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那些雄赳赳的“狗”

雷州是个半岛,由于空气对流和海陆温差的原因,经常发生雷暴,据说雷州得名就是因为打雷多。天雷滚滚,想想生活在那样一个地方应该挺郁闷,发个誓也得小心翼翼。
也许打雷多的地方,人的脾气会暴躁一些。印象中雷州的民风不只是暴躁,更属剽悍。从小到大,关于雷州杀人越货、以暴抗暴的故事听过不少。当记者时曾经到湛江采访,当地有雷州籍的干部“自我反思”雷州发展不快与民风剽悍有关。我倒不这样认为。“一方水土养一方水”,民风剽悍无关品格,更多应该是历史和环境原因养成,比如雷州一带民众多是两汉时路博德和马援南征,以及宋亡时军伍的后裔;当地条件恶劣、“揾食艰难”。雷州流传的一些民俗感觉一向比较“野蛮”,像关令箭、爬刀梯、过火海、人龙舞等。
但当地一种独特的风俗:雷州石狗,却似乎一点也不剽悍。这些石狗过去村头有,路口有,屋边有,河边、坟地和海滩上也有;还有的趴在神龛一样的墙洞里。它们不吭不哈,样子特别和善,憨态可掬。“不叫的狗会咬人”,这些狗都不会叫,却不会咬人。村里的人对它们视若无睹,外来的人见到,也只觉得好奇,不觉得害怕。
雷州的石狗有大有小,大的高可及胸,重达上千斤;小的跟一只猫咪似的,只有十来厘米。造型千姿百态。毕竟是民间的东西,艺术水平参差不齐。好的那真叫好,造型、神态、姿态,构思巧妙,做工精致,栩栩如生。也有不少石狗线条较粗,眼鼻嘴耳只是个轮廓,属于“大写意”,把它看成一条狗,需要较大的想象力。当然,你也可以说它们有一种“拙朴美”。
多年以前,这些石狗被陆续从雷州各个乡镇的村子搬到了城区,收藏在市博物馆里。雷州是个县级市,却有一个让许多地方惭愧的博物馆,高大宽敞,感觉“文化”在这里挺有面子。石狗们集中到一个大屋子,上头标着“雷州石狗陈列馆”,济济一堂,蔚为大观,人们惊讶地发现,雷州原来有这么多奇特的宝贝。
当地人把石狗叫“石狗公”,顾名思义,它们都是“公”的。其中有只“石狗王”,体型倒不是很大,但它的性器特别伟岸,像狗肚子别了一支大火铳,背后的石碑写着一行字:王此大邦克顺克比。意思很直白:在这泱泱大国称王,万民拥戴又顺从。
据说搬这“石狗王”的时候,几个壮汉都抬不动,石狗像生了根一样纹丝不动。后来找到一位村里的老人,摸着狗头说了一番话:“你在这里日晒雨淋加风吹,去博物馆不再受苦,还能当它们的王,岂不更好!”石狗这才被轻松地抬了起来。
这传说大概想说明石狗能通灵。农村有很多这类故事,说者凿凿有据,好像自己是现场目击者,其实他也是道听途说。
第一眼看到这么多雷州石狗,我冒出的一个念头就是它们是否一种图腾。据说雷州远古时代就是越人部落的聚居地,不同的部落有各自崇拜的图腾,有的崇拜狸,有的崇拜猫,有的崇拜狗,部落之间相互影响,逐渐融合,最后百川归海,“狗”成了共同信仰的灵物。
如果是一种图腾,它到底是一种守护神,还是一种对生殖的崇拜?“石狗王”背后那块石碑的文字,源自《诗经》中的“颂”,“王此大邦”,在大邦称王,的确像是守护神。但如果狗是图腾,应该有禁忌:不能伤害更不能食用。但雷州著名的“白切狗肉”是怎么一回事呢?
雷州石狗还有一个广为流传的传说:唐代当地有个叫陈鉷的猎人,养了一只九耳异犬——应该不是“九个耳朵”,而是它的听觉跟九个耳朵那样灵敏。有一天这九耳异犬在树林里发现一个石蛋,猎人将它抱回家,晚上雷电交加,一个霹雳将石卵劈开,蹦出来一个双手握拳的婴儿,猎人掰开他的巴掌,发现其左手有个“雷”字,右手有个“州”字。
这小孩就是雷州人称为“雷祖”的陈文玉,他后来当了唐代首任雷州太守。人们于是就把发现雷祖并守护他长大的灵犬雕成了石狗,放置在村头、路口。
我一向喜欢这类民间故事,虽然它们都是些“齐东野语”之类。雷州石狗更邪乎的一个传说是:媳妇或姑娘从石狗旁边路过,常常被它扑到身上。被附体的女性回到家里会做出各种“不可描述”的举动。而要驱邪也不难,煮一碗番薯糖水到那只石狗面前拜一下,人就会恢复正常。
这一类传说,让人感觉石狗更大的可能是一种生殖崇拜。古雷州属于荒蛮之地,自然灾害频发,瘴气浓重,人丁不旺,而一次能生下一窝狗仔的狗,生命力之旺盛让人“羡慕嫉妒恨”,当地人于是雕刻了这种带有硕大生殖器的石狗,作为祭拜对象,祈祷生儿育女,人丁兴旺。
在雷州看到石狗时,我感觉似曾相识。蓦地想起几年前在南宁市郊一个壮族村子“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曾见到村头的叉路口蹲着一只石狗,但村里没有人能说清它的来历。史料称古雷州生活的“百越部落”中有一种“僮人”,也就是后来被周恩来总理改成“壮族”的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这两个地方的石狗到底有什么瓜葛呢?
雷州半岛濒临海角,是著名的干旱地区,据说解放前村民经常抬石狗游坡求雨,有时多达数千人。石狗后来一度被当成“四旧”砸毁,到处丢弃。现在把它收集起来自然是件善事,但我觉得,它们要是能留在村里各家各户的门前宅后更好,在村里它还是“活”的,弄到博物馆就成了一堆死物了。文化是一种场景或环境,我们固然不可能再看到人们抬着它求雨,看不到求子心切的女人端着番薯汤和猪肉焚香祭拜,但石狗们呆在它们原本呆着的地方,才会让人感觉这种文化还活着。
鸟要飞在天上,鱼要游在水里。夹在书页里的蝴蝶只是一种标本,只有飞舞在花丛或草丛中,它才是活的。难道不是这样的吗?
(如果觉得不错,请随手转发或点击“在看”,谢谢!)
其他相关文章
(0)

