视力者,称为隐性远视。
(2)显性远视:凡远视屈光度超过调节作用的代偿范围,其未代偿的部分,称为显性远视。
(3)总远视:为隐性远视和显性远视的总和。
用阿托品眼液充分麻痹睫状肌后,测得的屈光度为总远视。
若按远视屈光度划分,又可分为:
(1)轻度远视:为2D以下的远视。
(2)中度远视:为2D至6D以下的远视。
(3)高度远视:为6D以上的远视。
26问:什么是近视眼?有哪些类型?
答:指眼睛在调节静止情况下,5米以外的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成像在视网膜之前(即焦点落在视网膜之前)称为近视眼。可分为:
(1)轴性近视:眼球前后轴过长,一般6D以上的高度近视,眼球的前后轴已有明显的增长,亦称病理性或变性或进行性近视。
(2)曲率性近视:由角膜弯曲度或晶体前表面的弯曲度增大所致。
(3)屈光指数性近视:由角膜、房水及晶状体屈光指数偏高或(和)玻璃体屈光指数低所致。
若按屈光度分类,可分为:
(1)轻度近视:屈光度在-3.00D以下者。
(2)中度近视:屈光度在-3。0D~-6。0D之间者。
(3)高度近视:屈光度在-6.0D以上者。
(4)超高度近视:屈光度在-12D以上者。
27问:什么是散光及其分类?
答:眼球在不同的径线上的屈光状态不一致,尤其是角膜表面不是一个球面,则光线经眼球的不同经线射入后,就不能结成一个焦点的眼,称为散光眼。
可分为规则性散光和不规则性散光两类。
(1)规则性散光:占散光的大多数。指角膜各经线上曲率半径大小不同,便具有一定规律。角膜或眼球最强屈光度与最弱屈光度的轴风好成90°,散光的度数则等于两个主要轴度数之差。可分为:
单纯性散光:眼的一条径线是正视,另一条是近视或远视。
复合性散光:眼的二条径线都是近视或远视,但度数不同。
混合性散光:眼的一条径线是近视,另一条径线是远视。
散光轴位:顺规性散光轴在180°±20º,逆规性散光轴在90º±20°。斜性散光轴在30°,-60°,120°-150°。
(2)不规则性散光:眼球的屈光不便各径线上的屈光力不同,在同一径线上各部分的屈光力也不相同,无规律可循,称为不规则性散光。此类散光往往是由于角膜或晶状体疾病或外伤所造成,如角膜瘢痕,表面平凹不等,不能用镜片矫正。
28问:屈光不正是怎样发生的?
答:屈光不正是与遗传有关的先天发育异常。经过许多学者对近视的发病研究,认为青少年发生率很高的低中度近视,属多因子遗传。60%为遗传因素,40%属后天环境因素所造成。环境因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近距离持续用眼过多,由于调节和辐辏作用,使眼外肌(主要是内直肌)对眼球施加一定的压力,眼内压也相应升高,使睫状肌与眼外肌经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久而久之,使近视程度越来越深。
轴性近视:亦称病理性近视、变性近视、高度近视或称进行性近视,纯属是一种遗传性眼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亦有显性遗传。若夫妻双方都患有轴性近视,其子女遗传发生率是很高的。
29问:什么是屈光参差?是怎样发生的?
答:两眼的屈光程度不等为屈光参差。分为同种屈光参差,即两眼光性质相同但程度不同,都是近视或远视。和异种屈光参差,即两眼屈光性质不相同,一眼为近高,一眼为远视,屈光参差为先天性发育过程中形成,也有因眼病或手术而发生,如角膜及晶体手术后而改变屈光度。
30问:屈光参差如何配镜?
答:两眼屈光度有轻度差别是常见的,若差别在2D以上时,就要考虑患者能否耐受戴镜。因为两眼每相差0。25D,视网膜上物像的大小可相差0.5%,如两眼特像大小超过 5%就会使融合发生困难,甚至破坏双眼单视,患者戴镜后就会感到头昏,视力疲劳或牵拉感,重者可发生恶心、眩晕、复视等。
31问:什么是假性近视?和真性近视如何区别?
答:假性近视,是指在常态调节情况下,远视力降低,近视力正常,用负镜片矫正可达到正常视力,检影镜检查也可呈现近视性屈光不正。但当使用睫状肌麻痹药物后检查,近视消失,而呈现为正视或轻度远视。这种出现的现象,称为假性近视。其发生是因调节紧张所致,多发生在12~~16岁之间的青少年。
关于假性近视的名称,有所争论,多数学者同意称为调节性近视,其实质也属于调节痉挛所致。
假性近视与真性近视是本质不同的两个概念。后者是在无调节参与时,其远点在眼前有限距离内。有许多学者,认为在青少年近视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假性近视、混合性近视、真性近视的演变过程。即假性近高是真性近视的初发期,由于长期近视作业,使睫状肌过度紧张,久而久之,使调节性近视而成为屈光性近视。
区别或排除假性近视,可用1%阿托品药液点眼后,使紧张的睫状肌松驰,达到调节麻痹时,进行检影验光,其所得的就是真性近视的屈光度。
32问:什么是老视眼?
答:老视眼即老花眼,人到45岁左右时,晶体核逐渐硬化,使晶体的可塑性减退,睫状体亦因年龄增长而松驰,因而使眼的调节功能减退,近点移到33CM以外,对近距离的工作和阅读发生困难,这种由于年龄增长所致的调节减弱,视近物发生困难,称为老视。
33问:老视眼配镜为什么样也要验光?
答:老视眼可以用凸球镜矫正,把近点移到适合经常工作的距离以内。一般45岁左右的正视眼,开始可配戴+1.0D-+1.50的镜片,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每4~5年约可增加+0.50D,这是正视眼的一般常数。但许多人都患有各种不同性质的屈光不正,各人的瞳孔距离也不一样,因此,配老花镜就必须验光,先验配远用眼镜,矫正远视力,在屈光不正的基础上,根据年龄与老视程度,调整配老视镜。
34问:什么是弱视?是怎么样发生的?
答:眼部没有器质性病变,远视力低于0.8,且不能用镜片矫正者,称为弱视。弱视的发生,是在幼儿视觉发育过程中形成的。多由于屈光不正,屈光参差、斜视、无天性白内障等,使视觉细胞无法获得充分刺激,发育受到影响,因而发生弱视。
弱视通常为单眼,也有双眼发生的,可分为:
(1)斜视性弱视:因双眼不能同时对同一物体协同聚焦,抑制一眼获得的比较模糊的图像,干扰大脑的视觉发育,而造成斜视眼视力下降。
(2)屈光性弱视:主要是屈光参差,抑制屈光度高的一眼,而发生弱视。多为远视性屈光不下地所致。
(3)形觉剥夺性和遮盖性弱视:在幼儿眼球发育期,由于屈光介质混浊,如白内障角膜瘢痕等,阻碍光线对视觉细胞的刺激,扰乱了视觉发育所致。
35问:弱视怎样治疗?
答:弱视要早发现,早治疗是可以治愈的,一般在10岁以后,治疗效果就相对减少了。治疗的主要方法是消除发生弱视的原因,如矫正屈光不正,屈光参差,治疗斜视,早期治疗先天性白内障。弱视眼要多使用,多接受光的刺激,必要时可遮盖好眼,强近大脑使用被抑制的弱视眼。但需注意被遮盖眼(好眼)的情况,避免好眼发生遮盖引起的形觉剥压性弱视。治疗弱视,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这是治疗的关键。还可配合使用治疗弱视的一些仪器,加强对视细胞的刺激。
36问:斜视有哪几种?是怎样发生的?
答:在双眼注视状态下出现的眼球偏斜,称为斜视。斜视可分为共同性斜视和麻痹性斜视两大类。
(一)共同性斜视:是指双眼视轴分离,眼外肌及其神经支配均无器质性病变,眼球能随意向各方向转动,其发生的原因有:
(1)解剖因素:眼外肌先天发育异常,各条肌力强弱不等。
(2)调节因素:有些学者认为内斜视是集合过度的结果。多为远视患者,为了看清物体,使用过度调节,同时产生过度集合而产生内斜视。近视患者,少用调节、产生集合而产生内斜视。近视患者,少用调节、产生集合不足,而导致外斜视。
(3)融合功能缺陷:由于融合功能不全,不能用双眼注视,引起融合功能紊乱而发生斜视。
(4)遗传因素:与遗传有一定关系,为显性或隐性遗传,常有家庭性发病。
(二)麻痹性斜视:由于支配眼外肌的神经发生麻痹,可造成单条或多条眼外肌完全性或部分性麻痹,如动眼神经麻痹,可发生眼球向上、向下内不能转动,外展神经麻痹,可使眼球不能向外侧转动。发生原因,有先天发育异常,外伤、感染、肿瘤压迫等而造成第3、4、6对颅神经的损害而发病。
37问:斜视怎样治疗?
答:斜视要及早治疗,避免斜视眼发生弱视。共同性内斜视是儿童斜视中最常见的类型、首先要在睫状肌麻痹下散瞳检影验光,有3D以上的远视者,必须配戴足度眼镜,以预防和治疗弱视为前提。如斜视眼明显,不论是内斜或外斜视,其融像功能会受到影响,就要考虑手术治疗,不仅能改善外观,同时能减少复视和视力疲劳症状。对麻痹性斜视,首先要检查诊断发生的病因,以病因治疗为原则。
38问:为什么远视眼容易发生内斜视?
