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与家庭阅读的共性和区别、以及家校沟通的技巧
学校阅读和家庭阅读的共性和区别,以及家校沟通的技巧
特别感谢三三妈妈介绍我的时候用了这样一段话:“身兼老师、家长和阅读推广人的叶子将与大家分享学校阅读和家庭阅读的共性和区别,以及家校沟通的技巧”,正因为有着拥有这样的三重的身份,让我想到了对这个主题的切入点。
(本文较长,您可以边播放音乐边阅读,会轻松些~)
作了15年中学教师,我阅“生”无数,知道在同一课堂里,孩子们获取信息以及处理信息的能力的高低,会导致他们成绩上的差异。
身为10岁男孩的母亲,我同样经历过孩子识字与阅读,阅读与写作,写作与表达之间的矛盾和困惑。
作为阅读推广人,这些年在幼儿园、学校给孩子们讲故事的过程中,看到孩子课堂的表现和他们学业成绩上的关联与反差,更清楚地明白,学校中的“阅读”和家庭中的亲子阅读虽然都是为了促进孩子自身发展,为其奠定良好的能力和基础,但两者之间依然有着巨大的差异。
目前我们说的学校的“阅读”多半泛指语文教学,语文教学大概有两大部分组成:语言学习和文学欣赏。其中语言教学就我们通常说的“字、词、句”,“听、说、读、写”;文学欣赏部分是通过一些经典文章的精读,理解文章、欣赏并模仿写作技巧。(我这都是从经验出发,没有确切的去查资料哈,考证派就不要深究出处了),通常最后就是通过一张试卷来考察孩子掌握的能力。
而我们的家庭亲子阅读的目的大不相同:
1、 为了创建良好的亲子关系——“爱”
很多人没有感受到亲子阅读对孩子精神上丰富的含义,他们往往只关注了读物本身字有多少,画得怎么样,对孩子有什么好处。可是忽略了如何把阅读带给孩子的过程,即亲子联系的过程。无论什么样的讲述技巧,怎么也替代不了在舒服的一角,父母给孩子亲密的拥抱,温柔的声音,一同阅读带给孩子的愉悦感,即便是多年以后,孩子对于讲述内容本身的模糊,可是温馨如画般的回忆深植脑海。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沟通的渠道,是分享喜悦、疏导负面情绪的渠道。有良好亲子关系的父母和孩子能正常的沟通,可以发表不同的意见,学会表达,学会交流,学会坚持……也可以预见,拥有良好关系的家庭,在孩子青春期时,也能拥有更多的沟通方式去面对看似暗流汹涌的时期。
关系决定一切。有了良好的亲子关系,一切皆有可能。
2、 建立孩子的阅读兴趣——“趣”
这里还涉及到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能力并不是简单的识字,而是养成阅读习惯和能力, 作为家长,首先自己要喜欢阅读,“身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孩子看着家长的背影成长,如果我们平时都不喜欢读书,直接把书本丢给孩子,让他好好读书,在他心里看起来就是个谎言。
其次,选择的书籍是有趣的,能引发孩子的乐趣的。从小时候的洗澡书、触摸书、立体书、开始,慢慢到桥梁书,文字书的思考和探索,因为有家长的陪伴变得格外有趣。
3、 让孩子学会欣赏美——“美”
美是看不见的欣赏力,欣赏文学之美,艺术之美,音乐之美,这些很容易在家庭亲子共读之中“润物细无声的实现”。
4、 在亲子过程中慢慢养成好的习惯——“养”
比如专注、倾听、表达。
可是在我们的实践当中会发现,很多时候孩子是喜欢看书的,但是在学校学习中会被老师指出阅读能力,词汇、字词方面或多或少又存在着问题,到底是什么东西阻隔了两者之间的联系呢?
通过之前的分析,我们知道,学校的语文教育(阅读)其实是偏重于“精读”,而且家庭亲子阅读中往往偏重于“泛读”,要怎么才能把两者更好的结合起来呢?
