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道了玄医道传承:带下病】

带下病

一、概念

带下病是指带下量增多或减少,色、质、气味异常,或伴有全身或局部症状者。带下明显增多者称为带下过多,带下明显减少者称为带下过少。经行前后、排卵期、妊娠期均有生理性带下增多。绝经前后白带减少而无明显不适,也为生理现象。

二、诊断要点

(一)诊断依据

1.有经期、产后余血未净之际,忽视卫生,不禁房事或妇科手术后感受邪毒病史。

2.带下量多,色白或淡黄,或赤白相兼,或黄绿如脓,或浑浊如米泔。或清稀如水,或稠黏如脓,或如豆腐渣凝乳,或如泡沬状。无臭气,或有臭气,或臭秽难闻。外阴、阴道灼热、瘙痒、疼痛或兼有尿频尿痛。

(二)鉴别诊断

1.滴虫性阴道炎带下呈灰黄或黄绿色,质稀薄,或呈脓性状,味腥臭,有泡沬;阴道黏膜有红点,镜检见滴虫。

2.念珠菌阴道炎带下呈凝乳样,或豆腐渣样,白或黄;阴道黏膜有白膜,镜检见念珠菌。

3.细菌性阴道病带下呈淡黄色或血样脓性赤带,质稀;镜检见线索细胞。

4.老年性阴道炎带下稀薄,颜色淡黄或赤白,甚者为脓性;黏膜有出血点或溃疡。

5.淋病性阴道炎带下呈黄色脓样;镜检见淋病双球菌。

6.非淋病性阴道炎带下呈淡黄;细菌培养见支原体、衣原体。

7.宫颈炎带下量多,或白或黄,或脓性或血性;妇科检查可发现宫颈糜烂、息肉、肥大、宫颈腺体嚢肿、慢性宫颈管炎。

三、辨证论治

(一)治疗原则

本病治以除湿为主,治脾宜运、宜升、宜燥;治肾宜补、宜固、宜涩;湿热和热毒宜清、宜利。阴虚夹湿则补清兼施,虚实夹杂证及实证治疗还需配合外治法。

(二)分证论治

1.脾虚证

证候:带下量多,色白或淡黄,质稀薄,无臭气;面色恍白或萎黄,四肢不温,神疲乏力,纳少便溏,两足跗肿,舌质淡,苔白腻,脉缓弱。

治法:健脾益气,升阳除湿。

代表方:完带汤。

基本处方:白术10g,山药15g,人参15g,白芍15g,苍术10g,甘草6g,陈皮10g,黑芥穗15g,柴胡10g,车前子15g。

2.肾阳虚证

证候:带下量多,色白或无色,质清稀,无臭气;头晕耳鸣,腰酸如折,畏寒肢冷,面色晦暗,小腹冷感,小便频数,夜尿多,大便溏薄,舌质淡润,苔薄白,脉沉细或迟。

治法:温肾助阳,固涩止带。

代表方:内补丸。

基本处方:鹿茸90g,紫菀90g,熟附子90g,菟丝子90g,白蒺藜90g,潼蒺藜90g,黄芪90g,肉桂90g,肉苁蓉90g,桑螵蛸90g。上药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6〜9g/次,2次/日。

3.阴虚挟湿证

证候:带下量不甚多,色黄或赤白相兼,质稠,或有臭气;阴道干涩不适,或有灼热感,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颧赤唇红,五心烦热,失眠多梦,舌质红,苔少或黄腻,脉细数。

治法:滋阴益肾,清热祛湿。

代表方:知柏地黄丸。

基本处方:知母6g,黄柏6g,山茱萸12g,熟地黄24g,山药12g,丹皮10g,泽泻10g,茯苓10g。

4.湿热下注证

证候: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有臭气,伴有阴部瘙痒;胸闷心烦,口苦咽干,纳食较差,小腹或少腹作痛,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热利湿止带。

代表方:止带方。

基本处方:猪苓18g,茯苓18g,泽泻18g,车前子18g,茵陈12g,赤芍10g,丹皮10g,黄柏10g,桅子10g。

5.热毒蕴结证

证候:带下量多,色黄或呈脓样,质黏稠有臭气,或带下色白质黏,呈豆渣样,外阴瘙痒,阴痒明显;伴有口苦咽干,烦热头晕,大便干结或秽臭,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

代表方:五味消毒饮。

基本处方:败酱草30g,鱼腥草15g,薏苡仁30g,金银花30g,野菊花15g,紫背天葵15g,紫花地丁15g。

四、中医适宜技术治疗

(一)外用方

蛇床子、地肤子、苦参、黄柏各50g,砂仁、仙灵脾各15g。布包煎汤去渣,温水坐浴15分钟。

(二)针刺疗法1·体针

取穴:中极、三阴交、带脉、白环俞。湿热下注加阴陵泉、行间;脾虚湿盛加脾俞、足三里;肾虚不固加肾俞、关元。

操作:常规进针,行捻转提插补法,留针20分钟,每日1次。

2.耳针

取穴:内生殖器、脾、肾、三焦

操作:毫针进针,行强刺激手法2分钟左右,留针30分钟。每日1次,5日为1个疗程。可配合埋针法、压丸法,双耳交替进行。

(三)拔罐疗法

取穴:十七椎、腰眼、八髎。

操作:三棱针点刺出血后拔罐。

(四)其他疗法

1.外治法以阴道塞剂为首选,洁尔阴泡腾片、保妇康栓等用于各种阴道炎;双料喉风散、珍珠层粉等用于宫颈糜烂及老年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用灭滴灵;念珠菌阴道炎抗真菌药。