答:因远视眼必须多运用相当于远视屈光度的调节,也自然就伴随着集合过量。如双眼的屈光度不同,一眼为远视3D,一眼为4D,当两眼用6屈光度注视33CM距离的物体,则屈光度高的一眼,必须仍有1屈光度的远视,因而在视网膜所成的像就很不清楚,为使成像清楚,又必须多用1屈光度的调节,多用调节,也同时要兴奋内直肌过量集合,使眼球内转,久而久之,屈光度较强的一眼,就可以成为内斜视。
39问:为什么近视眼容易发生外斜视?
答:如果双眼为近视8屈光度,注视离眼12CM处的物体时,需用8米角的集合才能看清,这样其内直肌必须用很强的力量增加集合作用。久而久之,可使集合松弛,一只眼注视,另一眼便向外转,如双眼中有一眼近视屈光度更大,就更容易发生外斜视。
40问:什么是隐斜?怎样检查?
答:隐斜是一种潜在的双眼分离现象,只有在双眼同时注视状态被干预时才出现,如将一眼遮盖时,在双眼同时注视时,双眼能很好协同,可以同时注视同一目标,但当一眼被遮盖时,被遮眼将移至休息的斜视位置,一旦遮盖被去除,双眼立即协同一致。说明眼球虽有偏斜趋向,但仍然保持双眼单视而不表现出斜视。隐斜与显斜仅程序的差别而无质的差别。大多数人都有小量的隐斜度属于正常现象。
发生隐斜的原因,与共同性斜视相同,只是轻重程序不同。隐斜也有内外上下隐斜之分。检查隐斜,可用破坏双眼融合的方式,使潜在斜视显现出来,其检查方法是采用交替遮盖法,令患者注视前方目标33CM或6米处,用遮眼板交替遮盖双眼,观察去掉遮盖眼的转动方向,如眼球由颞侧向鼻侧移动为外隐斜,由鼻侧向颞侧向鼻侧移动为外隐斜,由鼻侧向颞侧移动为内隐斜。
41问:近视眼怎样预防和治疗?
答:单纯性近视(中低度)是由环境和多因子遗传因素所造成,其预防要从幼儿上小学开始,要在造成近视的环境因素方面着手,主要是近距离(阅读和书写)用眼时间不能持续太长,一般用眼约40分钟左右时就要休息(双眼远眺,做眼保健操)5-10分钟。并要长期坚持下去。其他方面,学习时要保持正确阅读姿势,学习资料印刷质量要好,不要在震荡和晃动时看书,多参加户外活动,多看绿色植物。如已发生近视,就要配适合的矫正眼镜。
轴性近视,是一种遗传性眼病,也要预防造成近视的一些环境因素以减少或减慢近视度的发展。
近视眼的治疗,唯一方法就是配戴眼镜矫正视力。到年满18周岁后,可考虑行准分子激光手术,这是目前最安全而有明确效果的治疗方法。
人到中年后,如高度近视眼有合并白内障者,或远视力矫正差,近视力较好的,可尽早做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以获得更好的视力。
42问:高度近视在不同情况下,如何用特殊方法配镜?
答: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双眼高度近视,这里指的是屈光度在-5.00D以上,远视力都能矫正达1.0~1.2。学习或工作近距离用眼较多者,宜配远用和近用两付眼镜。尤其是青少年,从中学开始,进大专院校到读研学生,有10余年的学习时期,整天以近距离用眼为主。有许多职业工种,如:会计、绘画、刺绣、刻字、电脑工作者,也同样以近距离用眼为主。若配戴矫正视力达1.0的远用眼镜,长时间看近距离物体,势必加重眼的调节和集合功能,必须会引起眼的调节疲劳。因此需另配一付屈光度较低的近用眼镜,一般可减低1/4屈光度,如有低度的柱镜要同样保留。
(2)一般轻度近视,另一眼为高度近视,两眼屈光度相差很大,不能接受戴镜者,可双眼配隐形眼镜,也可单眼(高度近视眼)配隐形镜,例如:右眼为-2.0D、左眼为-8.0D,则左眼配-6.0D隐形镜后,还差-2.0D和右眼再配双眼-2.0D眼镜,达到双眼视力相等。
(3)双眼高度近视,先以配近用眼镜的屈光度配隐形镜后,再配矫正视力达1.0的远用眼镜的屈光度差的框架眼镜。例如双-8.0D,先配-6.0D隐形镜,再配-2.0D框架镜。这样远用时戴上框架镜,近用时只戴隐形镜。配框镜也不需用超薄镜片达到既美观又经济。
43问:如何能减少高度近视眼的发生率?
答:高度近视,多是一种病理性轴性近视,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眼病。要减少其发生率,就要从遗传学的观点提倡优生。根据遗传规律,如果夫妻一方是正常人,而另一方是高度近视患者,他们的子女,可能有携带近视的致病基因,但并不发病,这在遗传学上称为携带者。如果男女双方都是携带者,他们的子女将有1/4的可能是近视眼。若一方是正视眼,也没有近视家庭史,其子女发生高度近视的机会就大大减少。所以青年人在选择伴侣时,千万不要有高度近视眼的男女双方结合。否则其子女遗传发生率是很高的。
44问:近视眼配镜的原则要注意什么?
答:对青少年近视初配镜者,必须要散瞳检影验光后,区别真假近视,如为假性近视,不需配镜。
低中度近视,为使眼睫状肌保存有一定的调节能力,要避免过矫,矫正视力达到1.0为宜。要取矫正视力最低的屈光度配镜。
对初配眼镜的高度近视眼患者,初戴镜时多不能忍受全矫正,要以患者能接受程度,可先部份矫正,待适应后再酌情增加屈光度,分次矫正配镜。
45问:远视眼配镜的原则要注意什么?
答:远视眼配镜原则要注意以下几点:
(1)幼儿的轻度远视,多为生理性的,可不必配镜。
(2)如发现儿童有内斜视或有视力减退者,必须用1%阿托品眼液充分麻痹睫状肌后,检影验光配镜,而且要常配镜。
(3)决定眼镜处方的原则是在获得矫正视力要选用最高屈光度,以达到全矫正。
(4)远视眼往往近视力不好,易发生视力疲劳,如配镜远视力有下降者,为消除看近发生调节疲劳,则近用时要常戴镜。
(5)如儿童有中度或高度远视合并调节性内斜视时,配镜的目的主要在于使调节和辐辏恢复平衡,以消除内斜视而不在于视力的提高。
46问:散光眼配镜原则要注意什么?
答:要注意以下几点原则:
(1)通常远视和近视眼,多合并有轻度(+-0.50DC)散光,近视散光轴在180度,远视散光轴在90度,大多无症状,这是生理性的,可不必矫正。如由于散光的存在,降低了视力或产生视力疲劳时,则不管散光程度轻重,都应矫正。
(2)矫正散光的原则,禁忌过矫,可采取部分矫正。一般来说,未曾戴过眼镜的成年人,多不能接受散光的全矫,但青少年多能接受全矫正。
(3)要注意勿将远视散光或混合散光配成近视散光,由于眼的调节作用,可将本来的远视散光变成近视散光。例如:一位15岁的中学生,双眼视力0.7,电脑验光配镜为-1.0DC*180,戴镜后,视疲劳反感加重,后经检影验光配镜为 +1.00DC*90后,视疲劳完全消失。
(4)高度散光可部分矫正或利用等值球镜替换法进行矫正,如检查所得为高度散光,戴镜后有视物变形,不敢走路,头部也感不适。可将散光度降低,以患者能耐受为宜。利用等值球镜替换法:如一位成年患者,视力0.3,屈光度为-7.00DC*90,戴镜后不能忍受,后用-3.00DC*90,剩下的-4.00DC*90散光先以其度数之半(即-2.00DS)的球镜片替换而成-2.00DS联合-3.00DC*90的处方配镜后,患者无不适感。
47问:老视眼配镜要注意什么?
答:要了解注意以下几点:
(1)老视眼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屈光度也增加,如为正视眼,一般在45岁用+1.00D~1.50D,50岁用+2.00D,55岁用+2.50D,60岁用+3.00D,但切勿以此常数为定律,要依照各人不同情况,予以配镜,要补足其调节功能,还要使调节作用有剩余的部分,可保留三分之一的储备调节。
(2)要了解是否有屈光不正存在,要先进行远视力的矫正。在矫正远用屈光不正的基础上,再检查加入近用光度。
(3)要了解是否有眼病存在。有许多眼病可发生近视现象,故不能以年龄与老视屈光度的常数配镜。
(4)要根据患者不同工种和近距工作情况配镜。如对近距工作者,其近点要近一些,配镜度数可适应增加,一般情况近点可远一些,屈光度可适当减少。还要根据患者用眼的习惯和需要近用距离予以配镜。
48问:为什么有些正视眼的老年人,年到五十,还不需要配老视镜?
