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津市】津市牛肉粉的前世今生

津市牛肉粉的前世今生

作者/易宗明

“一滚、二净、三香、四鲜、五辣,津津有味,香滑不油,齿颊留香,独领风骚。”这是食客对于津市牛肉粉的真切赞美。

说起津市米粉最初的来历,还要从元代回族进入湖南说起。明朱元璋更派遗大批从军的回回将士来湖南定居。四百年前,清乾隆“改土归流”,一位受封武略将军的杨姓回民在澧州赐地百顷,从此这支回民落籍澧县、津市接壤的原澧东团结村。民以食为天,因为饮食习惯差异,回民吃惯了小麦面食,于是,他们将稻米做成面条的形式,加之喜食牛肉,用牛肉熬制码子,这样形成了最初的牛肉米粉。

民国时期“九省杂处”的津市,构成与众迥异的独特天地,其饮食文化有着别样的多元性与丰富的内涵,是津市地方文化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在2012年执行主编《魅力津市——孟姜女故里 车武子家乡》时,对津市牛肉粉的来龙去脉得到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津市与团结村一步之遥,“傍津设市”的津市到明朝已是“舳舻蚁集,商贾云臻,连阁千重,炊烟万户的“商人营业辐辏之区”。据有关史料记载,在1990年前,回族人口一直居津市少数民族之首。当初回民的牛肉粉口味清淡,后来,津市人逐渐接受并加以改进,使其口味变辣变咸,并加入其它香料,于是就形成了今天津市牛肉粉的风味。

如今,津市牛肉粉以刘聋子、黄记、贺记最负盛名,大都脱胎于刘聋子。津市刘聋子米粉馆最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工艺独特。刘聋子米粉以津市特有的早稻米渗合纯净澧水磨制而成,牛肉原汤,码子以本地滨湖水牛为原料,辅以20多种香药而成,兼具鲜香、柔嫩、滑腻的口感,是津市最有影响力的地方特色名店之一。

刘聋子创始人刘松生,幼年罹患中耳炎致耳极背,遂有“刘聋子”诨号。1930年,刘在常德开馆,经营米粉生意,规模甚微。1938年,日机轰炸常德,刘举家避津。初在津市西河街其姐夫屋前以半截挑子经营米粉早点,食客寥寥。刘虽为汉人,但与当地回民过从甚密,学到极具特色的牛肉烹制手艺。刘的烹制,极为考究:牛肉买回,立挂近风处,按老、嫩、肥、瘦切成一斤左右块子,置清水中浸泡挤出血水,再放入自制高大汤锅内与带髓牛骨一齐熬煮。煮时,用纱布包好香药置于锅底,不加盖以散去腥味。牛肉煮至筷子可射进起捞,清炖取卷子肉,不塞牙;红烧取腰勒肉,肥而不腻。

刘聋子米粉独标一格,关键在于香药与众不同。据刘妻回忆,原用香药30多种,其故世后现只知18种,即大茴、小茴、中安、桂枝、甘草、陈皮、公丁、母丁、花椒、三奈、甘松、桂子、肉扣、良姜、肉桂、碧波、沙仁、十景香。汤沸,沥尽浮油,其汤浓酽喷香,氤氲街巷,诱人生津。下粉时,刘只给汤半勺,绝不复加,粉尽,碗底剩汤半口,有“汤汇肉贵”之说。

一热二净三足是刘聋子粉的三大特色:原汁滚烫,纵使有无数食客等候,将不发水的粉于沸水中涤透,不紧不慢至烫口;为使肉、杂干净,不惜削去三至五成,杯筷桌几,以纸拭之,洁白如初;所盖之码,小半碗之多。店堂内终日肉香氤氲,慕名而往者络绎不绝。

1943年常德会战,长江失守,诸港商贾、各地难民逃至津市,一时城区人口暴增至10万余众,街巷人沸,郊野暴满,各路人马遂挂条竖旗,开店设坊,为史上繁荣顶峰。积蓄渐丰的刘遂在对门建木瓦房,招收帮工,扩大规模,并按川帮口味加辣,始成辣、滚、香、鲜特色。一时,官宦商贾,农夫苦力,趋之若鹜。

