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安山文学】桂忠阳||《虎将杨虎》连载四:第四章 营救孙中山(纪实文学)
第四章 营救孙中山
作者: 桂忠阳
主编:非 鱼
第四章 营救孙中山
1917年7月,孙中山率海军和部分国会议员回到广东,举起护法旗帜,声讨北洋军阀。8月在广州召开非常国会,9月初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孙中山就任大元帅。杨虎被任命为大本营参军,深得孙中山器重。然而,当时的革命形势十分复杂,各派军阀明争暗斗,拥兵自重。尤其是桂系军阀陆荣廷野心勃勃,居然劫持非常国会,排挤孙中山。
一天傍晚,一名身份不明的军官走进杨虎的房间。他拿出十根金条放在杨虎面前说:杨参军,我们陆司令非常欣赏将军的才干,这一点是见面礼。
杨虎说:在下只是一介武夫,不敢收此重礼。古人说无功不受禄,我怎么能白白要别人的东西呢?
那名军官说:我叫郑志明,想与将军交个朋友,不知是否可以?
杨虎说:要交朋友可以,但是有一个条件,那就是你必须把这些金条带回去。
郑志明说:杨将军果然大义凛然,郑某十分佩服。好,金条我带回去,以后有用得上兄弟的时候,尽管分咐。
此后陆荣廷又多次派人来收买杨虎,均遭杨虎严词拒绝。对陆荣廷的所作所为,孙中山也十分气愤,离开广州到上海,命杨虎到川鄂扩展党务,联络军队,任杨虎为鄂西军总司令。
1920年6月3日,孙中山与唐绍仪、伍廷芳、唐继尧以“四总裁”名义,共同发表宣言,指责广州军政府私自与北京议和,牺牲护法主张,并声明将军政府及国会移往云南。不久,孙中山又派徐绍桢为两广讨贼军总司令,命朱执信、廖仲恺、蒋介石去福建漳州,敦促陈炯明誓师回粤,讨伐桂系。但陈炯明以“饷械不足”延缓出兵日期。
这时中国北方的情形是:直系首领冯国璋病死,皖系段祺瑞借机复出,直系头子曹锟又联合吴佩孚发动第一次直皖战争。北方皖系急盼闽粤军尽快回师广东驱逐桂系,于是派人与孙中山密谈,愿以接济50万元军费、600万发子弹为条件,助粤军回师。
8月12日,陈炯明在漳州公园举行誓师大会后,兵分三路向粤东进军。10月29日攻占广州,桂系势力退守粤西一线,广东又重回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人手中。
11月10日,孙中山任命陈炯明为广东省省长兼粤军总司令,不久,他与伍廷芳、唐继尧、宋庆龄等由上海回到广州,恢复了军政府,重开政务会议。流亡到各地的国会议员也纷纷回到广州。
此时,在北方打败皖系段祺瑞的曹锟与吴佩孚,抬出徐世昌出任大总统,而徐世昌也以正式大总统自居,处理内政处交。孙中山认为,此时非常有必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新政府。
三年后,孙中山回到广州,杨虎被任命为总统府参军兼警卫营总队长。然而,此时的广州也并非风平浪静,时任广东省长兼粤军总司令的陈炯明,暗中联络湖南、福建等地军阀,排挤孙中山,并破坏阻挠革命军北伐。孙中山对他的行为气愤至极,遂决定免去他广东省省长、粤军总司令之职。陈炯明因此怀恨在心,密令驻扎在广西的叶举迅速回师广州,对抗孙中山。
1921年4月2日,国会参众两院在广州联席召开非常会议,由居正等人联名提案,将总裁合议制改为总统制,取消军政府,组织正式政府。提案获得通过。依照参、众两院新通过的中华民国政府组织大纲,选举孙中山为新的正式政府的总统。