答:这是因为有些老年人,出现一些眼病和其他疾病或某些药物,而呈现的近视现象所造成。如:
(1)老年晶体核硬化,使屈光指数增加,可造成核性近视。
(2)老年性白内障初期,晶体屈光指数增加而出现近视现象。
(3)青光眼常用缩瞳药点眼,可造成-2.0~-3.0D近视。
(4)糖尿病:血糖增高——晶体核硬化——核屈光指数增高——出现暂时性近视。
(5)使用磺胺类药物,引起过敏性晶体水肿,出现暂时性近视。上述种种疾病,由于近视的出现,故使五十岁左右的老年人可不需要配老视镜,也有50~60岁的老年人,原本已配镜的老视镜减少了度数,有的可废弃不戴老视镜了。
49问:为什么配戴老视镜年龄有迟有早?
答:这与屈光不正的存在有关系。
(1)如近视眼较同龄正视眼可晚出现老视,因为近视眼的远点较同龄正视眼为近,所以较正视眼晚出现老视。
(2)远视眼较同龄正视眼能较早出现老视,因为远视眼的近点较同龄正视眼为远,年龄到35—40岁时,就会感到调节力不足,所以有远视眼者较同龄正视眼能较早出现老视。也有因个体不同,调节力衰退迟早各有差别。
50问:眼睛疲劳会出现那些症状?答:眼睛疲劳,又称调节或视力疲劳,可出现多样的症状。轻者:眼球或其周围疼痛一鼻根部或颞侧酸胀,礼物模糊,眼干,灼热感压迫感,怕光,流泪及复视等,重者:有明显眼痛,头痛,眩晕,恶心,甚至盗汗,面色苍白,心动缓慢,颈肌紧张,肩部酸痛等全身症状。
51问:发生眼睛疲劳的原因有哪些?
答:眼睛疲劳的原因复杂多样,可分为以下几种?
(1)调节性眼睛疲劳:特别是远视散光未配戴适度的矫正眼镜,近视戴过度矫正眼镜,远视散光和混合散光误戴近视散光镜等,易发生调节性视疲劳。
(2)肌性眼睛疲劳:斜视,眼外肌麻痹及辐辏功能不全等。
(3)视像不等性眼睛疲劳:多发生在两眼屈光参差明显的患者,引起融合功能障碍所致。
(4)症状性眼睛疲劳:有些眼病如青光眼,虹睫炎等,和一些全身疾病如贫血、营养不良、高血压、低血压、内分泌紊乱,更年期综合征,身体虚弱等,都可出现眼睛疲劳。
(5)神经性眼睛疲劳:由精神因素引起的如:焦虑、忧伤、神经衰弱。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如:过分精细操作,在震荡不稳中看书,对工作环境色调不和谐等,都可引起眼疲劳。
52问:眼睛疲劳检查的要点要注意什么?
答:检查要点,要从发生的原因着手,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问诊:多方面了解,听听患者的主诉,包括眼和全身病,环境因素,以获得各方面的线索,便于有侧重地选择检查项目。
(2)视力检查:分析远近视力状况,以判定有无屈光不正或某些眼病的存在。
(3)屈光状态检查:屈光不正是引起眼疲劳的最主要原因,要进行客观的检影验光。对已配戴眼镜者,要进一步验证其屈光度是否准确,散光轴向及瞳距等,包括眼镜装配是否符合正确的验光处方。
(4)调节检查:对近点距离进行反复持续检查,了解有无调节衰弱存在。
(5)辐辏检查:让患者用两眼注视向其眼前逐渐接近的手指,当患者一眼由视线移开时,此时手指所在的最近点是为辐辏近点,(通常为8.0CM以内)当辐辏近点大于8.0CM时,即可疑有辐辏麻痹或辐辏功能不全。
(6)眼位检查:是否有隐性斜视存在。
(7)眼部及全身检查:对可能引起眼疲劳的眼病和全身病,要进行详细检查。
(8)视像不等检查:可用红绿镜片分离双眼,直接比较两眼所见半园的直径大小,可测定两眼视像不等。
(9)视机能检查:多与斜视、弱视并发,可用同视机检查两眼同时视,融像范围及立体视的情况。
(10)眼压检查:测定眼压是否正常,以排除青光眼的存在。
(11)环境因素方面检查:了解人与人之间相处,婚姻家庭经济、心态方面等状况。
经过以上种种周密的检查了解,就不难查出发生眼疲劳的所在原因。
53问:眼睛疲劳怎样治疗?答:查出发生眼睛疲劳的原因后,其治疗的方法就是对症病因治疗。
54问:为什么看书时间久了看看远景能解除视力疲劳?
答:这是因为眼看近物时(如看书、写字或做一些精细的近距工作)物体的光线呈放射状反射入眼内的,为了看清近处物体,必须使用调节能力,此时睫状肌收缩,晶体变凸,使物像聚集在视网膜上,在视近物的同时,还要使用辐辏功能,使两眼内直肌收缩(此时外直肌紧张、压迫眼球)眼球向内集合。因此,在视近物时,两眼既要调节,又要辐辏,时间过长,就会发生眼睛疲劳。当看远物时,5米以外的光线是平行光线进入眼内,物像聚集在视网膜上,不需用调节和辐辏,这时眼处于相对的休息状态。所以,视近物过久时,要看看远景就可以解除眼睛的疲劳。
55问:屈光不正有哪些明确有效的手术方法?
答:屈光不正除了配镜矫治外,国内外许多学者,早在数十年前就开始研究用手术方法矫治屈光不正。手术的部位,都着眼在角膜上,因为角膜是眼屈光系统的主要部分,屈光力最强,占眼总屈光力的3/4,即使角膜的弯曲度发生微小的改变,也会使眼的屈光不正的手术,是有科学的治疗机理,是完全有效而正确的。
许多学者曾提出多种角膜手术方法,本文不多论述,仅在前些年曾经在我国盛行一时的角膜放射状切开术,是在角膜中央区之外,作角膜表层8~16条放射状切开,使角膜,变得略为偏平,从而降低了屈光力,使近视得到矫正,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这种手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切口的深度、长度、保留角膜中央区的直径,均无法在手术前作出矫正度的预计。手术还可能发生一些并发症,如切口过深,产生过矫,切破角膜、损伤角膜内皮细胞,易发生眼内感染等。因而此手术在数年前已被淘汰停止施行,继而被目前盛行的准分子激光替代。
准分子激光是氟化氩混合气体经电子束激发后产生的一种波长仅为193NM(纳米),人眼看不见的超紫外线的光束,属冷激光,准确性好,穿通力弱,每个脉冲只能切削0.25微米(1/4000毫米)的深度,在计算机控制下能精确的消融角膜基质层,而不损伤周围组织。
最新研制的激光仪还具有红外线主动眼球跟踪和主动反馈控制系统,当眼球偏转超出政党范围,激光会自动停止发射,非常安全。
用准分子激光治疗,年龄18岁~45岁,近视1.00~14.00度以内,散光小于5.00度,远视6.00度以内,眼部无炎症性疾病,无青光眼,园锥角膜和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瘢痕体质等都可以接受手术治疗。
用准分子激光矫治近视,是由全程电脑精确控制下,通过激光飞点扫描技术,根据患者的近视程度,切削角膜中央区一定厚度的基质层组织,使眼角膜前表面变平,从而使平等光线能够准确地在视网膜上会聚成像,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
两眼手术时间,大约10余分钟,实际激光治疗时间仅需几十秒,手术无痛苦,不需住院,第二天即可上学或上班。手术安全,效果良好,术后可摘掉眼镜。
此手术,美国最早于1983年开始应用,至今已有20年历史,我国从1992年开始已有10年历史,目前全世界已有超过500万人接受手术治疗,我国目前已有超过100万人接受了治疗,都达到满意的疗效。
除在角膜上施行的手术上,行晶状体摘除术,也是治疗高度近视(-12.00D以上)的一种方法。因为晶状体的屈光力仅次于角膜,摘除晶体后,可减少近视屈光度-12.00左右,提出这种手术方法的学者,已历史悠久,一直来为何未能推广应用,主要是手术操作技术和术后并发症,患者要承担一定的手术风险。现在行白内障手术技术进步了,可在显微镜下行超声乳化的手术方法,切口很小,只需2.5~3MM,并可植入软性人工晶体,手术只需10余分钟,无痛苦,手术也很安全。对患超高度(-12.00D以上)的近视,远视力不能得到良好矫正而近视力较好都,尤其对中老年患高度近视有并发白内障的患者,行此手术,既治好白内障,又治疗近视,一举两得。
56问:OK镜治疗近视的机理及疗效如何?