下面我从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
1、专注力的培养:
现在学校一节课通常是40分钟,而孩子的高度集中的专注力在10分钟左右以内就很不错了,于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提高他的专注力
1) 通过阅读训练专注力;
具体的方法有:
给孩子一些识图的,侦探的一些书籍,比如《I spy》系列,《一天中的火车站》系列,以及《谜题号》一系列的书,既能培养孩子的观察力,也能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保证正常的亲子阅读时间以外,适当的给孩子听听长篇故事的MP3;
或者具备一定阅读能力的孩子,家长可以挑一些中长篇的儿童文学给孩子讲,每天一小段,坚持10天半个月的,对孩子的持续专注力很有帮助。这里我推荐一些有意思的中长篇的书《夏洛特的网》《小魔女宅急便》(1、2、3)《战马》《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詹姆斯和大仙桃》《女巫》《花袜子小乌鸦》……有些故事拍成电影的,可以先看电影,有了兴趣再讲故事,还可以让孩子找出电影和书之间的差别,问他更喜欢书还是电影……
2) 让孩子学会独处;
专注力看起来很高深,其实是渗透在家长的养育习惯中的。比如,能否让孩子独处,独处不是说把孩子一个人丢在家里,而是看孩子能否一个人玩,当孩子静静的画一幅画,看一本书,玩一个玩具时,家长要管住自己的嘴和心,不要因为担心孩子孤独、以及喝水、吃饭等问题来干扰孩子。
3) 不要给孩子提前讲小学的课程,以免失去上课的兴趣,没有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
只有保持一定的专注力才能提高课堂的效率,才能保证孩子今后更好的发展。
2、一定的识字量的积累:
一定的识字量并不是要提前让孩子大量识字,而是为了理解数学等其他学科的题意做一些准备。特别是在一二年级,对题目的理解直接影响孩子的成绩。
一定的识字量也并不是要刻意教孩子认字,下面也介绍一些方法:
1) 从绘本入手,养成良好的亲子阅读习惯,当孩子5、6岁出现识字敏感期时,可通过指读绘本的标题、班级同学的名字,认识街道广告牌等方式认识常见字。
2) 我们中国的汉字是方块字,可以通过象形、形声、指示、会意等构词法,让孩子了解扩充词库。
特别是一些音形接近的字,一定要注意帮孩子区分。比如“进”和“近”,我告诉孩子,掉“进”井里,就需要用“进”,距离的远近和重量的斤两一样都是度量用的,所以是用“近”。经过这样的比较,孩子就会印象深刻了,加以区分是为了更好的认识。
3) 通过孩子感兴趣的《植物大战僵尸》《超兽武装》,来认识他感兴趣的字(这类书我不会给孩子讲,他自己感兴趣就不得不认识这些字);
识字,不一定是要学习写字,不要为了单纯的识字变成写字帖,最后让孩子讨厌文字。
3、有较好的书写习惯:
孩子的手部力量很弱,可以给孩子提供握笔器以及三角铅笔,同时要注意规范孩子的坐姿,以免姿势不正确影响孩子的书写速度,写字时能专心并且有一定速度就可以了,不用太苛求字体的细节。
4、语言表达及思维的训练
当孩子养成了阅读习惯,有了一定的输入时,不妨在阅读过程中,把书合上,和孩子一起猜想接下来故事会怎样发展,又或者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与孩子一起思考探讨。记得要鼓励孩子的“天马行空”,把孩子迸发的火花记录下来,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一方面可以训练孩子的表达能力,还是今后美好的回忆。但这种方法必须是孩子有一定的输入才可使用,不要牺牲阅读的流畅性为代价。
5、写作的训练
我家儿子和大多数男孩一样,想的说的可以天马行空,但是写到纸上时通常就寥寥数语。针对他的这种情况,我会让他先用手机录下自己的作文(甚至也可以用手机的语音录入功能),经过多次的练习,他渐渐明白了“我手写我口”的道理。
用手机备忘录的语音录入功能写下的作文
当孩子到中高年级以后,就面临着大家常说的“记流水帐”的问题。
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让孩子写下提纲、学会取舍,再加上语文老师的“怎样具体描写”“学习扩写”等具体的指导,孩子能轻松地跨过这个障碍。
6、至于和学校老师,我觉得只要有良好的沟通,什么问题都可以解决。
现在小学一个班动辄50人,老师们工作量之巨大和艰辛可想而知。他们不仅在学习上要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在生活上更要付出细心和耐心,我们自己面对一个孩子都不见得轻易就能做好的。所以作为家长,我们的角色就是做好老师和孩子之间的桥梁工作,我们没有办法改变制度,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给孩子传达老师善意的信息,解释老师话语背后对孩子殷切的希望,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育形成合力。当然,如果孩子觉得特别委屈和伤心的情况,家长就是最好的倾听者,因为关心孩子的身心发展远比要求他的成绩来的实在!特别是在他没办法向老师表达时,我们用友好的方式传达孩子的意思,让老师更好的理解孩子。
记得有一天,儿子回来说因为收拾书包慢了些,老师可能随口说了一句:“太慢就像小老头了!”全班开始哄笑,后来后发现他情绪有点受挫。
我说:“哦,你看起来有些不开心哦。”(用简单语言客观描述事实)
他回答:“没什么。因为放学收书包慢了,老师批评我像小老头!”
“被老师批评是有伤心和难过。但我听老师说你今天一天都表现的很棒哦!(哈哈,当然是骗他的)老师说如果你能把书包收拾得更快一些,就更好了!——你想啊,全班这么多学生,每个人收拾书包都浪费一分钟,那就是50分钟,这节课就不用上了。现在你们的班级相当于一个老师要照顾国大二和国大一两个班的孩子,老师肯定希望你们做得更快更好的,她也相信你们可以做到。”我解释到。(接纳孩子的感受,换一种方式解释老师的语言)
听到这样的话他就释怀了,他说:“妈妈,其实如果我们按照老师的要求买三个袋子,分别把那些书都分类装好,就可以更快的收拾了!”我很赞同他的说法,立刻带他买了袋子,现在他收拾书包真的又快又好!(鼓励和支持孩子想出的解决办法)
这个事情说明很多时候,我们可以把老师对孩子的要求用鼓励的方式提出来,能让孩子换位思考,明白在这样的环境下,不给老师添麻烦就是对老师最大的爱!