1921年5月5日,孙中山在广州就职非常大总统,在通电全国的《就任大总统宣言》中,他说:文既为致力于创造民国之人,国会代表民意,复责文以戡乱图治,大义所在,其何敢辞?……际兹拨乱返治之始,事业万端。所望全国人才,各尽所能,协力合作,共谋国家文化之进步。
当日,20万广州居民举行了空前热烈的庆祝盛会,晚间举行提灯大会,以示祝贺。正式政府的总统府设在观音山(今越秀山)山腰的粤秀楼。孙中山其后又公布了政府人选,但被任命为财政总长的唐绍仪因不同意孙中山主张,并未就职。
建立了正式政府之后,孙中山立即写信劝徐世昌退位,以求全国统一。徐世昌则积极策划对广州革命政府的围剿,他先以重金收买失去广东地盘不久的陆荣廷出兵,向广东进犯。孙中山遂发出“大总统令”,任命陈炯明为援桂军总司令,率军反击。陈炯明的军队与陆荣廷的属下在灵山决战,打了个大胜仗。粤军势如破竹,桂军溃不成军一败涂地,以陆荣廷为首的旧桂系军阀覆灭。
平息了桂系军阀后,孙中山开始积极整军北伐。作为孙中山倚重的一股重要军事力量,陈炯明却对“北伐”持强烈的反对意见。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陈炯明算得上是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也是一位充满争议的人物。孙中山与陈炯明之间的恩恩怨怨,也是各种正史与野史热衷于讨论的一个话题。在沉淀80多年后,我们再重新审视这段历史,也许得出的结论会更客观些。
陈炯明是前清举人,于清末广东法政学堂第一届毕业后,当选为广东咨议局议员,是维新运动所培养出来实行立宪的人才。他早年参加同盟会,策划了广东独立。辛亥革命后,他主政广东,致力于把广东建设成为全国模范省,禁烟禁赌,改革教育,发展经济,提倡新文化运动,还曾邀请陈独秀担任广东教育委员会秘书长,支持共产党领导的工会组织和报纸,推行地方自治,民选县长、县议员。
二次革命失败后,陈炯明对孙中山改组的中华革命党明确表示不满,赌气带了一批人去南洋开办橡胶公司。从1914年到1917年,他与孙中山断了音信。1916年袁世凯暴亡,陈回国充任国会议员,但是张勋复辟的时候,他又悄然消失。后来,他从南洋到上海,专门拜见孙中山并且表示自己的悔过之心,孙中山也就宽容待之。因为陈炯明有军事才能,所以孙中山南下护法的时候,想建立一支由党人领导的军队,他亲自与省长朱庆澜交涉,把20营警卫军交给了陈炯明统率援闽。当时众人对如何打仗一筹莫展,陈炯明表现得非常卖力,他到泉州、漳州集训军队。1920年,他领导的粤军驱逐了盘踞在广东的桂军,而他的力量也逐渐加强,军权逐步集中到自己手中。
陈炯明和一般军阀不同的地方,在于他具有民主思想,反对军治、党制,提倡民治。孙中山的理想是成立一个正式的中央政府,领导全国革命,而陈炯明所倾心的,是联省自治。“五四”运动后,一些文人学者认为,既然南北政府都无力统一全国,与其连年征战,不如各省先行自治,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了,再实行联省自治。如此便可以不通过武力而最终实现全国统一。因此,联省自治的主张一经提出,不仅风靡南方各省,而且迅速波及北洋政府治下的北方省份。
