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专攻心腹胀满,胸胃蓄热,积聚痰实
大黄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根和根茎。掌叶大黄和唐古特大黄药材称北大黄,主产于青海、甘肃等地。药用大黄药材称南大黄,主产于四川。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除去须根,刮去外皮,切瓣或段,绳穿成串干燥或直接干燥。生用、酒炒、炒炭或制熟用。
【别名】将军 川军 锦纹
【性味归经】苦,寒。
归脾、胃、大肠、肝、心经。
【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
解毒,活血祛瘀。
【应用】
1、用于肠道积滞,大便秘结。
大黄苦寒沉降,有较好的泻下作用,为治疗积滞便秘的要药。因其苦寒泄热,故热结便秘尤为适宜。温热病热结便秘、高热不退、神昏谵语者,可用本品通腑泄热,常与芒硝、厚朴、枳实等配伍,以加强攻下作用,即大承气汤;
若里实热结而气血虚者,可与党参、当归等益气养血药配伍,如黄龙汤;热结阴伤者,可与生地、玄参、麦冬等养阴生津药配伍,如增液承气汤;脾阳不足,冷积便秘者,可与党参、附子、干姜等益气温阳药配伍,如温脾汤。
此外,热痢初起,肠道湿热积滞不化,亦可用大黄通便,去湿热积滞。
2、用于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及火邪上炎所致的目赤、咽痛、牙龈肿痛等症。
取其苦寒沉降之性,使上炎之火得以下泄。临床上可与黄连、黄芩等泻火药同用,如泻心汤。大黄与枯矾研末涂口腔,可治口疮。
3、用于热毒疮疡及烧伤。
取其清热解毒,并借通便作用,使热毒下泄。如双解贵金丸,治背疽初起、便秘脉实者,以大黄配白芷内服;大黄牡丹皮汤治肠痈,以大黄配芒硝、丹皮、桃仁等同用。本品亦可外用,如外敷痈肿的如意金黄散中即有大黄。治疗烧伤,可单用大黄粉,或配地榆粉用麻油调敷。
4、用于瘀血证,如妇女瘀血经闭,产后恶露不下,癓瘕积聚及跌打损伤等。
大黄能活血祛瘀,为治疗瘀血证的常用药,无论新瘀、宿瘀,均可应用。单用或与其他活血祛瘀药同用。
如下瘀血汤治产妇腹痛,腹中瘀血着脐者,以本品配桃仁、䗪虫;《医林集要》无极丸治瘀滞经闭,单用一味大黄,分成四份,分别以童便、醇酒、红花、当归等制过研末蜜丸服。又《和剂局方》治跌打损伤,瘀血在内,胀满,以大黄与当归研末,酒调服。
此外,本品亦适用于黄疸、淋病等湿热证。因大黄苦寒泄降,能清泄湿热。治黄疸,常配茵陈、梔子,即茵陈蒿汤;治淋病,常配木通、车前子、梔子等,如八正散。
【用量用法】3~12g。外用适量。生大黄泻下力较强,欲攻下者宜生用;入汤剂应后下,或用开水泡服,久煎则泻下力减弱。酒制大黄泻下力较弱,活血作用较好,宜于瘀血证及不宜峻下者。大黄炭则多用于出血证。
【使用注意】妇女怀孕、月经期、哺乳期应慎用或忌用。
【文献摘要】
《本草纲目》:“下痢赤白,里急腹痛,小便淋沥,实热燥结,潮热谵语,黄疸,诸火疮。”
——明·李时珍
《药品化义》:“大黄气味重浊,直降下行,走而不守,有斩关夺门之力,故号为将军。专攻心腹胀满,胸胃蓄热,积聚痰实,便结瘀血,女人经闭。盖热淫内结,用此开导阳邪,宣通涩滞,奏功独胜。
如积热结久,大便坚实,秘固,难以取下,又借芒硝味咸软坚,两者相须而用。凡内外伤感,郁久皆变为燥,燥甚为热,热极为火,三者属阳邪,销铄肠胃最烈而速,使浊阴不降,清阳不升,诸证蜂起。若用硝黄,如开门放贼,急须驱逐,宜以生用,则能速通肠胃,制熟以酒,性味俱减,仅能缓以润肠。”
——明·贾所学
《本草正》:“大黄欲速者生用,泡汤便吞;欲缓者熟用,和药煎服。气虚同以人参,名黄龙汤;血虚同以当归,名玉烛散。佐以甘草、桔梗,可缓其行;佐以芒硝、厚朴,益助其锐。用之多寡,酌人实虚,假实误用,与鸠相类。”
——明·张介宾
《神农本草经》认为大黄:
大黄,味苦,寒。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癓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生山谷。
翻译成现代文就是——
大黄,味苦,性寒。主要功效是驱除瘀血,治疗闭经,消除恶寒发热,破除癥瘕,积聚肿块,消解食物滞留、不消化,荡涤肠胃,促进新陈代谢,通利水谷,调中化食,调和五脏。产于山中的深谷处。
【陈修园曰:】
大黄色正黄而臭香,得土之正气正色,故专主脾胃之病。其气味苦寒,故主下泄。凡血瘀而闭,则为寒热;腹中结块,有形可征曰癥,忽聚忽散日瘕;五脏为积,六腑为聚,以及留饮宿食,得大黄攻下,皆能已之。自“荡涤肠胃”下五句,是申明大黄之效。末一句是总结上四句,又大申大黄之奇效也。
意谓人只知大黄荡涤肠胃,功在推陈,抑知推陈即所以致新乎?人知大黄通利水谷,功在化食,抑知化食即所以调中乎?且五脏皆禀气于胃,胃得大黄运化之力而安和,而五脏亦得安和矣,此《本经》所以有黄良之名也。(有生用者,有用清酒洗者。)
你也可能感兴趣
- 话说中药配伍的“去性存用”
- 相反相成的大黄附子,你会用吗?
- 伤寒智慧点睛:清肠热三方
- 不适合用大黄、芒硝的便秘者
-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系列:大黄
- 大黄可健脾止泻、醒脾开胃
- 仲景教你用大黄
- 大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
- 黄煌:许多名医擅长使用的药物,大黄名列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