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刚内力觉醒教育:中国家长教育孩子最常犯的错

【曲刚专栏】

内力觉醒教育:中国家长教育孩子最常犯的错

原创作者|曲刚(英语教学专家)

这篇文章长了些,但这篇文章值得细看,它可以小火慢炖地疗伤和解决好家庭子女教育的一些难点问题,启发父母们如何开发孩子的智商和学习能力,避免用学习来摧残孩子,也避免自己沦为可怜而劳累的陪学、督学奴隶。

常言道,可怜天下父母心,意思是说在艰苦的条件下父母们养孩子有多么不容易,可做出一切豁得出去的事。

可如今,我觉得这话应该改一改,因为在当今物质生活条件已不太困难的条件下,我看到的是更多的父母们在将他们的“爱心”和“金钱”化成了种种不聪明的行动,去摧残和打压孩子的进取心,因此毫不夸张地说,今天的有些父母们,是 —— 可惜天下父母傻。

我今天就用最常见、最典型、最极端、也是家长最容易犯错的乐器学习为例来讲述超常学习能力的开发方法,及如何避免用学习来摧残孩子。

首先我必须声明,我个人对钢琴、提琴、电子琴等很多乐器的喜爱可以说达到了酷爱的程度,尽管我是教英语的老师,尽管我不会亲自演奏这些乐器,但我自认为是英语老师中去音乐书店最多的人,一方面是因为我自己的孩子曾学音乐,我作为旁观家长大开眼界,另一方面是因为我用英语和别人交流,结交了很多音乐界的高人,并在他们的指点下深度饱览了音乐世界的震撼和美丽。因此别指责我对音乐是外行。

那我怎么还说很多父母在用乐器学习折磨孩子呢?

这要从我英语学习方法之外的另一个研究“心理生命图谱”说起。为在文章里把事情说得简单,我用举例的方式讲一个道理。

请问,人用什么品尝食物的味道?

回答:舌头。

不错,但如果把你拉到一个黑屋子里面,用黑布蒙上你的眼睛,并让你张开嘴,然后将各种各样的食物塞进你的嘴里,但不告诉你是什么食物,会是什么感觉?

试试吧,一试你就知道了,你会全无感觉。即使是小孩们平时最爱吃的麦当劳、肯德基之类的食物,如果在他看不见的前提下塞进他的嘴里,并且不告诉他是什么,他也会马上十分不适地吐出来。

蒙上眼睛吃东西你才会恍然大悟地发现,人,原来是靠“眼睛”来吃东西的。难怪人们要用“色、香、味俱全”来评价一道美味,这“色”,即“看和知道”,是排在第一位的,没有了看见和知道,甚至吃大多数东西都会感到恶心和危险,这就是人的本能。面对着同样的一桌的美味,睁开眼睛看着吃和闭着眼睛让别人喂着吃,前者幸福无比,后者艰苦难忍,战战兢兢。

面对着一个从来没吃过的食物时,我们的第一感觉也是紧张和陌生,要仔细地盯着那个食物看个究竟,并且要听身边十分可靠的人给我们介绍那是什么,怎么样地好吃,我们才会小心翼翼地把它放进嘴里慢慢地品尝,并等到尝出美味时才敢放心地大口吃。

以上现象就是心理生命图谱中的一个重要观点:觉察与感受,是建立理解和接纳的铺垫和前提。 

它的意思是说,人类在理解和接纳一种事物时,必须首先对它有足够的“知晓”和“感受”。知道、体验、并喜欢,产生了喜爱的感觉和铺垫,再去自发地投入精力去寻找和获得,才是学习的最佳开始,才会有快乐学习和幸福学习的过程,才会有“无须扬鞭自奋蹄”的后续努力。

人们常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将门出虎子等等……  为什么?就因为龙的家庭里有足够的条件和机会让孩子深度发现龙的幸福和快乐,老鼠的家庭里有足够的条件和机会让孩子深度体验到会打洞者的成就感……