答:OK镜实际是角膜塑形术。1996年美国眼科学家用太空技术制成的新材料,设计研制的一种高度透氧性角膜接触镜。每一位配戴者都要根据多项检查数据经电脑设计而专门订制的。
它的治疗机理是通过配戴硬性角膜接触镜,促使角膜改变曲率半径,使弧形变平,所以称为角膜塑形术。着眼在改变角膜屈光力治疗近视的机理是正确的,也是有效的。
戴OK镜治疗,适应年龄以7——16岁之间的少年近视初发期,近视屈光度不超过500度,散光不大于近视度的一半,轴向在60-120度比较有效。轴性近视及18岁以上成年人不适应矫治。
治疗方法,每天晚上戴镜10小时,白天去掉,治疗期一般为1-4个月,其治疗评估认为有效率100%,一旦又出现视力下降,可再继续戴镜。OK镜也曾在国内盛行一时,作者所在医院也曾为青少年近视患者配戴OK镜数十例,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观察时间较短,远期疗效如何,还不得而知。戴OK镜,必须遵循配戴要注意的要求。若有何不适,要及时检查治疗,以免造成角膜损伤发生感染使视力受到伤害。
第三章 眼的各项检查
57问:什么是主观验光,有哪几种检查方法?
答:主观验光法是根据被检者的主觉意见,确定其屈光性质和屈光度数。其方法是将各种屈光度的镜片放在患者眼前,让患者通过镜片观察视力表上的视标。达到最佳视力时,确定配镜的处方。但此法只能运用于智能健康的成年人。
58问:什么是客观验光:有哪几种方法?
答:客观验光法是不需要被检者的辨认与回答。便能测出其屈光的性质,程度与散光的轴向。
对儿童及低智能者都适用。
客观验光法:有目前广泛应用的电脑验光仪和传统使用的检影验光法。下面有专
题介绍。
59问:怎样应用直接插片验光?
答:先检查双眼裸眼视力后:如视力低下,分别用正负0.25D~0.50D球镜片初测,若加负镜片视力增进者为近视:若加正镜片视力增进者则为远视。然后用低度数的球镜片,逐渐提增。达到正常视力1.0为止。所用镜片的度数,即为配镜的屈光度。若用球镜片不能达到正常视力,即用低度数柱镜开始,逐渐提增,并旋转镜片轴位方向,达到正常视力时的柱镜度数和轴向,即为复性近视或复性远视散光。
60问:雾视法怎样检查?
答:雾视法是一种缓解被测眼的调节能力的方法。用一高度的正球镜片+4.00D~+5.00D球镜:放在被检者面前,此时视力即下降,呈现暂时性近视。戴镜15分钟后,开始递减光度(在调换镜片时,要先置后撤,避免在间隔时失去雾状效果)。直达到正常视力所需的最高凸镜度数,也就是远视屈光度数。
雾视法是对远视和远视散光患者。有可拟性青光眼,或对阿托品,后马托品散瞳药有过敏反应不能应用者,适用此法检查。
61问:针孔法怎样检查?
答:裂隙片也是一黑色片,中央有长25MM,宽1~2MM的裂隙孔,将此片置于试镜架上的被检眼前,使瞳孔呈人工缩小,以阻止周围光线射入眼内,根据小孔成像的原理,能增加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清晰度,对屈光不正尤其是散光眼能明显提高视力,说明被检眼有散光存在。然后缓慢转动此片,如旋转半圈视力清晰度一样,表示无散光。
62问:裂隙片怎样检查?
答:裂隙片也是一黑色片,中央有长25MM,宽1~2MM的裂隙孔,将此片置于试镜架上的被检眼前,然后缓慢转动此片,如旋转半圈视力清晰度一样,表示无散光。如清晰度不一样,纪录视远处获得最好视力的裂隙方位,此法是检查有无散光及轴向使用。
63问:散光表怎样检查?
答:散光表为直径约25CM,类似钟表的圆形盘,中央有一空白圆心,和数字间均有一组平行线条,每组有三条线,其间距与线宽相等,形成放射状排列。散光表可置于眼前2.5米处检查,先用正负球镜片插片提高到最好视力,然后观察散光表,如表上各条径线的颜色均匀一致,无深浅之分,说明被检眼没有散光。若某一条径线的颜色深黑与其成直角的另一条线颜色浅淡,表明该眼有散光。其散光轴向在浅的那条线位置上。例如:看散光表位于90度的径线深黑,则用低度柱镜将轴位置于180度,再递增镜片度,达到散光表上各径线颜色均匀一致为止,表明散光已矫正。
64问:什么是激光散斑图检查法?
答:这是一种较新的检查屈光不正的方法,当激光透射在不平滑的物体表面,即呈现不规则的散光斑点,故称为激光散斑图。
正视眼观察这种散斑图时,能在视网膜上聚集,当眼转动时,光斑像在视网膜上不动,远视眼观察时,因激光斑在视网膜上形成正像,故所看到的光斑,可随头动而顺动。近视眼观察时,光斑在视网膜上形成倒像,所看到的光斑随头动而逆动。若将头和眼固定,使激光斑移动。所观察的现象与上述相反,即远视眼逆动,近视者顺动。
65问:什么是双色试验法?
答:双色试验是用红绿玻璃片分别检查,被检眼看远方的白色光点,若为正视眼,红绿片匀一样清楚。若用红色片看不清,绿色片清楚,则为远视眼;若红色片清楚,绿色片不清楚,则为近视眼其原理是根据眼生理光学缺陷色像差而设计的。眼所能见到的白色光,是由不同波长的红,橙,黄,绿,清,蓝,紫混合而成,白光透过三棱镜的分解就可看出其中以红色的光波最长,紫色的光波愈长,屈折程度愈小,光波愈短,屈折程度愈大。人眼是一个复杂的屈光体,当七色光透明眼屈光体,黄色光正好落在视网膜上,红色光波长,所以屈折程度小,成像在视网膜后,呈相对远视,绿色光波短,屈折程度大,成像在视网膜前,呈相对近视。正视眼对红绿两色,其波长焦点虽落在视网膜前后,但距离等长,故对两色无分别。
66问:什么是交叉柱镜及其用途?
答:交叉柱镜是由一个+0.25D柱镜和一个-0.25D柱镜或由+0.50D柱镜和-0.50D柱镜。将两柱镜的轴互相垂直而组成的镜片,即组成一个球镜和二位于球镜的柱镜。镜片上刻有“+”“-”符号,镜柄装在两个柱镜轴的中间。交叉柱镜也是一种主觉检查方法,可检测有无散光和测定散光的轴向。并可校正球镜和柱镜,屈光度是否正确的作用。
67问:怎样用交叉柱镜确定有无散光?
答:例如被检眼用-1.00D球镜片视力达到1.0,可用0.25交叉柱镜片,将“+”号轴放在90度,“-”号放在180度。其视力反下降,就表明有散光,应减少球镜度增加柱镜度。其配镜处方改为-0.75D联合-0.50DC*180度。若用同样符号的轴,“+”轴放在90度“-”轴放在180度。视力无增进,则表面原检测用-1.00DS的光度是正确的,没有散光存在。
68问:怎样用交叉柱镜测定散光轴向?
答:交叉柱镜片的柱柄是0度,放在镜架上柱镜片轴一致的方向称为第一位置,放在其成垂直的方向称为第二位置,两者进行比较,如患者感觉无区别,说明其轴位是正确的,如一面清楚,另一面模糊,就说明轴位不正确,则需要进行调整。
69问:怎样用交叉柱镜校正球镜和柱镜?
答:举例说明如下:
如被检眼为复性近视散光,初检结果为-2.00DS联合-1.00DC*180度,用0.25交叉柱镜片的凸柱镜轴放在90度,凹柱镜轴放在180度比试,其视力无增进,再将轴反过来比试,则视力有进步,说明试镜架上的球镜度不足,而柱镜度过高,应增加-0.25D球镜,减去-0.50D柱镜,其结果为;-2.25DS联合-0.50DC*180度。如被检眼为复远视散光,初检结果为;+2.00DS联合+0.75DC*90度,将0.25交叉柱镜的凸柱镜轴放在90度,凹柱镜轴放在180度比试,视力无变化,再将凸柱镜轴放在180度,凹柱镜轴放在90度,视力有增进,说明原球镜度过高,柱镜度过少,应减去球镜+0.25D,增加柱镜+0.50D,结果高速为+1.75DS联合+1.25DC*90度。
70问:检影验光法的原理是什么?
答:眼的远点位置可表明眼的屈光状态及其程度。根据透镜的联合焦点——共轭焦点的原理,客观检测被检眼视网膜返出的光在眼前所成的远点位置。也就是远点客观测定法。正视眼的远点位于无限远,所以反射出的光线为平行光线。远视眼的远点在眼球后的虚性空间,由眼底反射出光线的为散开光线。近视眼的远点在眼前有限距离,由眼底反射出的光线为集合光线。所以说,不同屈光状态的被检眼反射出的光线形成不同的光束,光束结像的位置就是被检眼的远点,测出了远点的位置,即可确定其屈光状态及屈光不正的程度。
71问:怎样应用检影验光法?
