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宝栋:梅兰芳大师与后人的比较
梅兰芳于1961年逝世,他离开我们已经62年了。如果后人能够执着于事业,奋力追求应该有所进步,甚至超越前人。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回顾京剧舞台,很遗憾仍然没有人超越梅兰芳。我们可以对照他后来的“梅派传人的领军人物”杜近芳和李胜素的演出影像资料对照一下。看看她们进步如何?
梅兰芳 刘连荣《霸王别姬》
首先我觉得她们唱得很认真、悦耳。就出场来看,她们的四句【摇板】的用腔都比梅兰芳婉转悦耳,似乎梅兰芳的此【摇板】似乎有点漫不经心。而李胜素比杜近芳更明显。这种唱也许比较适应现在人的要求。然而梅兰芳甚至将原来更加悦耳动听的【慢板】改成了后来的【摇板】细想是有他道理的,他是有意识地简化表演的。因为此时的人物并未进入亢奋的状态。在此场的与项羽对唱【原板】的节奏上也是如此,净与旦的演唱速度的差异不大,好像二人在叙家常。不像后人那样,项羽唱完首句下句过门明显减速,似乎提醒听众,下面主角开唱了。于是旦角一本正经地进入状态开唱了。等她唱完,轮花脸唱了,过门又加速了。这种为了使主角刻意表现的做法,使旋律悦耳了。但是人物与氛围却脱离了剧情了。而梅兰芳恰恰是尊重人物与剧情的整体的协调效果,作了合理的调整。
杜近芳 袁世海《霸王别姬》
我们再看在荒郊唱【南梆子】的表演。这是此剧的高潮之一。
同一个晴空夜晚,不同人,不同心情会产生不同的感受。梅兰芳表演的虞姬独自走向寂静夜晚的野外,是怀着为项羽前途担忧的心情,步入野外。从梅兰芳到表情神态可以感受得到她的悲剧情怀。但是野外的晴空,也可以使人心旷神怡。产生希望与浪漫的情怀,多么美好!我们看到李胜素的表情,似乎是这样的。那是多么美丽的景观呀!也许这种表情能得到不少人的喜欢,可是,这不适宜戏中的虞姬呀!要是让梅兰芳做到这样,也许并不难,然而梅兰芳先生是不可能这么做的!有一句话说,“流行者俗”。俗,也许并不是坏事。但,毕竟是低的文化层次呀!
“霸王别姬”中这套劍舞,两柄短劍,其实是两把舞蹈道具。但是梅兰芳先生却是将它作为真劍对待的。但是有人却将它始终看作为道具。将它安上长长的劍繐,舞起来会更好看。这也不算错。但是梅老板却把它当作真劍,岂不是有点傻?而且有人在劍舞中下腰耍劍,得到了台下热烈的彩声。论功夫梅老板也不是来不了,“贵妃醉酒”中,他不是还来了个“卧鱼”吗?那在杨贵妃身上恰到好处。然而,他不在“霸王别姬”的劍舞中,来个下腰舞劍?似乎现在的演员“发展”了梅兰芳的表演?有人喜欢,但这毕竟不属于梅兰芳!
李胜素 杨赤《霸王别姬》
顺便再说说楚霸王吧。为梅兰芳配霸王的有杨小楼、金少山和刘连荣。杨与金没有影像传世。而刘连荣的形象现在可以看到。他在第一场中的净旦连唱【原板】中循规蹈矩地唱如“今日里败阵归心神不定”是按老的规范,板是板,眼是眼。而袁世海则将“不定”二字同落在眼上。这个耍板效果很好,有力度,反映出项羽不服输的心态。可算是个突破。而其盔头则我以为会是刘连荣的好,比较严肃庄重。而袁世海的盔头珠饰太多,反而轻佻。霸王的脸谱刘连荣与袁世海都是老一辈花脸演员,他们勾的连比较匀称。杨赤的脸比较差。其实杨赤的脸庞比较丰满,条件原是很好。但是仅仅按照传统脸谱勾画,而没有按照面部结构合理夸张五官位置,过于集中。感觉好像肉包子似的。老一辈勾脸谱是夸张面部的皱纹与骨架,比较合理,留出的空白部分比较匀称。关键在于眼窝的形状与位置,既得神又合理,否则很容易成为倒霉沮丧的面容。老一辈的经验,很值得年轻一代学习。扎靠方面扬赤也得好好向前辈学习,刘连荣与袁世海的靠衣始终天衣无缝。而杨赤的内衣部分(胖襖与护领)都暴露了。又其“忠孝带交结在后兜上,还不如在前面左右显得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