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彪发圈贺新春,晒20岁画作!
“庚子辛丑交替之际,除夕初一两日,贺年问候之微信短信铃声不绝如缕,老友新朋、同道胞亲一时网上团聚。因‘非必要不出京’故,余与夫人放弃返乡辞旧迎新,重蹈去年宅家覆辙,然有众亲友美图吉语纷至沓来,亦颇喜庆欢欣也!
苦于千余条微信短信难以一一回复,辄“现买现卖”,择选余20余岁之临画与速写、30余岁所治之印、近日所作隶、楷、行、草书,首发一组图文于朋友圈,代为新春同贺共祝,惟愿与余互存电话、相加微信之众亲友:健康!平安!快乐!幸福!
牛年新春已至:鼠偕毒疫同消退;牛引熙华共复来!”
刘洪彪作品
字古式新 · 书法创作之度量衡
□刘洪彪
我对当代书法的发展有自己认定的一个方向:“字古式新”,这也是我的创作理念。什么是“字古式新”?为什么要“字古式新”?如何实现这个目标?以下是我的思考。
写字要古,为什么要“字古”?因为古人比我们写得好,无论是其书法技巧、韵味、气息、内涵,都比今人要好,这是客观事实。因此,学习书法必须继承传统,追本溯源。
晋 王羲之作品 《姨母帖》
古今生活方式、环境、态度的不同造成古今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包括书写方式的差异。古人从小用毛笔写字,这叫“童子功”,而且一辈子用毛笔书写这叫毕生穷修之功。今人能如此者,几乎没有!古人生活环境单一,生活节奏慢,没有电子设备,少诱惑、不浮躁,潜心读书、思考、书写。慢的状态下,心态宁静,自然能读书细致、思想深入、书写从容。这些是快节奏城市生活中的人根本做不到的。因此当代人的书法功力自然不能与古人相提并论。
宋 黄庭坚作品 《廉颇蔺相如传》(局部)
多年前我就提出过当代书法“尚式”论,当然,这只是我的一种分析和判断,而不是一种定论。因为晋代“尚韵”,唐代“尚法”,宋代“尚意”,明清“尚态”,“韵”“法”“意”“态”都让前人崇尚过,当代“尚”什么?不能盲目。既然字写不过古人,“式”能不能超越古人?如果能把古人没做过的“式”进行深入探究,有了这个切入点,当代书法或许就有了发展空间。何为“式新”?就是表现形式要新。古人写字强调实用功能,审美功能只是实用功能的附加值。虽说历代流传下来的碑帖都是精品、经典,但是古人并不专门搞创作、办展览,只是写信、奏章、诗文、兵书、经书、账本、药簿等,自然不会在书写时刻意考虑作品的艺术形式、外在美感、整体面目、视觉冲击等。当代书法,拿起毛笔就是在搞创作,强调形式感、空间分割、形式构成、疏密关系、前后呼应、左右关照和墨的使用,等等,这些与古人写字完全不同。当代以审美功能为主的书法,把写字转变成艺术,把工具性转变为艺术性,使得书法在演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身份逐渐被认定和确立,成为一门纯粹、独立的艺术。
刘洪彪作品
“式”是文学、美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一系列综合素养的迹化和表征。“内形式”和“外形式”都是“式”,“形式即内容”“形式即文化”,内、外形式要并重,缺一不可。“内形式”是书家自身要做的,是章法、空间布构、字的态势等。“外形式”是作品如何装饰、装置,如何设计、塑造展览,如何让观众观展时产生视觉美感和心灵感应,这就是形式的魅力。现在一个接一个的书法展览,没文化、没审美高度的展览形式比比皆是,让书法穿盛装,让书法住别墅,三分长相,七分打扮,三加七等于十,十分好看。把“式”做好,字和“式”完美结合,当代书法作品才能十分好看,才有可能与古人写字十分好看相媲美。我坚信,只要高标准地做下去,在艺术繁荣的当代,书法的影响就会慢慢地扩大,我们必将迎来一个新的书法盛世。这是当代书法发展的出路,是书法人努力的方向,我欣喜地看到很多人都在做,且做得很好。
当代生活的便利、科技的进步,书法创作工具材料的丰富、学习途径、渠道和平台的多样化,都是当代人赶超古人的优势。古代书法向当代书法的多种转变,也是赶超古人的理由。书法的实用功能向审美功能的转变,小字小幅向大幅巨制的转变,指腕运动向肩肘运动的转变,几案展读向厅堂挂览的转变,识文断字向抒情表意的转变,所有这些转变都要求我们转变思想观念,转变创作方式。临摹古人只是手段,领会并融通古法,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才能塑造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书法形象。一个独立的书法艺术家就应该有强烈的独立意识和创造精神,一是不因袭古人,二是不尾随时贤,三是不重复自己。尊崇传统,但师古而不泥古;尊重师长,但学人而不同人;塑造自己,但不能一成不变。