很多家长说,“看我们的孩子,天生就喜欢枪。”、“看我们的孩子,天生就喜欢娃娃。” 其实,不是什么天生,一定是家长无意中为孩子创造了接触“枪和娃娃”的机会,并让孩子们觉察到了触摸它们的幸福和快乐,孩子们才不知不觉地喜欢了起来。

请看心理生命图谱中关于智商开发的一个“全程”观点,这是人类学习一个事物或一项技能的最佳路径和过程,而这其中的每个步骤能力,又都是开发智商的关键能力。

觉察、感受、选择、注意、摄入、理解、记忆、贯通、表达……

请注意,觉察与感受,排在第一位置,它好比是1,后面的一切好比是0,有了它,后面的一切都有了,没有了它,后面的一切全无,这是人学习一切事物的通理。人类学习一切事物的过程,都会不自觉地走过上述过程,或在上述过程中反复徘徊、跳跃、犹豫、互激与互补。会学习的人,或会指导孩子学习的家长,要把指导孩子学习的重点放在觉察和感受上,从而让孩子自发地、强大地、并其乐无穷地执行后面的步骤。而愚蠢的家长,则一般忽视孩子的觉察与感受建设,造成孩子学习没有原发乐趣和动力,只好拖着孩子、逼着孩子、打骂着孩子进行后面的艰难学习过程,结果自己也沦为“陪学奴隶”。

有的家长可能会说,我们自己又不是音乐家、画家…… 不懂得那么多艺术,怎能帮孩子觉察和感受到艺术的美好和幸福?

这你就大错特错了,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它的一切艺术形式都是为普通大众所感受和服务的,凡最美好的艺术作品,一定是普通大众就能听得懂、看得明白、看得感动的,因此“觉察与感受”能力,是每个人都天生存在的潜在心理能力,关键看是否被重视、承认、欢迎、开发、启发、和释放出来。已经故去的著名画家吴冠中说过一句感人肺腑的真挚的话,“文盲不等于美盲”,他在农村画画时住在老乡家里,画出的画首先给不识字的大娘看,当大娘说“美”时,他才认为这画是美的。当大娘观画不语时,他知道这画画得不美了,毫不犹豫地将画毁掉。大画家都是这么重视和看待普通人心目中美的感受力的,那么当今大多数上过大学的高知父母们,你们对美的鉴赏力难道赶不上不识字的农村老大娘?

亦或许,大家真的有可能赶不上。

因为生活在都市里的父母们,整天被嘈嘈杂杂的浮躁环境干扰着,被各种各样的物欲利欲引诱着,左右着,有可能还真就逐步丧失了农村老大娘都具有的那种纯朴的美的觉察力感和感受力。并且当今的年轻的父母们,有可能自己就是在被打压和强逼的家教中度过了自己苦涩童年的,自己就没被父母赋予过觉察和感受的权力,自己就不善觉察和感受,还何谈带着孩子去觉察感受?

因此做了父母的家长们,我们自己首先就要觉醒一下,我们自己的觉察和感受能力,是否觉醒过?我们要求孩子去学习的各种东西,一般都是这个世界上伟大文明的产物,我们对这些已渐普通的伟大产物(比如钢琴、数学),除了一般的肤浅的喜欢和不反感以外,有深度觉察和感受能力吗?如果父母连自己的觉察和感受能力都成问题,还何谈引导孩子去觉察和感受? 如果一个孩子对一件事物没有觉察和感觉的过程,没有充分体会美好与幸福感的铺垫,就开始去学习,则无异于蒙上他的眼睛让他吃怪味食品,是一种恐怖和折磨,而如果这种折磨天长日久,成年累月,则对孩子带来的身心伤害十分巨大。

学钢琴等乐器,就是一例。

以下是家长们让孩子学习钢琴的各种奇怪动机,这些动机均忽视了孩子对钢琴音乐的“觉察和感受”:

