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纵横谈 19 | 积阴德是最好的投资

积阴德是最好的投资

了凡在第三篇《积善之方》中告诉他儿子,《易经》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这是告诉大众一个人为什么要积善。为此,了凡在第三篇举了一个重要的例子:

杨少师荣,建宁人。世以济渡为生,久雨溪涨,横流冲毁民居,溺死者顺流而下,他舟皆捞取货物,独少师曾祖及祖,惟救人,而货物一无所取,乡人嗤其愚。逮少师父生,家渐裕,有神人化为道者,语之曰:'汝祖父有阴功,子孙当贵显,宜葬某地。’遂依其所指而窆之,即今白兔坟也。后生少师,弱冠登第,位至三公;加曾祖,祖,父,如其官。子孙贵盛,至今尚多贤者。

自古至今,大部分人都喜欢谈钱,古人说“亲兄弟、明算账”,更有甚者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现代人换了一个说法:“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这里既然谈投资,自然离不开“钱财”的话题。从古到今,很多自称是君子的人似乎都讨厌谈“钱财”,孔子也曾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似乎一谈“钱财”便是小人的行为。其实明白的人都知道,钱财是生活的必需品,钱财是基础,但远远没有达到现代人讲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地步。钱财是中性的,视金钱如粪土与爱财如命的人都没有真正明白钱财为何物。如果一个人不能明白钱财,无论把钱财看做是身外物还是身内物,都不是正确对待钱财的态度。古人圣贤很少讲述钱财,前提是不缺,所以不求、不取,不执。明白了钱财为何物,自然能够与钱财之间发生一种特殊的缘分:召之即来挥之即去。明白钱财为何物之人,自然知道人生最大的投资便是积德,特别是积阴德,而不是单纯去做所谓的投资。

德有阴阳:阳德者,众人皆知也;阴德者,自知兼天知也。一般来说,积阳德者,如同在银行存款,所以不缺钱财但还是会有用完的一天;积阴德者,自己可以享受所积之德带来的种种好处,子孙后代亦可以享受,甚至还会“生生不息”。为什么呢?因为德是一种能量,一种可以贯穿天地万物的能量。其实,每个人原本都有这种能量,可惜因为种种缘由,加上后天的种种原因,把自身的德给蒙蔽了(也有人把德弄丢的,例如说良心被狗吃了的那种人)。所以如果我们能够把本有之德上面的灰尘擦去之后,自身之德自然会彰显,能量自然会展现出来。有了这种能量,还怕没有钱财吗?相比阳德,阴德更好。阴德是可以贯穿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能量,有了这种能量,改变的何止是人生命运呢?阴德甚至还可以让子孙后代的“能量”能够不断变大,家族兴旺,人才辈出。所以司马光说:“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以为子孙长久之计”,司马光作为一代名臣都这么认为。其实,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不需要留钱财给子孙后代,留给后代的除了身体力行的榜样之外,其他便应该是阴德。子孙后代唯一能够“守得住”的,也只有道德。当然很多人都想着拼命给子孙留多点钱财,可就是没有考虑给他们留德,这便是“富不过三代”的根本原因。很多投资人之所以没有把积德看做是最大的投资,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德是能量,他们把德看做是廉价的,他们认为钱财才可靠,殊不知是丢了西瓜,也没有捡到芝麻。其实钱财是无主的,但唯有德者居之。若是无德者,钱财怎么来便怎么去,无论你如何努力,钱财都是守不住的。如果一个人不能明白到这一点,便和钱财无缘;钱财可以是“祸水”,如果你是无德之人;钱财也可以是资粮,是积德重要的“粮草”,根本还是人自身如何立德、明德、修德的问题

古人说,培养一个富人,三代就可以,但要培养一个贵人,需要九代人的努力。回到了凡这段话,杨荣的曾祖从事的工作是低贱的,仅仅是一名摆渡人。但他善于积阴德,所以到了第四代,便培养出“位置三公”的杨荣,而且子孙后代显贵。这个“投资”太划算了!有什么生意能比得上这种投资呢

古人说有种“一本万利”的投资,我认为积阴德就是这种投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