所谓书法创作的度量衡,我用十个不等式来解析。
第一,书写不等于书艺
无论是圈内还是圈外,无论是高层还是大众,多数人对书写和书艺,也就是对一般的写字和书法艺术两者的差异及其相互关系还没有真正深入的认知,所以就出现许多误解、误判和误导。
第二,守法不等于守旧
写字为文都要守法,书法有基本法和最高法。基本法就是笔法、结构、墨法和章法,最高法就是辩证法,是上升到哲学高度的。任何事情都是矛盾的、对立统一的关系,需要辩证地对待。文艺作品没有矛盾就没有戏剧性,没有悬念、没有节奏感,也就毫无吸引力。但是守法不等于守旧,任何事物都不会以一个固定形态永远存在,要领会古法、融通古法,创新发展。
第三,严谨不等于拘谨
一个书法家,身为文人,要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精神;身为艺术家,又要在书法有法的基础上,创作出其不意、与众不同、风格独特的作品。要在理性调控下感性书写,把握好理性与感性、严谨与拘谨的度。
第四,流利不等于流滑
凡事熟能生巧,熟练后,书写才能流畅率意。但熟练又极易行笔过快,过于流利导致流滑和粗糙。
第五,轻松不等于轻率
书法家应有率性轻松的创作意识,自然流露情感,真实地发挥自身当下的创作水平。但也不能松懈、漫不经心,谨防轻率和轻佻。
刘洪彪《草书创作九式》
第六,粗犷不等于粗野
粗犷是一种艺术风格,凡有粗犷风格追求的书法家,都喜欢草原、沙漠、戈壁、大海的宏阔和旷远,书写顿挫分明,饱蘸浓墨,作品具有冲击力,但是粗犷过度便成粗糙、粗野,粗心大意,粗枝大叶,看上去豪放雄强,实则空洞无物,鼓努为力。
第七,放胆不等于放荡
最近我写了一篇小文,《临摹要像,创作要放》,临摹要像就是借临摹规范笔法,借临摹找到古韵,借临摹去除习惯性的不良写法。临帖的过程当中学到了古法,并将古法化为己有,才有可能具备自由书写的条件。创作要放,是因为创作不是模仿,不是复制,创作要抒发性情,要表达自我,所以要放松、放胆。但如果放胆过度,以致放荡不羁、放任自流,那就可能会对高贵、高级、高雅的书法造成伤害,是一种亵渎。
第八,生拙不等于笨拙
生拙也是一种艺术风格,很多人不喜欢太美太媚的书风,有意追求不灵动、不顺畅的生涩之气,类似诙谐幽默的小品相声。但如果没把握好生拙的度,没修炼出达观的心性,故作生拙,就真的笨拙、呆傻了。
第九,均衡不等于均匀
无论写什么书体,追求什么风格,最终都要给人完整、和谐、均衡的作品形象。有的书家将均衡和均匀混为一谈,比如在写草书时叠格子,写得整齐、干净、平均,这和印刷机、喷绘机、刻字机有什么区别?我们需要的是在制造矛盾又解决矛盾,最后达到均衡的艺术效果。
第十,简约不等于简单
世界上最简约的艺术就是书法,书法艺术的特质就是简约、精准、恰到好处、大道至简,这就是简约。但简约不是简单,简单到平铺直叙、直来直去,那就一览无余、无内容可察、无韵味可品了。
刘洪彪作品 《致刘秀兰姐》
总而言之,书法创作的度量衡,可以用一个“中”字来概括。为什么用“中”字?中国人讲究中庸之道,艺术讲究中和之美。在我看来,如果要选出汉字的第一字,非“中”字莫属!我们的国家就姓“中”,最早起用“中国”的地方是河南,叫做中原之国,简称“中国”。河南人总是说“中”,凡是对的、好的、可以的,那就是“中”。所以,书法创作的度量衡就是在一个问题的两极之间找准一个度、一个平衡点,这个度量衡适中了,那就“中”了。
刘洪彪,字后夷,号逆坂斋,1954年生于江西萍乡。中国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草书委员会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7年、2011年、2014年三次蝉联中国书坛兰亭雅集“兰亭七子”称号。1994年、2004年、2014年先后在中国美术馆和书画频道美术馆举办40岁、50岁、60岁墨迹展。数十次出任全国、全军书法展览评审委员会委员、副主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