“人家孩子都学这学那的了,咱孩子可不能落后,得,明天就给他报一钢琴班,说什么也不能让咱孩子拉下。”

“哎,不学点什么可不行,现在小升初好多学校都要特长生,会个钢琴什么的可以加分,能上个好初中。”

“嗨,让孩子学钢琴不是为了将来干这个,就为了什么都学点,长长见识,多一样爱好,将来多一样生活乐趣。”

“我从小就喜欢钢琴,一直没条件学,这回好了,咱自己也能买起钢琴了,那还犹豫啥,一定要让孩子学钢琴,再不能受我小时候那个罪。”

“让孩子学钢琴,就为了开发智力,听说学钢琴对记忆力有好处,那么密密麻麻的谱子都记下来了,将来记数学公式还能差了?”

“女孩学钢琴,显得优雅,将来对孩子性格有好处。”

“学钢琴好啊,将来弹好了像朗朗,演一场倍儿赚钱!”

……

以上奇谈怪论你是否常听到,你是否就是说这种话的家长之一?

下面我谈谈钢琴等乐器学习中觉察和感受的难度。

钢琴、提琴、电子琴等乐器,与其他艺术形式的最大区别是具有两极化的“通俗性”和“抽象性”。说它通俗,指任何一个没有文化的人听到不差的乐器演奏都会直观地感到好玩和有意思,而说它抽象是指音乐是一切艺术形式中最难懂的抽象形式。

常言道,文学、美术、音乐,是一切艺术形式的三大基础。其中文学与绘画,具有明显的直观性,观赏者和阅读者可很容易觉察和感受到文学作品和绘画作品的中的美,因此即使你冒然地爱好起了文学和绘画,也不至于走偏得太多。而音乐则就不同了,音乐在三大艺术形式里是最抽象的一种,就比如钢琴,它用完全抽象的81个黑白键来投射和模拟人内心世界中的潜意识活动和情绪流动,把人的一切生命感受描写成声音的高低、轻重、快慢、音色变化,用细腻的声音组合来阐述和刻画人的心理形态和精神信念 ……   可以说,音乐是一切艺术原理的模型和运算,就好像数学是一切科学原理的模型和运算一样。数学在自然科学中有多么复杂抽象,音乐在艺术门类里就有多么复杂抽象。

人类对数学一般都有天然的神秘感和敬畏感,而对音乐就不那么敬畏可怕了,你很难找到一个人说他不喜欢音乐,哪怕他仅是听着舞曲跳了个舞,他也可以被认为是一个音乐爱好者,但绝大部分人对音乐的喜爱,仅是“浮皮儿”的直观感受,而不是深刻的理解和感受,这就好像菜市场里卖菜的小贩一样,你不能因为他卖菜算账快,就说他也喜爱数学。人类对音乐的直观喜欢很容易使人类产生征服音乐的冲动,便促使很多家长们很容易就拉着孩子踏上音乐学习之路。

目前中国市场化的钢琴等乐器培训班里最大的缺陷是讲弹琴技术的人不少,而注重讲音乐觉察与感受的人难找。西方的音乐和乐器,除少数浮皮儿的大众都能听懂的“世界名曲”外,其实大部分对中国人还很陌生,甚至很多会弹奏乐器的人也只是照谱弹奏,对其内核和精神所知不多。单纯侧重弹琴技术的学习使大部分乐器学习成了枯燥的、无聊的、表面的形式训练,很多孩子坚持不下去就中途退场了,这些孩子最大的吃亏是被琴伤到了,从心里恨琴反感琴,从此以后再不摸琴。还有一个外力,也是造成乐器学习摧残孩子的重要原因,就是某些音乐权威机构推出了意在独霸市场而不是辅助学习的音乐级别考试,这些考试把乐器学习分成级别来学,使“考级”成为乐器学习的判定标准和终极目标,这种匪夷所思的音乐分级将音乐的灵性抹杀殆尽,将美好的音乐世界完全误导成阴森可怕的机器操作,使老师按级别教,孩子按级别学,家长按级别验收,各个学校按级别录取特长生……  使可怜的孩子们沦为乐器操作的童工,使人们觉察和感受音乐本身的耐心和可能性荡然无存。用乐器学习来摧残与折磨孩子的悲剧,就比比皆是了。

