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统说荆州是累赘,诸葛亮说荆州是蜀国一统天下关键,谁高谁低?
熟悉三国历史的人都知道一句话,卧龙凤雏,得一可定天下。这里所说的卧龙是诸葛亮,凤雏指的则是庞统。这两位出身荆州的名士,后来都加入了刘备的阵营。他们都担任刘备的军师中郎将,受到刘备的器重。不过,这两位军师中郎将对于荆州的看法却有所不同。从这里,我们能否看出两者的能力高低呢?
一、诸葛亮与庞统对荆州的看法。
诸葛亮是十分重视荆州的。在他的《隆中对》里,荆州一直占有一个重要的地位。在他为刘备做的战略规划中,跨有荆益是计划的第一步。他对于刘表统治下的荆州有着清楚的认识,看出刘表集团是一个没有进取心的集团。这样的集团是早晚要被强者兼并的。因此,诸葛亮劝刘备先下手为强,先占有荆州。此后,再以荆州为跳板,进取由闇弱的刘璋占据的益州。
这样,有了荆州和益州组成的根据地,刘备就内修政理,厉兵秣马,外结好孙权,等待时机。当有利时机到来后,刘备就发动对曹魏的北伐。北伐分为两路,一路以蜀中为根据地,刘备率军出兵秦川,一路以荆州为根据地,由一员上将率军出兵宛洛。这样,就可以消灭曹魏政权,匡扶汉室。
而庞统对于荆州的作用却和诸葛亮有所不同。他在加入刘备集团后,就对刘备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据史料记载,庞统对刘备说荆州荒残,人物殚尽。东有孙权,北有曹操,想要实行鼎立的战略,是难以得志的。因此,他劝刘备出兵收取益州,以益州为基本的根据地,来继续下一步的战略。刘备以刘璋是自己的同宗来推辞,庞统对此加以解释,并以如不先取,必然落入他人之手来劝说刘备,刘备因此采纳了庞统的策略。
我们从诸葛亮和庞统对刘备的战略规划可以看出,他们两人对荆州的看法是有所不同的。在诸葛亮的《隆中对》里,荆州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但是刘备集团起家的根本,还是夺取益州的跳板。在夺取荆州和益州后,荆州还是刘备出兵北伐的重要基地。在诸葛亮的战略里,荆州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不能丢失的。
而庞统对荆州的看法则是,荆州经过长期的战乱,经济遭受了严重的破坏。荆州在庞统的眼里,根本就不能够作为根据地。因此,他将目光投向了益州。由于没有遭受战争的破坏,益州的经济条件要远胜过荆州。再加上益州的四周环山的地理条件,适合作为刘备集团的根据地。所以,庞统劝说刘备夺取益州,将益州作为自己的根本重地。至于说荆州,它的战略地位就可有可无了。
二、诸葛亮与庞统对荆州看法分歧的主要原因。
我们从诸葛亮和庞统对荆州的看法,就能够明了双方的看法分歧,在于荆州对于刘备政权的重要性上。诸葛亮认为荆州十分重要,采取的是荆州、益州并重的态度。而庞统则认为荆州遭受严重的破坏,加上周围强敌环伺,应该以益州为根本重地。因此,庞统的态度是重益州,轻荆州的态度。
诸葛亮与庞统对荆州看法不同的原因,是双方的出发点不同。庞统的出发点是从刘备集团的当时处境出发,为刘备选择解决问题的出路。当时刘备在荆州的处境十分尴尬,在没有得到南郡的时候,他的四周被孙权包围。周瑜一直对刘备虎视眈眈,想要吞并刘备。虽然孙权将自己的妹妹嫁给刘备,也是同床异梦,互相难以信任。
在周瑜死后,刘备方才松了一口气。他向孙权借来南郡,想要以此为跳板向外扩张。而孙权借南郡给刘备,却包含着让刘备势力离开荆州,归还整个荆州的心理。这样,刘备从被孙权包围的态势,变成了北有曹操,东有孙权,身边还有一个同床异梦的孙夫人这样的态势。可以说,刘备此时度日如年,急于摆脱困境。
庞统是在刘备借得南郡后加入的人员,他对刘备提出的建议,实际上是夺取益州为立国的根基。至于说荆州,庞统并没有明言放弃,可是刘备将主力调入益州,荆州的命运就可想而知了。刘备在荆州的时候,集中全部的力量,尚且在曹操与孙权压力下惶惶不可终日。那么,关羽率领一支偏师,怎么可能守住荆州?可以想见,如果采纳了庞统的建议,荆州的命运只有一个,那就是丢失掉。
这与诸葛亮的战略完全不同。诸葛亮的战略是要以荆州作为北伐的主要基地,荆州不但不能丢弃,还要予以加强。在诸葛亮的战略中,对于曹操和孙权有着明确的定位,那就是对抗曹操,结好孙权。这样,才能保证荆州的安全。实际上,诸葛亮采取的策略就是与曹操军事对抗,与孙权以各种外交手段,保证孙刘联盟不破裂。这样,死死将荆州抓在手里,为了下一步北伐做准备。
