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游《西园雅集图》:题字赏画、听乐参禅,寻找宋朝人的风雅文化

北宋,宋神宗年间,都城开封的一处园林内,清风辗转,草木动人,正是个清新怡人的好天气,园内时而有人笑语,时而有琴声幽幽传来,看来今天有人在此雅集。

所谓“雅集”,“集”是聚会,雅集就是风雅的聚会。什么是风雅?可以理解成生活的品位与审美的趣味,对于宋朝的文人们来说,赏月弄花、书画博古、宴饮品茗、赋诗作词、抚琴挥毫、谈禅论道都是雅事。文人们试图在世俗人生之外,开辟出一片宁静、风雅的审美空间作为自己的心灵栖息地。

今天的雅集,做东的是宋英宗的女婿王诜,这处园林就是他的私人园林——西园。北宋时,中国古典园林体系已经相当完善了,文人们一年四季里,寒来暑往不停歇的文化雅事,很多都发生在园林中。

王诜邀请大画家李公麟将这次雅集画了下来,名为《西园雅集图》,又请书画家米芾写了《西园雅集图记》,米芾写道:

“自东坡而下,凡十有六人,以文章议论,博学辨识,英辞妙墨,好古多闻,雄豪绝俗之资,高僧羽流之杰,卓然高致,名动四夷,后之览者,不独图画之可观,亦足仿佛其人耳!”

包括他自己,王诜邀请了以北宋中期文坛盟主苏东坡为首的十六位文人名士在此一聚,这十六人都是北宋时名显一时的儒释道名士。所以米芾说,观此画的人不应只看画技,更应关注画中这些名士的风采。

这么强大的阵容,使得这次雅集一不小心就青史留名了,西园雅集与东晋王羲之主导的“兰亭修禊”并称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两大雅集盛事。

有意思的是,这次雅集的真实性一直被怀疑,因为从时间上来考证,要想将画中这些名士大咖聚集到一起不是件容易的事,而且除了李公麟的画和米芾的记,宋史其他地方并没有关于它的直接记录。

但这并不妨碍历代文人们一次又一次的追忆, 李公麟的原画本已失散,现存的都是后人的临摹,海外曾有一版本有专家鉴定为真,但也一直众说纷纭。

传 宋 李公麟 《西园雅集图》

《西园雅集图》后来被历代名书画家画过47次之多,刘松年、赵孟頫、仇英、唐伯虎、马远这些大师级的画家都画过,人物和画面设置皆类似,但各人有各人的画风。

妙的是,这幅长卷画并不是将所有人都安排在一处,而是利用园林中的景致将人物巧妙地分成了五组,今天我们就到宋朝名画家刘松年的《西园雅集图》中,一起去赴这一场文坛的之不朽盛事。

第一组:书法小分队

走进画卷,映入眼帘的第一组就很热闹,主要是围观者太多了,谁让这里坐着当时的文坛盟主苏东坡呢!其实座中的主角也就四位,请让我一一介绍给你认识。

先看右边那位脖子伸的最长的人,米芾说“捉椅而视者,为李端叔”,李端叔就是李之仪,端叔是他的字。李之仪这个名字你可能不太熟悉,但你一定听过的他的千古名句“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他一生官路坎坷,官职基本都做的不大,还曾做过苏东坡的幕僚,以诗词闻名。

右边第二位,“仙桃巾紫裘而坐观者,为王晋卿”,王晋卿就是王诜,刚刚我们已经提到过,他是此次雅集的主人,名将王全斌之后,可他却一点儿也不爱打仗,他最喜欢的是书画和古董,平生最爱与文人雅士打交道。

最左边这位坐都坐不住,要站起来看才过瘾,“幅巾青衣,据方几而凝竚者,为丹阳蔡天启”,蔡天启即蔡肇,他也是北宋的画家,善画山水人物木石,又能诗文。

苏东坡亲笔手书《寒食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

以上三人都是苏东坡的死忠粉,被他们围着的自然是苏东坡了,“其乌帽黄道服捉笔而书者,为东坡先生”,东坡在干嘛?写字呢。

世人知东坡大多是因为他的词,他开创了宋词的豪放一派,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句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等。

其实苏东坡的字也是一等一的好,他的《黄州寒食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 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和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并称为“天下三大行书”,是名副其实的大书法家,他写的字在当时是被文人争相收藏的。

在雅集上作一首新词,再泼墨挥毫写下来,当然是风雅的很。看完了这组正沉浸在书法美学中的小分队,我们再来看看第二组在干什么呢?

