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汤美学:寂灭

生灭无常 … …

既然已经经历了“生”的无常,那接下来我们就试着去体悟一下“灭”的究竟。

人总是在回避死亡,或者尽可能拖延去面对死亡的那一刻。

为什么呢,—— 因为对生的留恋。

那是否所有的生物都在留恋生呢?似乎也不是 … …

大马哈鱼历经千辛万苦从大海回流到它们的上游出生地,交配,繁殖,… … 然后死去。

螳螂交配后,有时为了补充能量,公的会被母的吃掉。

一些年迈的大象,在自感来日无多之后便会径自来到一个被称之为“大象谷”的地方,这儿便是大象的“天葬之地”,他会在这里静静地等待着那个最后时刻的到来。

大自然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们并没有看到它们对于死亡的恐惧,反而更像是欣然接受的,似乎是去赴一场早就说好了的约定,—— 最后的约定。

依稀可见,寂灭仿佛具有着一种难以抗拒的魅力 … …,—— 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生命观”了:

生命是什么?死亡又是什么?

生命的价值是什么?那死亡的价值又是什么?

如果说生命的意义就如大马哈鱼一样只是为了物种繁衍,那人类根本没必要发展出如此高的智商与丰富的情感。而且也没必要活那么久。

难道人类的存在还有着什么更伟大的使命?顺着这个思路下去,我们很容易掉进“目的论”的坑儿里。而事实上这个世界都是随机产生的,更别说之于这个世界上的各种存在了,哪来的什么目的啊。

所以,这个思路是条死路。

要深入理解“生死”,我们还要回到传统的“阴阳观”上来:

首先应该意识到“阴阳”本是一个整体,只是审视事物时正反的两个视角不同,你可以类比为硬币。“生”的背后就是“死”,而“死” 的背后便是“生”。“生”是以“死”为代价的,而“死”是为了供养“生”。

就比如你所有的食物都是以死亡这种形式呈现的,其他生命在以自己的死亡来供养着你的生命,—— 无论主动或是被动。而你的死亡也一定是在平衡某种更高级的存在形式。

具体回到茶上,那曾经就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人类的智慧使其得以用另外一种形式 —— 滋味,来展现其生灭。

从这点上来讲,茶与食物是一致的,都可被归类于味觉体验。但二者的差异在于茶是纯粹的味觉体验,而没有食物那般补充卡路里的目的。

既然不追求热量,那么人在茶这种纯粹的味觉体验中是要追求什么呢?在追求一种独特的生命力的体验,—— 要知道,“生命力”是生命之美最高的表现形式。而展现“生命力”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迈向死亡的过程,如茶。

那么再从这点上来看,人与茶也是相同的:高品质的一生追求的就是生命力的绽放,就算因此而注定经历磨难也在所不惜。而这同样也是一个迈向死亡的过程。反倒是不大被人们欣赏的所谓“苟且的人生”,却成为了大部分人生命的状态。或许可以这样讲,人们是在通过茶来获得他们所向往的那种生命体验。

说到“生命力”,多讲两句。

古人书画所讲求的“神品”、“逸品”之流,其中的“神”指的就是一种富于灵动的活力,一种生命力。我们说“这一笔有神!活了!”指的也是其所蕴含的生命力。“他把这个人物写活了!画活了!”指的都是赋予了抽象对象一种生命力。

而茶也在用其生命力滋养并呵护着人类的心灵。

另外,你还要意识到,“生”的终点就是“死”,而“死”又是“新生”的起点。两者次第连续,大自然得以生生不息。

“死”是“生”的起点与终点,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死是一个静态的,但却又孕育着生。

精子与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也意味二者之前独立状态的结束;新生儿的出生,意味着一个新生命的正式开始,也意味着胎儿阶段的结束;孩子逐渐成长,直到有一天他发现自己长大了,那个瞬间,孩子“消失不见了 … …”

每一次的消亡都意味着一次不可挽回的结束,而这个结束正是为了开启下一个阶段。

这是基于生灭轮回往复的一种解释,最后我们来试着触碰一下“寂灭”的最高境界。

我们说过,中国茶追求的是个性特点、差异化,是我之为我区别于他人的那部分。

韵,茶之魂魄者也。蕴育自天地之资、匠心之手,绽放于开汤之时,体会于入口之中,回味于落口之后。此去经年,始终未曾忘怀者,佳韵也。

而佳茗与佳茗之间的根本区别,就是这韵致。

我们也可以说之前先贤大德的那些闪光的思想真知,甚至在其身后都会被发扬光大,那本就是他的灵魂。

中国人讲求“灵魂不灭,灵魂永恒”,指的其实是这个意思,而这在茶中也被如此这般的体现了出来。

你会发现,这灵魂产生自迈向寂灭的过程中;在寂灭之时,得以明确并被充分感知;在寂灭之后,得以酝酿并弥漫升腾开来 … …

佛陀心向极乐,就必须身归尘土。

耶稣为彰显神迹,就必须赴死走上十字架。

寂灭成为了一个最终绽放灵魂的时刻,一场盛宴,—— 它是圆满者的归宿,也是终而无求者的净土。在茶中,寂灭对应的就是开汤品鉴的过程。

你是否呈现出了这道茶该有的韵致?

