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文化之盘王传说

/瑶族\

是中国最古老神秘的民族之一

秦汉时期

瑶族先民因受封建统治阶级压迫

被迫向南迁徙,由平原,越丘陵

入溪谷,进山区,落足于荒山野岭

两千多年以来

瑶族先民在漫长而恒久的迁徙中

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文化

● 瑶族文化之盘王传说 动画解说

盘王即盘瓠,在传说中是瑶族人民的祖先。这类神话传说最早在东汉时期中原汉文化语境中广为流传。如《后汉书.南蛮传》记载高辛氏神犬盘瓠应募咬死犬戎之寇吴将军,因盘瓠有破敌救国之功劳,高辛氏不得已乃以女配盘瓠的神话。魏晋以来南方各地蛮人多自称为盘瓠之后,盘瓠传说流传日益广泛,对此记载也更为细腻生动。

盘瓠神话的记载

东晋郭璞《玄中记》所记载的盘瓠神话内容与《后汉书·南蛮传》所载盘瓠神话相同,东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四对盘瓠则有更完整的描述:

高辛氏,有老妇人,居于王宫,得耳疾,历时,医为挑治,出顶虫,大如茧。妇人去,后置以瓠篱,覆之以盘,俄尔顶虫乃化为犬。其文五色。因名盘瓠,遂畜之。

时戎吴强盛,数侵边境,遣将征讨,不能擒胜。乃募天下有能得戎吴将军首者,赠金千斤,封邑万户,又赐以少女。后盘瓠衔得一头,将造王阙。王诊视之,即是戎吴。为之奈何?群臣皆曰:“盘瓠是畜,不可官秩,又不可妻。虽有功,无施也。”少女闻之,启王曰:“大王既以我许天下矣。盘瓠衔首而来,为国除害,此天命使然,岂狗之智力哉。王者重言,伯者重信,不可以女子微躯,而负明约于天下,国之祸也。”王惧而从之。令少女从盘瓠,盘瓠将女上南山,草木茂盛,无人行迹。于是女解去衣裳,为仆竖之结,着独力之衣,随盘瓠升山,入谷,止于石室之中。

王悲思之,遣往视觅,天辄风雨,岭震,云晦,往者莫至。盖经三年,产六男,六女。盘瓠死,后自相配偶,因为夫妇。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裁制皆有尾形,后母归,以语王,王遣使迎诸男女,天不复两。衣服褊裢,言语侏(人离),饮食蹲踞,好山恶都。王顺其意,赐以名山,广泽,号曰蛮夷。蛮夷者,外痴内黠,安土重旧,以其受异气于天命,故待以不常之律。田作,贾贩,无关繻,符传,租税之赋。有邑,君长皆赐印绶。冠用獭皮,取其游食于水。今即梁汉、巴蜀、武陵、长沙、庐江郡夷是也。用糁,杂鱼肉,叩槽而号,以祭盘瓠,其俗至今。故世称“赤髀,横裙,盘瓠子孙。”

此处的所叩的槽,即秋收后舂谷的木槽,表明当时已盛行丰收时祭祀盘瓠的习俗。此外魏晋时期的《辰州图经》记载武山石室供奉一犬形石像,当地蛮人称此石像为槃瓠之像。

瑶族踏瑶习俗

之后南朝萧齐时武陵人黄闵撰《武陵记》,说武陵武山的石室可容纳数万人,石室中有石床等盘瓠行迹。唐刘禹锡任郎州司马时,曾在南蛮聚居的朗州、连州生活十余年,对当地瑶人的民俗生活感受颇深,他曾撰写《蛮子歌》诗中形容当时瑶人为:

“蛮语钩輈音,蛮衣斑斓布。熏狸掘沙鼠,时节祠盘瓠。忽逢乘马客,恍若惊麏顾。腰斧上高山,意行无旧路。”[1]

诗中明确了瑶人“时节祠盘瓠”这一习俗,说明在中原汉文化语境大环境下,瑶人礼俗已开始进入文士视野。至宋代,瑶人祭祀盘王的活动在历史典籍中被称为“踏猺”“乐盘王”北宋沈辽《踏盘曲二首》曰:

湘江东西踏盘去,青烟白雾将军树。社中饮食不要钱,乐神打起长腰鼔。女儿帯镮着缦布,欢笑捉郎神作主。明年二月近社时,载酒牵牛看父母。

胡卢笙不著簧,细腰鼓三尺长。吹笙击鼓山之旁,噭跳宛转乐盘王。盘王死来三千年,古曲旧词至今传。山祥水气不断处,坏木烧作兜娄烟。[2]