第二组:听音乐小分队

我们继续往前走,前方的古树下隐隐传来乐声,只见有二人坐于树下,一位道士在弹阮咸,一位文士侧耳倾听,旁边站着一个侍从和一个小童子,三位听众的表情都陶醉的很。

虽然旁边的石桌旁,有位小童子正捧着一张古琴,但此刻这里弹的是阮,也叫阮咸,相传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阮咸特别喜欢弹这种乐器,因此得名为阮。有了这个传说的加持,阮这种乐器自然跟文人的情感更贴近了。

这一弹一听的两位也大有来头,弹阮的这位'琴尾冠紫道服摘阮者,为陈碧虚',陈碧虚就是陈景元,字太初,号碧虚子,是北宋有名的道士。宋神宗时敕召他进京讲经,封了官,在京几年后他又辞官退隐庐山。由他这方外之人来弹奏出来的音乐,想来一定能让人心宁静而悠远的。

听阮的这位:“幅巾青衣,袖手侧听者,为秦少游”,不是别人,正是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秦观,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与苏东坡不同,他喜欢写婉约词,被后人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秦观也是西园的常客,多年之后他还写过一首词《望海潮》怀念在西园与众文人盛会的好时光:

“西园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词中他回忆起在西园夜饮,园中灯火通明将月色都掩盖了,因为来参加的人太多,马车刮到了盛开的花枝,好一派热闹的夜色。不过这首词是很多年以后的事了,此刻他心无旁骛,只沉浸在清妙的音乐中。

第三组:题石小分队

听过了清妙的阮乐,我们继续往里走,走过一处石径,快看!那边的石桥边有人正在一块大石壁上题字!这么喜欢石头的这个人是谁呢?“唐巾深衣,昂首而题石者,为米元章”,原来是爱石成痴的大书画家米芾,也就是他为此次雅集作了文字记录。

米芾,字元章,宋人《梁溪漫志》记录过他与石头的一桩趣事,说米芾在安徽做官时,听人说某处有块石头形状很奇怪,他当然要见见,一见之下果然这块石头生的很有个性,符合他的“口味”,米芾于是说,这块石头当得起我一拜!说完果真给那石头拜了拜,口称石头为石兄,千百年来也只有他干得出这事儿。

当然,除了拜石头这个癖好,米芾是有真本事的,他善书法,草书与苏东坡齐名,所以也难怪那边人家都在围观东坡写字,他却自己跑到一旁在石壁上题字,毕竟看人写不如自己写来的痛快。

北宋 米芾 《清和帖》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米芾也善画,他有一门独门秘笈被称为“米点山水”,是以繁密的墨点堆叠成山峰,表现云雨中山峦的浑厚润泽,画风独特,是他首创,前无古人,可惜已没有画迹流传下来,不过他的儿子米友仁继承了他的画风,有一些真迹留存,也是幸事一桩。

他写过一首自白诗:“柴几延毛子,明窗馆墨卿,功名皆一戏,未觉负平生。” 他说,在他心中,功名利禄都无所谓,只有对书画倾尽了心力才让他觉得没有辜负这一生。

画中站在米芾身后的人,“幅巾袖手而仰观者,为王仲至”,王仲至,名钦臣,米芾是爱石爱书画成痴,而王钦臣却是爱书成痴,他一生嗜爱藏书,家藏书目有43000多卷,就凭这一点而青史留名。各有所“痴”,这两个人凑一起也不是偶然那。

第四组:画画儿小分队

观摩完了米芾的书法,我们来到了一处溪流边的古松树下,只见树下两张大石桌,一张摆着古玩器具,另一张石桌好热闹,几位文士坐的坐站的站,在围观一个人画画儿,谁在画画?

