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后来渐渐长大,读书愈来愈多,根基却来自语文课

尽管后来渐渐长大,读书愈来愈多,根基却来自语文课。

电影《城南旧事》剧照
文 丨 冯骥才
原题:文章与课文
江行大地千里,不免自问源头。一个问题曾跑到我脑袋里来,我的语文知识——从识字,认句,到知道许多古往今来的一些好诗句、好文章,是从哪里来的?
追根究源去想,终于明白,最初还是从语文课来的,从语文课堂、语文老师那里得来的。尽管后来渐渐长大,读书愈来愈多,根基却来自语文课。如果幼时没上过语文课,从哪能得来这些系统的必不可少的语文知识,还有那么多文字的精华与文学的经典?
直到现在还记得全班同学捧着书本、随着老师齐声诵读骆宾王《咏鹅》的情景;还有《疑人偷斧》《孔融让梨》《卖火柴的小女孩》《黄鹤楼》与《小石潭记》等等,有的至今还能背诵。
尽管这些几十年前学习的文章大多不在今天的课本里了,但是所学的语文知识,以及许多精深的思想和优美的情操,却深深留在我们幼时纯洁的心灵里。在我们远远没有进入社会之前,就有了这样“心灵的标准”。语文课真是太重要了。
为此,我为自己的一些文章和小说被选入教材感到光荣,也有些担心。担心写得不够充分、完美和精准。我当时写这些文章时没想到会被选入课本,但是一旦成为教材性质就不同了。
课文往往还有育人的意义和范文的性质。
在我人生的记忆里,语文老师都是极其严格的,一句一字也不会轻易放过。我的许多文字和语言的毛病是中小学的老师给校正的。如果我这些文章中还有什么欠缺与不足,就请老师们授课时修正与补充吧。
于是此刻,我忽然对自己的写作生出一种更严更高的标准——这也是语文课对我的要求吧。
2017年8月28日
选自《冯骥才语文课》
作文从哪里来?
读冯骥才,学好语文课!
冯骥才先生创作了大量的精短文章和小说,内容精彩,通俗耐读,让人眼前一亮,很多涉及中国的传统文化,向读者传递了无数的正能量,特别适合中学生阅读和学习。冯骥才的作品入选了近百种语文教材。本书编选了冯骥才近二十多年被选入课文的文章,为广大中学生读者提供了方便的读本,是学生学习语文、学习写作的上佳选择。
(0)

相关推荐

  • 经典进课本为何一定要整容?注意别把萧红的灵气删改掉了

    ​文艺评论|经典进课本为何一定要整容?注意别把萧红的灵气删改掉了  文|张杰 1940年代,萧红在香港养病,张爱玲恰好在港大读书,因战争停课,即将回上海.不知道这两位文章高手,是否意识到彼此的存在. ...

  • 近40年的高三《语文》课本,你还有印象吗?

    这册高中<语文>课本第五册,是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年12月第一版,1984年3月第一次印刷.供高中三年级上学期使用. 我们上高三以后,主要以复习功课.迎接高考为主,老师对文言文进行了较详 ...

  • 冯骥才:读人,比读书更难

    冯骥才:读人,比读书更难

  • 冯骥才《无书的日子》:写书比读书幸福得多了

    无书的日子 文 / 冯骥才 你出外旅行,在某个僻远的小镇住进一家小店,赶上天阴落雨,这该死的连绵的雨把你闷在屋里.你拉开提包锁链,呀,糟糕之极!竟然把该带在身边的一本书忘在家中--这是每一个出外的人经 ...

  • 冯骥才:读书是为了心灵生活

    我们需要的读书,是一种发自心灵的.对读书的本然喜爱. 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在书里面,世界上没有的东西也在书里面,比如人的想象.智慧.思想.发现.所以我说,书的世界,大于我们现实的世界. 读书的目的,可以 ...

  • 【哲理人生】人生如读书——冯骥才先生的《大度读人》

        世界是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是一本书.读人,比读其他文字写就的书更难.我认认真真地读,读了大半辈子,至今还没有读懂这本"人之书".     有的人,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愿意把伞 ...

  • 母亲节分享幸福 | 冯骥才《母亲百岁记》

    母亲百岁记 文 / 冯骥才 ღ 留在昔时中国人记忆里的,总有一个挂在脖子上小小而好看的长命锁.那是长辈请人用纯银打制的,锁下边坠着一些精巧的小铃,锁上边刻着四个字:长命百岁.这四个字是世世代代以来对一 ...

  • 【 大爱无疆 】母亲节分享大作家冯骥才的《母亲百岁记》

    [ 大爱无疆 ]母亲节分享大作家冯骥才的<母亲百岁记> 周游太虚幻境 11分钟前 阅读 8 关注 来自话题 #亲情故事在身边 2.6万篇 [ 导读小引 ]近读冯骥才先生的<世俗奇人& ...

  • [转载]冯骥才笔下的巴黎

    原文地址:冯骥才笔下的巴黎--法国的风情与浪漫作者:夏日清泉 读了作家和画家冯骥才笔下的<巴黎,艺术至上>,很喜欢他写的游记和拍摄的照片.从一个作家和画家的角度观察生活,比我们普通人的视角 ...

  • 跟冯骥才聊聊“小桥流水”和“人家”

    ■记者 陈抒怡 西塘古镇 "毛豆.蝴蝶,这回没有遇到,因为现在游客实在是太多了,但是不是能遇到其他的细节,很难说."近日,在浙江省嘉善县西塘古镇召开的传统村落保护国际研讨会上,近8 ...

  • 冯骥才:一个民族不怕犯错,就怕记不住教训

    冯骥才,1942年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宁波慈溪县,当代著名作家.文学家.艺术家,民间艺术工作者,画家.早年在天津从事绘画工作,后专职文学创作和民间文化研究.现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主席.中国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