答:用右手持检影镜(又称视网膜)于右眼前,便自己的眼正对检影镜中央的观察小孔,将检影镜发生的光线,投射于被检眼的瞳孔内,此时,先左右(水平位)后上下(垂直位)摆动检影镜,可窥见瞳孔域内光影交替出现的情况,光影代表视网 膜被映照部分的光反射,黑影代表未受映照部分的阴影。根据不同的屈光状态,瞳孔内的光影可表现下列几种移动情况:
(1)光影不动:检影镜摆动时,光影固定不动,表示有-1。00D近视,(这是因为有1米的检查距离,使检影镜视孔恰好处于被检眼前一米的远点上,形成人为的或检距造成的-1.00D近视。如检距为0.5米,则为-2.00D近视)
(2)光影顺动:即瞳孔反射的光影与检影镜动向一致,表示为远视,正视或小于-1.00D的近视。此时用凸透镜从+0.25D由低度至高度逐步增加球镜片置于被检眼的镜架上,直至光影不再随检影镜摆动而移动,即为反转点或称中和点。例如:被检眼为顺动光影,用+3.00D球镜中和,因减去1米检影距离的人为近视-1.00D,结果为+2.00D。
(3)光影逆动:即光影动向与检影镜动向相反,表示有-1.00D以上近视。用凹镜片从低度至高度,直到光影中和为止。如被检眼用-1.00D中和,须增加人为-1.00D近视,结果为-2.00D近视。
(4)有两个光影沿着不同轴向移动:其明暗程度及移动快慢不等,表示有散光存在;若两个光影均匀为顺动或逆动,则为复合性散光;若一为顺动,一为逆动,则为混合性散光。可先用球镜中和度数低的光影,此时瞳孔域内出现一带状光影,即散光带。(若低度散光,常见不至明显的散光带)其方向也就代表散光的轴向,根据散光带的动向,可分别用凸柱镜片(对顺动)或凹柱镜(对逆动)由低度到高度加以中和。
例如:被检眼出现两条不同光影,一条用+3.00D球镜中和,在60度子午线上有一逆动散光带,加-1.00D柱镜,轴向60度中和,其结果为+2.00D球镜(已减去人为-1.00近视)联合-1.00D柱镜,轴向60度。
另一种方法:在两条子午线上的光影分别用球镜片和,两者之差即为散光度数。
又如:一条子午线用+3.00D球镜片中和,顺动散光带在60度子午线上,即散光轴向在60度,此时换用+4.00球镜片中和,二者差为+1.00D,其结果为+3.00D球镜联合+1.00D柱镜,轴向60度。
检影验光,有散瞳和小瞳(当瞳)验光,静态和动态验光,带状光检影等,但其原理和检影方法基本相同。
72问:什么是检影验光出现的映光四要素?
答:检影镜的光投射到被检眼所发射的光称为映光。映光的动向、速率、亮度及形态称为映光四要素。它反应着被检眼的屈光状况。
(1)映光的动向:若映光随检影镜摆动方向而动,称为顺动;若与检影镜摆动方向相反,则称为逆动;若映光不随检影镜的摆动而移动,则称为不支。顺动者,为小于-1.00D的近视、正视或远视;逆动着,必为-1.00D以上近视;不动者则为正视眼。
(2)映光的速率:同等速度摆检影镜时,映光的运动速度随被检眼的屈光不正程度的增加而变慢;越接近反转点运动越快,但至反射点时的映光速度为零。
(3)映光的亮度:屈光度越高,亮度越暗,屈光度越低,其亮度越亮。当屈光度大于6.00D者,不论是远视还是近视,其映光亮度非常昏暗,甚至不能辨认其动向。映光一般呈检黄色,但浓淡深浅因人而异,白化病人则为明显的红色映光。
(4)映光的形状:映光若为圆形斑,一般为球面屈光不正,即单纯性远视或近视。若为椭圆形为有散光存在,若为带状则散光度较大。映光四要素中,以动向屈光状态的最主要标志,确定远视还是近视的屈光性质,以便用凸镜或是凹镜矫正。在检影中也有映光动向与检影镜的转动方向呈斜交不成正交时,就必须改变检影镜的转动方向,使之与映光的方向垂直,才能观察到真正的逆动或逆动映光。
73问:检影验光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1)检查者与被检者视线要平行,即双方眼位要在同一水平线上。检查距离,一般散瞳检查都在一米。在小瞳(原瞳)验光时,检距用0.5米一定要注意检距准确,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2)检查者如有屈光不正,必须矫正为正视眼,可戴镜给被检者检影。
(3)检影时被检眼应注视检影镜的上缘,这样才能检测到黄斑区的屈光状态,如注视位置才对,检测结果则会出现差异,近视度数会减少,远视度会增加。
(4)观察瞳孔光影的亮度和移动速度。屈光度高,光影则暗,移动速度则慢。屈光度低,光影则明亮,且移动速度快,尤其在接近反转点时更快。
(5)检影时以瞳孔中央4毫米直径的整个光影移动作为标准,不应受周边部光影干扰。
(6)混合型散光,具有顺动和逆动光影相混时,宜先中和逆动轴向,以便可造成一较大的顺动散光带,因顺动散光带一般比较清晰,易于定准轴位。
74问:视力检查如何分析屈光不正或有眼病?
答:目前我国通用的视力表有国际标准视力表和标准对数视力表两种。正视眼的远视力,在距离5米处检查,要达到1.0(或5.0)为标准(正常视力);近视力表主要是检查眼在运用调节机能时的视力情况,一般阅读距离标准为33CM,能看到1.0(或5.0)者,即近视力属正常。
若远近视力低于正常标准者,从视力检查可分析为:
远视力政党者:可为正视或轻度远视;
远视力下降,近视力正常者:可为近视或复性近视散光;
远视力正常,近视力下降者:可为远视或复性远视散光,年龄在45岁以上则为老视。
远近视力都下降者:可为较高度的远视,复性远视散光,或有眼病存在。
以上视力分析,具有反映一般情况,有参考意义,但必须进一步检查,才能明确诊断。
75问:怎样检查眼的表面,要注意什么?
答:眼的表面,即眼的前部或外眼部分。眼科医生检查眼表面时,都必需右手持一聚光灯(用聚光灯炮的手电筒)斜照射被检眼的各部分,称为斜照法。首先观察上下眼睑,泪囊区,有无红肿,眼睑运动睁眼闭眼是否正常,有无上睑下垂,眼睑内外翻倒睫等。再让患者眼球转向下方,检查者用左手指翻转上眼睑,观察睑结膜有无炎症充血、乳头状增生物;接着检查眼球的前部,注意观察角膜是否透明,尤其在角膜中央区有无混浊、斑翳,瞳孔是否位在正中,形状是否圆形,对光是否有反应,瞳孔域内一般呈黑色,如有灰白色混浊,可能为晶体混浊,即白内障。然后观察眼球位置,有无内外斜视,眼球向各方转动是否受限等。要注意检查重点是角膜、瞳孔、晶状体等屈光间质是否透明,如要进一步检查角膜微细病变,可使用角膜裂隙灯显微镜检查。
76问:怎样应用眼底镜检查眼底?
答:目前使用的眼底镜,都是用电池或交流电源的直接眼底检查镜。在眼底镜上有一可转动的圆盘,盘内坏圆形排列许多小园孔,装有远视及近视不同屈光度的微小镜片,屈光度从0.5D到20.0D。检查眼底在暗室进行,患者取坐位、检查者坐立均可,检右眼时,用右手持眼底镜,位于患者右侧,用右眼观察;检左眼时,用左手持眼底镜,位于患者左侧,用左眼观察。注意避开与患者口对口。
检查时,眼底竟光投射方向应略偏斜,以避开角膜反光。用食指拨动转盘+8.0D--+10.0D,此时在眼底镜观察小孔已置有+8—10.0D镜片,在距被检眼10-20CM作彻照法检查,可见瞳孔区呈桔红色发光,说明屈光间质都透明,若在红色发光中出现黑影,此时嘱患者转动眼球,如黑影没同,表示为晶状体混浊,如黑影随眼球转动而漂动,其混浊物位于玻璃体。
再将转盘拨到“0”处,距爱检眼约2CM处,进行眼底检查,嘱患者向正前方注视,先将光投射偏鼻侧眼底内看到视神经乳头(即视盘),以视盘为中心,再向上、下、左右进行眼底各方位的检查。(参看第12问)
直接眼底镜所见眼底为正像,放大约16倍。通常可原瞳检查,如瞳孔小,需进一步窥清眼底及其周边部病变时,可散大瞳孔检查,但先要排除有无诱发表青光眼之可能,最好先测量眼压,如眼压不搞,再行散瞳,散瞳药物目前多用复方托品酰胺眼水,点药后15分钟就能使瞳孔散大,约5---6小时后瞳孔可恢复原状。
77问:如何能容易看到黄斑区?
答:黄斑区位于视盘颞侧,发现视盘后沿水平方向向颞侧寻找,距视盘约两个视盘直径远稍偏下方,呈圆形成横椭圆形,大小与视盘相当,该部组织菲薄稍凹,其下色素上皮及脉胳膜毛细血管层较厚,故呈暗红色。黄斑部中央有一小反光点,称为中心凹反射,周围有一圆形光晕,称黄斑反射轮,此反射轮在青少年时期较为明显。
黄斑为中心视力所在区,遇眼底镜光照射刺激就地避开,所以要用偏侧光才能窥见。如果在散瞳情况下,黄斑区已有病变,可嘱患者注视眼底镜光源,此时黄斑部必正对眼底镜,可清晰窥清黄斑病变。
78:怎样应用角膜裂隙灯,其检查要点?
