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说 充实之谓美
我常常反问自己,习茶的目的是什么?是通过眼耳鼻舌身来感受茶汤吗?是,但也不是。这大抵就是古人的从见山是山到见山不是山又回到见山是山的过程。如果你对茶的学习,对习茶的理解,最终导致你变得狭隘,变得你只能接受某一个茶区或者某一种茶,这其实不是习茶的本意,至少不是包含有中国智慧的习茶。
孟子说“充实之谓美”,美好的东西,一定不是单一的,它包括我们的喜好,但是也一定包含了我们害怕的、排斥的痛和苦。
我最好的朋友之一,女儿三岁半,不久前被确诊为自闭症,并且伴有无痛症。我知道的第一时间,非常惊诧然后是疼,没有想到过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在自己身边。我想,这世界上最动人的情谊,应该叫做“感同身受”我们都渴望被理解。我不太敢去想象他们一家人在面对这件事情时候的状态,因为女儿的状况,任何幼儿园都不接受她,她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朋友无奈的说了一句“大不了养她一辈子”,其实这种疼真的不是养不养,而是作为一个生命,这个女孩自己会不会快乐。我很理解一个父亲在看似轻松的说出这样一句话背后承受的疼,真的是疼。
小时候写作文,频繁写的就是人生酸甜苦辣,写是写了,但是真的不懂。我常常和朋友说起,很奇怪,生了夕以后,曾经最爱的甜食我一概不想吃了,甚至饼干我都吃咸的。其实结婚生子,成住坏空,这个阶段我们的生活逐渐进入酸、辣的阶段。人类的习惯,总是把心灵的感受和味觉放在一起,甜是最初的味道,用舌尖就可以感受,而苦是最后的味道,是用舌根来感觉的,但,苦是存留最久的,在记忆里也是。
我们学习茶,不是为了迎合自己的口感。曾经有一位老师说:任何一个领域,你没有爱上它,其实是因为你还没有走进去。用在茶上,也是如此。假如我们的人生目标不是成为一名“品酒师”“拼配师”等以口感细腻度敏感度为职业要素的人,(退一步讲,即使作为一名品酒师,工作和生活也应该是扯脱开的。)那么我们追求的提升口感其实不是为了更挑剔,恰恰是要扩充自己的感知度,以及对生命的认知度。是要让我们变得豁达,包容,让我们对每一碗茶汤都有一份真诚相待的态度,放平心态,真的是各有各的美好。所以,技巧性的学习,仅仅在见山是山和见山不是山的阶段,我们习茶的真正目的是通达。
也许你上了很多的茶课,学了很多的技巧,但是,真的泡好一杯茶,不要流于形式,形式是没有生命力的,是很容易厌倦的,是不能滋养你的,更重要的在于你自己的生命感悟。
“充实”一定是包容和豁达,这是习茶真正可以带给你的养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