你是否又体验的到这道茶的独特韵致?

茶的终极价值将得以在这最后一刻呈现,也是她唯一的一次呈现,然后又将归于永恒的寂灭。而你又可曾经验过这种盛宴呢?

不客气的讲,这道茶注定是要死在你手上的,而你又能否让这道“茶の死”绽放得足够精彩呢?而在它归于寂灭之时,又能否有一个鲜活的灵魂得以从中蓬勃而出呢?

倘若可以选择,她又是否一定要死在你手里呢?

如果你开始怀疑自己,说明你还清醒 … …

要知道,在你成为那道茶之前,你是没有资格驾驭那“茶の寂灭”的 … …

我是空山,这里是空山茶话

彩    蛋

(0)

相关推荐

  • 人生是一场灵魂的修炼

    人的快乐不是来自外物的满足,而是身体的舒适和灵魂的愉悦,因为当我们为达成一个目标而升起的幸福感是短暂的.人生不应该是一场物质的盛宴,而应该是一场灵魂的修炼.但大多数人的一生是在匮乏时的痛苦和富足时的无 ...

  • 泡茶精修:让生命温馨绽放

    以茶汤为作品的艺术创作 味觉的审美 -- 文:琴琴 精修班第6期学员 "泡茶精修班"是叶羽晴川老师二十年茶文化研究,专门围绕泡茶精心打磨出的系统教学.老师说十五天不能删减,也不能拆 ...

  • 红尘炼心,浅隐归真

    本文编号:119 即可自动收阅最新文章及查看所有历史文章. 恍惚中,分明有种不舍,否则青砖石板上的踱步怎会如此反复.好在回廊有红灯,依稀浅隐堂,也就不觉得孤独了.但寂静尚在,在焚香氤氲的凝神静气中,前 ...

  • 那些黑暗的日子,也许是生命的休整

    有 践 行   有 同 伴   有 力 量 海蓝幸福家2021年第42篇践行故事 -------------------- 每日践行,成为自己的幸福力教练 每个幸福,都是自我负责的结果 海蓝幸福家静修 ...

  • 元旦特辑/北国园诗评【吻月 张艳杰 袁光喜 作品赏析】【神州诗词文化传媒总146期】

    北国园诗评之吻月 呐喊的生命 作者/北国园 读了吻月<重生>(神州诗词文化传媒2019.12.24)一诗.让我的心剧烈疼痛!一篇燃烧的文字,一首呐喊的诗!一首不屈生命的剖白,一颗漫漫尘世中 ...

  • 开汤美学:从味觉到直觉

    味    觉 口器作为低等动物阶段便已拥有的器官,主要工作是摄取能量物质(即食物).用来判别摄入物质是否具有摄取价值的味觉系统也便随之产生并开始发挥作用. 很多低等生物,可以没有听觉,可以没有视觉,但 ...

  • 开汤美学:自信三讲 —— 文化自信

    时下创业圈儿里流行用"点-体"逻辑来分析你的职业是处于哪个产业链中的一环?权重比例?以及所在行业归属于哪个业态领域经济体?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 -,进而评价你的职业前景. 就比如 ...

  • 开汤美学:自信三讲 —— 品味自信

    唠叨之前,先问个问题:一个日日朝不保夕.三餐无着之人与一个世代养尊处优.锦衣玉食之人相比,谁对生活必需品的渴望最强烈?谁又更懂得这些日常之物的个中高下? 好了,我边讲着,您边想着 - - 话    说 ...

  • 开汤美学:自信三讲 —— 体验自信

    人们苦苦寻找的所谓"生命的意义",往往来自于某种深刻体验 - - -- 约瑟夫·坎贝尔 回到最初的那个"点体逻辑",如果把悠久而厚重的"中华文明&qu ...

  • “开汤美学”创业者交流群主题分享

    其中三次的题目分别为: 一.开汤--茶的重新思考与解读 · 中国茶与日本茶.英式茶的对比: · 制茶者与饮茶者: · 茶之为茶的核心: · "标准开汤"小白版. 二.茶 -- 回归 ...

  • 开汤美学:去整体感受 … …

    上次我们提到孔子的儒家思想比较看重"整体感受",而我们之前也讲到过"体验的完整性". 这次我们就"整体感受"进一步展开讨论. 首先我们要明确 ...

  • 开汤美学:说“意境”

    有人让我说说"意境",-- 那就说说 - - 意境的概念在中国的传统审美领域中占据着不可撼动的地位:不论书法中常常提及的"点如高山坠石,横若千里阵云",还是诗词 ...

  • 开汤美学:说“意境”(补音频)

    有人让我说说"意境",-- 那就说说 - - 意境的概念在中国的传统审美领域中占据着不可撼动的地位:不论书法中常常提及的"点如高山坠石,横若千里阵云",还是诗词 ...

  • 开汤美学:含蓄——品味的“试金石”

    继续我们"感性认知"的学习. 含 蓄 的 产 生 当中国人在积累感知经验并形成了自己相应的理论体系之后,人们忽然发现那些"不可言说"或"言不尽意&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