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编写概述
一、概述的定义
概述是对一地、一个部门或一个行业的全面情况的历史和现状的概括性介绍。概述以简要的文字,梗概全貌,简述发展,记其变化,揭示规律,从而勾勒出一个地区、一个部门或一个系统的轮廓。概述在一些志书中又称为总述、综述、绪言、序、小序等,它是由古代志书中每一分志前面的志序、序例等发展而来,最早见于民国时期黄炎培编纂的《川沙县志》。
二、概述的作用
概述居于志首,是志书的总纲。它纵述历史,横陈现状,可以述中有议,议中有述,使事实和议论浑然一体,瞻前顾后,由现状展望未来,既引起阅读兴趣,又给人以精神鼓舞。现在全国第一轮新编志书中已经出版的几千部志书,普遍设置了“概述”,概述的理论研究也逐步趋向成熟,概述的编纂实践也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局面。通过理论研究和编纂实践,人们对方志设置概述的作用和意义的认识也越来越明确。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概括大要,统率全局。二是贯通全志。三是能够揭示事物之间的联系,反映事物发展的规律。四是能够导引阅读,人们阅读概述,可以对志书有一个总体认识。五是丰富和发展了方志编纂理论。
三、概述编写的基本要求
志书的“概述”,既不同于“大事记”和“人物传”,更不同于志的主体部分,它是叙议结合的策论之作。因此,它所遴选的内容与志书其他部分相比有自己的特殊要求。概述一般应具备以下四方面内容:
(一)总叙全貌。任何一部志书概述,都应该有本地、本业现实状况的全面陈述。当然,我们讲的全面情况,不是全书各部分内容的浓缩,或各部分内容的简单拼凑,而是要立足全地区、全行业,选择宏观或中观资料,提炼组合,构成概述的基本内容。
(二)纵述史迹。作为一部志书尤其是全志“概述”,除反映全貌情况外,还必须有本地、本业史迹陈述,帮助读者了解其历史发展脉络。
(三)反映特点。一篇好的概述,是由一定深度的内容所决定的。这里讲的深度不在于理论如何精辟、深刻,而在于能够真正揭示一地、一业的发展规律。
(四)抓住典型。选好典型的人和事,这是写好概述的关键。
四、概述编写的几种方式
从目前看到的新志概述,编写形式不尽相同,但归纳起来大体有四种:
(一) 特点串连体概述。这种概述是将本地(或本部门)的特点和优势归纳成几个方面,然后以此为中心线索,分别予以概述。
也有一些概述不通篇用特点连接,而在概述的某部分阐明特点并围绕这些特点编写概述内容)
(二)横剖浓缩体概述。这种概述是将各分志的精华浓缩提炼,再分成几大块组成。
(三)史纲体概述。这种概述是按历史时期和阶段来概述一地或一个部门(行业)的历史发展轮廓。首先使用史纲体写概述的是山东的《高密县志》。《高密县志》以高密县社会历史发展为线索,分古代、民主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进行概述。此后,采用史纲体概述在新编方志中比较常见,像甘肃的《甘肃省志》、辽宁的《沈阳市志》、浙江的《慈溪县志》都是史纲体概述。四川省志的很多分志都用了这种编写模式,像《四川省志·纺织工业志》、《四川省志·广播电视志》以及《崇庆县志》都全部或部分沿用这种模式。实践表明:史纲体是比较符合省志各分志和市州志分志概述编写实际的。首先,这种模式易于编写者把握;其次,史纲体概述较好地弥补了志书横排竖写带来的对某地、某部门(或某个领域)历史线索的谈化。
(四)策论体概述。这种概述是以编写者对地方总体面貌及其特点形成的认识来统领全篇,加以综论。这种写作模式是已故的董一博董老倡导的,他在全国北片十三省市“县志稿”评议会上提出“'概述’属于策论性质”。后来,他一再要求各地修志部门应该把概述写成一篇“妙笔宏文”的策论性文章。在具体编写实际中,河北的《灵寿县志》、辽宁的《新民县志》、山西的《阳城县志》、重庆的《大足县志》都运用了策论体。这些县志以综论之笔,颂地理山河、论王朝历史、权兴衰利弊、析优缺得失,阐明地情特点,揭示客观规律,大有“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气势。
策论体要求编写人员对整个志书要具备较强的掌控能力,语言运用能力要强,叙论要得体。现在一般倡导,省、市、县三级志书的综合类大概述运用策论体。
五、编写概述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要分清概述与概况的不同。目前方志界公认,所出新志中的“概述”部分,理想者屈指可数,大多数将“概述”写成了“概况”,或概况的变体形式。概况与概述是有区别的,具体区别有四:
1、是内容上,概况侧重于反映现状,凡与一地、一业有关情况及基本数据必须具备;概述则重于反映兴衰起伏的变化过程,对资料数据有较大的选择性。
2、是在表述形式上,概况以横向静态反映为主;概述以纵向动态反映为主。
3、是在写作方法上,概况多采用“述而不作,叙而不议”的记述体,概述则用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的论述体。
4、是在结构上,概况一般按门类,或分标题记述;概述一般不分门类标题段落(自然段落除外),要求一气呵成,贯穿始终。
(二)要论之有据。概述是“首以通论见长”和策论之作。在写法上,不受“述而不作” “寓理于记述之中”的限制,应站在较高的层次上,鸟瞰全局,溯古瞻今,有叙有议,叙议结合。
(三)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志书是求实之书,信史之作,因此实事求是地编写志稿,这是修志工作者应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
(四)篇幅要适度。概述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要有高度的概括性。因此,在构思的时候,从内容选择到结构安排,就应考虑到篇幅的限制。有些概述,虽洋洋万字,不但达不到催人奋进之效,反有倒胃口之感。可是有些概述尽管篇幅不长,却颇有生色。如《盐亭县志·概述》《巴塘县志·概述》(续编)。
(五)要掌握写作时机。概述何时落笔,是志书各篇、章成稿之前,还是成稿之后,这是影响其写作质量的关键。一篇高质量的概述,不是作者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作者掌握丰富的资料,并进行认真分析、概括提炼的结果。这只有在志稿完成的基础上,吸取各篇之长,剪裁各章之短,权衡兴衰利弊,剖析优劣得失,方可达此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