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黄汤的神奇功效与作用
易黄汤
一、古方简介
【来源】《傅青主女科》。
【组成】炒山药30g,炒芡实30g,炒黄柏6g,炒车前子3g,白果12g。
【功用】补脾益肾,清热祛湿。
【主治】脾肾两虚,湿热带下证。带下色黄白,黏稠腥臭,食少,腰膝酸软,舌红,舌苔薄黄腻,脉濡滑。
二、临床新用
内科疾病
1.慢性结肠炎
【案例】某男,38岁,于1994年11月24日诊。患者近10年来,大便一直溏泻不止,日2~3次不等,间夹有不消化食物,食油晕之物则其泻更甚,伴面黄体倦,四肢欠温,屡进西药抗生素及中药健脾止泻之剂而乏效。舌淡,苔白而舌根黄腻,脉沉细。大便镜检:黄色稀便,白细胞及脂肪球(++),余未见异常。证属命门火衰,脾土失温,脾不胜湿。治拟温肾健脾,升清化湿,固涩止泻。仿易黄汤合四神丸加减:芡实、山药各30g,薏苡米、山楂各24g,车前子、巴戟天、茯苓、葛根、诃子各12g,补骨脂、肉豆蔻各9g,升麻、吴茱萸、羌活各6g。上方出入半月,大便由溏而软,渐至正常。后以上药为散剂,每日3次,每次9g,开水冲服,1个月余告愈[萧本农.易黄汤临床新用.浙江中医杂志,1997,(4):157]。
【按语】慢性结肠炎属中医泄泻范畴,前人谓本病“浅者在脾,深者在肾”,此说甚是。患者罹疾10年之久,责之在肾无疑。肾虚不能温煦脾土,脾失运化,泄泻不止,故处方以温肾健脾为主,佐以升清涩肠,果获佳效。
2.慢性肾炎
【案例一】某女,56岁,于1995年8月12日诊。患慢性肾炎2年余,经多方医治,效果不显,尿蛋白持续(++.~+++),伴少量血尿。血压19.5/13.5kPa, 经常头昏, 腰痛, 纳差, 轻度浮肿。舌淡胖、苔薄白、脉沉细。证属肝肾两虚,肝阳上亢,肾气下脱。治拟固肾气,潜肝阳。处方:熟地、萸肉、茯苓、桑寄生、夏枯草各12g,芡实、山药各24g,车前子、金樱子、石韦各15g,黄柏、白果、白蒺藜各10g,锻牡蛎30g。水煎,日1剂。
二诊:服8剂后,症状改善,尿检:蛋白(+),红细胞(+)。上方加旱莲草24g,鲜茅根30g,又进8剂,尿检及血压复查基本正常。随访至今,未见复发[谢兆丰.易黄汤临床应用举隅.中医杂志,1989,(2):19]。
【案例二】某女,29岁,于1980年7月31日诊。1年来经常浮肿,腰痛,小便短少,经用补肾药后浮肿渐消,尿蛋白仍时有出现,尿检:蛋白(+++)。肢困乏力,面色少华,除目胞晨起微肿外,并无明显浮肿,纳谷不香。苔腻微黄,脉弦缓。证属脾肾两虚,湿热内蕴,精微下渗。治以健脾补肾,利湿清热。用易黄汤加味,处方:山药、黄柏、山茱萸、茯苓各10g,芡实、车前子(布包)各20g,白果10个(去壳)。
二诊:服药12剂,尿蛋白(+),腰痛减,饮食增加。又按原方继服10剂,复查尿蛋白阴性。后以六味地黄丸,调理巩固T凤庭.易黄汤的临床新用.江苏中医,1995,(7):34]。
【按语】慢性肾炎以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医者认为,本病与肝肾关系最为密切,其本在肾,其末在肝,水不涵木,则肝阳上亢,以致血压升高;肾气下脱,则精微下流,尿蛋白居高不下。故用易黄汤为主,健脾除湿,补肾固涩,以统精气;配山茱萸补肾填精固摄,茯苓淡渗利湿;再加夏枯草、牡蛎之属,平抑肝阳。药中病机,故能获效。