1956年,经公私合营,刘聋子粉馆转为集体。1960年,刘故世。刘无子嗣,粉馆由其妻、李才三、王国钧掌作。十年动乱,物资匮乏,无码子的光头粉倒成粉馆标牌。王国钧原是回民,国民党部队当兵时遭枪伤致跛,人称王跛子。王烧得一手好菜,自1976年相继推出麻辣牛肉、牛杂、牛排、牛百页等各类钵子。

后来王国钧年事渐高,身染沉疴而去,李才三也1984年过世。次年,王国钧的徒弟黄承徐在三洲驿复开刘聋子粉馆,旋得认可,迅而爆棚。1996年,店面扩至初数倍,更兼牛鞭、牛皇、牛脉、牛尾、牛鼻、牛髓、粉蒸牛肉面世,挂独一无二“刘聋子粉店”招牌。

1998年,黄新建店铺,虽50余桌仍人满为患。吃粉时光,先将码子以钵炖之,几人小酌二两,末了将光头粉下入钵中,沸后以筷绞入碗食之,“津市炖粉” 兴始于此。

2000年,黄承徐于万寿路辟连锁店退居幕后,交次子黄震经营,老店交付长子黄辉,二子成为第四代传人。两店人声鼎沸,车马塞道。2003年,黄震于连锁店对面推出“全牛席”,需提前一时辰前往方有席位。时常,食客通宵达旦。三洲驿、万寿路炖牛肉粉店,市民及周边常有驱车端钵子、求汤回家者。大年三十前后,价格不菲的牛肉类钵子,得提前几周预定。

到过津城者,少有未吃牛肉粉之人。品过刘聋子粉的,俱求再饱口福。曾一度有人相传:到津市不吃“刘聋子牛肉粉”者,就不算真正到过津市。

津市牛肉米粉走出津市,全国火爆,始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一个名叫甘元金的澧县人窥到商机,率先在长沙开办了米粉厂,带了很多老乡过来,于是一带十、十带百,津市牛肉米粉店在长沙遍地开花起来。1998年,湖南卫视以“津市牛肉粉火爆长沙城”为题予以强力渲染。后来,他又把米粉厂开到了武汉、西安、哈尔滨、北京、福州、广州、深圳……在他的带动下,成千上万的澧县、津市人依靠牛肉米粉走上了致富的快车道。

津市、澧县唇齿相依,原本一体;津澧融城喊了多年,可一直未果。都道津澧融城,文化先行,其实民间早在行动,津市牛肉粉悄然搭台,澧县、津市人共同唱戏。其实,不管津澧新城规划做得如何天花乱坠,行政上不合并,终归纸上谈兵,澧县、津市长久走不上发展的快车道。

2018年11月,津市牛肉粉协会熊小平会长在接受湖南都市频道晚间新闻栏目采访时说,如今,津市牛肉粉最远已经销到了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总产值已经达到了20亿,带动就业两万人,津市米粉下一个奋斗目标,要把津市牛肉粉做成百亿产业,让津市牛肉粉这一湖南味道飘向全世界。

不过,窃以为津市米粉下一个奋斗目标,是要把津市牛肉粉做成百亿产业,让津市牛肉粉这一澧州味道飘向全世界。

《城头山视窗》2019年第2期封面封底

城头山视窗 | 编辑黄静

点击标题阅读全文

【封面人物】精雕细琢   匠心打造澧州“金”字楼盘 ——澧县金源房地产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圣喜风采录
【封面人物】美国芯片禁运,欲瘫痪我国将近百万亿的通信设备产业。他从修理电器钟表,却成了自主研发运动表高品质芯片的出口企业老总!

【封面人物】从民工到总裁,他只用了十多年时间;从退伍兵成为江河集团一方大员,他却付出了全部青春和汗水,他就是澧籍广东省优秀企业家戴竣

【封面人物】老兵本色  壮心不随沧桑老 ——记深圳市中房净水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文平

【封面人物】稻浪千重 最是风流袁隆平——记“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及其澧州情结

【城头山影视】芳菲桃李春成海——澧县第六中学宣传片

【城头山影视】文谷 用文化点亮梦想——浙江文谷文化用品有限公司

百年前的澧州是什么样子的?外国友人的镜头进行了真实记录。下面是韩川广猎网站搜索得来的澧州图片——

梦溪记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