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岁姥姥说:后半生最好的生活方式,请记住这三句话
人至中年,便是到了人生道路上的一个分水岭。少了年少时期的血气方刚,变得沉稳理性、思考问题也更有深度。这不,近日我跟几位同龄的朋友聚会,就聊到了一个较为深刻的话题:怎样最好的度过自己的后半生?期间,每位朋友都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整天加班的上班族,期待能无所顾忌的去环游世界;安逸度日的公务员,渴望能上升到一定职位,光荣退休;而每日忙碌的企业家,则希望能停下脚步,好好陪陪家人……仔细听完之后,我发现这些想法都有一个共同点:这些愿望,皆是他们目前无法实现的,所以心中更为渴望,觉得这就是最好的生活方式。回家之后,跟姥姥再次聊起了这个话题。我想已至101岁高龄的姥姥,每天的生活都过得多姿多彩,对这个问题是最有发言权的。老人家表示,朋友们的想法都没错,生活方式有很多种,但只要是自己喜欢、且享受的生活就是最好的生活方式。
“那竟然已经知道这是最好的生活方式,为什么现在不去拥有,一定要等到后半生呢?”,我表达了自己的不解。姥姥笑着回答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人只有到了一定年龄,品尝过生活的酸甜苦辣后,方能领悟生活的本来面貌。“那后半生想要好的生活,现在可以做些什么呢?”,我继续谦虚的请教。姥姥回答:想要拥有后半生最好的生活方式,现在就要学会糊涂一点、俗气一点、自私一点。【一】“糊涂”一点:烦恼天天有,不捡自然无“生活烦恼如发丝,三千不止;人间三千事,淡然一笑间”。姥姥说,生活是忧愁还是快乐,只在于自己的选择。如果想要快乐,就要学会糊涂一点过日子。烦恼天天有,不捡自然无,是世间最开心的活法。这也是她到了101岁,却仍耳聪目明、精神矍铄的长寿秘诀。
听完姥姥的话后,我发现她的观点竟与佛教的“境由心造,物有心转,一切的烦恼,皆是由心而转”相互契合。生活当中没有烦恼是不可能的,只有苦乐交织才能构成人生。只是作为生活的主人,我们要学会取舍。在国外,曾有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心理学家,要求实验者把未来七天内所有忧虑的“烦恼”都写下来,然后投进事先准备好的“烦恼箱”中。七天后,再让实验者打开箱子一一核对,结果发现有九成的“烦恼”都未真实发生。这个实验告诉我们:所谓烦恼,皆是庸人自扰。你越执着纠结,烦恼越多。而当你学会看淡,烦恼自会减少。人活一世,要糊涂一点,做一个心宽大度之人。我们虽然不能避开烦恼,但至少要学会减少它在生活中的比重。要知道,大度者,万事无忧。【二】“俗气”一点:不谈亏欠,不负遇见
这里的“俗气”,不是我们平常理解的老土,而是俗人的意思。姥姥认为,要把人生当成减法去过,过一天少一天。前半生,我们为了家庭、为了生活,整日疲于奔波,错过太多美好。后半生就要做个俗人,不谈亏欠,不负遇见。佛说,“一念放下,万般自在”。所谓的放下,就是要放下那些无谓的执着和顽固的坚持。如今,有太多人在执着的追求那些“雅”的东西,渐渐忘了我们不过就是尘世间的一个俗人而已。正如王小波在《爱你就像爱生命》 中写的:“我是个俗气至顶的人,见山是山,见海是海,见花便是花”。生活中,当个俗人挺好的。抛弃那些表面的条条框框,不那么顾忌的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用跟别人说什么亏欠,也不用太在意得失。想遇见就遇见,想离开就离开,只要不负遇见、不违本心就好。【三】“自私”一点:人生苦短,最该讨好自己姥姥指了指对门道:我们的邻居张姐,是一个出了名的好人。她对身边每一个人都很好,而且有求必应、不图回报。
在家里,她更是一个劳模。她与丈夫结婚20多年,丈夫却几乎没有出去赚过一分钱。她不仅需要赚钱,还需要照顾孩子、操持所有家务。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忙绿,她终于累倒在病床上。躺在医院,望着外面湛蓝的天空,她意识到自己竟然从未如此好好的看过一眼天空,也从未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过。出院后,她毅然决然的与丈夫离婚,自己搬回了以前的老家。在庭院前,种些自己喜欢的花草,跟一些朋友去学跳广场舞、去四处旅游,她发现生活竟然如此美好。说完张姐的故事,姥姥跟我分享了一句话:你要搞清楚自己人生的剧本,不是你父母的续集,不是你子女的前传,更不是你朋友的外篇。生活中,我们需要扮演许多不同的角色,但无论角色如何转变,我们的生活重心都不应该离开自己。来日方长,只有自己才是那个陪伴自己最久的人。
正如席慕容曾说过的一段话:在一回首间,才忽然发现。原来,我一生的种种努力,只是为了周遭的人都对我满意而已。为了博得他人的称许与微笑,我战战兢兢地将自己套入到所有的模式,所有的桎梏,走到中途,才忽然发现,我只剩下一副模糊的面目,和一条不能回头的路。几十年的光阴,就像打了个盹,一晃前半生就已成了定局。庆幸的是,我们的后半生胜负还未分。人活一世,不是为了取悦这个世界,而是用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去取悦自己。姥姥的一席话,让我受益匪浅。让我们一起从今天起,给自己换个活法。学会糊涂一点,不苛求自私,不讨好世界,只是简单的做个俗人。如此,才能给后半生的自己一个最好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