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谱》:孙过庭这么说,不知多少书法专家被打脸?

各位书友:大家好!

上一文(《书谱》第二十五讲)中,我们讲述了“怎样才能写出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好书法”,孙过庭给出的说明和方法想必大家阅读后已经明白。书接上文——《书谱》第二十六讲:孙过庭这么说,是在让当代书法专家难堪?

《书谱》第二十六讲

孙过庭:“闻夫家有南威之容,乃可论于淑媛;有龙泉之利,然后议于断割。语过其分,实累枢机。”

上来老孙便否定了两个“常言道”:常言道家中有像南威一样美貌的女子,才可以议论别的女子的姿色;常言道家中有龙泉宝剑,才可以评论别的宝剑的锋利——说得过头了,这么说实际是在束缚人的思路。

南威即南之威,春秋时晋国的一位美女,相传晋文公娶到她后,三天不上朝,后来感慨:以后肯定会有因为女色而亡国的君主。后用以代称美女。龙泉即龙泉宝剑,中国的古代名剑,相传是由欧冶子和干将两大剑师联手所铸。

接着老孙又说:“吾尝尽思作书,谓为甚合,时称识者,辄以引示。其中巧丽,曾不留目;或有误失,翻被嗟赏。”——我写字很用功,认为自己写的还不错,每每遇到世称有见识的人,我便拿出最好的作品请他点评,可他不以为然,反而认为被我丢进垃圾桶里的废纸写得好。

从南威与龙泉之论来说,世称有见识的人,想当然的具有鉴别书法好坏的能力。既然有能力,为什么不喜欢好的,反而喜欢差的?

老孙说:“既昧所见,尤喻所闻;或以年职自高,轻致陵诮。”——他们面对所见的作品,其实并不能分辨出好坏,仅凭书写者的名气大小而定,即装出能看出来的样子,甚至有的以年龄大、地位高来评论作品的好坏。

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论资排辈。你是书协主席写就好,你是老百姓写的就差;你的年龄大写的就好,你年轻写的就差。

真实是不是这样的呢?当然不是!老孙说:“余乃假之以缃缥,题之以古目,则贤者改观,愚夫继声;竞赏毫末之奇,罕议锋端之失;犹惠侯之好伪,似叶公之惧真。”——于是我使用绫绢书写,之后题上古人的名字,有见识的人看后认为件件都是精品,那些不懂书法的人也随声附和,赞叹笔法高深,无一人说写得不好——他们就像惠侯那样喜好伪作,同叶公惧怕真龙一样。

“惠侯好伪”是一个典故。史料记载,东晋时便有造假牟利的现象,到了南北朝时期更加盛行。相传,宋国新渝惠侯刘义宗钟爱王羲之书法,便悬金招买,贵贱不论,结果很多人就模仿王羲之将伪作卖给他,其皆视为真迹。“叶公好龙”的典故妇孺皆知,这里就不再介绍了。

最后老孙感慨道:“是知伯子之息流波,盖有由矣。”——由此可知,伯牙断弦不再弹奏,确是有道理的——懂的人少,不懂装懂的人多。说到这,不知自认为见识广、学识高的书法专家作何感受?亦不知多少这样的人被打脸?

其实不懂装懂的现象并非只有古代有,当今亦有,甚至有过之。

记得前不久,媒体报道有人拿着一件书法去某鉴定中心鉴定,后被专家鉴定为王羲之《兰亭序》真迹,并且估价5亿元;还有一个拿着一件署名“王铎”的作品去鉴定,专家最终却鉴定为唐伯虎的真迹,事后得知,专家把落款中的“庚寅”看成了唐寅。你说这些扯不扯?

另外,还有某岩用针管在宣纸上射的书法,川美某专家认为很有艺术性;还有某兴华变乱书法技法展览被叫停,某专家为之鸣不平,怒言:人们都不懂书法;还有某冬龄写的乱书,某美院院长称赞是精神升华的艺术产物。太能扯了!

结束语:不懂装懂者丑,强为人师者陋,故作高深者庸。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