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专栏 | 蒋新民:牛年“吹牛”
江南
·专栏
主编:蒋新民 / 副主编:紫珊瑚
责任编辑:小西 积健为雄
主播:欢子
特邀评论:徐为富
文 :蒋新民 / 配图:堆糖
吹牛,主要有两个意思,一是乱说大话、夸大其辞,二是没事闲聊、消磨时光。牛年到了,过年时节,我趁机也吹吹牛、闲聊聊。
牛,是与人类生活最密切的家畜之一,从驮运、拉车、耕田,到产奶、供肉,再到最后献出皮、毛、骨、油,都对人类提供了无私的帮助和支持。大体上来讲,常见的主要有耕地拉犁的黄牛、水牛,有高原驮运、耕作的牦牛,有专门产奶的奶牛,有专供食用的肉牛,等等。
奇妙的是无论哪种牛、哪里的牛,都有四个胃:瘤胃、网胃、瓣胃、皱胃。这四个胃室分工合作,以帮助食量很大的它们更多地进食,更快、更有效地消化食物。为此,牛肚皮大、食量大、力气大、笨拙、不灵活等显明特点,也经常被人们拿来嘲笑、讥讽别人。比如讥笑饭量大的人为“牛肚子”,酒量特别大的为“牛饮”,夸夸其谈不实在的为“吹牛皮”,倔强而脾气大的为“牛脾气”,倒卖票券投机取巧的不法分子为“黄牛党”,凡事情两不符合为“风马牛不相及”或“牛头不对马嘴”,听不懂别人话意的为“对牛弹琴”等等。
过去生产队时期,村里有很多牛,当然还有马、骡子等,供全村农业生产使用。那时候这些牲畜是乡亲们的宝贝疙瘩,村里所有田地的耕、种、收、打、藏都离不开它们。每个村腾出专门的院子、房子,作为专用的饲养室,配备专职的饲养员,专心负责牛马的吃喝拉撒。在那个人们几乎都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却必须倾尽全力确保牛马的胃满肠圆、膘肥体壮,可见它们的地位如何重要。饲养员每天要给几十头牲畜割草,铡草,拌料,打水,喂水,清理粪便,清洁卫生,还要观察它们的身体和精神状态,及时发现疾病等意外情况。所以饲养员不是什么人都能胜任的,必须由细心、耐心、有爱心、有责任心、有经验的人担当。
后来农业社解散了,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到户,那些牛马也被分到了各家各户。最初是几家分一头牛,合作使用,再后来有的家庭为了方便,提高生产效益,就自个买了牛。我们家就买了一头体形壮硕、力大无比的大犍牛,我现在都清晰地记得它那两个足有尺把长的大角和一双铜铃大的眼睛。那对大角是它的力量和威严的象征,那双大眼睛我总觉得好像在一直思考着什么。
记得父亲每天或扛着犁,或拉着车,与老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相伴共生。劳动间隙他休息的时候,坐在地头,眯着眼睛,抽根香烟,喝杯浓茶,若有所思地望着新耕的田地或远处的庄稼。老牛则在一旁低垂着头,也眯着眼睛,或嚼点青草、藤蔓,补充能量,或嘴巴里流着哈喇子,不停地“吧唧、吧唧”,后来才知道那叫做“反刍”。一人、一牛、一犁、一片田,那个画面永远定格在天地间,印刻在脑海中。
家里的田地就一犁一犁被它耕耘,耕出了全家人的希望和美好生活。后来不知道什么时间老牛被卖掉了,但我一直记得它,它也算是一个重要的家庭成员,为全家人的吃饭问题立下了汗马功劳。
再后来,经济社会发展了,人们普遍追求高效益,老牛毕竟笨拙、步伐慢、效率低,跟不上时代要求,慢慢被拖拉机替代了,最终从田间地头消失了。目前农村几乎再也看不到用牛耕田了,父亲那一代老人也像老黄牛一样,被历史慢慢淘汰和淹没,成为遥远的记忆。
如今,牛虽然远离了田地,但它们一直没有离开人们的生活,平时喝的牛奶、吃的牛肉、穿的皮鞋皮衣、用的皮包皮具、药用的牛黄解毒丸等等,都与牛有关。它们只是移形换影、改头换面地默默无闻帮助人类、奉献社会。
在国人的心目中,牛是力量、勤奋、踏实、忠诚、坚毅、奉献的象征,自古以来有无数人浓墨重彩地讴歌赞颂牛本身和它们所展现出的精神品质。比如牛高马大,气壮如牛,牛气冲天,初生牛犊不怕虎,牛刀小试,做牛做马,老牛舐犊,俯首甘为孺子牛,以及牛郎织女爱情故事等等。其中最经典的一句当属“吃的是草,挤的是奶”,然而如今很多牛吃的都是饲料。其实,无论牛吃的是啥,它始终挤出的都是新鲜、纯净、甘甜的奶。现在很多人说市场上的牛奶有问题,事实上原汁原味挤出来的牛奶是没有问题的,只是人们在加工过程中人为“添加”的问题,所以不应该让奶牛来背“黑锅”。
在国外有很多人、很多地方也对牛很尊敬、很崇拜。西班牙有奔牛节、有斗牛士,每年都有很多人受伤甚至死亡,但参与者总是激情高昂,乐此不疲,因为那是“勇敢者的游戏”,是英雄气概的表现,追求的正是那种惊险、刺激和悲壮。美国NBA有以超级球星乔丹为代表的公牛队,全球金融中心华尔街上有象征“牛市”的大铜牛,影视作品中经常有头戴牛仔帽,身穿牛仔裤的西部牛仔,他们展现出威猛、豪爽、侠义、正直,被誉为“马背上的英雄”,深受人们追崇。然而,对牛最为敬重的国家还是印度,他们把牛敬若神明。印度大多地方不仅不吃牛肉,而且听任牛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牛走累了,就地卧倒,睡上一觉,绝对没有人惊扰它的美梦;牛饿了,随便走到一户人家,或是一个菜市场,马上就会有人奉上“饭菜”。天长日久,城市就出现了牛多之患,那些生病的、年老体弱的牛往往被主人抛弃放生而四处流浪。它们阻碍交通、传播疾病、制造垃圾、污染环境、破坏市容。如何合理处置老牛,就成了印度政府部门的一件头疼事。印度人为什么如此厚待牛?专家学者深入研究后认为,主要是因为遥远的过去印度的游牧民的生活上非常依赖牛,牛不仅能为他们提供牛奶,还能充当耕田和运输的劳动力,即使是牛的粪便也能当作生活燃料。久而久之,印度便形成了“圣牛”文化,至今仍然盛行。
牛的历史悠久深远,牛的文化广博深邃,牛人关系密切深厚。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春风吹起,牛年驾到,愿大家大力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三牛”精神,鼓足干劲,奋发进取,主动作为,为单位、为社会积极贡献“牛”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接续奋斗。愿每个人在新的一年里牛气冲天,越来越牛,做个“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