3.乳糜尿
【案例一】某男,49岁。患膏淋已半年余,近因劳累发作,服用八正散等方未见好转。诊见:小便混浊不清,白如米泔,甚则尿下浊块,上有浮油,尿道灼痛,伴有头目昏眩,面黄肢倦。舌苔腻黄,脉细缓。查乳糜试验阳性反应,血检未找到微丝蚴。此乃病久脾虚,湿热之邪留恋下焦,清浊互混,脂液外流。治以益气健脾,清热除湿。方用易黄汤加味,处方:芡实、薏苡仁、车前子(包煎)各15g,白果12个(去壳),太子参、山药、黄柏、川萆薢、茯苓各10g。
二诊:上药连服12剂,小便乳白减少。服至24剂,小便转清,头昏、肢倦消失,复查乳糜试验阴性,病告愈[谢兆丰.易黄汤临床应用举隅.中医杂志,1989,(2):19]。
【按语】乳糜尿一症,临床殊少良法。本例以易黄汤健脾利湿,加入萆薢、薏苡仁等品,分清化浊。此方既有利湿清热之功,又有益气健脾去浊之能,相辅相成,使湿浊去而脾气固,故诸恙悉退矣。
【案例二】某男,45岁,于1989年5月20日,因小便混浊如米汾,尿道灼痛反复发作3年初诊。1986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小便色白、腰痛等症,某市医院检查诊断为乳糜尿,曾予海群生等治疗罔效,经常反复发作。诊见小便混浊不清,白如米泔,甚则尿下结块,上有浮油,尿道灼痛,伴头昏目眩,面黄肢倦,舌苔腻黄,脉象细缓。查:乳糜试验阳性。血检未找到微丝蚴。胸透两肺清晰。西医诊断:乳糜尿。中医诊断:膏淋。证属脾虚湿热型,拟益气健脾,清热祛湿为法。方用易黄汤加减:芡实15g,山药、黄柏、车前子(包)、白果仁、薏苡仁、太子参、川萆薢、茯苓各10g。上方连服12剂,小便渐清。服至24剂小便正常,头昏、肢倦消失。复查乳糜试验阴性。随访1年,病未复发[缪钟丽.易黄汤临床应用举隅.广西中医药,1996,(2):30]。
【按语】乳糜尿一症属中医膏淋范畴,病因有湿热、脾虚、肾亏诸端,故常治之以清利湿热、健脾益肾等法。然医者以为,本病病程缠绵,脾虚下陷,精微下泄,脾虚运化失职,湿邪内生,久蕴化热,故治疗当以健脾益气佐清利湿热之法。本案病程历时多载,证见小便白如米泔,头昏目眩,属脾气虚弱,又夹尿道灼痛、舌苔黄腻湿热之象,故治疗以健脾除湿清热为主。方中山药、芡实、太子参、薏苡仁健脾益气;黄柏、白果仁、萆薢清利湿热,分清化浊,脾健则湿浊自除,湿祛则脾运自健而收全功。
4.急性膀胱炎x
【案例】某女,37岁。患热淋已4个月余,近因受凉而诱发。诊见:小便频数,溲时不爽,尿道涩痛,小腹胀满时痛,伴有带下,腰酸腿软,纳少乏力,小便黄,大便干。苔腻微黄,脉濡数。尿常规:蛋白(+),脓细胞(++),红细胞(+)。证属脾肾两虚,湿热下注膀胱,气化失司,水道不利。治以清热利湿,通淋。用易黄汤加味,处方:山药、黄柏、芡实、甘草梢、石韦各10g,车前子(布包)、萹蓄、生地黄各15g,白果10个(去壳),生大黄(后人)8g。二诊:服药3剂,尿频、尿痛好转,小便通利。仍守原方进治,服用12剂后,诸症消失,查尿常规已正常[谢兆丰.易黄汤临床应用举隅.中医杂志,1989,(2):19]。
【按语】其病系由膀胱湿热所致,投用易黄汤清热除湿,酌加通淋之品,双管齐下,而收佳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