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地不等于获得开发权:资源竞争性配置已成趋势

3月15日,黑龙江省发改委发布《关于规划可再生能源基地和优选开发建设方案的通知》,启动了黑龙江新能源3060的碳达峰序幕,根据通知,黑龙江“十四五”期间将规划哈尔滨、绥化,齐齐哈尔、大庆和东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外送基地等五大千万千瓦级基地,如规划达到预定目标,将刷新国内省级新能源十四五发展规模之最。同时,这也是继云南省8+3之后第二个规划化开发建设新能源的省份
当然,我们也注意到黑龙江在文件中明确指出:省发改委将按照国家政策要求部署,开展年度建设规模的竞争性配置。自此,这已经是第五个开展新能源项目竞争性配置方案的省份,2020年开始,广西,云南,辽宁,吉林等省份已经试点或全部开始新能源资源竞争性配置方案,确定资源开发业主。而十三五期间之初,湖北省能源管理部门就开始了资源统筹开发和竞争性选择开发业主的方案,风电项目在立塔测风开始就需要到省级能源管理部门进行备案,测风完成后进行特许权招标获取项目开发权。
竞争性配置有利于资源高效和及时开发
过去十年尤其是十二五期间,新能源的资源开发基本属于无序开发,各种资本进入新能源行业,一时间开发风资源的央企、国企、民企和私企,五花八门的企业踏破政府门槛,后两者企业缺乏必要的新能源开发经验,特别是部分企业资金实力较弱,浪费了很多宝贵资源。以我个人了解的湖南,广西和云南为例,部分十二五期间核准的项目,建设条件基本具备,但直至十三五末期仍未动工建设,个别项目确实存在建设涉及红线的问题,如具备资金实力和开发经验,绝大多数的项目完全可以实现并网,某种意义上说,这些项目的延迟建设对当地政府实际上是一种资源的巨大浪费。大家都知道,风光新能源基本都在老少边穷的地区,项目建设的GDP和后续产生的经济效益对当地是具有一定经济意义的。
随着风电光伏项目规模的增大,剩余资源越来越少,尤其是好的资源更加宝贵,如何让有限的资源高效快速开发,成为能源管理部门和当地政府的思考的核心问题,因此也就诞生了竞争性配置。
各大企业的3060指标进一步加码:资源“圈地”将进一步加剧
作为中国新能源的半壁江山,三北区域一直是各大新能源开发业主的必争之地。尤其是三北区域过去是火电发展主力区域,也是碳减排的重要压力区域,黑龙江此次规划5000万千瓦的综合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其实包含部分高效洁净能源,也就是火电)基地,其目的就是通过这5000万千万种绝大部分的可再生能源提升非化石能源的消纳比例,以此完成党中央提出的3060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竞争性配置的主要竞争性指标包括资金实力,新能源开发建设运行经验,承诺的开发建设速度。由于各个省市和各个央企国企的碳达峰和碳中和指标都不小,而且都提出了各自的达标期限,为此圈地已经成为各自的实现3060的首要行动。据了解,中国电建,中核排名靠后的电力央企,近期已经做出了十四五期间要规划发展3000万千万新能源的目标。大家都了解,中广核新能源专业从事新能源开发在十四五也只提出了3000万千瓦的发展指标,这将意味着各地的新能源圈地运动将会多疯狂。从各种现象表明,各大电力央企已经开始了跨区域、跨行业的资源争夺,目的在于完成各自的新能源开发建设指标任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