由此处“踏盘”的描写,可以看到瑶人先民吹笙击鼓乐盘王的场景。范成大曾在静江实地观察瑶人踏瑶习俗,所撰《桂海虞衡志·志蛮》记瑶族踏瑶习俗说:

岁首祭槃瓠,杂揉鱼肉酒饭于木槽,扣槽群号为礼。十月朔日,各以聚落祭都贝大王。男女各成列,连袂相携而舞,谓之踏猺。[3]

南宋周去非《岭外代答》卷十《蛮俗门》载:猺人每岁十月旦,举峒祭都贝大王于其庙前,会男女之无夫家者,男女各辨,连袂而舞,谓之踏揺。[4]还有明代苏濬所撰《诸蛮种类》载:十月朔,祭都贝大王,男女各成列,连袂相携而舞,谓之踏猺。[5]

在清代瑶族地方志中,亦有许多记载瑶人踏瑶的习俗,比如清乾隆《广西通志》卷九十二以及清汪森编《粤西从载》卷二十四均记载有瑶人十月祭祀多贝大王,男女联袂而舞,谓之踏猺的内容。还有清吴震方《岭南杂记》载岭南瑶人:“捕兽饮酒,击长鼓为乐。婚姻多赛于祠,踏歌相招,听其自合。”清乾隆《昭平县志》载:“猺人祭盘古,三年一聚会,招族类设道场,行七献之礼,男女歌舞,称盛一时,数日而后散。”[6]道光《永明县志》卷三《风土志》载瑶人跳盘王说:

每岁秋,巫师前导,弄與者十数人,跳鼓者十数人,酒醴肴馔,极其丰腴。已而跳小鼓者起而跳,已而跳大鼓者起而跳。巫师亦随而跳,或超跃,或伛偻,忽先忽后,忽左忽右,忽离忽即,忽纵忽横,忽急忽缓,跳鼓者唱瑶歌声。[7]清刘宏基《赋粤西拟李义山》诗曰:关塞秦城古,流风汉土殊。登山求百合,缘木取三都。铜柱钦神武,金蚕事鬼巫。卢笙摇舞蹈,蛮曲斗槃瓠。陟巘轻飞鸟,吹烟类火狐。不知桑海变,自说有金符。[8]

由上述文献记载可以看到,盘瓠神话自魏晋以来便开始在华南少数民族地区曾广为流行。不管是汉族还是瑶族的文书,字里行间都展现除了瑶人将龙犬盘瓠当作为整个族群共有的始祖来祭祀的事实。

瑶人的图腾信仰

这样关于人与某一图腾有亲缘关系的信仰叫做图腾信仰,常出现在生产力还处于农猎兼营的经济社会,为原始信仰。一般来讲,学界认为图腾崇拜的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图腾是整个部落的祖先、保护者,为族群中全体人员共有,并具有超人的能力,族人都崇拜且畏惧他;第二,不得杀害与图腾相关的动物,更不能食用,因此瑶人至今不吃狗肉,不打狗,不戴狗皮帽子;第三,形成一定规律的举行图腾崇拜仪式,并有一套规定的祭礼仪式。

在图腾的凝聚下,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瑶人族群社会愈发重要与稳定,瑶人也逐渐由自然崇拜进化为祖灵崇拜,原来只是具有灵性和超自然力量的图腾也随之衍化出不少传说故事,并且这些故事都与瑶人历史、生活、习俗息息相关,这亦是原始人类进化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与其他民族具有相似性。


注释

[1](清)季振宜编纂.全唐诗(第11册,卷三百五十四)[M].北京:中华书局,1960.

[2](宋)沈辽撰.云巢编卷四[A].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17册)[M]. 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8.

[3](宋)范成大撰,胡起望,覃光广校注.桂海虞衡志辑佚校注[M]. 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6.

[4]《文渊阁四库全书》第589册,第479页.

[5](明)黄宗羲编:《明文海》卷三百四十九,《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457册,第79页.

[6](清)阮元修,陈昌齐等纂:[道光]《广东通志》,清道光二年(1822)刻本。

[7](清)王春藻纂修:[道光]《永明县志》,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刻本。

[8] 清乾隆《广西通志》卷一百二十六《艺文》,《文渊阁四库全书》第568册,第678页

***

“瑶族传统文化”持续分享中,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千年古瑶文化源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