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汤哲学:中国茶的底层结构与顶层设计

这个话题我们显然要从上往下讲,不然会乱。那我们就先说“顶层设计”。

作为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中国茶的顶层设计同其他传统文化艺术领域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这历经千年却又历久弥新的中国传统认知观。

关于这一点可以参考我之前的文章“空山美社:序曲 · 普洱审美基础-上层建筑”、“普洱哲学:我们为何选择了茶?”、“开汤美学:自信三讲 —— 文化自信”等文章,此处不再赘言。

好的,—— 就这么简单明了!

再说中国茶的“底层结构”。那明摆着就是中国传统认知观的物质体现,或者说是中国传统意识层面的具体承载物。

能思考到这一层其实并不难,而且应该也不存在什么异议。但难的是你有没有足够的能力与勇气用这个定义去重新审视你面前的这杯茶,是否符合这个标准。

细究起来,可能真有一些所谓的“创新茶款”已经丧失了它应有的承载力,与承载内容,已算不得传统意义上的中国茶了,—— 它遗失了道统。

具体一道传统的中国茶应该呈现出什么,可以参考“开汤美学:自信三讲 —— 品味自信”等文章。这个话头儿搁这儿,就先不展开讨论了。我们用另外的事物做类比,以便于你理解。

就说创立自日本并时下流行的“日本志野烧”,与台湾先时兴起来的“柴烧器”,就不大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标准。

为什么?

因为这两者都是刻意在追求某种“随即产生的美”,而这种“美”从某种意义上讲是绝对不可控的,—— 他们称其为“天然之美”。这其实更像当代西方美学思想中崇尚尽可能摒弃人的参与的“艺术创作”。其特点就是随机、抽象、指向不明,以及所谓的“天然”。

而“随机”与“不可控”绝对不是中国传统审美的追求!恰恰相反,我们正是寻求在把控难度极高的领域去实现尽可能的掌控。比如那个“雨过天晴云破处”的颜色,比如那个“似像非像”的写意感觉,还有那个“唯软则奇怪生焉”的毛笔 … … ,这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大美,因为它恰恰从侧面反映出了你对整个天地之道体悟的深度,—— 审美之高下,比的就是这个。

随机导致的差异本身并不具备价值,—— 每一颗石子其实都与众不同。但随机并非不能产生美,只是它的美来自于筛选,而非创造,这跟去河里捡那些好看的石子是一个道理。

所以这类事物就只能停留在“生产 — 筛选”的工艺层面,而无法上升到艺术创造。

好了,你面前的那杯茶又能否经得起我们如此的推敲呢?而这恰恰正是它本应具备的顶层设计与底层结构。

我是空山,这里是空山茶话

(0)

相关推荐

  • 中医与中国传统哲学#06

    中医与中国传统哲学#06

  • 中国美学从入门到精通,美学社成为美学爱好者学习美学的重要途径

    中国美学是建立在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价值基础之上的独特审美关怀,了解中国美学又必须对中国古代思想.艺术.物质文化,思想史等方面有一个整体的观照和了解. 美学本身属于哲学的一个分支,但与哲学有些不同,学习 ...

  • 南帆|文学理论体系:文化结构、现代性、 审美与文学传统

    中国新文学大系 文学理论体系:文化结构.现代性. 审美与文学传统 南 帆 内容提要 文学理论体系的构建涉及四个问题:一,文化结构.尽管文学批评史上种种命题持续产生,但是,这一切并非通向一个终极版文学理 ...

  • 三品寻美第二期丨《三问图》(上)

    著名画家胡嘉梁篇·<三问图> "<三品寻美>寻寻觅觅,今天又到了咱们栏目的时间,寻来寻去我们已经寻找了你画里很多的美.当然我发现有一张画值得我们再去寻找一下,就是眼前 ...

  • 文人气韵,自成一格

    在中国人的审美观念里,物之为用不仅仅是实际使用,一些看似"无用""无为"的因素会使一个具体的物象拥有额外的精神审美和情感寄托. 所以我们看见古今的水注.花瓶.茶 ...

  • 开汤哲学:茶玆中国

    曾经解释过<茶何以被纳入中国文化的顶层构架>,讲到它自身的某些特质需要首先符合文人士大夫最初设计的那个取舍标准才有可能被纳入到那个文化体系当中去. 而在纳入该体系之后,茶便在这种文化的滋养 ...

  • 开汤哲学:产区的底层逻辑

    一个事物得以持续发展,是因为其恰好契合了某种底层逻辑, 一个事物无疾而终,往往是因为其违背了某种底层逻辑. 这几天的内容比较犀利,你最好有个思想准备 - - 茶    の    三    段    论 ...

  • 开汤哲学:茶の鲜

    若干年后回看,这将是一篇之于建立汤感呈现标准的奠基性文章-- ---- 鲜,是一种纯粹而原始的味觉体验.鲜者,鲜活.新鲜之谓也,反映了作为能量物质的优异品质,是优秀的取食对象,推荐食用.甚至如河豚与某 ...

  • 开汤哲学:茶の鲜(续)

    关于"鲜"的强度问题,感觉还需要补充两句. 鱼羊谓之"鲜",但鱼腥.羊膻,--你会把这些跟鲜的感觉联系起来么?此外还有个鸭骚.肠臭,很有批好此者. 你说,&qu ...

  • 开汤哲学:茶之过萃

    这几天见朋友们在鼓捣茶和咖啡,--用盖碗冲咖啡和用咖啡器具来泡茶.玩得不亦乐乎~~ 我也来凑个热闹!说说这原本是咖啡中的一个概念--过萃. 过萃,本意指过度萃取,内质中呈现为负面感受的物质也一同析出, ...

  • 开汤哲学:茶の寒

    自唐陆羽起便有言茶之寒,明李时珍更是从药理的角度对茶之寒进行了阐释.然时至今日,也不知何故,似乎出现了一种盲目"去寒.避寒"的思想倾向.这可就有悖于茶理了-- 先看看陆羽他老人家在 ...

  • 开汤哲学:茶作为载体

    学生推荐了一篇文章,在讲中国摇滚三十年.她喜欢其中的一段话: 这让我很想聊聊,--茶作为载体-- 在主流认知中,茶承载了经济与文化价值. "经济价值"包括了茶品消费.礼品馈赠.商务 ...

  • 开汤哲学:潮汕工夫茶盖碗泡法开汤过程浅析

    此前同雨尘兄交流茶学观点,他提到了潮汕工夫茶,并对其开汤过程给出了详尽的描述,我也将据此给出基于"空山流"开汤理论的理解与解读. 现将雨辰兄相关描述内容原文转载如下: 醒茶护胆:醒 ...

  • 开汤哲学:品饮者的底层逻辑

    那么既然产区难以真正投注精力于品饮阶段,那又是谁会专注于品饮阶段呢?一定是品饮者,纯粹的品饮者.那么他们又在哪儿呢? 这个其实很好回答,但容我们先把茶放一放,扯点儿别的. 这里说明一点,本文所谈及茶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