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道了玄医道传承:带下病】
带下病
一、概念
带下病是指带下量增多或减少,色、质、气味异常,或伴有全身或局部症状者。带下明显增多者称为带下过多,带下明显减少者称为带下过少。经行前后、排卵期、妊娠期均有生理性带下增多。绝经前后白带减少而无明显不适,也为生理现象。
二、诊断要点
(一)诊断依据
1.有经期、产后余血未净之际,忽视卫生,不禁房事或妇科手术后感受邪毒病史。
2.带下量多,色白或淡黄,或赤白相兼,或黄绿如脓,或浑浊如米泔。或清稀如水,或稠黏如脓,或如豆腐渣凝乳,或如泡沬状。无臭气,或有臭气,或臭秽难闻。外阴、阴道灼热、瘙痒、疼痛或兼有尿频尿痛。
(二)鉴别诊断
1.滴虫性阴道炎带下呈灰黄或黄绿色,质稀薄,或呈脓性状,味腥臭,有泡沬;阴道黏膜有红点,镜检见滴虫。
2.念珠菌阴道炎带下呈凝乳样,或豆腐渣样,白或黄;阴道黏膜有白膜,镜检见念珠菌。
3.细菌性阴道病带下呈淡黄色或血样脓性赤带,质稀;镜检见线索细胞。
4.老年性阴道炎带下稀薄,颜色淡黄或赤白,甚者为脓性;黏膜有出血点或溃疡。
5.淋病性阴道炎带下呈黄色脓样;镜检见淋病双球菌。
6.非淋病性阴道炎带下呈淡黄;细菌培养见支原体、衣原体。
7.宫颈炎带下量多,或白或黄,或脓性或血性;妇科检查可发现宫颈糜烂、息肉、肥大、宫颈腺体嚢肿、慢性宫颈管炎。
三、辨证论治
(一)治疗原则
本病治以除湿为主,治脾宜运、宜升、宜燥;治肾宜补、宜固、宜涩;湿热和热毒宜清、宜利。阴虚夹湿则补清兼施,虚实夹杂证及实证治疗还需配合外治法。
(二)分证论治
1.脾虚证
证候:带下量多,色白或淡黄,质稀薄,无臭气;面色恍白或萎黄,四肢不温,神疲乏力,纳少便溏,两足跗肿,舌质淡,苔白腻,脉缓弱。
治法:健脾益气,升阳除湿。
代表方:完带汤。
基本处方:白术10g,山药15g,人参15g,白芍15g,苍术10g,甘草6g,陈皮10g,黑芥穗15g,柴胡10g,车前子15g。
2.肾阳虚证
证候:带下量多,色白或无色,质清稀,无臭气;头晕耳鸣,腰酸如折,畏寒肢冷,面色晦暗,小腹冷感,小便频数,夜尿多,大便溏薄,舌质淡润,苔薄白,脉沉细或迟。
治法:温肾助阳,固涩止带。
代表方:内补丸。
基本处方:鹿茸90g,紫菀90g,熟附子90g,菟丝子90g,白蒺藜90g,潼蒺藜90g,黄芪90g,肉桂90g,肉苁蓉90g,桑螵蛸90g。上药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6〜9g/次,2次/日。
3.阴虚挟湿证
证候:带下量不甚多,色黄或赤白相兼,质稠,或有臭气;阴道干涩不适,或有灼热感,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颧赤唇红,五心烦热,失眠多梦,舌质红,苔少或黄腻,脉细数。
治法:滋阴益肾,清热祛湿。
代表方:知柏地黄丸。
基本处方:知母6g,黄柏6g,山茱萸12g,熟地黄24g,山药12g,丹皮10g,泽泻10g,茯苓10g。
4.湿热下注证
证候: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有臭气,伴有阴部瘙痒;胸闷心烦,口苦咽干,纳食较差,小腹或少腹作痛,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热利湿止带。
代表方:止带方。
基本处方:猪苓18g,茯苓18g,泽泻18g,车前子18g,茵陈12g,赤芍10g,丹皮10g,黄柏10g,桅子10g。
5.热毒蕴结证
证候:带下量多,色黄或呈脓样,质黏稠有臭气,或带下色白质黏,呈豆渣样,外阴瘙痒,阴痒明显;伴有口苦咽干,烦热头晕,大便干结或秽臭,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
代表方:五味消毒饮。
基本处方:败酱草30g,鱼腥草15g,薏苡仁30g,金银花30g,野菊花15g,紫背天葵15g,紫花地丁15g。
四、中医适宜技术治疗
(一)外用方
蛇床子、地肤子、苦参、黄柏各50g,砂仁、仙灵脾各15g。布包煎汤去渣,温水坐浴15分钟。
(二)针刺疗法1·体针
取穴:中极、三阴交、带脉、白环俞。湿热下注加阴陵泉、行间;脾虚湿盛加脾俞、足三里;肾虚不固加肾俞、关元。
操作:常规进针,行捻转提插补法,留针20分钟,每日1次。
2.耳针
取穴:内生殖器、脾、肾、三焦
操作:毫针进针,行强刺激手法2分钟左右,留针30分钟。每日1次,5日为1个疗程。可配合埋针法、压丸法,双耳交替进行。
(三)拔罐疗法
取穴:十七椎、腰眼、八髎。
操作:三棱针点刺出血后拔罐。
(四)其他疗法
1.外治法以阴道塞剂为首选,洁尔阴泡腾片、保妇康栓等用于各种阴道炎;双料喉风散、珍珠层粉等用于宫颈糜烂及老年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用灭滴灵;念珠菌阴道炎抗真菌药。
2.外洗法用洁尔阴、肤阴洁或清热利湿解毒中药煎水来熏洗。滴虫性阴道炎用3%硼酸液。珠菌阴道炎用3%苏打水。
3.熨法火熨、电灼、激光等,治疗宫颈炎。
五、药膳食疗
(一)芡实糯米鸡
适用于脾虚证。
(三)茯苓车前粥
适用于阴虚夹湿证。
原料:茯苓粉、车前子各30g,粳米60g,白糖适量。
制法:车前子用纱布包好,水煎半小时,去渣取汁,加粳米煮粥,粥成时加茯苓粉、白糖稍煮即可。每日空腹食用2次。
(四)金银花绿豆粥
适用于湿热下注证。
原料:金银花20g,绿豆50g,粳米100g,白糖适量。
制法:金银花加水煎取汁,加绿豆、粳米共煮成粥,加入白糖调味。每日1次,温热服食。
(五)马齿苋粥
适用于热毒蕴结证。
原料:马齿苋30g,粳米60g。
制法:将马齿苋切成长段,与粳米一起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煮粥。早或晚食用,每日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