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学思考:重新定义 · 概念
当问题被重新定义,我们似乎触及到了事物的另一面。
而当概念被重新定义,其功用也将获得重新地梳理与深化 … …
那么,我们又要重新定义什么概念呢?
—— 茶,重新定义“茶”的概念。
本 质 层 面
从各种渠道,无论是网络还是现有的茶学培训教材,你所能找到关于茶的定义,大都是从植物种植学或加工工艺的角度给出的。具体内容我懒得拷贝了,大家可以自行搜罗。
首先要肯定的是这些定义的正确性。但一眼你也能看出来,那往往是原产地的茶学研究者基于他们的主攻领域给出的定义。
所以,我们需要重新思考一个问题:“那些定义是否充分、完备呢?”
你若还不太理解,那请试想如果一颗树被定义为“茶”,算是囊括了它所有的功用么?—— 那只能称之为“茶树”;
如果这棵茶树的芽叶被加工为一种具有品饮价值的产品,其定义就仅限于此了么?—— 那只能称之为“茶叶”。
这两种定义其实都没有涉及到茶的核心本质、核心价值 … …
掉过头来想:是什么让我们偏偏把那一类植物定义为“茶树”?又是什么让我们偏偏把工艺调整成那个样子,其制品才能称之为“茶叶”?
对,是滋味,—— 是茶之为茶的那个滋味,是有别于酒、有别于可乐、有别于王老吉、有别于鸭血粉丝汤的那个滋味 … …
它使得茶,之为茶。
而这种滋味不是单单那棵树就能够呈现的,也不是再将其芽叶加工成茶叶就能够实现的,—— 而是要通过开汤品饮这一作用于味觉系统的行为去体验,去呈现的。这,才是茶的核心本质 … …
试着给出我的定义:
茶是一种味觉体验,一种基于特定选料,特定工艺,特定品饮方式的味觉体验。
所以,茶,是一个“动词”,一个基于味觉体验的行为动词。
好吧,我承认,这是基于一个“饮茶者”的立场给出的定义,但你想必也不能否认如果没有了“饮茶者”,那之前的种植与加工也将不复存在。
虽然“开汤品饮”是它整个生命周期的最后阶段,但更是体现其价值的核心阶段,所以我更愿意立足于此去设置茶的定义。
并非基于“种茶者”、“制茶者”的立场,而是立足于“饮茶者”所最终关注的汤感滋味表现,才使得我们能够更好的将各个产地的各色茶品进行一种纵横全局的客观梳理,—— 他不会自带那种原产地的天生优越感与局限性。
更因为“饮茶者”往往是经销商或最终消费者,这样的身份让他们也更倾向于去关注事物的核心价值。对茶而言,那当然是茶的品质,而以汤感滋味的形式呈现最为直接,也最为明确,也更契合于我们的定义。
看似复杂的世界,其内在规律往往具有着一种简洁之美 … …
如果这个更趋简洁的概念看似并没有什么致命的错误,那它或许也会更接近本质。
哲 学 层 面
当事物的物质属性无法承载人们不断附加其上的纷繁内容时,具象的事物便被抽象为一个概念,以便于继续在其上添砖加瓦。
最初以记事为目的的刻画书写,在其内容被逐渐丰富,形式逐步成熟后,便成就为了书法艺术,——而记事只是其较为基本的功用之一。
狩猎采集后的进食过程,最初只是为了满足动物生存的热量获取。而随着食物品类的逐渐丰富,加工方式的逐步多样化,便孕育出了后来的烹饪艺术,——而摄取热量则成为了次要中的次要地位。
建筑、服装、容器等,也都无不遵循着这样的规律。
而一类事物一旦被抽象为概念,人们便会将其上升到审美哲学的高度来重新审视。
当一块美石无法承载人们附加其上的内容时,人们便将其重新定义为“玉”,并又赋予了它人的品格,于是也就有了“玉文化”。
同样,一堆树叶子被我们的祖先不断发掘其价值,经过了漫长的演化发展,于是便有了承载华夏民族性格的“茶文化”。
以上种种,如果用一个哲学的抽象概念去概况,那会是什么呢?