然而孙中山成立正式政府和选举总统的主意已定。1921年1月12日,非常国会在广州复会。孙中山号召国民党人,像推翻清政府、袁世凯那样,再发动一次全国性的革命,来推翻北洋政府,他宣称:“北京政府实在不是民国政府。我等要造成真正民国。”陈炯明则反对孙中山的意见,在他看来,一旦广东成立正式政府,结局只有一个:南北之间将再次陷入战争之中。在一次谈话中,他说:“因现下时机未熟,如广东选出总统,北方必借口来打,是自树目标,使人攻击。”陈炯明认为广东基础尚未巩固,一有战事,实在危险;届时他期望的“地方自治”还是建设“模范省”,统统都变成镜花水月。
但赞成孙中山意见、主张成立广东政府的还是主流派。1921年4月召开的非常国会上,表决通过了中华民国政府组织大纲,在这个大纲中,只规定了大总统的产生和权限,却没有任期,也没有规定政府的组织架构。一切政务、军务、内阁任免,均由大总统“乾纲独断”。会议采用记名投票,“以示负责”。结果孙中山得218票,陈炯明得3票,废票一张。孙中山当选为中华民国大总统。整个过程仅用了不到两个小时。
以下情势发展也正如陈炯明所料。1921年10月,国会非常会议通过了孙中山提出的北伐议案,在做北伐准备的巡视中孙中山到了南宁,多次召见陈炯明,商谈北伐事宜,反复向其说明北伐的重要意义,希望不要错过时机。但陈炯明仍然主张先定省宪,以确立民治的基础;再议国宪,循序渐进地推进统一。他说自己并不反对北伐,只是现在兵疲将惫,囊空如洗,根本不可能远征北方。
10月12日,孙中山致电陈炯明催付北伐费400万元,陈电复只允付200万元,而且还要等到北伐军出发后再交。孙中山得电后极为愤怒,想罢了陈炯明的职。胡汉民唯恐事情闹大、造成分裂,因此竭力调停。孙中山后来又多次电召陈炯明回广东,但陈一拖再拖,拒不回粤。
10月29日,孙中山在梧州设大本营,一面派汪精卫回广州筹饷;一面躬亲督师,溯江北上,向桂林前进。他愤然表明:“我已立誓不与竞存(陈炯明字)共事。我不杀竞存,竞存必杀我。”看得出,两人关系此时已几近崩溃。
1922年2月3日,孙中山以大元帅名义发布动员令,10万余大军分路出师北伐。但由于连年战乱,湖南方面宣布保境息民,公开拒绝北伐假道。入湘计划于是告吹。3月26日,孙中山在桂林召开会议,决定班师回粤,改道江西北伐。
4月9日,孙中山决意变更计划,令在桂各军一律返粤,潜师而行,到了梧州,陈炯明才知道。16日,孙中山在梧州召开军事会议,陈炯明仍避而不见。孙中山再一次愤怒,想将陈炯明的总司令、陆军总长、内务总长、省长等职一概免去,但胡汉民以操之过急恐生变为由,极力劝阻;另一面,胡汉民又劝陈炯明去孙中山面前认错,“照总理素来待人宽大的胸襟,定可以不咎既往的”。但等了三天,陈炯明还是没有出现,孙、陈二人的矛盾再次激化。孙中山随后解除了陈炯明粤军总司令一职,令其所属部队直属于大元帅。
4月23日下午,孙中山在越秀山总统府召开全体幕僚会议。大本营内有两种意见,一是主张暂缓北伐,先清内患,解决“陈家军”;二是立即转道北伐,避免与陈炯明直接冲突,双方仍留转圜余地。
孙中山赞成第二种意见,“竞存叛迹未彰,在桂粤军数年奋斗,犹欲保存”,因此,他决定亲自督师北伐,“两广仍交竞存办理,给以殊恩,当能感奋”。
孙中山急图北伐,与北方形势的发展,不无关系。4月下旬,第一次直奉大战爆发。孙中山与奉、皖军阀一直有秘密接洽,结成三角同盟。孙中山深感这是联合奉、皖军阀,夹击直系的千载良机,必须立即出兵策应,他已无暇顾及解决陈炯明问题了。
但出乎意料的是,直奉开战,仅及一周,奉军便被吴佩孚击败,狼狈退回关外,南北夹击直系的计划,化为泡影。但南方的北伐,却如弦上之箭,不得不发了。
1922年5月4日,孙中山以陆海军大元帅名义下令从韶关北伐,李烈钧为北伐军总司令,许崇智为三路总指挥。北伐军在前进途中秋毫无犯,纪律严明,声势大振,势如破竹。