答:角膜裂隙灯是根据斜照法与放大镜相配合使用的原理而制成的。有供照明的光源投射系统,及供观察的放大系统两部分构成。光源用白炽灯泡,可调节使用不同大小的圆形光斑和裂隙光带,可放大10---16倍,故称角膜裂隙灯显微镜。可观察角膜,前房、晶体及前1/3玻璃体的细微病变,且能形成光学切面,直立的立体象。
如附加前置镜、接触镜、前房角镜、三面镜再配备前房深度计、压平眼压计、照相机等,其用途更为广泛,是目前眼科检查许多眼病不可缺乏的一种光学仪器。初学者必须先熟悉了解此仪器的结构,掌握使用说明书介绍的使用方法。验光工作者使用此仪器,主要是检查屈光系统各透明介质是否有何病变。如在某一透明介质中央有混浊病变,就不能矫正有良好的视力。
79问:怎样检测瞳孔距离?
答:瞳孔距离是两眼瞳孔中心间的距离。也是两眼视轴间的距离。检测瞳距是配镜极其重要的一项指标。因而眼镜片的光学中心都必须依据瞳距大小装配,才能使瞳孔和镜片光学中心区相对应,否则患者戴镜后,即会产生三棱镜作用,影响肌力平衡,也现眼胀,头痛等视力疲劳症状,重者就不能戴用。
检测瞳距有多种方法,有用瞳距仪、瞳距尺即可测量。远用眼镜的瞳距离近用眼镜瞳距不一样,因近用镜在视近时,两眼使用调节集合,要比远用镜减少,故要分别检测。测远用镜瞳距时,嘱患者向正前方5米以外的远处目标注视,将毫米尽“0”的刻度对正患者右眼角膜的外缘,检查者从正前方注视患者左眼角膜内缘所正对的毫米刻度,这一距离即为远用镜的瞳距。
近用镜瞳距测定,也同样用上述方法检测,只是嘱患者双眼看眼前33CM处目标,检查者也可用手指在33CM处作为视标,也可根据患者阅读或近距作业的习惯距离而定。一般近用镜的瞳距比远用镜的瞳距要减少2-4MM。
80问:电脑验光仪的相关知识及验光原理?
答:电脑验光仪是集光学、电子学和机械学于一体,利用电子计算机检测人眼屈光状态,能自动客观验光的一种仪器,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新技术,可以说是验光技术突破性的进展。
仪器的设计是根据检影的原理,采用红外线检验,以移动相位量计算其信号值,配合电子计算机能自动从四象限编译程序,改变光线夹角来计算屈光度数。内有雾视装置,有松弛眼调节机能的作用,仪器检测屈光度范围大,对近视、远视、散光及轴向都能迅速检出,平均检测时间为1-2分钟。
81问:电脑验光与检影验光有何区别?
答:电脑验光仪具有许多先进技术,能迅速检测屈光不正的性质,屈光度及散光轴向,确实是一项验光技术的突破性进展。电脑验光在我国应用已有20余年,此间有许多眼科学者对电脑验光与检影验光进行许多病例的双重验光对比,并进行学术探讨,综合各家对比有以下几点:
(1)电脑虽采用红外线检测和用雾视法松弛眼的调节机能,但眼的调节并未能得到完全消除,故其检测结果仍有一定误差。主要为正球镜矫正不足,负球镜过矫,年龄越小,此误差越大。
(2)散光轴向在两种验光方法中无显著差异。
(3)电脑验光、散瞳与不散瞳检测结果有较大差距,有学者比较:屈光性质相同者,散瞳前为56.73%,散瞳后为88.65%;屈光性质相同者,散瞳前为14.18%,散瞳后59.57%,(差距1.0D以内)。以上说明调节因素的存在影响电脑检查的准确性,故散瞳后电脑检测有一定可靠性。15以下远视,应散瞳检影或电脑验光。
(4)认为检影比电脑准确可靠,电脑尚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检影技术,但可以电脑检测数值为基点,再行主客观结合方可给予配镜处方。
82问:散瞳验光与小瞳孔验光比较有何差别?
答:眼科学者林汉文氏曾对312例青年屈光不正病例进行散瞳与小瞳孔检影验光对比,其检查方法、检距都为50CM,散瞳药为2%后马托品眼液,连续点眼6次,其结果提出以下几点:
(1)小瞳孔检影由于没有消除调节机能,因而产生近视过矫和远视矫正不足的情况,致使检出近视增多而远视减少。但屈光度差异不大,仅在0.25-0.5D范围。
(2)认为小瞳孔检影不失为一种省时、简便、准确率较高的他觉验光方法,有一定的使用价值。但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散瞳检影。
(3)要强调:进行小瞳孔检影要求检影者必须有较熟练过硬的技术,在掌握散瞳检影的基础上,开展小瞳孔检影。
(4)检影中看不到影动,或影动比较杂乱,不易辨认者,对小瞳检影后戴镜有明显不适或更换眼镜较频者,必须散瞳验光。
83问:那些屈光下正必须进行散瞳验光?
答:小瞳孔检影验光或电脑验光,都由于调节机能的影响,使检测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因此有以下几种情况的屈光不正者,必须进行散瞳验:
(1)12岁以下儿童,初次验光,尤其是远视和复性远视散光,并有内斜视或斜视倾向者,要用1%阿托品眼液点眼,每日三次,边疆点眼三天后,使眼状肌达到完全麻痹情况下,检影验光、记录检测结果,待15-20天后,瞳孔恢复原状后再行复查调整,才能给予配镜处方。
(2)13-25岁之间的青少年,初次配镜,如为远视性屈光不正也应以1%阿托品眼液散瞳验光为好,近视性屈光不正则可用复方托品酰胺眼水散瞳后行电脑验光,可以主观插片法调整配镜。
(3)智力发育不全及主观检查法不能配合者,如青少年要用1%阿托品眼液散瞳,成年人用复方托品酰胺眼水散瞳,经电脑检查与检影验光相结合,所得的数指配镜。
(4)用主观法验光已配镜者,常有明显的视力疲劳症状者应进一步散瞳验光。
84问:既要准确、又要迅速的验光方法是什么?
答:验光首先要求准确,在准确的基础上,才能考虑迅速。准确验光,关键在于验光工作者要有熟练的技术,检影验光必须掌握客观(检影和电脑验光)和主观(插片试镜)验光相结合,才能求得准确。
验光经验,是对不同屈光性质的患者,要采取不同方法。目前,一般眼镜店都有电脑验光仪,以电脑验光检测结果作为参考值,对初次验光者,先进行远近裸眼视力检查分析,了解屈光性质,配合小瞳孔检影,如为12岁以前少儿,不论是何种屈光性质,都必须应用1%阿托品眼液散瞳验光,13-20岁之间的青少年,则可用复方托品酰胺眼水散瞳验光,但对远视性散光,并有内斜视者,也需要1%阿托品眼液散瞳验光,这是为求得验光的准确性,必须散瞳验光。
对近视性屈光不正的成年人,和已戴眼镜屈光度有改变者,在参考电脑验光的数据上,用插片试镜法,能达到1.0的矫正视力,即可予以处方配镜。
为求得试插片速度,要了解电脑验光检测结果,一般有近视过矫,远视矫正不足,但散光轴向比较准确但要注意,不完全是定律。
85问:检测眼镜片光学中心与瞳距是否相符的简单方法是什么?
答:眼镜片的光学中心,可用镜片测试仪,或用十字线法。前者仪器昂贵,一般眼镜店无此设备,后才要有一定的经验和时间,而且都必须要将眼镜摘下后才能检查。眼科学者瞿佳等氏提出一种简单的检测方法。检查者将聚光电珠电筒光源,在与镜片距离50CM处,投照于戴镜者的眼镜片上,可见到镜片上有两个反射光点,一个为镜片前表面反射所产生,另一个为镜片后表面反射所产生。此时检者正面将电筒光源上、下、左、右来回移动,观察镜片前后两反射点象重合时,此重合的位置,即为镜片光学中心所在处。此时用笔在光心点作一标记,再观察此光心点与瞳孔中心是否也重合。检查分别先右眼,后左眼,检查一眼时,另一眼要遮盖或闭眼,使电筒光、观察眼、眼镜片所成象成一直线,其检查结果较为精确。
测出镜片光学心后再检测两眼镜片光心距离,再测患者瞳距,就能得知所配眼镜镜片光心距离与瞳距是否相符的结果。作者用上法测出镜片光心后,再与镜片测度仪所测结果比较,全部重合,说明用这一简单方法是可以推广实用的。
86问:散瞳药有哪几种?应用时要注意什么?