举一教训实例。

在我的英语面授培训班里有这样一对母女,妈妈是某企业员工,女孩上初二,她们来自东北的一个小城市,是专程来北京学习英语的,住在附近的宾馆里。

几天下来后我开始发现问题,我发现这女孩的英语学习劲头十分不足,少言寡语,并且她好像十分不听妈妈的安排,女孩的眼里和母亲的眼里似乎都含着点眼泪的痕迹,并且她们之间的话语不多,似乎还存在着严重的抵触和矛盾。并且我发现这位妈妈对女孩已没有任何管束能力,女孩对她的一切话语最后都软顶掉了,甚至我偶尔还能看到女孩对妈妈敌视的眼光。

终于有一天,这对母女的矛盾爆发了,她们在我的教室现场就大吵大闹起来。她们吵得内容我已经记不得了,只听见这女孩大叫着喊了一声,“我现在最不想见到你!”。

一句话,惊得所有在场人员都惊呆了。

我知道,这时候我必须出面干预了。

我立刻指示一位女教师冲上前去抱住这个大喊之后激动得浑身发抖的女孩,并和另一位教师飞快拦住悲痛欲绝、举起双手扑向孩子、似乎要与孩子拼命的母亲……

好多人过了好一阵才将这位激动的妈妈按捺住了,再看这位妈妈已经哭得泣不成声。

为了不影响他人继续上课,我将这位妈妈叫到旁边的一个屋子里,安静了少许,对她说,“我看得出你带孩子十分不易,有什么困惑和难处,请对我说吧,或许我能帮帮你!”

话音未落,这位妈妈掏出纸巾什么也不说地擦起断线珍珠般的眼泪来。我看她伤心得说不成话,就去拿了个毛巾过来,递给她说,“你继续哭会吧。”

妈妈没接过毛巾,反而不哭了,抬起头来坚强地说,“我算想通了,以后她愿意干啥就干啥,死活我都不管了!”

“真的吗?” 为了换一种气氛,我半开玩笑地轻松地说,“我看你够呛能做到,你这不还带着她来北京学英语呢吗,怎么说就不管了,再说我看这孩子还没有坏到底,她那么恨你,还跟你来北京学英语,就说明她还是听你安排的,还是说一说你们之间的问题吧!”

我和这位妈妈的心理对话就这么开始了。

深聊过之后,我基本诊断出来,她们之间的一切敌视积累,不是源自离异家庭,不是源自父母婚变,不是源自小孩早恋,而主要源自这位妈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最常忽略的是协助孩子首先对要学习的东西进行足够的觉察和感受,她让孩子学习的东西全是她自己来完成觉察和感受的,全是她根据个人的生活感受和意愿来选择的,而到了孩子那,就剩下照命令执行了,几乎没有觉察和感受的成分。况且这位妈妈自己的觉察和感受能力也很肤浅,她没有办法,也不知道应该从觉察和感受入手,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

最典型的是,这位妈妈在没有觉察和感受的铺垫下逼着孩子学了六年的钢琴! 

意识到女孩才是最大的受害者,我对这位妈妈说,“擦干眼泪,跟我来一下!”

我领着妈妈走到了教室里,走到了12岁的小女孩身边,我一边用手轻拍着她的小脑袋(这会给她很大的安全感),一边温和地对她说,“小家伙,别害怕,我刚才跟你妈一谈话,发现了一个大秘密,你会弹钢琴!来来来,跟我来,到这屋来!”

我领着妈妈和女孩走进了我的单独辅导间,掀开桌上的一块遮布,露出了一架中高档的数码钢琴,女孩看到了钢琴后眼睛一亮(虽然她骨子里极讨厌钢琴,但这总比学英语要好玩多了)。

女孩怯生生地问我,“曲刚老师,你会弹琴吗?”

