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知青回忆录]被拒收的知青(六)

被拒收的知青(六)

刘炳星社长慷慨陈词,讲了半个多小时,全场一直鸦雀无声;公社社长还是第一次到叶家村来开会和讲话。

事后,大部分社员讲到刘社长时,都竖大拇指,“有水平!那真是大领导呀!”

第二天,生产队又派一辆马车,将刘社长送回八棵树公社。

我们青年点加上我,一共有八名学生,其中六名男生,两名女生。男同学有赵雨祥、李维新、窦昌民、张滨甲、于志刚(已故)、蒋英臣;女同学是于志新、徐丽(已故)。

其中于志刚和蒋英臣是沈阳铁中六.六届的初一学生,剩下四男二女,都是沈阳铁路中学六.六届初三.四班的同学,于志刚是女同学于志新的弟弟。

由于没有地方住,小队把我们八个人安排在小队部正房食宿;男同学六人住在东屋,南炕四人,北炕二人。

两名女同学住在西屋,和饲养员老董头一起住在北炕。老董头住炕头,两名女同学离老董头两米远住腰炕。

我们每天的三顿饭,在东屋的两个灶坑做,西屋的灶坑由老董头使用。我们的粮食暂时是由八棵树公社粮站按月供应,买粮的钱由知青的安置费按月支付。烧柴有生产队供应,买柴火的钱也由知青的安置费按月扣除。我们的安置费,按规定是由生产队保管,生产队会计和现金另立账户。

由于我们下乡第一年吃供应粮,青年点三天两头儿就做一顿细粮。有时是大米饭,有时是白面馒头,这在叶家村是很了不得的伙食。用生产队长刘文彩的话讲:“看看人家知识青年,隔三差五就换一副白肚囊(大米或白面);哪像我们这些土老庄,一年到头都是红(高粱米)肚囊、黄(玉米面)肚囊!”

小队长刘文彩四十岁刚出头,和四川大地主刘文彩同名同姓。我们刚下乡时还以为他们是亲戚呢,其实,他们一点边也不沾。

叶家村社员主要是两大户组成,一户姓刘,一户姓李。小队里除了一个饲养员老董头、一个小队会计包奎武还有王殿忱、王木匠、王乃纯外,剩下的不是姓李就是姓刘。

刘文彩这一代,按家谱排,名字中要有一个“彩”字。例如:刘殿彩、刘玉彩、刘华彩等等。刘文彩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生人,起名时,正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红军还没有开始长征,共产党的军队那时还叫工农红军;所以小队长刘文彩的名字和四川大地主刘文彩的名字虽然相同,但只是一种巧合而已。

小队长刘文彩饱经世故,人很圆滑,从来不得罪人,讲话先留七分,看对方的表情再考虑下一句怎样讲。人虽然圆滑,但却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好人。

2008年,我在火车上遇见一个叶家村的老乡,当年,他也就七.八岁,在车上我根本不可能认出他。他主动和我搭话,并叫出我的名字,一谈才知道他叫刘兴华,父亲叫刘华彩,和刘文彩是一个爷爷。据刘兴华讲,刘文彩已经八十多岁了,还健在,祝刘文彩老人健康长寿!长命百年!

我参加小队劳动的第一天,就是打场。整个场院四周垛满了收回的庄稼,有高粱垛、黄豆垛、谷子垛……等等。两米多高长方形的垛身和像房脊一样尖尖的垛顶;远远望去,就象在场院四周盖了一圈新房。

场院的占地,就是生产队大院东侧,道路东边的一块菜地。场院靠西边的路旁,有一个半间房子的永久打更房。场院夏天种菜,因为土质特好,靠队部近,黑油油的土地含小石子特别少,所以,每年秋天队里都把这块地作为场院。

(未完待续)

清风细雨(赵雨祥) 2012年8月30日于澳大利亚墨尔本市

又及:沈阳铁路中学毛泽东思想红卫兵战友董茂荣同学提供,当年刘社长的名字叫:刘炳星!在此谢谢茂荣兄的提示! 2019年11月9日。

1、这张照片拍摄于1969年3月;下乡半年后,沈阳铁路中学毛泽东思想红卫兵部分战友在沈阳太原街新中国照相馆留影!