秩序,一种被大家共同认可的价值规则。
对于书法,业内大都有着某种近似的审美标准与规则。同样,对于烹饪、建筑、服装、玉石、茶……,往往也概莫能外。
而关于茶的秩序,我们说过其最终的汤感滋味才是其底层的价值基础,也只有在这个基础之上去逐级搭建上层建筑,才有可能更高远。
历史悠久、文化深邃、覆盖面广、品类丰富、应用场景多样、某些茶品的稀缺性、留存性、养生保健功效,乃至于越陈越香、保值增值、礼品馈赠等,都是可以且有必要附加其上的。而一旦抛开了茶的价值基础,单纯去夸大上述的某一点,则有可能事倍功半,甚至于瞬间崩塌,溃堤千里。
2007年的普洱茶崩盘就是一味标榜“普洱茶保值增值”而忽略了“滋味”这个价值基础所导致的。
2015年原料阶段的古树茶也遭遇过一场类似的起落,价格先涨至历史最高,随后回落,但却没有再次沦为崩盘的命运。
究其原因,就是其坚守住了品质与滋味这一最后的堡垒。在这个基础上,才谈得上“物以稀为贵”、“身份象征”、“品味格调”的概念。
但冷静回溯,你会发现这两次的茶市起落对于普洱茶,甚至于整个茶行业的健康发展却在产生着积极的影响,——这相当于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对茶的价值秩序进行了迭代与更新。
你认同茶的价格,是基于你认可了茶的那种价值秩序;你否定茶的价格,是基于你质疑茶的那种价值秩序。
当每个人心目中的价值秩序趋同,也必将对整个行业产生或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茶已不再是那堆简单的树叶,就像和田已不再等同于河里那些其他的石头。而你又能清晰描绘出你心目中茶的价值秩序吗?
精 神 层 面
哲学的思辨,逻辑严谨、分析透彻,总能探究到问题的核心,但也常会因此而失于冷静,缺乏温度。
当无法在哲学的层面上收获我们之于茶的那份热情时,我们便需要上升到一个更高的维度去理解茶了,—— 这就是茶的“精神层面”。
“对于远古时代的狩猎者来说,剑齿虎、猛犸象既是危险之源,也是食物来源。那时的任务是要与这些生物共享原始的大自然,于是内心所要面对的问题便是如何在心理上接受这个看似矛盾的任务。由此引发的一种无意识认同并最终导致了半人半兽的图腾出现了,—— 动物成为了人类的导师。
……以种植农作物为主的氏族会把情感倾注在植物之上,将种植、收获仪式化后等同了人类的生殖、出生和发展成熟的过程。
……植物世界与动物世界最终都将融入人类构建起的精神世界当中。”——《千面英雄》约瑟夫·坎贝尔著
我们之于茶的那份由衷的热爱,其实便源于这个农耕民族那最最原始的信仰,而茶正是这种信仰的图腾。
你若有慧根,在茶汤入口之时,你会瞬间感受到大自然赋予这个精灵的美妙,那简直是来自于神的馈赠。
在可描述的意识层面与不可描述的潜意识层面,都将充盈着这口茶汤带给你的味觉享受,—— 可以说,此时你是在与神沟通。
修行者通过茶来进入一种冥想状态,把自己推入内心的深处,深不可测,极深之所。
而这并不是目的,目的是在冥想中思考那世界的本质;
探究到世界的本质也不是目的,目的是发现自我就是本质;
意识到自我就是本质也不是终极目的,终极目的是领悟到我是世界的本质,那么我与世界其实是一体的,—— 我就是世界,世界这就是我。
你不会再将自我与这个世界割裂开,你会像看待自己一样看待世间的一切,也会像看待世间的一切一样看待自己,因为你就是这个世界… …
悲悯,谦恭之念油然而生,且将永驻于心。
你所要为之奋斗的也将是整个世界所赋予你的任务,—— 使命感会让你感受到一种莫名的伟大!!
你也会在全情投入后欣然接受各种的结果,因为无论怎样你都明白那永远是命运给你的礼物… …
而这种体悟与觉醒恰恰正是通过那几片树叶所带给你的,你又怎能说这茶不是一种信仰呢?——一种味觉的信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