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依然相信,命运总有漏网之鱼
标题
请输入标题
我的平台开通了面向毕业生的栏目,《毕业三五年》和《学长学姐有话说》,不久后,收到一篇投稿,《从学渣到博士的不完全奋斗之路》,文章是我06级的学生写的,我见证了他一路成长,从山区走到城市,从学渣变成律师,变成博士,这一路的辛苦与艰难并不为人所知。
这篇文章里,他笔调平淡地讲述了这些年的历程,没有诉苦,没有抱怨,只有平静的叙事,他告诉人们:在这个阶层可能要固化的时代,我们依然可以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我以为,这篇文章,会引起共鸣,因为这个世界上依然很多人,在社会的最底层,想通过自己的奋斗改变命运。
但是,出乎我的意料,这篇文章虽然阅读量还可以,但是,评论的人很少,哪怕是现有的评论也不过是文章写得很好,但是,依然是鸡汤罢了。甚至有个学生对我说,老师,你确定这个故事是真的吗?
我仔细看了这篇文章,也思考了很久,是的,这篇文章里确实没有大篇幅地写他是如何通过努力逆袭的,他是如何三更起来读书,五更起来奋斗的,所以很多人看起来会觉得不过瘾,但是,我理解他,他说我不想把我辛苦的过往展示给每一个人看。然而,每一个人看似成功的背后都会有一个不那么容易的故事。
更让我感到困惑的是,为什么我们的学生,为什么我们不相信这类的逆袭故事,不相信命运真的有漏网之鱼?那么他们相信的是什么呢?
当然我也问自己:你信吗?如果这个故事不是你亲自参与并见证的,你信吗?
你信吗?是我对学生讲述一件事情之前先问的问题。
我们信吗?
当周围一个人忽然成功了,我们或许不会以为他真的是努力了,而会以为他有资源有关系。
那又一个问题来了,我们为什么不信呢?
是因为看了太多靠关系上位的事情吗?因为遭遇了太多的不公平吗?是因为阶层已经开始固化了吗?好像是的。所以我们不信。
我们不信底层的人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一路逆袭,命运还会有漏网之鱼。
英国BBC拍了一部纪录片《56UP》,也叫《人生七年》,导演选了一群七岁的孩子,每个阶层都有,每隔7年拍摄一次,直到56岁,而此时,人生的命运也基本已经成型,最后导演惊奇地发现,时隔多年,每个人都遵循着家庭的既有轨道前行,中产阶级出身的孩子依然过着富裕的生活,贫困家庭的孩子依然贫困,所有看过的人都觉得心塞难过,因为我们在这里看到了自己。
但是,在这个大家即将绝望的时候,忽然发现,有一个小男孩,从贫困的山区考上牛津大学,成功地实现了逆袭。
虽然,命运像一张大网,每个人生下来都被这张大网紧紧罩住,身不由己,随着时光的河流一路而下,但是,总有些清醒的有梦想的小鱼,想扎挣着跳出来,逆流而上,一跃成龙。
而那些没有清醒认识或者虽然有意识却不愿背水一战的鱼儿,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那条漏网之鱼自由摇摆着尾巴渐行渐远。便只能埋怨、自责进而愤恨最终销声匿迹,融入纷纷嚷嚷的喧嚣与平凡中。
虽然,在命运的大网里,漏网之鱼并不多见,因为在漫长的人生跋涉中,我们一步步跟着父母的脚步艰难地行走,所以大部分人 都重复着父母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