北洋总统徐世昌在巨大的压力之下,宣布辞职。由于孙中山曾一再发表政治宣言,承诺只要徐世昌下台,他亦将同时下野。因此,舆论普遍认为,徐世昌下台后,停止内战,和平统一,终现一线曙光。6月3日,蔡元培、胡适、高一涵等200多位各界名流,联名致电孙中山和广州非常国会,呼吁孙中山实践与徐世昌同时下野的宣言,可见这个要求在当时是颇得人心的。但徐世昌下台后,皖系又借机抬出黎元洪复任大总统,遭到孙中山的通电反对。
这一边,当陈炯明被孙中山罢黜的消息传出,驻守在广西的粤军,顿时沸反盈天。1922年5月8日,孙中山委任陈炯明的部下叶举为粤桂边督办,以示对粤军的信任。然而叶举并不领情,5月20日,叶举率驻桂之粤军第一军所部50余营突然开入广州。同时,发电要求孙中山恢复陈炯明粤军总司令和广东省省长职。
汪精卫和马君武等到惠州征求陈炯明的意见,陈炯明信誓旦旦地说:他从党谊和人格起见,必无反对先生之理,对于部下各将领,也一定完全负责;倘有不听命令,而反对先生者,他唯有自杀以谢国人。
此时的陈炯明似乎并未最后下定反叛的决心,但随着矛盾的不断激化、升级,终于使他作出“天下大不韪之举”。
1922年6月1日,孙中山自韶关到达广州,一是想震慑陈炯明部队的滋闹,二来想让前方将士,知后方并无变故,可以安心前进。到广州后,孙中山想马上召见叶举等当面谈话,解决军饷和移防问题,但叶举却借故在一天前离开了广州。孙中山非常愤怒,曾密令海防司令陈策开炮轰击“陈家军”,但被劝阻。
陈炯明则在惠州隐居。各界吁请陈炯明回省的函电,铺天盖地,见诸报端;前往劝驾的使者,车水马龙,络绎不绝。甚至连陈独秀也到了惠州,劝陈炯明不如加入共产党,领导华南地区的革命。
6月2日,孙中山在总统府设宴招待粤军将领,竟没有一个高级军官应邀前来,只来了几个中下级军官。
孙中山一连拍了三封电报,要求陈炯明立即到广州面商一切,又派人到惠州催驾。但陈炯明拒绝在这个时候到广州。他说,在省城军队撤出之前,他都不打算到广州。陈炯明曾经说过,一旦粤军叛孙,则“天下之恶皆归焉”,他不在这个时候去广州似乎是为了避嫌。
然而,局势在继续恶化,6月3日,叶举宣布广州戒严,大街通衢,遍布岗哨。6月12日,孙中山邀请广州报界出席茶会,决心通过报纸,向陈炯明摊牌。孙中山不仅将他与陈炯明的矛盾公之于众,而且还语气颇为严厉地说:现在我得向你们全体提出请求:请你们在10天内,以同一口径对他们发出警告。告诫其撤到距离广州30里以外地区。若他们置之不理,时间一到,我将用3寸直径的大炮发射有毒炮弹轰击他们。我会提前9小时发出通知让市民躲避,接着的3小时内,达姆弹将落到他们头上。那样的话,他们60余营的兵力会全部完蛋。
据记载,说这番话的时候,孙中山的表情十分愤怒,显然有些话已有情绪成分,但孙中山显然忽略了这个事实:此时陈的部队有5万余人在广东,孙中山只有500名的卫队,双方实力相差实在太悬殊了。
双方的火药味越来越浓。6月15日深夜,粤军高级将领在郑仙祠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发动军事政变,驱逐孙中山下台。就在这危急关头,“陈炯明在惠州派秘书陈猛荪持亲笔信劝止叶举……信大意说孙中山出兵北伐如果能胜固好,如其失败,我以陆军部长身份暂将部队调返东江训练,做充分准备,到时仍可收拾残局。陈猛荪持信送到郑仙祠。叶举阅后,当着陈猛荪的面将信掷落地上,说陈炯明不知军事,还说:回东江哪里找吃的?叫陈猛荪回报陈炯明事情已不容不发……陈炯明怒不可遏地把茶盅也打碎了。”