答:散瞳有多种药物,常用的有:
(1)硫酸阿托品:这是M受体阴断药,能使平滑松弛,解除血管痉挛等,全身应用有多种用途,具有一定的毒付作用。点眼液配制浓度为1%或配用眼膏。用于15岁以下儿童散瞳验光,一般需每日点眼三次,连续点用三天,才能达到睫状肌充分麻痹程度。此时可进行检影验光,记录检测结果,待15——20天瞳孔恢复原状后,再进行复试,经适当调整后即可配镜。
点阿托品眼液后,可月口渴、烦躁,面部潮红、心跳加快等症状出现。因此,点眼后,要立即用手指压迫泪囊部分约3——5分钟,以免药液经鼻泪道流入鼻腔、咽喉。
(2)后马托品:药理作用与阿托品相同。但药效与毒性较弱,常配1——2%的溶液点眼,每5分钟点一次,连续三次后,约一小时即可验光。3——4天后瞳孔可恢复。一般用于25——40岁成年人散瞳检查,但目前已很少应用此药。
(3)复方托品酰胺:(即托吡卡胺):药理作用也与阿托品相同,常配0.5——1%溶液,点药后,10——15分钟就能散大瞳孔,一般每隔5分钟连续点眼3——5次,一小时后即可散瞳验光。用于15岁以上青少年散瞳,此药是目前最常用的散瞳药。
有青光眼或有可拟青光眼者,散瞳药是禁用的。
因此,对儿童要注意角膜,如直径超过12MM的大角膜者,要排除是否有先天性青光眼。对青年患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生率也不少,中老年人患闭角型青光眼者较多。故散瞳前就需要查眼底,测眼压,排除有青光眼的可能后,才能使用散瞳药物。
87问:为何要进行角膜染色检查?怎样检查?
答:角膜有轻度炎症或患病毒性角膜炎,角膜有小点状、丝状浸润病变,为便于窥清,明确诊断,了解有无角膜炎的病变,可以用角膜染色检查。
检查方法:用1%荧光素钠溶液点眼(微量即可)或用已制成的荧光素钠滤纸放置结膜约2——3分钟后,即在角膜裂隙灯下进行检查,如角膜有损伤或炎症,其病变部位会有荧光素着色,呈黄绿色,如正常角膜组织则不会着色。
88问:验光的程序,步聚怎样进行?
答:目前较大的眼镜店多有电脑验光仪,患者都先进行电脑验光。验光工作者,可以电脑检测结果,作为进一步验光的参考基数。
接待患者后,按以下程序步骤进行:
(1)问诊:了解年龄、职业、初配镜还是换配镜,有何自觉眼部不适等。
(2)眼外表检查:用聚光电珠灯,斜照眼部,观察各部位有无异常,主要检查屈光系统各介质是否透明,眼位有无偏斜,眼球各方向转动是否受限等。
(3)裸眼视力检查,包括远近视力,进行视力分析。
(4)小瞳孔检影:了解屈光状态。
根据问诊及以上各项检查后,已基本明确患者的屈光性质,大概的屈光度和散光轴向。此时,就要根据不同的屈光状态,区别进行验光。需要散瞳的,进行散瞳验光,不需散瞳的,就进行主观直接插片法试镜,先测量患者瞳孔距离,以便根据瞳距大小,选择合适镜架,给患者试镜戴用。
(5)插片试镜:先右眼、后左眼,检右眼时,用黑片遮盖左眼,检左眼时,迹盖右眼。根据电脑和小瞳检影检测数据,选适度镜片,由低度递增,达到矫正视力1.0即可。
(6)行走试戴镜:对初戴镜及有镜度改变,又增幅较大者,或轴向有改变的患者,必须进行试戴镜行走,如有不适再进行高速如认为满意,就可开配镜处方。
第四章 有关视光学常见眼病
89问:角膜病怎样检查和诊断?
答:角膜是一层无血管的透明组织,位于眼球最前面,易受外伤或感染而发生角膜炎,造成角膜水肿混浊,若病情发展可形成角膜溃荡,病愈后,根据炎症的深浅程度不同,角膜可形成瘢痕组织,轻者;角膜如云雾状混浊,称为角膜云翳,瘢痕稍厚,称为角膜斑翳若瘢痕很厚,角膜呈瓷白色全混浊,称为角膜白斑。若角膜溃荡向深部发展,可造成角膜穿孔,发生眼内炎,最终能使眼球萎缩而失明。
当角膜在发病期间,患者自然会去医院治病。验光工作者,主要是检查角膜有无云翳,斑翳存在,可先用聚光电筒斜照法;如未能窥清,则可用角膜裂隙灯显微镜检查。也要用侧照光线。另外,有一种病毒性角膜炎,发病率较高,自觉症状很轻,病程度较长;往往在角膜上留下微小点状角膜混浊,为区别是否还有炎症,可用角膜染色法检查(参看87问)要注意角膜中央区有云翳,视力就会受到影响。
还有一种叫圆锥角膜病。是一种先天性角膜发育异常,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在青春期发病,缓慢发展。双眼发病较多,可先后发生程序不一。角膜逐渐呈锥状向前突起,形如圆锥而命名。在圆锥的顶端是角膜基质变薄明显区。圆锥可大可小,可圆形或卵圆形,位于视轴附近或下方,引起严重的不规则散光及高度近视,视力严重下降。有时角膜前弹力层可发生自发性破裂,而出现角膜水肿,经修复后形成瘢痕,至角膜浑浊,视力下降。圆锥角膜病情轻者:可配戴硬性隐形眼镜。但长期戴用,有时会磨损角膜表面,引起圆锥顶端角膜发生浑浊,而影响视力。
圆锥角膜,因是先天发育异常,往往可合并其他先天异常性眼病:如白内障,晶体脱位,蓝巩膜,无虹膜,视网膜色素变性等眼病。
本病早期诊断困难,但目前可用角膜地形图检查,诊断就容易了。
验光工作者,如遇到一些青少年患近视散光,屈光度进展较快,应重视对本病的检查和诊断。
另外还要注意青少年儿童的角膜大小,如角膜直径大于12MM为大角膜;小于10MM为小角膜。这都属于先天发育异常。都是一种遗传,后者为常染色体隐形或显性遗传。
大角膜常为先天青光眼,不能随意散瞳验光,要到医院测量眼压及其他排除青光眼的各项检查。小角膜,往往合并有其他眼部先天异常,也需要到医院眼科,排除其他眼病的各项检查。
90问:虹膜,睫状体病怎样检查和诊断?
答:虹膜,睫状体,从解剖结构互相连接移行,都是眼前部葡萄膜(色素膜),有炎症感染时,往往都可发病,称为虹膜睫状体炎,(简称虹膜炎)。患病时,患眼红痛,流泪,视力下降。检查前房可出现纤维蛋白渗出,使房水变为混浊,角膜内皮受损,也使角膜呈雾状混浊,虹膜水肿,纹理不清,睫状体充血,触压痛。由于炎症造成睫状肌痉挛和瞳孔扩约肌的持续性收缩,使瞳孔缩小,此时,如不及时散大瞳孔,虹膜就会与后面的晶状体发生粘连,致使瞳孔闭锁,无法再用药物散大,造成视力丧失。
患病后,往往视力的所下降,进行验光时,就要先检查瞳孔对光反应是否正常,瞳孔领域是否清晰和有无瞳孔闭琐现象。
检查方法:可先用聚光灯斜照法:或角膜裂隙灯检查。
91问:晶状体病怎样检查和诊断?
答:晶状体位在虹膜后面,是一个透明体,发生病变时,透明体就变成混浊,而形成白内障病。晶状体发生混浊,有许多原因。如:先天性,遗传性,外伤性,放射性,中毒性,老年性,一些眼病和全身病并发性,如高度近视眼,糖尿病都能发生并发性白内障。
患白内障,仅视力逐渐下降外,眼部可无任何不适,患者往往想到验光配镜。故验光前要先用斜照法,或角膜裂隙灯检查,晶体有无混浊,也可用检影镜,眼底镜彻照法观察瞳孔区内是否有固定性黑影。
晶体混浊根据不同病因,混浊形态可有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先天性白内障,如晶体中央部位无混浊,其他周边部位有混浊,一般不会影响视力,如有屈光不正,仍然可以矫正视力。
92问:玻璃体疾病怎样检查和诊断?
答:玻璃体是透明的胶状体,占眼球内容积的4/5。玻璃体可受葡萄膜,(脉络膜)视网膜炎症,出血的影响而发生病理性混浊或积血,使视力下隆,甚至丧失。人至中年以后,玻璃体可发生退行性变性,是凝胶状态被破坏变为液体,称为玻璃体液化。眼前可出现飘动的小黑影,称为飞蚊症。玻璃体混浊,有轻有重,视力都会受到不同程序的下降。若玻璃体全混浊,积血,视力可完全丧失。
患者自觉症状?眼前出现黑影飘动,检查方法,散瞳检查,用膜膜裂隙灯光学切面,可窥见玻璃体的混浊物,微小混浊也能窥见。用检影镜或眼底镜彻照法,也可见到混浊物的飘动。
93问:黄斑部疾病怎样检查和诊断?
答:黄斑部是中心视力所在区,一旦有了病变,其中心视力必然会受到影响而下降。黄斑部可发生多种疾病,青年人可常发生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简称中浆病)。还有一种是中心性渗出性视网膜病变(简称中渗病)。老年人多发生黄斑变性,是一种退行性病变。黄斑常可因外伤,高度近视,网膜动脉硬化,糖尿病等而发生出血,裂孔,萎缩等。黄斑有了病变,患眼可出现视物变形,色变,中央黑影等自觉症状。眼底检查,黄斑中心凹反身消失,水肿,色素脱失,紊乱,呈地图状萎缩斑等。(参看11,77问)。
94问:视神经病变的眼底症是怎样的?