“我不会,这屋里你弹的最好,咱们大家学英语都累了,你弹个曲子听听吧”,说话间,屋外又挤进来几个好奇的孩子和大人。

这女孩刚大叫过,正等着受惩罚,我突然让她弹起琴来,她反而不知所措了,当她确认我的目光是真诚的、欢迎的、友好的之后,她坐在琴前不是很兴奋地弹了起来。

说实话,女孩弹得并不尽兴,甚至还有断续,但我还是用眼神示意围观的人们给了她热烈的掌声。

弹完琴后,我让其他人出去,只留下了这对母女,安静了好一会儿,我问女孩说,“孩子,我问你一个问题,你要好好地回答,记住,一定要说真话!我的问题是…… 如果让你选一个你生活中最最不想做的事,是什么?一定要说真话!”

女孩安静了,屋子里也是一番沉静。

过了好一阵,我又带有启发性地对女孩说,“我看得出,你和妈妈之间既有很好的感情,又有很大的敌对,而且我发现这种敌对给你带来了很大的不安和不舒服,谁不想和自己的妈妈搞好关系啊,你这么小,才12岁,就和妈妈搞得这么僵,多难受啊,如果让你提一个真诚的希望,能改变你和妈妈之间的关系,你会说什么呢? 你放开了说说看,你妈妈她听着呢,她不会生气的,也不会打你骂你的,她大概还没这么认真地听你讲过你的感受呢。”我说这话时,同时也看了妈妈一眼,妈妈含着眼泪点着头,说明她知道今后应该多这么做——静静地听听女儿的声音!

终于,女孩开口了,她看着我,又看着她妈妈,表情极其复杂地说,“其实……也没什么……就是……别老逼着我做这做那,别老逼着我学习……写作业……学英语……还有……弹钢琴!” 女孩的话语,胆怯又真诚。

还没等女孩将话讲完,妈妈就急着开口了“孩子啊,我这么做还不都是为了你好……你想想,我要是不督促你……”。

我连忙打断妈妈的话,“这位妈妈,你看见了没有,你有几个很大的问题,一是脾气急躁,说话速度快,二是不给孩子讲话的权利,不听听孩子的感受,其实孩子的感受才是你养育孩子的最重要信息,孩子好不容易说话了你还打断,没准你从来没认真听孩子说过话,说说她的心声。”

我又接着说:“就说这弹钢琴吧,你们想听听我的意见吗,你别看我不会弹琴,我对这可并不外行!”

“曲刚老师,请您说!”这位妈妈显然对钢琴的事情很敏感,听说我要谈学钢琴的事,立刻就安静了许多,或许,她自己也意识到六年来含辛茹苦风雨交加地拉孩子学钢琴似乎出了什么问题,但问题出在哪里,自己又不十分清楚,十分期待有人指点。

我见时机很成熟了,就单刀直入地反问她:“请你说说,你女儿弹钢琴最大的缺点是什么?”我说这话显然不回避12岁的孩子,因为我发现女孩的眼睛也在认真地盯着我,她也十分关注我对她六年学钢琴经历的评价。

“……是……不熟练……? 因为她每天不认真练,她要是认真练……”妈妈犹豫着,带有猜测口吻地回答我。

“不!”我斩钉截铁地、一点也不怕刺伤她们母女俩自尊心地说,“是不好听!”

我继续说,“你知道为什么不好听吗?是因为从她的琴声中我听出来了,她压根就没懂得音乐是怎么回事,就是在那里像童工干活一样地操作钢琴键盘!而且操作了六年,身心很疲惫,这些全可以听出来。非常可惜的是,你们所走过的六年的练钢琴之路,是一条不明不白的,也不讲求明白的、拿来谱子就练的、没有充分觉察与感受的路,它致使你们学钢琴的六年历程,基本是艰苦折磨的历程,而不是通往快乐与幸福的历程,因此越学越糊涂,越学越压抑,越学孩子的笑声越少,母女的矛盾越多,孩子的压抑和消极越大,直至现在,母女关系几近崩溃。我想问一个问题,孩子学钢琴六年来所获得的快乐有多少,能不能数一数给我听?”

