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广宗柳编技艺

广宗柳编是用柳枝编织成的生活用具及工艺品。广宗柳编技艺历史悠久,起源于先秦时期,而广宗柳编可回忆历史可源于清代,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技艺世代相传,口传心授,没有形成完整的文字材料,主要有家传和师传两种形式。2008年,收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广宗县葫芦乡大辛庄村位于县城东偏北十公里处,全村663户,2663口人。区域面积7200亩,耕地面积4800亩。村中世代以柳编为手艺,全村一半人以上擅长柳编技艺,是村里的主导产业,现有柳编专业户197户。因柳编被人熟识,当地人称其为“簸箕辛庄”。

根据姜姓口传家史,姜姓是明永乐四年,自山东登州府移民落户到大辛庄的,除此村里的孙姓、李姓等也都由山东迁来,村史距今已有600多年。先民居住于此后,发现这里是一片沙荒、盐碱、沼泽地带,为防沙、抗盐碱,这些先民在村庄周围栽种了许多柳棵子(柳条),后来用柳条编制一些生活器具,成为发展柳编的基础。

关于柳编的起源,在当地流传着“半把锥子”的传说故事。

早年间,广宗县城东的大辛庄,当地村民称簸箕辛庄。这里地势低洼,到处长满了杨、柳棵子,高三、四尺、绿绿的条子,柔软光滑。剥去皮儿,雪亮耀眼,不怕折,不怕踒。拿在手里,任意弯曲。村里的百姓大都靠它为生,平日里编个筐呀篓的簸箕呀什么的,一到春冬两闲,就挑到集市上去卖。卖了籴些粮米,买些油盐度日。

村子里有姓张的兄弟二人,哥哥叫世英,弟弟叫世杰。兄弟俩心眼实在,活儿细,手儿巧,特别是编出的簸箕最出样儿。不光美观大方,使着顺手儿,而且经久耐用。人们都亲切地称他们为簸箕张。

一天,他俩刚刚编好一对簸箕,村里的后生又来串门取经了。大伙拿起簸箕,你传给我,我传给你,越看越觉得好看。有个后生说“张哥,这么好的簸箕,真是天下少有啊,可不可拿到京城,也让皇帝开开眼?”另一个人说:要是做为贡品献上去,皇帝看了,说不定会恩赐恩赐咱村里的穷人哩。”张家二兄弟听后笑笑说:“怕不行吧。”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到了晚上,兄弟俩一寻思,觉得后生们说的在理儿。啥事没个万一呢,要是皇帝真的看上了,那不就是咱村里穷人的福气吗?

主意一定,第二天兄弟二人背上簸箕和行李用品,告别乡亲上路了。他们晓行夜宿,一路上还琢磨了四句颂诗。

当时正是康熙皇帝在位。说也巧,这日正逢皇帝和文武官员议事。忽有门军禀报说:“直隶广宗有两个农夫进贡,要上殿面君。”

康熙一听“农夫”二字,立刻来了兴趣。他平日在宫里,山珍海味吃腻了,心想,说不定农夫会给我从乡下带来可口的美餐呢。赶忙吩咐说:“传他们上殿。”

张家兄弟背着口袋来到金殿,跪下说:“禀万岁,小民……”康熙等不得了,打断话茬问道:“带来何物?”张家二兄弟忙从口袋里掏出簸箕,举过头顶唱道:“簸箕本是一把柴,能工巧匠细编排,虽说不是无价宝,能把糠秕簸出来。”

康熙一见,大失所望。一个柳条簸箕无非是锥子锥锥、皮弦纳纳、柳条编编罢了,算什么宝?再说不是宫廷用品,有啥稀罕。听完颂歌,眉头皱起疙瘩。因为“糠”和“康”谐音,他觉得大有颠覆大清江山的嫌疑。有心把来人杀了,当着文武官员的面,怕传出去日久失去民心。于是大声喝道:“一个穷柳编匠,嚷嚷个啥,赐你半把锥子使去吧!”