同样与老师沟通的时候,也是有一定技巧的
徐老师:最近**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是怎么了?
叶子:啊?是么,平时看写作业什么都还可以。上课状态不好么?
徐老师 :不积极,也不像以前爱举手了,
叶子 :哦,他平时写作业、口算什么的还挺快,也没注意到他的其他方面,回家我问问他:)
徐老师 :自从生病开始
叶子 :以前有说过举手老师也不会叫他,不过我说了,这么多孩子,老师肯定要照顾到全班同学,只要自己明白老师上课的内容就好了。不知道会不会是我的话起了反作用。回家问问他,看看他怎么想的:)谢谢老师及时提醒我们:)除了不积极举手,上课不会走神吧?
(肯定老师及时和家长沟通的做法)
徐老师:还好,就是感觉没那么积极了,
叶子 :哦,好的,那我回去多鼓励他:)。我家儿子就是这样,很少主动和我们说班级的事情。回家只是和我们聊他开心的不开心的。讲些天马行空的故事:)应该对数学课还是很感兴趣的,因为从没听他抱怨什么,我回家再问问他。
还是很谢谢老师工作这么细致,我就是个马大哈的妈妈
(描述孩子的个性,肯定老师的工作、帮助老师了解孩子)
徐老师 :及时发现及时调整,人人都不能落下。这么好的儿子必须什么都好!
叶子 :谢谢老师的信任。。。真的很感谢老师。我们会加油的!!!
徐老师 :好
回到家,孩子正做作业呢,我没有直接抛出问题,而是和他一起把一篇很难背诵的课文,用轻松能得方法解决了,作业全部做完了,我像平时聊天一样的,问起这件事情:“听你们徐老师说最喜欢你上课积极举手的样子了,站起来帅帅的回答问题,可是好像最近没看到你这个帅孩子举手了,为什么啊?”
(等孩子情绪好时再和孩子谈问题)
他告诉我,因为生病了两天,上学以后一下子不理解老师说什么,所以他要思考一下,就没举手。还有就是某次老师说了他,可能语气有些重,心里对老师还有些小疙瘩呢,所以举手也不那么积极了。
我对他说:“今天是老师主动和我说起这件事情的,可见老师是很关心你的,只是每一个人表达爱的方式不一样,你要多多体谅老师。面对这么多孩子,老师不可能像妈妈一样耐心温柔,但是老师说了,喜欢看到你积极举手,帅帅回答问题的样子。关于书本内容的事情,你把书拿来,妈妈看看,看你哪块儿有不太懂的地方,妈妈给你讲讲。”我给孩子梳理了一遍。
(用另一种方式来解释老师的行为,让孩子用积极的心态看待问题,学会换位思考)
第二天和老师继续沟通
叶子 :徐老师,,昨天我问孩子了,关于上课不积极举手的事情。
主要原因是因为生病休息了两天,所以老师提问时,他还在重新适应老师的上课过程,思考老师说的是什么,也就是说,他还不是特别理解题目,所以没有立刻举手回答。
针对这个原因,我拿出书来,和他捋了一遍内容,发现没有什么太大问题,就是一个重新适应的过程。我告诉他,老师主动的和我提及他上课不举手的问题,说明老师还是特别关注和在意他的。
(向老师解释孩子的行为)
徐老师:我会一直关注他的,我要求很严格
叶子:理解理解,对老师的要求我们100%的支持。**属于比较敏感的孩子,但是也能比较好平衡各种关系。只要老师告诉我们对他的要求,我们和他好好沟通,他应该都能接受和理解老师的:)谢谢老师的关心和信任,我们一定积极配合
(同时也肯定老师的动机)
徐老师 :不客气的,都是为了孩子,只有我们发现问题就及时解决,不要耽误了孩子,你儿子没问题的!
叶子 :我也知道**身体稍微弱一些,我们现在已经开始着手加强他吃饭,讲卫生等生活习惯,同时晚上也带他出去锻炼身体,比如跳绳、散步,跑步啥的。这也需要一个过程,我们坚持努力做好每一步,相信他会收获良多的:)
徐老师 :好妈妈
叶子 :你是这么好的老师,一定也是一位很好的妈妈:)。
(提出解决方案)
通过和老师的交流沟通,真的能体会到老师各种行为背后深深的爱,一个人所看到的周遭,往往是自己内心的折射。
回到前面说得话:我们的角色就是做好老师和孩子之间的桥梁工作,我们没有办法改变制度,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给孩子传达老师善意的信息,解释老师话语背后对孩子殷切的希望,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育形成合力。当然,如果孩子觉得特别委屈和伤心的情况,家长就是最好的倾听者,因为关心孩子的身心发展远比要求他的成绩来的实在!特别是在他没办法向老师表达时,我们用友好的方式传达孩子真实的意思,让老师更好的理解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