2.外洗法用洁尔阴、肤阴洁或清热利湿解毒中药煎水来熏洗。滴虫性阴道炎用3%硼酸液。珠菌阴道炎用3%苏打水。

3.熨法火熨、电灼、激光等,治疗宫颈炎。

五、药膳食疗

(一)芡实糯米鸡

适用于脾虚证。

(三)茯苓车前粥

适用于阴虚夹湿证。

原料:茯苓粉、车前子各30g,粳米60g,白糖适量。

制法:车前子用纱布包好,水煎半小时,去渣取汁,加粳米煮粥,粥成时加茯苓粉、白糖稍煮即可。每日空腹食用2次。

(四)金银花绿豆粥

适用于湿热下注证。

原料:金银花20g,绿豆50g,粳米100g,白糖适量。

制法:金银花加水煎取汁,加绿豆、粳米共煮成粥,加入白糖调味。每日1次,温热服食。

(五)马齿苋粥

适用于热毒蕴结证。

原料:马齿苋30g,粳米60g。

制法:将马齿苋切成长段,与粳米一起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煮粥。早或晚食用,每日1次。

(0)

相关推荐

  • 浅谈带下证治

    5月19日 浅谈带下证治 王英同志: 来信谈到你在治疗带下病时遇到一些困难.怎样才能掌握带下的辨证要点和常用治法呢?现谈谈我的意见,仅供参考. 带下的辨证及其要点有五个方面: 一.着重辨明带下的病因: ...

  • 日常小建议:免疫力低易出现阴道炎的患者可...

    日常小建议: 免疫力低易出现阴道炎的患者可以多喝 茯苓红枣粥 [原料]茯苓粉30克,红枣20枚,粳米100克,冰糖适量. [制作]将红枣洗净,以小火煨烂,与淘洗干净的粳米一同煮粥,待粥将成时调 入茯苓 ...

  •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颈椎病】

    颈椎病 一.概念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颈椎骨质增生以及颈椎急.慢性损伤等原因引起脊柱内外平衡失调,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颈部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而引起的综合症候群.临床上分 ...

  •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崩漏】

    崩漏 一.概念 崩漏是指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发生严重失常的病证,或量多如注,或淋漓不断,多发生于青春期.更年期. 二.诊断要点 (一)诊断依据 1.病史注意患者的年龄及月经史,尤其要咨询以往的月经周 ...

  •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绝经综合征】

    绝经综合征 一.概念 绝经综合征指妇女绝经前后由于性激素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围绝经期是妇女自生殖年龄过渡到无生殖能力年龄的阶段,包括从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最后 ...

  •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暴盲】

    暴盲 暴盲是由视衣目系脉络阻滞,气机郁闭,导致神光离散,而出现视力急骤下降或失明的内障眼病.多见于西医的许多急性视力障碍性眼底病,主要有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眼内出血和急性视神经炎等.属眼科急症之一,对 ...

  •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视直如曲】

    视直如曲 视直如曲是因津液输布失调或血溢络外,导致患眼视正直之物如弯曲之状的眼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等黄斑部疾病.系临床上最常见的眼底病之一.多见于20到45岁的青壮年健康男 ...

  •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云雾移睛(眼科)】

    云雾移睛 云雾移睛是因神膏为邪所乘,浑浊不清所致,眼外观端好,自觉眼前有蚊蝇或云雾样黑影飞舞飘移,甚者视物昏蒙的眼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玻璃体浑浊.本证可由多种内障眼疾引起,病因复杂,涉及面广,预后随内 ...

  •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圆翳内障(眼科)】

    圆翳内障 圆翳内障是因高年体弱,精气日衰,目失涵养所致晶珠浑浊,视力渐降,最终瞳神内呈圆形银白色翳障,视力障碍的眼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老年性白内障.本病多发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常呈双侧性,但两眼的发 ...

  •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喘证】

    喘证 一.概念 喘证是指由于感受外邪.痰浊内蕴.情志失调而致肺气上逆,或久病气虚.肾失摄纳,以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等主要症状的一种常见病证.西医学的肺炎.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 ...

  •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哮病】

    哮病 一.概念 哮病是由于禀赋异常,遇诱因或感邪引发,以致肺失肃降,痰阻气道,气道挛急所致的发作性疾患.发作时以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为主要表现.常见于西医的支气管哮喘.哮喘性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