张家二兄弟觉得没给乡亲们办成事,扫兴离开金殿。进京的盘缠花完了,他们只得一路乞讨,闷闷不乐地回到家里。兄弟俩越想越伤心,咳,当今的皇帝只知道吃喝玩乐,心里哪有咱贫苦百姓呢?兄弟俩商量了一下,买了5尺白布,请了个画匠,将自己画在上面:哥哥提着簸箕,弟弟提着钱串,铜钱一个个落在地上。用漫画道出了从事柳编的辛苦和创业的难处。

张家二兄弟过世以后,张家的晚辈,为了不忘先人,继承祖业,每逢年节便把这幅画和家谱挂在一起。

据说编簸箕用的半个木把锥子,就是从那时传下来的,而且一直沿用至今。

柳编使用的材料,当地称棉柳,又叫柳棵子。棉柳的特点只长手指粗而直立的柳条;柳条根据收割时间不同,有伏条和秋条之分。其中伏天收割的白柳条被称作伏条,秋后的红柳条被叫做秋条。柳条剪下来后趁湿捋去皮,在阴凉处放置几天,因柳条含水分大,使其柔韧很好,成为编织的好材料。

柳编时的工作场地当地人称为地窨子。地窨子近十平方米左右,上方留有一个二尺见方的小天窗,用于白天照明,晚上工作时就改用电灯。地窨子冬暖夏凉,不需要炉子,之所以在地窨里制作柳编,是为了保持柳条的柔韧度和湿度。

柳编使用的工具有镰刀、锥子(环锥、草锥)、麻绳、线刀等,还有各种器型的模具。

进行柳编需要以下以个重要的步骤:以提篮为例,先将柳条进行浸泡,然后挂经、穿柳条、盘底、上模具(不同的器型有不同的模具),编出大致的器型后进行平茬、塑型、削茬、缠沿、上提手。现在编织的品种有簸箕、篮子、圆簸箩、方簸箩、盒子簸箩、盛面粉用的八斗、结婚时女人用的八角盒子等,还有工人戴的安全帽,甚至扩大到生活器具,如沙发、小桌、圈椅等。

姜朝春,广宗县柳编技艺为第十一代传人,13岁就开始跟父亲姜宗礼学习柳编,到现在已经干了40多年,擅长编制各种柳编器物;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有一套非常完整的工序和技艺,其制品精美,人人欲选。1980年开始能够独立完成柳编技艺(绵柳)整套工序,并积极探索创新创作技艺。成立了广宗县柳编技艺研究会,推动柳编技艺进入了多所学校,出版了《姜朝春和柳编技艺》和《柳编技艺的经纬错位技法》等教材。姜朝春还义务担任学校的特约教师,走进校园向孩子们面对面传授柳编技艺。2002年开始利用本村小学教室,每年义务举办6期柳编培训班,推动了柳编技艺传承和发展,在柳编业有很高的声誉。2009年被省文化厅授予“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与弘扬积极贡献奖”。

(0)

相关推荐

  • 记忆中的粪箕、簸箕哪去了?

    灵璧记忆 频临失传的传统柳编技艺   文 /  邱德龙 在紧临风光秀丽的新阳河岸畔有两个古老的小村落,说是两个村落实际上是一个自然庄住着的张李两姓居民,那就是现在的游集镇邱楼行政村辖下的第十五村民组. ...

  • 柳条哨·柳编帽

    柳条哨·柳编帽 文 / 刘利军 随着气温的升高,春天的气息已显得越来越浓.空中已有了飞行的鸟儿,地上也多了从冬眠苏醒来的小虫,路旁的柳树绿意尽显,柳枝上的芽孢已经很鼓了,等不了多久,嫩黄的小芽就要长出 ...

  • 旧时此行业的特殊待遇:过河不付船钱,住旅店不付柴火钱

    "柳编匠"民间也称之为"扎柳匠". 柳编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历史悠久,据考古发现,早在新石器时期我国就出现了用柳条编织的篮.筐等简单器物. 到了宋代,人 ...

  • 最美不过手艺人。

    中 國 文 人 書 房 中国文人的精神归宿 ▲點擊音頻聆聽音乐 我们声称这是信息爆炸的时代,隔着屏幕,就能接收到世界各地的见闻. 可一份专注和信仰,却在不断地挤压中,变得越来越难,也越来越被忽视. 我 ...

