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放下,才可站在高处
立春后,寒意变得越来越脆薄。
曾师的书,阳台上的小藤椅,古尔德的《哥德堡变奏曲》,还有我,在这个被欲望裹挟的城市,我们各安其命。
我喜欢这样的阅读。
曾师的语言亲切、温暖,是真真地入世,入心,就如冬日的暖阳,那么不经意地照耀和温暖了读者。
我跟随曾师的文字,翻越人性的雄山大川,跋涉苍茫古道,穿过时光的云烟,寻访传统文化里的奥秘与智慧,那是一个温软而灵性、古老而簇新的天地。
我在《易经》的无穷智慧里徜徉,在《三国演义》构筑的世界里辗转思考,在曾师对先贤事迹的讲解中融会贯通。
有两本书已经读过很多遍了,但我总觉得没有真正的读懂。
我知道,每个人的生命中,有些书必然会相遇,就像有些人注定会遇见;有的书值得一读再读,就像有些人值得铭记到永远。
曾师已经离我们而去了,但我知道,他老人家仍然远远地活着,以另外一种方式。
之前读书,总是希望能从书中获得些什么,比如管理方法、交际的技巧、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
今天,再读曾老的经典语录,反反复复地读,忽有一种恍然大悟之感,其实曾师无时无刻不在教我们两个字“放下”。
我知道,曾师说的所有的话其实都是指向两个字——放下。
此刻,心中忽然澄澈透明,喜悦满怀,仿佛落了一场雪,世界再次恍如童话,我别无所求。
曾师说:所谓命运,就是人对自己的选择。人生不外乎三种关系,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内心。
如果把时间都花在与人的关系上,久了会厌倦和烦累的。
尝试着把时间分成三份,一份用来与人相处,一份给自然,一份留给自己,留给心灵。
生活在现代,我们也许更应该把自己投入到近在咫尺的事物上去热爱,并且在热爱中能感觉到我和它一样,可以接受真实的自己。
你会发现,心中的某些东西沉睡已久,某些东西开始苏醒。
我秉持着一颗心虔诚地聆听,仿佛听那晨风永远在吹,虫声透过月光,树叶枕着湖水,悬铃木穿过雨的衣裳,大地深处那不眠的精灵轻轻歌吟。
于是,终于明白,生命既不是寻欢作乐,也不是苦海无边,它就是一种职责,好好地完成每一天就可以了。
我在这熙攘的人间嘈杂热闹地活着,安静而本能地与这喧嚣保持着距离。即使怎样琐碎单调的生活,都可发出光泽。
唯有放下,才可站在高处。就像我们偶尔站在高楼的窗前眺望,那树木楼宇皆可尽收眼底了。
俯身向下看,路上的行人络绎不绝,从远古到今天,其实我们一直走在同一条路上。
此刻,书与琴,还有我和藤椅,以及窗外渐渐涌来的夜色,我们默契如几生几世的老友。
我听,我读,我书写一段段不成文的文字,它的意义不在于抒发和表达,不在于被认可和喜欢,在于它丰盈我的人生。
愿白发苍苍的你,回望这一生,所有的年华不过是一轮静静的月,在微风里温柔地开着。
红尘里的修行者,看云,写字,追逐阳光,仰望星空,相信梦想,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