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壬与知人4

  知人用人,是一个亘久的话题。古往今来,有好多这方面的论述。也产生了许多的方法和理论。
  从古代的相法到现代的人事心理学,以及时尚的各种人力资源测评方法头绪繁多。外国这方面的专家,有很多推祟中国的古老的知人之术的。
  我们所说的知人,不是大型研究机构来研究人,是让单个人对人有一个快捷实用的估价。
  究其知人术大要,操作无外乎三步:1、搜集信息。2、分析研究。3、得出结论。

  搜集信息,有静态搜集和动态搜集。
  静态的收集就是开动我们的接收系统,动用自己的感官系统,观其行,闻其言,用心神感应其人。全神贯注,仔细品味。前面所说的曾国藩相人就是这样,不要以为他在玩什么深沉,或者以为他故弄玄虚,以威压人。当他不说话的时候,也许正兴致勃勃地进行观察研究呢。在这个观察研究的过程最重要的就是要心平气静。心神一乱,就象波纹丛生的水面,是看不清水中的山色的倒影的。

  “网络相人”搜集信息相对简单一些。网络的素材当今还是以文字信息为主。只要留心搜集一些其人的文字资料就可以了。有时候需要我们在极短的时间内作出判断,比如说在聊天室内,这样的情况等同于上面说的现实环境中观察人。
  动态收集用一个例子说明,你要去观察一头大象,你去观察了它半天,它只是闷头大睡。你得不到什么有用的信息,于是为了多观察到一些东西,你拿一个小木棍去捅了捅它,它睁开了眼睛。你又拿一串香蕉给它,它用鼻子卷了回去。
  你用木棍捅大象,然后观察记录大象不同的反应,这就是动态的收集过程。这是一个互动和反馈的过程。
  动态收集的办法,就是通过与对方的互动,收集反馈的信息。按现代流行的学说,属于研究黑箱系统的一种方法。其实我们的先人早已用到了这种动态观察的方法。
  《庄子·列御寇》中说“故君子远使之而观其忠,近使之而观其敬,烦使之而观其能,卒然问焉而观其知,急与之期而观其信,委之以财而观其仁,告之以危而观其节,醉之以酒而观其则,杂之以处而观其色。九征至,不肖人得矣。”
  《六韬》中记载太公知人的办法:“武王曰:何以知之?太公曰:知之有八征:一曰问之以言,以观其辞。二曰穷之以辞,以观其变。三曰与之问谍,以观其诚。四曰明白显问,以观其德。五曰使之以财,以观其廉。六曰试之以色,以观其贞。七曰告之以难,以观其勇。八曰醉之以酒,以观其态。八征皆备,则贤不肖别矣。 ”

  接下来的程序就是分析整理。以曾国藩观人的例子来看,分析整理分在两个时段中。一是对方在的时候,边观察,边估量,边分析。二是等人退下去之后,他还要记录下对这个人的评语,记录的同时,又一次地综合分析整理。

  这个分析整理的过程,便是我们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评估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需要理论、经验、感觉、天才综合配合。

  下面我们结合我们的理论谈这个过程:

  何为“三奇六仪,多见隐逸之士”?
  这个“三奇六仪”,是比拟六壬中的术语。形容那些片幅虽短,内容里却有一种平常听不到,细回味很有内涵的话。虽然暂时你没有读懂,但总觉得晶莹透亮,这种信息就是“三奇”。说这种话的人肯定是不愿出头露面而有所学的人,是有隐逸之心的人,隐讳其词,以待君子。
  以前在论坛上,谈六壬,有一个发帖子很少的人,用道家的神仙思想谈六壬,细思很有味道。欲待请教,有糊涂人信口乱驳,其人已遁去,后知其是道士。
  还有一种人,语言极少,很有礼貌,不远不近,若即若离。你谈多高,他对多高,你谈多低,他对多低,这种我们比做“六仪”之人,也是隐逸之士,不可轻慢。