叛乱终于发生了。6月15日,叶举先是通电要“孙中山与徐世昌同时下野”;当晚又在白云山下司令部召集旅以上军官会议,会上有人主张立即冲进总统府活捉孙中山,有人主张先炮击总统府,将孙中山赶出广州。最后决定炮击方案,并确定熊略为行动指挥官。熊略受命后,认为孙中山待人不薄,遂派亲信到总统府向孙中山秘书林直勉暗中通报。
其实早在当晚10点,总统府已接到一军官电话:“今夜粤军或有不轨行动,将不利于总统,务请总统离府。”但孙中山认为是谣言,不肯信。当林直勉12点又得到类似消息时,孙中山仍不肯相信,他说,当年陈炳、莫荣新在广州如此作恶多端,尚不敢公开叛乱,何况陈炯明、叶举等人跟随自己多年,粤军第一军是一手培植起来的,不会敢于公然发难。
16日凌晨1点钟,已经能听见总统府外的部队的集结声和嘈杂
真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头天晚上,郑志明又来到杨虎房间,焦急地说:杨将军,我得到情报,陈炯明就要叛变,你们可要当心啊。
杨虎说:谢谢你,不管遇到什么情况,我将会誓死保卫孙先生的。
郑志明说:叶举已经回师广州,很可能明天就要进攻总统府。你们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杨虎说:好,郑先生如能以国事为重,待战斗打响后,请带兵接应我们。
郑志明说:一旦事变,我带一个营的兵力在总统府后门观音山北面接应你们。
6月16日凌晨,叶举果然率兵炮轰总统府所在地观音山,并将总统府重重包围,企图置孙中山于死地。身为警卫队总队长的杨虎处变不惊,紧急检查军火库,见库内还存有冲锋枪二百支,子弹八百匣,便挑选忠勇之士二百人组成敢死队,一人一支枪,四匣子弹。然后指定身强力壮的大个子马伯麟背负孙中山,他自己手持双枪,指挥敢死队左右护卫向叛军火力薄弱处猛冲,冒着枪林弹雨奋不顾身地冲出包围圈。走到观音山后,果然见郑志明带着一营兵力前来接应。他们快速登上永丰舰,保护孙中山先生脱离了险境。
患难见忠心,观音山脱险后,孙中山对杨虎更加信任。北伐时,孙中山任命杨虎为北伐军第二军第一师师长,随后又改任杨虎为第二军军长。
插图/作者提供
作者
简介
桂忠阳 :安徽省宁国市人,大学文化,笔名风度依旧,作家,网络写手。年轻时插过队,当过煤矿工人,小学校长,粉碎“四人帮”后恢复高考上大学。在大学读书期间,就在省级刊物上发表过小说和散文。大学毕业后进入政府部门工作,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安徽日报》副刊上发表报告文学《好一个狂矿长》、小说《无情剑》,在《青春》《安徽文学》《小说月报》《清明》《传奇传记文学选刊》《佛山文艺》《小小说选刊》《小说界》《珠海》《西部法制文学》等刊物上发表小说数十篇,在《故事会》《上海故事》《山海经》《故事林》《古今故事报》《今古传奇故事版》等报刊上发表故事数百篇。迄今已发表文学作品五百多万字,数十次在全国各地获文学奖。在凤凰网发长篇小说《仕途风云》(一百五十万字)、《欲望都市》(六十多万字)等长篇小说八部。
代表作——
长篇小说:《仕途风云》《权力的魅力》《阴谋与爱情》《情场笔记》《欲望都市》《惊魂人生路》《虎将杨虎》《状元之歌》。
中篇小说 :《青春的漩涡》《毕竟东流去》。
短篇小说 :《黑与白的变奏》《爱在悬崖》。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