妈妈赶紧说:“她们学校开新年联欢会她弹了个曲子,大家都鼓掌欢迎!我还录了像”。

我也赶紧说:“难道就靠这一年一度的联欢会上小同学的几次掌声鼓励孩子每年365天去练自己又不懂又复杂的钢琴?我再问问你,你当初为什么决定让孩子学钢琴,最初的动机是什么?”

一句话,倒把这位妈妈问住了,半天答不上来,很显然,女孩这时候也答不上来,因为她的学钢琴之路从一开始就是她妈妈给选择的,她脑子里当然一片空白。

想了好久妈妈才慢慢吞吞地说,“一开始……其实也没什么大理由,就是看人家都在学,自己也就报了名……而且会音乐将来小升初容易点……一开始报的是电子琴班,学了两年……每个礼拜都背着大个电子琴去少年宫学,两年坚持下来得很不容易,就因为觉得不容易,所以就觉得不应该放弃…… 应该继续…… 后来又报了钢琴班…… 再之后想,花了这么多钱,要是放弃太可惜,就坚持下去吧,再学学就到九级了,考个证啥的……将来上大学也会有用……”

“你呀……”,我语重心长地说,“说了这么多,没有一个说到正点上的理由,并且就凭着这些奇怪的理由,你们母女受了六年的罪!”

我接着说,“让孩子首先‘觉察和感受’,是学习一切事物的重要起点,你带着孩子学了这么多东西,均是你列好了单子让孩子照单执行,孩子就是你的童工!”

“那您的意思是说,我们现在放弃不学钢琴了?”

“不,钢琴是乐器之王,是人类音乐文明的辉煌产物,这么伟大的东西落到孩子手里了,凭什么要放弃?”

我转头又对孩子说,“孩子,咱不怕,过去的几年你走了弯路,没人对你说明白钢琴有多么可爱和美好,让你在不明不白中受委屈了,我帮你在北京找个好老师,给你好好地上几课,让你心平气静地好好从头开始觉察和感受一下钢琴这东西的美好,让你从心里真正喜欢上它、认识它,再不觉得它复杂可怕,并且它是你相处了六年的好朋友,还不好?”

孩子半信半疑地点了头。

我又对她说,“你知道吗,老师家有个女儿,比你大几岁,13岁那年才摸钢琴,但由于在此之前我对她的音乐觉察和感受启发得好,使她深深地懂得并酷爱音乐,结果只弹了一年钢琴,就一下子弹到了很专业的水平,并且还创作了好多钢琴曲,你信不信?更重要的是,从来就没人逼着她弹琴,全是放学后自己见了钢琴后就玩得不下来,连饭都忘了吃。钢琴这东西好玩吧!”

“真的吗?”小女孩被我说的眼睛终于发亮了。

“是真的!” 我转念又说,“好,咱们现在不说钢琴了,该说说英语了,都是钢琴惹的祸,让你对我的英语课都没兴趣了,我现在就好好给你讲讲英语课,咱们就从英语的美丽和魅力讲起,表面上看英语是神秘的26个字母排列,要死背死记,把人吓死,而其实呢,每个单词是一组发音符号,它们联合起来让人的嘴里发出一种顺口、舒服、优美的声音,并且这种声音还畅行世界,环游全球,像翅膀一样带着你的心灵和精神环游世界,使你在网上就能环游世界,而且还能帮你挣钱和发现机会,或到外国去上大学、生活,特别实用……”

就这样,女孩和妈妈的学英语行动,也是从觉察与感受开始,重新开始了。

增加孩子对美好事物的觉察与感受,才是增强孩子学习动力的最好加油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