  何为“盘珠天心,定存恒久之力”?
  这种人,埋头钻研于一个方面,不爱多说话。就象盘珠课一样,采四时精华,专注于一方,有恒久必成之象。细观他的语言,深入而合乎天理,不偏激,不敷衍,思维很正,而又很实在。这种人有恒久的毅力,不可限量。这种人,行为低调,天心暗藏,若有夙慧。
  这种人,表现形式也不一样,不细细体察是看不出来的。碰到这种人,可师可友,受益非浅。现在在网上还活跃的我就不说了,说两个现在好像不怎么活动了的网友。
  比如以前网上有两个网友,凑巧的是两个人的网名中都带有一个“易”字,一个是北方人,我们叫他 “易北”,一个是南方人,我们叫他“易南”。
  两个人有个共同点都是很低调,发帖子说话,顶多几句,并不多说,经常抱着个学习的态度。看上去很平淡,慢慢品味,话说的有内涵,又踏实。于是便引起了我的注意。
  后来知晓,“易北”十年,连续地测股市,没有间断。见解不枝不蔓,心中很有主见。后来见在一个术数论坛上,公开的实战比赛,几次名列榜首,绝非偶然。
  “易南”,年龄比我要小。记得有一次在六壬论坛上,有一个壬友设了六个预测题,参加的人很多。完全答对的只有他一个人。
  “易南”比我年龄要小,那时候,晚上有时间闲聊天。不经意中,探索一些话题。他仅仅凭感觉,就能猜出一些一般人根本想不到也不去想的东西。这些东西枯燥乏味,没有常年累月的苦思是不会想到那里去的。他对问题看法之深入,对问题的洞察力,令我惊叹。人有一点聪明,提出一些理论看法,并不稀奇,但能对问题的实质有一种的穿透力,这就非同寻常了。
  最可贵的是他有敏锐的看法,而能保持一颗平常心,踏实在生活中体悟道理。去年我去岭南呆了一段时间,略微多了解了一些岭南风土人情,才发觉岭南之士,卓然特立者很多。于是又想起了这个网友。
  在网上这样的网友还有好多,只要你能细加察觉,或许就在你的身边。

(0)

相关推荐

  • 动态图片制作(大象群)

    动态图片制作(大象群)

  • 假语村言,真士隐逸

    一切诸经,皆不过是敲门砖,是要敲开门,唤出其中的人来,此人即是你自己. 我目前只看了前面三章,尤其第一章,提纲挈领的一部分,后面的剧情也略知一二,比如黛玉葬花,贾宝玉不认真考取功名,终日在闺房和女子厮 ...

  • 知壬与知人1

    知壬者亦应知人,其理一也.知壬者,观壬象也,知人者,观人相也.其象则稍异,其理则一也. 知人的功夫,也是知己的功夫.外观的功夫,也就是内观的功夫.所以知人的功夫往往来源于自省的功夫.人常说" ...

  • 知壬与知人2

    所谓知人的功夫,就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利用极少的信息.更多地了解此人的思想,习惯,思维,行为规律.术数上的知人,还包括去推论人的穷通运数. 以前朋友们之间开玩笑抬杠,有人说"人说真话难&quo ...

  • 知壬与知人3

    看到网友王仙客在博客中的留言:"听其言而知其人,不过这需要有一定的人生经验和个人修为了." 这句话很好,他说明了中国学问的一个特点.这个特点就是,术的规定性不很严格,与操术者本身的 ...

  • 知壬与知人5

    何为"绝嗣兴讼,必有独夫之志"? 书中说:凡四下俱贼上,乃为绝嗣之格.乃是以下犯上,欺君弑父,兴讼之象. 这种人的特征就是不会心平气和地讲道理,古人今人名人周围人一通乱批,兴师问讼 ...

  • 知壬与知人6

    八专不得时不得地,阴阳混杂而无克.无拘无束,无有自制力.阴阳混杂一混,无克无制二混,此类人,俗语称为"混混".等到矾加于水中,雨过了天晴,点石成金,则精神顿现,摇身而成英雄,也是常 ...

  • 一分钟知你啥命,可知天、知地、知人 (第二章)《六十甲子纳音表——知地篇》

    第二部分,知地篇 所谓知地,便是知国家社会发展规律.六十甲子纳音表便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无上法宝.我们的祖先在亿万年历史长河中不断观察.实践.总结,最终将大道化简,隐藏在这个看似无奇的小小表格之中.我们 ...

  • 论语的生活智慧—由知物而知人

    原文: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己不知人也.」 今译:不要忧虑别人不了解我,要忧虑我不能了解别人. 引述:多多认识别人.把别人当做镜子,以便反过来映照自己,使自己更明白真相.知人与被知,孔子认为前者比 ...

  • 知事不声张,知人不评人,知理不争辩

    <格言联璧·接物>说:"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 简单来说,就是为人处世,要懂得慎言的重要性. 我们天天说话,不见得就会说话:许多人说了一辈子话,没有说好过几句 ...

  • 警世名言100句: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警世名言100句: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