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分享:木心《文学回忆录》
众所周知,木心的《文学回忆录:1989~1994》是陈丹青记录的课堂笔记。
这堂断断续续一直上了五年的大课,缘起于木心跟那些同在异乡的晚生们聊天后的一句惊叹——
“原来你们什么都不知道啊!”
这堂课的座下有金高(油画家)、王济达(雕塑家)、章学林(版画家)、薄茵萍、丁雅容(台湾画家)、黄苏宁(画家)、李全武(油画家)、殷梅(舞蹈家)、黄秋虹(广东女画家)、陈捷明(广东画家)、李斌(上海画家)、南京画家刘丹、钱大经、薛建新,北京人薛蛮子、胡小平夫妇,我们熟悉的阿城。
对了,还有笔记记得甚好的陈丹青。
木心的才学修养深厚,讲到最后要回国时还有好几个主题没来得及讲(已经足足讲了五年),可见一斑。
全书分上下两册,共84讲。从开篇的希腊罗马神话到《新旧约》、《福音书》的文学性解读,再从印度史诗到中国的诗经楚辞。
先秦诸子、魏晋文学、唐诗、宋词 、戏曲、小说……
中世纪波斯文学、阿拉伯文学、中世纪日本文学、文艺复兴与莎士比亚、英法文学、俄国文学、美国文学、波兰、丹麦、瑞典、爱尔兰文学……
影响二十世纪的哲学家、象征主义、意识流、未来主义、表现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象主义、存在主义……
最后以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收官。
当然,还有颇具伤感意味的“最后一课”……
虽然这只是木心比较个人化的主观梳理,但他的高度已远在大多数人之上(看看台下坐的都是谁)。所谓的“偏颇之处”也都尤其“偏颇”的道理与证据,让你难以反驳而不得不认同。比如他形容(中世纪)日本文学“很薄、很轻、简单、半透明,浅浅的,……不见哪儿有力度、深度,或有智慧出现……”你别不服气,读完那章,——我觉得他说得不仅对,而且准确。
既然是系统性梳理,若非所好就没必要逐篇阅读,而可以挑自己感兴趣或正有涉猎的主题先下嘴。
若要推荐,那么前几讲希腊罗马神话与史诗绝不可错过!木心帮你捋了一遍完整的神话脉络。虽然人名难记,但各自事迹都很精彩。但他的总结更精彩:
“希腊神话是一笔美丽得发昏的糊涂账。因为糊涂,因为发昏,才如此美丽……”
如果你对很多西方的宗教故事感兴趣,那么可以关注下5~8讲。一个差点入教,且阅读圣经几十遍的文学大家有资格给你讲讲圣经的文学性。
“《诗经》选得是北方的诗歌,《楚辞》选得是南方的诗歌。”木心让我总知道了“南《辞》北《经》”。这是在第11、12讲。
他对老子、孔子也有其独到的看法,那是14、15讲的事儿了。
唐诗、宋词,在木心眼里也有另一番模样。因为“教我读杜诗的老师,是我的母亲……”
另外,刚才说到的“中世纪日本文学”是在30讲,里面还谈及了日本的民族性。第31讲就是莎士比亚了。
第60、61讲我读得仔细,虽然标题是“影响二十世纪的哲学家”,但也将几位心理学大师一并解读了,其中就包括弗洛伊德、阿德勒、荣格。
文中木心还用思辨逻辑反驳了弗洛伊德把俄狄浦斯定性为“弑父娶母情节”,因为在整个故事中俄狄浦斯其实并不知道车上老人是其父亲,现在的王后是其母亲。至少用这个故事阐释“恋母情节”不太有说服力。
在讲到美国文学的时候,有他最喜欢的作家,或者说美国作家。那是55讲。
很欣赏他在“最后一课”中对文学的定性——文学即人学……
后记中,“木心讲毕最后一课。……他穿上黑大衣,戴上黑礼帽,……步出客厅的一瞬,他回过头来,定睛看了看十几分钟前据案讲课的橡木桌。……直到逝世,他没再出席过一次演讲。”
希腊神话中“潘多拉好奇打开了魔匣,飞出忧愁、疾病、灾难、悲伤、嫉妒……散布人间。潘多拉赶紧合上,匣中只剩了希望……”
承受苦难的人们都不敢再触碰那匣,殊不知那里面恰恰是他们最需要的希望……
笔记、摘抄,另做一文。
木心说“嵇康若到现在,一定是一位大钢琴家~~”,那就奉上一首巴赫的《十二平均率》吧……
就到这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