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多汗,先治血。一张方子,养血止汗,让我记忆犹新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剂,须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借鉴、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方剂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瘀血证诊疗大全》、《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参考丛书·中医内科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昨天,我写了一篇文字,讲述了多汗伤心阳的事儿。
我不知道你看到了没有。
如果你没看到,就往前翻一翻,应该会看到的。
这篇文章写出来以后,有很多读者,又向我提出了关于异常出产的问题。
其中有一个朋友,在后台留言,说她也是爱出汗,而且是从身体里头发热,一边发热一边出汗。她说她肯定是更年期了,问我如何调治。
对此,我没法给予准确恢复。因为我看不到人。
但是,从她的话语中,我忽然想起了一件事儿。
这就是,爱出汗,容易盗汗,总感觉身体阵阵发热,这可真不一定是更年期所致啊。
我跟你说,问题还可能出在血身上。就是说,你的血不好,所以才会爱出汗。
我以前学中医内科学典型医案的时候,听老师讲过这么一件事儿。
说有一个女患者,年40多岁,爱出汗。
下午的时候,感觉到身体阵阵发热,仿佛有热气从体内向体外蒸发,然后就出汗。
完善睡觉,也出汗。
她认为是更年期所致。看了不少中医,也说是更年期综合征。于是,给用了不少滋补肝肾、清热滋阴的东西。
效果,不能说没有,但是不太明显,一直没有彻底改善。
后来,她去求一位很有经验的中医老前辈。
刻诊,见舌边有瘀斑,脉象沉涩,舌质偏暗红。嘴唇和脸色黯而无光,甚至有点青紫。整个人的皮肤,干巴巴的。
老前辈就问,你平时口渴不?身体局部地方疼不疼?
患者说,身上疼是疼,但都习惯了。口渴的现象总有。
于是,老前辈写了一张配伍。方见——
生地10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川芎9克,桃仁7克,红花6克,柴胡6克,枳壳9克,牛膝10克,桔梗5克,黄芪15克,青蒿9克,地骨皮12克。
结果,药用三剂,患者出汗、盗汗现象缓解。7剂以后,不出汗,不烘热了。而且,她的面色也有所好转,显得些许红润了。
这里头是怎么回事?
在这里,我想给你形象地解释。这就是,这个人的爱出汗,源于她的血快“干”了。
什么是血干了?人身上的血,还能干?
道理很简单。
你看啊,这个人舌头上有瘀斑,唇面青紫,脉涩,这说明什么?说明她有淤血啊。舌为心之苗。心主血脉。血脉为淤血所阻,故而体现于舌,形成瘀斑。淤血阻于脉道,血行不畅,故而脉涩。唇面青紫,为血瘀之征。
淤血存于脉道,结果是什么?
第一,它会影响新血的形成。脉道里可用的血,会越来越少。第二,它会久瘀生热。热邪迫汗外出,对这个人而言,就出现了异常出汗。异常出汗日久,损伤阴津,这就会进一步影响新血的化生。故而我说,此人脉道,几近干涸。她的皮肤错甲干枯,就是血虚有瘀所致啊。
这个时候怎么办?滋补阴虚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把业已形成的淤血化散掉。淤血出,新血才生,她才不至于脉道干涸啊,热邪才会从根本上被消除。
正是本着这样的思路,才有了上文的配伍。我给你解析一下——
其中的红花、桃仁、赤芍、川芎,这是一派活血化瘀之品。牛膝一味,化瘀通经,辅助诸药活血。气为血之帅。要想活血,必须行气。所以,用柴胡、枳壳、桔梗行气化瘀。生地养阴补血,配合当归,养血补血,补充干涸之脉道。黄芪一味,可以敛汗,用于治标,还能补气,增进行血之功,兼能治本。青蒿和地骨皮,清虚热,敛虚汗。尤其是地骨皮,善于治疗有汗之骨蒸潮热,乃是业界的共识。
总之,这就是用活血、补血、清热、行气之法,让患者干涸的脉道恢复生机。如此,诸证悉平。
我把这个写出来,供我的读者朋友借鉴参考。你要是觉得有益,就抄录下来。非专业读者,务必在中医师辩证指导下借鉴应用。此法,针对的是血瘀。如果纯属血虚,用如此多动血之品,是不应该的。
总之,你记住,这个爱出汗,未必就一定是更年期。尤其是一边发热一边出汗,虽然和更年期很像,但是也可能是血瘀所致。这类现象,临床上很多见。我啰里啰嗦地,写了这么多,就算给您提供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