如果从两者的战略本质来说,庞统的战略实质上是一种保守的战略。他是以战略安全的角度出发,让刘备将益州作为立脚点。有了益州有利的地理条件,刘备就可以高枕无忧了。而诸葛亮的战略则是一种进取的战略。他的跨有荆益的计划,是为了下一步北伐曹魏做准备的。为此,他才会那么重视荆州,非要把荆州抓在手中。
三、诸葛亮与庞统的能力高下之分。
其实,这个问题在刘备阵营中早就有定论了。从两人的地位来看就一目了然,虽然两人都是刘备的军师中郎将,但是诸葛亮是文官之首,在战争期间坐镇后方,管控全局。而庞统则主管军事行动方面,跟随刘备征战沙场。
就拿夺取益州这个战略行动来说,其实庞统劝说刘备夺取益州的这个建议,早就包含在诸葛亮的《隆中对》里。在获得荆州,借得南郡后,出兵夺取益州势在必行。而这个时候庞统劝说刘备出兵益州,只不过是适逢其会罢了。
而在庞统提出建议的时候,刘备还故意假意推脱。从这个细节我们就能够觉察到,庞统连刘备诸葛亮的《隆中对》细节都不知道,可见刘备对他的信任程度了。不过,他的建议正好符合《隆中对》的需要,因此被刘备顺水推舟的接受了。从这些迹象,我们可以看到,诸葛亮在刘备心目中的地位要高于庞统。在《三国志》中,专门为诸葛亮单独立传,而庞统则是与法正同传也说明了这一点。
那么,我们再看诸葛亮与庞统的观点,就会发现,诸葛亮侧重于全面,是站在战略的角度来看待荆州的作用。而庞统则是侧重于局部,是站在战术的角度来看待荆州的。庞统看待荆州,只是从它蕴含的资源来着眼,只是因为荆州的资源耗尽,而周围的形势不利,就要另寻资源丰富的地区立足。
庞统的解决方案,只能解决眼前的燃眉之急。如果在得到益州后,荆州随着失去,那么刘备集团下一步的战略会怎么样,庞统是不加考虑的。从这一点来说,庞统的建议是短视的。他给刘备的建议,十分符合当时曹操手下对刘备的评价。那就是刘备只能凭借险阻,独立于边远地区,不能在中原与曹操抗衡,只能作乱而已。
可以说,如果按照庞统的建议,刘备会有一块稳固的根据地,在周边险阻的益州安度晚年,结束颠沛流离的战争生活。可是那样一来,刘备又靠什么来统一天下呢?他的理想又该如何实现呢?所以说,按照庞统的方案,刘备虽然能够得到暂时的安宁,可却失去了下一步发展的基础。
而诸葛亮的战略,才是着眼于全局的战略。他预计在跨有荆益后发动两路北伐,是有着进取精神的战略行动。从战争形势来看,从荆州出发北伐,更能够直接达到目的。这一路直指曹魏的根本统治区,会给曹魏的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在后来的历史中,也明白地显示了这一点。在关羽发动的襄樊之战中,关羽只是水淹七军,消灭了曹操三万人马,就逼迫曹操准备迁都躲避关羽的锋芒。而东吴夺取荆州后,曹魏就一直将主力放在关东对抗东吴。对于蜀汉的北伐,曹魏只是以偏师应付。从这一点,就可以显示出诸葛亮卓越的战略眼光。
所以说,如果按照诸葛亮的《隆中对》方案,刘备在获得益州后,迅速将荆益联为一体,以益州为依托,以荆州为前哨,整个战略形势将发生根本的改变。那么,如果关羽发动北伐,取得的战果要远远超过襄樊之战的战果。而孙权方面,以外交手段和军事压力,保证孙刘联盟的稳固,刘备集团取得天下是有希望的。
结语:
诸葛亮和庞统对荆州的看法,代表了两人的对刘备集团发展方向的认识。诸葛亮认为荆州战略地位重要,不能够轻易放弃。而庞统则认为荆州已经失去了作用,需要占据益州,另寻根据地。至于说荆州的地位,就可有可无了。
其实造成双方认识分歧的根源,在于双方战略认知水平的不同。诸葛亮对荆州的认识,是放在战略的高度上的。他清楚的看到,荆州对于刘备集团将来争夺天下的重要性。而庞统的眼光要比诸葛亮小得多,他更多的是从战术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他只看到了荆州资源耗尽,战争形势不利,并没有对未来的战略着想。
庞统只是为了刘备集团的安全着想,把夺取益州作为解决问题的办法。可是庞统并没有去为下一步做打算。实质上,诸葛亮的方案是进取的方案,而庞统的方案是保守的方案。正是由于庞统方案的扰乱,使得《隆中对》的实施遭到了挫折。关羽由于不知道下一步的行动方向,擅自发动了襄樊之战,引起了荆州之战的失败,使得《隆中对》遭到破产。从这些方面来看,诸葛亮的战略水平要远高于庞统,庞统的才能更偏重于战术方面。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