“幅巾野褐,据横卷画渊明《归去来》者,为李伯时”,正是我们今天讨论的这幅《西园雅集图》的原作者李公麟,他把自己也画进去了。

李公麟,字伯时,号龙眠居士,他是北宋著名画家,后人推他为“宋画第一人”,可见他的画艺有多么精湛,他的白描画为一绝,善画人物和马。

苏东坡曾经称赞他画的马说:“龙眠胸中有千驷,不惟画肉兼画骨”。意思是说,他画的马不仅形似,更注重内在神采,这正是文人画所提倡的。有幸的是,他的《五马图》被保存了下来,使得今天的我们也能一睹大师风采。

那么画中的李公麟在画什么呢?根据米芾的记录,这天他画的是陶渊明归去来图,即晋人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隐的故事。

陶渊明归隐南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古来多少文人心中的终极梦想,虽然很少有人真能放下名利追随陶渊明的,但正因为如此,文人们才更加追捧陶渊明,他们实现不了的梦想,看看别人实现了也是好的。

传 宋 李公麟 《画归去来辞》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再来看看李公麟旁边围观的五个人,最右边“道帽紫衣,右手倚石,左手执卷而观书者,为苏子由”,苏子由就是苏东坡的弟弟苏辙,他文采斐然,与东坡同列“唐宋八大家”。

另外三位:“团巾茧衣,秉蕉箑而熟视者,为黄鲁直”、“披巾青服,抚肩而立者,为晁无咎”、“跪而捉石观画者,为张文潜”。这三个人是位列“苏门四学士”的黄庭坚、晁补之和张耒。

黄庭坚,字鲁直,也是个大才子,诗词与苏东坡并称“苏黄”,书法又位列“宋四家”;晁补之,字无咎,张耒,字文潜,他们两个都以诗词和文章著名。

至于“道巾素衣,按膝而俯视者,为郑靖老”,郑靖老,名嘉会,是《西园雅集图》中最不为后人熟悉的,《宋史》中没有他的任何记载,只有一些与苏东坡往来的诗词证明他的存在,但他恰好代表了北宋时,许多像他那样追随苏东坡门下的普通文人。

第五组:参禅论道小分队

围观完精彩的宋画,我们继续沿着水流往远处走去,去拜访此次雅集的最后一处,在那边竹林深处,有二人坐在蒲团上,一僧正在说法,一文士侧首静听,一旁的小几上炉烟袅袅,好一幅清雅出尘的画面!米芾告诉我们:

“后有锦石桥竹迳,缭绕于清溪深处,翠阴茂密,中有袈裟坐蒲团而说无生论者,为圆通大师。旁有幅巾褐衣而谛听者,为刘巨济。二人并坐于怪石之上,下有激湍潨流于大溪之中,水石潺湲,风竹相吞,炉烟方袅,草木自馨,人间清旷之乐,不过于此。

原来,坐在竹林深处的这二人,左边穿戴袈裟正在讲法的是法秀禅师,字圆通,他人品高洁,但涉及到原则问题却很严厉,所以当时人称他“秀铁面”。右边侧首聆听教诲的是北宋文人画家刘泾,字巨济,他善画“林石槎竹”,是苏东坡和米芾的画友。

这二人位于这幅画的最末端,仿佛是远离了前面画中的那些热闹,溪流潺潺,风吹竹摇,炉烟袅袅,远离尘世的喧嚣,令看画的人也不由自主地心生羡慕。难怪米芾要说他们享受的是人间的清旷之乐,那些被名利迷失了双眼的人哪能体会到这种清淡的乐趣呢!

附上完整画卷,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整个旅途吧!

宋 刘松年 《西园雅集图》1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 刘松年 《西园雅集图》2

结语

不知不觉,这趟宋人雅集之旅已经走完了,我们欣赏了宋朝文人高超的书法艺术、聆听过清妙的阮乐、观摩了精彩的宋画,还围观了他们参禅论道,随着画中人一起享受了一把宋朝风雅。

在宋朝文人这里,他们安放心灵的方式,是努力在日常生活中营造一个风雅的空间,雅集既是他们交游的方式,也是他们提升生活品质的途径。

而西园雅集之所以留名于文化史,成为中国历史上与“兰亭修禊”并称的文化盛事,一来是因为文人们在雅集所做的风雅之事,如书画、音乐、参禅等都是中国文化的经典意象,是雅文化的代表。

其次更是因为参与雅集的很多人,如苏东坡、李公麟、米芾、苏门四学士等都是千年难遇的名士,是中国几千年来文人中的出类拔萃者,这才引得后世文人倾慕不已,以至于“西园雅集图”成了中国画中“人物画”的一个经典画题,一直传承到今天。

参考资料:

《挥云而去:十张画里看中国》韩涧明

《朝堂之外:北宋东京士人交游》梁建国

《癫书狂画:米芾传》王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