答:视神经疾病常见的病因有炎症,血管性疾病和肿瘤。当视神经乳头(视盘)有炎症时,视盘可出现充血,轻度水肿,周围边界模糊。若为球后视神经炎,则视盘无变化,病人可有眼球转动时疼痛。若颅内有肿瘤,颅内压增高时,视神经乳头常可有明显水肿。若肿瘤位在视交叉部,则有视野象限性缺损或半盲。当视神经病变好转后,往往出现视神经萎缩,视盘色淡,苍白,如视盘边界清晰,一般为原发生视神经萎缩,如视盘边界模糊不清,常为炎性视神经萎缩。
95问:沙眼怎样检查诊断?
答: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炎,在上睑结膜表面发生乳头状的增生,形似沙粒,故称为沙眼。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沙眼在我国广泛流行,是造成致盲的第一眼病。正常睑结膜,表面平滑,血管清晰可见,无充血。患沙眼后,初期在上睑结膜,穹隆部及内外两侧有乳头增生,逐渐扩大,达睑结膜1/3——2/3。此为浸润期(即眼1期),充血,乳头相互融合。以后逐形成瘢痕,肥厚,此为瘢痕期(即砂眼2期)。待炎症消退,全呈瘢痕时,为痊愈期。
砂眼常有并发症。角膜可发生血管翳,炎症,浸润,由于上睑结膜瘢痕肥厚,可形成上睑内翻,倒睫,摩擦刺激角膜,发生炎症,角膜溃疡,而导致视力严重丧失。所以患砂眼可以致盲。砂眼如上睑结膜乳头增生面积达到1/3以上时的浸润期,就不适宜配戴隐形眼镜。
96问:急性结膜炎怎样检查和诊断?
答:结膜是一层质地透明的粘膜组织,大部分表面暴露,易受外界环境刺激和微生物感染,所以很容易发生炎症病变。结膜感染,可分为细菌性,病毒性,衣原体性,也有真菌性和寄生虫感染的。所以结膜炎种类很多。急性细菌性结膜炎(亦称红眼病)是一种传染性级强,有时为流行性传播,患者有眼长痛,有多量浓性,粘液性分泌物,怕光,睁不开眼等。检查眼睑皮肤红肿,睑球结膜都明显充血,水肿,睑结膜常有炎性假膜形成,可合并有角膜浅层炎症,重者常有耳前淋巴结肿大和压痛。
97问:高度近视眼易发生哪些并发症?
答:高度近视眼是一种病理性近视,眼球前后径变长,可向前突出,也可向后极部扩张而形成球后葡萄肿,所以也称为轴性近视。高度近视由于病理性改变可引起许多并发症,常见的有:
(1)飞蚊症:即眼前有黑影飘动,犹如:蚊蝇大眼前飞舞,黑影的形状大小,和人不同。这是因为玻璃体原有的胶状体结构,由于视轴的拉长,受到破坏,其溶质也就在液化的玻璃体内游移。飞蚊症不会造成明显的视力影响,无需增加重视。
(2)黄斑出血与黄斑变性:由于视轴增长,眼球逐渐变大,造成对眼球壁的不断牵拉,引起视网膜和脉络膜,新称代谢供给平衡的失调,特别是黄斑区,它本身没有血管。营养的摄取及废物的排出,全靠邻近的脉络膜组织,因此容易受到血供异常。当脉络膜小血管因牵拉等因素出现破裂时,就可造成黄斑出血。若反复出血,就可造成黄斑的变性和萎缩,使中心视力遭到严重的损害。
(3)视网膜脱离:是指视网膜的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的分离。这是一种严重影响视力的并发症。发生原因,主要是眼球存在着病理性变化,眼轴变长,玻璃体液化,改变了与视网膜之间原有的依托关系。又由于受外力的突然冲击而诱发。高度近视并发视网膜脱离,占所有网膜脱离的发生率在80%以上。
98问:怎样预防高度近视并发视网膜脱离?
答:高度近视并发视网膜脱离,有少数病例,没有外力因素也可发生,但多数病例有其外力诱因,为减少发病,注意预防是必要的。
(1)避免突然的冲击性动作: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不要剧烈运动。如跳水,举重,打篮球和其他重力劳动都不宜参加。要避免眼部和头部外伤,骑自行车,乘坐汽车,在急刹车时的惯性运动,常可使眼球产生撞击作用而发生视网膜组织的破裂和脱离。还要注意避免剧烈咳嗽,便秘时不要迸气解大便等。
(2)注意先兆症状的出现:当眼前有闪光感出现,突然感到视力减退,眼前出现黑影,或原有“飞蚊症”增多或有固定黑影遮盖时,要尽快去医院检查,若已有网膜脱离,及早治疗,效果愈好。否则可使网膜脱离范围扩大,如波及黄斑区,则中心视力亦受损害。
(3)配戴合适的眼镜:如眼镜不合适,可出现眼镜疲劳。配合适的眼镜,首先要进行准确验光,如做近距离工作或45岁以上有老花眼时,就需要配两付眼镜,一付看远,一付看近用。防止因疲劳可能发生并发症。
(4)注意饮食,适当营养:不要偏食和暴饮暴食。也不要啃咬硬质食物(如肉骨头、小核桃)。会给视网膜组织带来不必要的震动。应该戒烟戒酒,尤其不能醉酒,会使视网膜小血管收缩,影响血液供应。
99问:哪些眼病不能配戴隐形眼镜?
答:隐形眼镜亦称角膜接触镜。镜片是贴附在角膜表面,两者间充满泪液,并随眼球而转动,故只能按放在健康的眼睛上才能配戴使用。有下列眼病或某种特殊情况者不能配戴。
(1)眼睑疾病:严重上睑下垂,眼睑内翻倒睫,眼睑不能闭合,睑裂缩小,眼睑有炎症,睑缘炎,麦粒肿等。
(2)结膜疾病:严重砂眼,翼状胬肉,急性和亚急性各种结膜炎,过敏结膜炎,结膜干燥症等。
(3)泪器疾病:急慢性泪囊炎,泪道阻塞等。
(4)角膜疾病:各种角膜炎,角膜溃疡,角膜变性,角膜瘢痕,先天发育异常的大小角膜等。
(5)虹膜,睫状体,巩膜炎,青光眼等。
以上各种眼病,在发病期内都不能配戴,有些眼病如急性炎症在短期内即可治愈,治愈后可以配戴,但有些眼病如:砂眼,病毒性角膜炎(往往可以复发),治愈时间较长,需数月或半年以上,有些眼病,如眼睑内外翻,都需要手术矫正治疗。还有下列情况也不宜配戴隐形眼镜:
(1)许多职业:如化工,冶炼,建筑业工作者工作环境有酸碱及挥发性化学物质,或有灰尘,烟雾严重污染等区域工作的。
(2)15岁以下,智力发育不全,精神不正常,不能自理操作配戴及不能注意个人卫生者。
(3)45岁以上中老年人,因已出现老视眼,配戴远用镜后,视近物就会感到困难。
100问:不同眼病引起视力下降,有何不同特点?
答:许多眼病都会有一个共有的自觉症状,即视力下降,不同眼病的视力下降程度可以相同,但看物体产生视觉的效果,往往各有不同的特点。从不同的特点可以推测病变的所在部位,有助于诊断眼病。下面就常见的几种眼病谈谈有何不同的视觉特点。
(1)白内障;在不自觉中视力逐渐下降,模糊,物象颜色变淡,偏黄,对兰色不敏感,有些老年人,原配戴的老视镜度数反而下降。
(2)青光眼:周边的视力(视野)范围逐渐缩小,好象周边暗淡不清,有时会出现虹视(视灯光周围可出现彩虹状的色圈)
(3)玻璃体混浊:眼前出现黑影飘动,形状大小各异,轻者:为“飞蚊症”,重者:如混浊物较大呈片状漂移至中央视轴区时,视力会迅速下降,漂浮到周边部时,视力又会增加,此现象在明亮的光线及白色背景下特别明显。
(4)黄斑区病变:黄斑部可发生多种眼病,但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中央视力显著下降,事物变形,色暗淡,而周边视力比中央区清晰,也就是说想看的东西看不清,甚至中央是一个黑影被遮盖而且是固定的。
(5)视网膜脱离:初发时,眼前闪光,有黑影飘动,若原有“飞蚊症”则比前加重,黑影漂浮增多。在某一方位,有黑影遮盖,也就是在视网膜脱离区域相对应的部位造成视野缺损,即该区视力丧失。
(6)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是一种遗传性眼病,最早出现的是夜盲症,即暗适应能力下降,在光线暗处,特别是在晚上黄昏时就看不清物体了。以后视野向心性缩小,呈管状视野。
(7)近视眼:视远时,物体边界模糊不清,视近物时很清晰。
(8)远视眼:视远处清晰,视近时物象拉远,缩小模糊,甚至不能辨别轮廓层次。
(9)散光眼:视近,视远物象都不清晰,变形,有重影,眯眼看时,较为清晰。
(10)视交叉与视路病变:视交叉病变,出现双颞侧偏盲。视束及外侧膝状体病变均为双眼同侧偏盲。视放射及枕叶病变,均为同侧偏盲,但中央注视区可保留3度以上的视觉不受损。称为黄斑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