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印的钱,是怎么流通到市场上的?

文/珍大户

编辑/安逸香

圈子里的朋友提问:

国家多次发行货币,印出来的钱都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投放到市场上的呢?

本文首发于 珍大户的经济圈

01

央行印出来的钱,表现在央行的并且具体说,是“负债”。

学过会计的人应该有个印象,资产=负债 所有者权益

(专门给没学过会计的人解释一下,懂的人可以跳过括号里的内容:

假如我有一个200万的房子,那么我就是身家200万的富翁了。

但是这个房子中只有50万是我自己的钱,另外150万是贷款,在会计科目上,200万叫资产,50万叫所有者权益,意思就是这个人自己的钱,150万叫负债。

资产=负债 所有者权益

200万=150万 50万

房价如果从200万涨到300万,那么公式变成:资产300万=负债150万 权益150万

房价如果从200万跌到100万,那么公式变成:资产100万=负债150万 权益负50万

所以你看,负债对个人和企业来说,也叫做“财务杠杆”,扩张周期用杠杆,权益倍涨,收缩周期用杠杆,直接变“负翁”。)

继续说央行,

企业和个人加杠杆,需要自己手里有本金(就是上面的权益),然后再“找别人借钱”,增加负债。

而央行就不一样了,央行自己印钱,等同于“自己管自己借钱”,而且没本金,所以,资产=负债

02

我们假设土星央行2049年成立了,印了第一个1千亿的土星币,

那么第一步,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增加了1千亿。具体表现在:

“负债”增加1千亿——货币发行;

“资产”里增加1000亿现金。

到这一步,如果央行不继续做点事情,那么这1000亿现金还在他的口袋里,对社会一点影响都没有。

而下一步央行能做的事,就一句话:买东西!

把资产里的一千亿现金换成“东西”。

各国央行的第一笔钱,往往都是换人民手中的黄金和白银。

于是第一轮结束,央行的资产负债表里:

资产:价值1000亿的黄金,

负债1000亿货币发行。

民众手里,有一千亿现金。

除了买黄金,如果有外国,把外汇拿过来,央行也必须按照汇率兑换出本国货币。

假设第二轮,有外币进来,100亿欧盟币,按照汇率要兑100亿的土星币。

那么二轮结束,央行的资产负债表里:

资产:1000亿的黄金 价值100亿的欧盟币。

负债:货币发行1100亿。

在第二轮之后,就开始变成“无实物”扩张,或者我们现在所说的“信用扩张了”。

央行依旧是买东西,比如从各个商业银行(工农中建招商浦发……)、地区银行或农信社等等手中,买债券、票据等等,这样,央行的钱,就转移到商业银行手中了,而央行的“资产”里,就出现了各种债券票据之类的。

但这种“买东西”是有期限的,到期了之后,商业银行得还钱,央行把票据再退给商业银行。所以似乎更像是“带抵押担保”的向商业银行放贷款。

约定的期限不同,叫点名字也不一样。

7天的,14天的,叫“逆回购”。

3个月,6个月的,叫“MLF(中期借贷便利)”。

还有更长期限的,比如“再贷款”……

假设第三轮结束,央行买了900亿多东西,那么此时,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是:

资产:1000亿的黄金 价值100亿的欧盟币 900亿的商业银行债券(有债券和票据押在央行手里做担保)。

负债:货币发行2000亿。

03

当把上面都读完,我相信大家已经了解,央行印出来的钱,是怎么撒出去的了。

但上面只是我简化的一个模型。现实中要更复杂,还有“货币乘数”的放大作用,央行每发出去的一块钱,都会被货币乘数放大,变成社会中的十块钱,甚至更多。

上面的逻辑理清之后,我需要大家继续思考一个问题:

央行放钱,如果没有银行配合,会怎么样?

央行印出去的钱,必须要经过银行的配合。

有人愿意管银行贷款,那么银行需要钱,就会愿意通过“回购”或是“MLF”这种东西,从央行手中借到钱。

商业银行愿意拿央行的钱,是因为有利可图,放贷给企业或者个人,能够赚到利差。

如果实体经济不行了,企业赚不到钱,就不愿意借款。这时候,央行就要下调利率,刺激企业拿低息贷款。

只要企业愿意拿低息贷款,银行就愿意从央行手里拿钱,然后当做桥梁把钱放出去。

所以最终的结果,如果企业都赚不到钱了,无论怎样都不愿意贷款的时候……央行的印钱手段,就……失……效……了。

——————

上面这句话,就是本文的重要结论。

/END/

(本文配图已购买版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