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经常得罪人,为何还能在26年升官25次?

不管怎样,清廉的官吏总会受到我们的赞扬,在古代就有这样的一个人物,不但当时受到了一致的赞誉,何况千百年来我们也都拿他当榜样,此人乃包拯是也。受影视作品的影响,大家都认为他是个黑炭且脸上有月牙印的人,这真的是特别有风格的一个人。除个人外表外,最值得我们记住的应该是他的人品。包青天从不计较别人的事,不会专门去攀附权贵,对待犯罪权贵也从来不仁慈,这让他在朝廷里树敌众多,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包拯,却在26年为官生涯中升迁25次,这到底是为什么?看看他的靠山吧。

包青天生活在宋代,宋代是个重文轻的朝代,当时有不少文官,然而包拯却能成为鹤立鸡群的角色。他在公元1027年参加了科举后,就正式成为了官场上的一员。起初他只是个没有什么权力的县官,甚至为了给父母守丧而辞去了官职,这就导致了他失去了升迁的机会。然而就算是当一个县官,包拯也是不在乎的,毕竟他对于官职大小是毫不在乎的,只要能为百姓办事,他就会尽心尽力的。就是因为包拯有这种态度,所以他当地方官的时候,百姓都特别爱戴他;而朝廷对于这样的官员肯定加以重用。

包拯二十六年的为官生涯中,最令人赞叹的就是包拯作为谏官时发生的故事。而怼人和抬杠是这种官员经常做得事情。如果放到目前,包拯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活ETC。而包拯这位活ETC拥有着非常恐怖的战斗力。当谏官的时候,谁都敢弹劾,碰到什么看不惯的事,肯定是要“抬杠”的,要上书谏言。然而包拯在当谏官之时是多么忠于职守,脾气有多么爆炸呢?在包青天的时候,掌权的皇帝是宋仁宗。有一次,赵祯想要为张贵妃的娘家人升官,遗憾的是,张尧佐此人资历平平,是无法进行升迁的,本来他就是无法当上大官的。但因为当时仁宗特别宠爱张贵妃,便打算将他的伯父提升。包青天听到这消息后,急忙进宫,对仁宗大骂一番,喷了仁宗一脸吐沫星子。最后包拯不光毫发无伤,而且让赵祯取消了之前的想法。那么,谁在为如此“猖狂”的包拯撑腰呢?

在他树敌众多的情况下,他还是可以连续升迁,这是由于他的宿敌对于其靠山有所小看,这个后台不光权力是巨大的,而且他自己也受过包拯的冒犯,然而他不斤斤计较,仍旧在朝中帮助独木难支的包拯,让他成为官僚大队的清流。没错,这个大靠山就是包拯的老板,当时的大宋皇帝仁宗赵祯。是的,包拯可以肆无忌惮地跑到皇帝面前议论一番,就是赵祯自己“惯”出来的。宋仁宗人如其名,当了一辈子皇帝,也算是基本做到了仁政,对于官吏的建议,他也会肯于纳谏。所以,仁宗时期就出现了不少敢于直言不讳的文官,如包拯。如此,包拯这样一位耿直的人,仍然能够混在官场中,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有一位仁慈的皇帝愿意“惯着”他。

思想开放的赵祯对于小事不斤斤计较,这样包拯才敢对天子说实话,对于强权欺压是毫不畏惧的。而宋仁宗对于包拯这种直来直去的性格,也是比较放心的,这样一对明君贤臣搭档,成为了史书上的一段佳话。清廉的包拯是不少官员的榜样,他们合作对贪官污吏进行打击,让社会风气走向正常化。于是在百姓心中,包拯的地位非常高,“得民心者得天下”有了百姓的支持和拥护,再加上赵祯的撑腰,这才有了包青天。

结论

中国的人口基数实在是太大了,这意味着并非每一句民意都能被清楚地传递到官员的耳朵里,但这并不能代表官员无视民众的意愿,因为这正是困难所在。人们挑选出符合他们意愿的官员来为自己服务,而不是为了选举一个只会奴役百姓的官员。因此,官吏必须要尊重民意,以民意为重,特别是在我们中国,官吏更是要竭尽全力为民服务。假如官吏只顾百姓的意志,连鱼肉百姓在乡间游荡,只顾为自己谋福利,这些人就必然被揭发,必然受到国家的惩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