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变红,股债利差估值分位升破70% 昨天文末发的估值表,是发布以来A股估值分位首次超过70%。 我...
昨天文末发的估值表,是发布以来A股估值分位首次超过70%。
我当初做估值表的时候有个设计,低于30%底色就变绿,30%-70%底色变黄,高于70%就变红,昨天是A股整体估值首次变红。
30%和70%不是什么神奇数字,估值分位本身是连续变化的,69%和71%不会有本质区别。设计变色只是为了看着直观,那就总需要一个临界值。
不管变不变红吧,咱们就只看70%,看起来也不是太低的数字了。
昨天有读者留言,说好怀念2018年下半年啊,估值分位是个位数的时候,那时候遍地都是便宜货可以捡,现在看一圈想买点什么都犹豫。
不过这都是事后说,2018年下半年那会,我收到的留言最多的就是问,这估值不是都到零了吗,怎么还跌,什么时候是个头呢?
2018年下半年,市场在低位又跌了20%。能在年底买当然最好,但放长眼光来看,其实并不需要去抓住年底的那个最低点,只要能忍受回撤,在下半年随时建仓,到现在都能获得可观的回报。
靠什么能扛过持续的回撤呢?只能靠信念,而信念来自于认知。如果只是听别人的建议,抄作业跟着买了,但自己并不清楚为什么买,那在市场连续调整的时候,肯定会担心作业抄错了,担心我抄的人不靠谱,这时候是不可能有信念的。
我觉得做一笔投资之前,就是要想清楚一件事情:这笔投资我是在买什么。
不是说我想买一只能赚钱的股票,所有人都这么想,但是股票涨跌是不确定的,没人知道明天、下周、下个月它会不会涨。就像最近好多读者问我,久聪基金经理优选组合还能买么,现在市场已经涨到这个位置,它可能继续涨,当然也有可能出现回撤,下周调整,或者下个月调整,都再正常不过。
我们得忽略对这种高度不确定性的关注,把精力放在寻找稀少的确定性上。
比如我有个信念,我相信中国经济的前景是乐观的,在未来5-10年的周期,中国仍然会是全球发展最好的主要经济体之一,那就有理由对A股的长期前景保持乐观。如果没有这个信念,那就不要投A股,你都不相信池塘好,怎么可能在里面打鱼呢?
如果有这个信念,那就可以推论,持有A股的主要宽基指数基金,在未来一定能获得合理的回报。买A股的宽基指数,就是在买中国经济的增长,买的是什么就想清楚了。这时候当你碰到2018年那种估值个位数的时候,就不会有太多犹豫了,有信念必然是坚定买,越跌越买。
我在2018年下半年之前,资产配置是比较均衡的,持有不少债类的资产,2018年下半年开始把债逐渐移向股权,逐步加仓中证500的期指,一边买一边哭着亏,最后一手买在中证500指数4150点左右。几天后中证500跌破了4000点,随后就开启了快速上涨。浮亏的时候谁都不爽,就只能靠信念支撑。
买股票要比买指数更难,买股票不仅要相信中国经济向好,还得相信这家公司很牛。但大部分个人投资者,研究公司的能力都不太强,对自己持有的公司判断不好,要么是没有足够坚定的信心,要么是有过于盲目的信心。
这时候有个替代的解决方法,就是买主动基金,让基金经理帮咱们去选好公司。但一样,要对选的基金经理有信仰才行。
基金经理一样会有业绩落后的时候。张坤自己就说,“任何长期有效的投资方法,短期必然间歇性失灵。如果短期一直有效,会导致大量的人采用该方法,从而导致该方法长期失效。因此,一个投资人不论采用何种方法,必然在某些时期面临业绩的落后。”
春节假期里我做的基金经理评级,要求参评的管理经验必须在5年以上,有不少读者都说时间太长了,改成3年更好。但对我来说,我还是希望把时间延长一点,我并不希望只是选出中短期业绩表现好的基金经理,那样直接按收益率排名就行了,而是希望通过更长期的观察,去了解他的投资体系,以及给充足的时间,检验这套投资体系在牛熊变换之下的有效性。
投资得是和志同道合的人为伍,我们买的基金经理,一定得是我们自己也认可他的投资理念,这样才能有相伴成长的信仰,低潮期的时候才可能坚持下去。
说了这么多,还是回到久聪基金经理优选组合能不能买的问题。
如果放在5-10年的周期,我认为这个组合仍然能提供合理的回报,这是因为我对A股的整体成长和优秀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有信心。
但是目前的市场位置,注定这时候买入任何板块,都必然要承担相当大的调整风险,目前的估值位置,也必然限制未来的收益水平。
我们要考虑的,是自己这笔投资的期限、自己风险的承受水平,来判断自己是否还愿意买入。总的来说,我觉得现在不一定要全部都去投股权了,但仍可以维持适当的仓位。久聪定投已经有一段时间,每期只投70%的股权,未来这个比例可能还会降低。
为啥不等着好机会再投呢?因为好机会可遇不可求。美股2008年跌了那么一次,往后11年都一路上涨,估值越来越高,直到新冠疫情大跌,才有了还算不错的机会。A股虽然波动大,但要想再碰到2018年那种机会,谁也不知道要等多久,如果时间太久,企业业绩增长了,估值降低了,市场点位也未必比现在低。咱们都只能基于市场的现状来作决策,现在只能是去看自己愿意承担多大的风险。只是提前把道理想明白,如果有幸将来再出现2018年那样的机会,就记得坚定信念,大胆买了捂着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