前排左起:蒋亚军、曹艳丽、张巧巧、胡淑媛。

中排左起:顾丽萍、康玉玲、季玉科、汪海。

后排左起:王连贵(已故)、王刚、赵雨祥(作者本人)、赵永春。

2、这张照片是2016年9月,当年沈阳铁路中学毛泽东思想部分战友来铁岭我家做客!这张照片是我爱人拍摄的。(注意这次是九月份)

照片左起:赵雨祥、赵淑芬、顾丽萍、胡淑媛、张巧巧、王连贵(已故)。

3、这张照片是2016年7月,当年沈阳铁路中学毛泽东思想部分战友来铁岭我家做客!(注意这次是七月份)

照片左起:赵淑芬、顾丽萍、曹艳丽、赵雨祥、王连贵(已故)、我爱人。

这张照片是张巧巧拍摄的,所以张巧巧没在画面中。

(0)

相关推荐

  • 忆下乡趣事二三 | 杨铭慧

    忆下乡趣事二三 作者:杨铭慧 今年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五十周年,自网上看到各地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也唤起了我对那段"风雪扫身天地广,脚踏污泥换灵魂"的知青岁月的回忆. 回忆里有& ...

  • 咱们村‖挂锄/冯涵

    挂锄 □冯涵 北方农村最休闲的季节,除了正月,就是挂锄.正月享受的是热炕头猫冬的舒服,挂锄享受的是满园瓜果的口福. 农耕时代,一年四季,所有的农事都得跟着节气走.过了清明开始种麦,过了谷雨开始种大田. ...

  • [老知青回忆录]被拒收的知青(一)

    被拒收的知青(一) "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孤零零的歌声回响在盖满大雪的群山之中! 1968年11月19日,八棵树公社夏家村的北山沟里,沿着崎岖的山路,一个青年从宫家岭 ...

  • [老知青回忆录]被拒收的知青(二)

    被拒收的知青(二) 清河水当年还很充沛,即便是枯水季节,水面也有六十多米宽,河水最深处也有一米多深. 我准备过河的道口水面宽阔,大约有八十多米宽.由于这个地方河道宽阔,河水深度相对浅一些,即便这样,河 ...

  • [老知青回忆录]被拒收的知青(四)

    被拒收的知青(四) 一句话,我的胃病,就是我12岁时挨饿落下的病根;话题扯得太遥远,还是言归正传吧. 我的胃越来越疼,急忙拿出书包里早已预备好的胃药<氢氧化铝凝胶>:这种药是水剂,每100 ...

  • [老知青回忆录]被拒收的知青(五)

    被拒收的知青(五) 刘社长,名字炳星,年龄40岁左右,辽宁大学俄语系毕业.1970年底,由八棵树公社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情报部门,负责对苏联的监听工作.这是我下乡遇到的第一个好人,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基层 ...

  • [老知青回忆录]被拒收的知青(七)

    被拒收的知青(七) 到了第二年秋天,我才知道场院的平整过程.先把已经收完菜的土地平整好,再安排好一队社员,每人拿一把木头耙子,从场院的一边开始,清理地里的杂物.主要有石子.菜叶.菜根等东西.大家慢慢的 ...

  • [老知青回忆录]被拒收的知青(八)

    被拒收的知青(八) 一个多月后,我和社员们都混熟了. 一天,我们队里的大黑儿马在场院里边休息边捡场院掉在地上的粮食吃.社员问我会不会骑马,我马上说:"会骑!"其实我从来没有骑过马. ...

  • [老知青回忆录]被拒收的知青(十)

    被拒收的知青(十) 紧接着,学校广播站又喊道:"反革命分子宁培信自绝于人民,死有余辜!" "坚决打倒反革命分子宁培信!" "全校革命的同学们紧急行动起 ...

  • [老知青回忆录]被拒收的知青(九)

    被拒收的知青(九) 宁培信和王威急忙过来看我的伤口,只见我的左上臂种天花处,有一个椭圆形的齿痕,两边的牙印已经深入肌肉,鲜血淋漓:椭圆形内部肌肉已经变成黑色,痛入骨髓.这个大伤口,直到三个月后才结痂封 ...

  • [老知青回忆录]被拒收的知青(十一)

    被拒收的知青(十一) 因为当时还没有开展全国红卫兵的大串联活动,所以,北京没有任何接待学生的地方.我们在沈阳出家门时,按计划准备在北京呆十天.每人当时带了十斤粮票和十元钱,这也是我的家庭能拿出来的极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