  • 骑着“二八大杠”从洛阳到晋南, 一天挣不了100元, 看干的啥营生

    点击加载图片 作为一个在农村长大的70后,在我的记忆中,家里所有的农具里面,就数柳条编织的簸箕比较金贵.因为在那个自给自足的农耕时代里,家里大多也没啥收入.一件柳条编的簸箕是需要花钱买的,而且还价格不 ...

  • 《行摄生活》-91【柳编】

    柳与麻 手与情 不知从何时起,一个画面久久留存在心底,浓雾中的小站,一位身姿绰约的女子,一辆冒着白色雾气的火车,而女子的脚下必然有着一个精美的柳条箱.箱子是古朴的暗黄色,花布包边,阳光闪烁时,会有岁月 ...

  • 饶阳南韩村搞柳编为什么在窨子里?

    说篰箩,话簸箕 宋俊岭 饶阳县东里满乡南韩村,是远近闻名生产篰箩.簸箕的村庄,历史悠久. 篰箩.箕是广大农村千家万户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该器具是用粘柳条(也称箩柳)编织而成,俗称" ...

  • 灵璧县西这两个村子,有故事…

    对面孙家和笆斗杨家 文/同龄人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 在娄庄镇宣圩村,有两个自然庄名是四个字的:对面孙家.笆斗杨家.为什么起这样的名称呢?这里面各有各的故事. 一. 对面孙家:大约300年前,有孙 ...

  • 非遗:广宗薄饼制作技艺

    饼,<汉语大辞典>解释说:"古称烤熟或蒸熟的面食,取面.水合并之意.后专指扁圆形的用面粉.米粉等做成的食品."各地饼的种类很多,广宗薄饼是把面团甩成饼状,放在加温的鏊子 ...

  • 邢台非遗:广宗梅花拳

    广宗梅花拳是邢台梅花拳的重要组成部分.始于清代康熙年间,梅花拳第三代宗师邹宏义向张山学得梅花拳之后,自徐州来到广宗县前魏村,在前魏村广传梅花拳,收王西贞.李科法两位弟子,到乾隆九年,邹宏义之子邹文聚自 ...

  • 匠人就是要把原本普通的东西变成不普通#手艺人 #非遗 #广绿玉

    匠人就是要把原本普通的东西变成不普通#手艺人 #非遗 #广绿玉

  • 广宗之战——大贤良师身死下数十万黄巾军的末路悲歌

    "十余年间,徒众数十万,连结郡自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之人,莫不毕应.遂置三十六方.方犹将军号也.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各立渠帅."--<后汉书·列传·皇甫嵩 ...

  • 河北省邢台市籍三国名人:广宗县一人,清河县平乡县各四人

    邢台市位于河北省南部,在汉末三国时期属于冀州刺史部.据不完全统计,籍贯为如今邢台市的三国名人共有九位.其中,广宗县一人,清河县平乡县各四人. 唯一一位广宗县籍的三国名人是魏文帝曹丕的皇后,名为郭女王. ...

  • 《水经.淇水注》所涉榆杨城、广宗县故城等考略

    A3 淇水又东北迳榆杨城北.汉武帝封太常江德为侯国.文颖曰:邑在魏郡清渊,世谓之清渊城,非也. 榆杨城,具体不详:但按注文"文颖曰:邑在魏郡清渊,世谓之清渊城"推析榆杨城与北魏时期 ...

  • 中国共产党广宗县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召开 | 李行军当选为书记,郑晓燕、王力当选为副书记

    7月16日,中国共产党广宗县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县第二会议室召开.受中国共产党广宗县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主席团委托,李行军主持会议.县委委员.候补委员参加会议,纪委委员列席会议. 全会应到委员3 ...

  • 大本大宗古宗城--广宗县

    广宗县城隍庙旧影 广宗县位于邢台市东部,河北省南部黑龙港流域.旧志书说:"广十三里,袤九十里.""广宗在畿内为弹丸地.""北连巨鹿,南接曲安,沙丘峙其 ...

  • 非遗:传统纺织技艺

    宋元时期,棉花种植传入冀南.元朝建立后,设立恩州(清河)织染局.顺德(邢台)路织染局和南宫织染提举司,忽必烈还把原南宋统治区的织造工匠集中在顺德路一带城市中,纺织技艺传入邢台民间.光绪末年,长芦盐运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