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邢域的城邑
在历史的长河中,邢台区域内有许多古代城邑,今择东周时期的重要城邑进行介绍:
1.邢邑:邢邑即今天的邢台城,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十五:“襄国城(在今城西南。殷祖乙迁都于邢,即此城也。春秋时,邢侯都于此,为卫之與国。隐四年,石碏杀州吁,卫人逆公子晋于邢而立之。闵元年,狄伐邢,齐人救邢。僖元年,狄复伐邢,齐侯帅诸侯之师以救邢,迁邢于夷仪。二十五年,卫侯毁灭邢。二十八年,晋伐卫。是时,邢为晋所取。哀四年,齐国夏伐晋,取邢。既而邢复入于晋。战国为赵邑。”在《元和郡县图志》卷第十五中记载:“龙冈县,古邢国也,秦以为信都,项羽更名曰襄国,汉因不改。” 杜佑《通典》卷一百七十八《州郡八》记载:“邢州(今理龙岗县。)古祖乙迁于邢,即此地,亦邢国也。春秋时,卫侯灭邢;鲁僖公时,晋伐卫取邢,其地遂属晋。七国时,属赵。”由此可见邢台在战国时称为邢邑。1990年在南小汪出土一件“邢”字陶量, 1984年在柏畅城出土 “邢令二年戈”,这些科学发掘出土的考古材料都证明邢台城在战国时期称“邢”。
1991年至1993年,邢台文物部门在配合基本建设调查时,发现了大面积的西周至战国时期的文化遗址,这个遗址分布在现“邢台市旧城区西北部,小黄河以北、京广铁路以西。”[2]遗址总面积约2.8平方公里,该遗址的文化层厚约一米,出土有战国时期的筒瓦、陶豆、陶井圈、铁器等。邢台战国文化层除上述两地外,还有曹演庄、尹郭村(南北两区)黄家园、南园、申家庄、南瓦窑、五里铺等地,这些遗址基本分布在现邢台旧城周围,这说明邢邑在战国时期是一个人口密集的地区;有学者考证邢曾为赵都,后迁于中牟,再都于邯郸。
《顺德府志》记载,在邢台有古檀台,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十五说:“檀台在府境。徐广曰:襄国县有檀台。《史记》:赵成侯二十年,魏献荣椽以为檀台。盖在此。”《史记三家注》:载“(龙岗)本邢国,秦为信都,项羽更名。有檀台。”《集解》:“襄国县有檀台。”根据赵福寿考证,“……“赵孝成王造檀台,有宫,为赵别都,以朝诸侯,故曰信都”[3]今邢台旧城顺德路第一幼儿园有古邢台遗址,相传为檀台址。
2.夷仪城:关于夷仪城的城址有两个说法,一是在邢台县的西部的夷仪城,此夷仪城《左传》记载较多,据《元和郡县志》“邢台县”条记载:“夷仪故城在县西一百四十里,今俗称之随宜城,”明清《顺德府志》记载此夷仪城在邢台县浆水村西南。二是位于山东聊城的夷仪城。两城址确切地望均未作详考。
3.柏仁城:位于现邢台境内的隆尧西的亦城、城角村一带,柏仁城呈曲尺形,现存土筑城墙,其中东城墙长2225米,西城墙1415米,南城墙长1915米,北城墙2426米,城墙底宽60米,上宽6米,除南城墙局部破坏被劈成断面,其它基本保存完好,在柏仁城断面有明显的板筑土层和模穿杠孔痕迹,夯土层厚9-12公分,杠孔直径10分分。
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十五记载:“柏人城,(隆尧)县西十二里。春秋时晋邑。哀四年,晋荀寅奔鲜虞,齐弦施会鲜虞,纳荀寅于柏人。五年,晋围柏人,拔之。”《史记》载:“晋定公二十一年(公元前491年)简子拔邯郸,中行文子奔柏人。简子围柏人,中行文子遂奔齐……”又有史料记载,如《帝王世纪》、《明一统志》等说“柏仁城,尧所都也”。这些文献的记载说明了柏仁城的始建年代已经很久,但从对柏仁城的考古调查证实,现存的柏仁城应该建于春秋时期,“……地面暴露的绳纹陶片、砖、筒瓦、和地下出土的陶器、铜器、三棱铜镞头等遗物,经鉴定属于春秋时期的遗物。”[4]
4.柏畅城:位于邢台临城县东柏畅村西南山坡上,现保存有夯土城墙,城为长方形,南北长约600米,东西宽420米,面积约400000平方米,现存城垣长1120米,城墙顶宽1-3米、基宽8-15米、高1-7米,城墙为夯土筑成,夯土层厚4-8厘米,城墙西、南两面断续尚存,北面和东面已被平掉。《太平寰宇记》载:“泜水东经柏畅城,在亭南里许,址犹存。”在柏畅城内多次出土战国时期的遗物,其中以兵器为多,1984年,在柏畅城出土窖藏兵器32件,其中有一带铭“邢令二年柏人戈”[5]。除青铜兵器的出土外,在柏畅城内还发现有铁剑、三棱铜镞、铜权、刀币及陶质排水管等等。
5.房子:亦称临邑,“在今邢台临城南台村南,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510米,东西宽320米。”城址内出土有铜镞、剑、布币等。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十四记载:“房子城县西南十五里。战国时赵邑。《史记·赵世家》敬侯十年,与中山战于房子。又武灵王十九年,北略中山之地,至于房子,遂之代。惠文王二十四年,廉颇将攻魏房子,拔之,因城而还。汉置房子县,属常山郡。”又《元和郡县图志》卷第十七:“临城县,中。八。东北至州一百里。本战国时赵房子邑也,汉以为县,属常山郡,自汉至隋不改。属赵州,皇朝因之。天宝元年改名临城,以县西南十里有古临城,因改名焉。”
6.西任邑:城址在邢台南和县任城村西北,曾出土有战国至汉代的陶器残片和砖瓦。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十五记载:“古任城在县东南。本晋邑。《春秋》襄三十年,郑羽颉奔晋,为任大夫。哀四年,齐国夏伐晋,取任,即此地也。后为赵邑。汉因置任县。”
7.沙丘平台:位于河北省广宗县境内,在县城西北4公里大平台乡大平台村南200米处。靠近遗址东侧有一条宽约3米南北走向的大路斜穿遗址而过,在东1000米处有南北走向的老漳河。广宗是周秦时代之沙丘宫苑故地。《禹贡》为冀兖二州交界之域。殷商时期为都城畿内陆。《史记·殷本纪》载:“纣益广沙丘苑台,多取野兽飞鸟置其中”。
历史上沙丘宫有三次重大事件发生,一是酒池肉林。公元前十一世纪末,商纣王在位期间,骄奢淫逸,他不单在宫内奏靡靡之音,歌舞不休,还在景色宜人的今广宗筑沙丘苑台,多取珍禽异兽置其中,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令众多歌妓赤身追逐其间、狂歌滥饮,通宵达旦。
二是与赵国历史有重大关系的赵武灵王饿死沙丘。周赧王二十年,赵国因争夺王位而发生兵变,赵武灵王被困于沙丘宫,不得食,终饿死在沙丘宫。
三是沙丘之变。即在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回咸阳的途中病死沙丘,丞相李斯、宦官赵高秘不发丧,在中国历史上演出了立胡亥废扶苏的政变。
除上述城址外,还有邑,据文献记载:公元前432年,赵襄子在此筑城,取名邑。邑又称婴陶故城,位于邢台平乡县艾村西北1500米,遗址的东侧为小漳河,虽在地面上没有任何城的痕迹了。但在这里经常出土一些战国至汉的遗物。
巨鹿邑在战国时为赵国城邑,巨鹿邑据《旧唐书·地理志》记载,在今平乡县平乡村北十一里八辛庄一带,根据调查,在此地地下三米深,发现有大量砖瓦陶片等器物,时代属于战汉时期。
柏畅城遗址出土“柏人”铜戈
柏人城址
临邑故城遗址
邢台古城遗址
鹿城岗城址远眺
古城墙发掘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