相关推荐

  • 美丽中国-1117:巴林右旗

    沙漠中,草原上.河谷间.森林里 你在[巴林右旗]留下足印了吗 这里从不缺惊喜 总有 意想不到的奇景和 大开眼见的文明在等你 巴林右旗的线条,并不都是粗粝的 大自然有它吹影镂尘的功力 草甸以温柔的臂弯拥 ...

  • 惠州石狗崇拜之谜

    大家知道,在粤西的雷州半岛,有着独特的石狗崇拜,各地乡间散布着形态各异的石狗,据不完全统计,雷州半岛目前遗留的石狗近万只. 其实,在惠州的乡间,也存在着这样的石狗,虽然没有雷州半岛那么常见,但作为一种 ...

  • 笑晕路人的滑稽石狗,是雷州人民“永远的神”

    就刻板印象而言,用于供奉和参拜的雕塑一般都会让人产生一种由敬畏产生的严肃感. 例如威严的佛像.帝王像.伟人像-- 但对于造访雷州半岛的人来说就不是这么一回事.他们大多数都会怀着严肃的心态来到当地的寺庙 ...

  • 谢华业油画雷州石狗:地方守护神,南方兵马俑

    谢华业 中国当代新锐艺术家.1986年出生于广东雷州,2008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现为当代艺术新风格开拓者. 致力于复兴中国传统文化,作品有强烈的中国元素.中国韵味.中国特色与中国风格. 他认为中国 ...

  • 谢华业雷州石狗/经过大雨洗礼后的雷州石狗是怎么样的?

    谢华业 中国当代新锐艺术家.1986年出生于广东雷州,2008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现为当代艺术新风格开拓者. 目前创作以油画为主,善于创新,创造多种艺术风格:灵修风.三星堆风.石狗风等等. 代表系列 ...

  • 粤西:广东“三个半文化”的半个?

    粤西指广东西部,包含4个地级市:湛江.阳江.茂名.云浮,总面积约占广东全省18%,总人口占全省1/5.广东被戏称"一个省像三个省",即指广东地域文化分三个特色鲜明的板块:广府.潮汕 ...

  • 还是别看了!我猜你不会喜欢的/谢华业雷州石狗

    雷州石狗 从"图腾崇拜"."守护灵兽"到"司仪宠物",雷州石狗享有"南方兵马俑"之誉,是雷州社会历史与自然的产物,具有百 ...

  • 广东湛江雷州籍著名画家谢华业老师油画作品欣赏

    谢华业 中国当代新锐艺术家.1986年出生于广东雷州,2008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现为当代艺术新风格开拓者. 谢华业油画雷州石狗 80*60cm 谢华业油画雷州石狗 80*60cm 谢华业油画雷州石 ...

  • 广东雷州著名画家谢华业雷州石狗三星堆等六个系列油画作品欣赏

    谢华业 中国当代新锐艺术家.1986年出生于广东雷州,2008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现为当代艺术新风格开拓者. 目前创作以油画为主,善于创新,创造多种艺术风格:灵修风.三星堆风.石狗风等等. 代表系列 ...

  • 他一画成绝唱,至今中国画坛无人能破解,谢华业雷州石狗到底运用了什么手法

    他一画成绝唱,至今中国画坛无人能破解,谢华业雷州石狗到底运用了什么手法? 众所周知:雷州石狗系列作品的画面风格是谢华业老师为这个系列作品所独创的,他命名为:石狗风. 我们专门查看过他的其他系列作品,都 ...

  • 这个酱料企业不务正业,竟然开起了博物馆?还展示“南方兵马俑”

    众所周知,我国有着漫长的历史以及璀璨的文化. 这其中,看得见.摸得着的部分,叫做物质文化遗产.比如故宫.长城,显然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的无上价值:然而,另一部分无形存在的,叫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那些宝 ...

  • 【黄店镇关工委家风家训专题】东阳立家训树家规渐成风

    东阳立家训树家规渐成风 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社稷安.这两年,东阳在推动民生实事和各类文明践行活动中,涌现出一批好家风践行者. 一座馆 获省领导点赞 "护体面,不如重廉耻:求医药,不如养性 ...

  • 谢华业雷州石狗作品欣赏

    谢华业 中国当代新锐艺术家.1986年出生于广东雷州,2008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现为当代艺术新风格开拓者. 目前创作以油画为主,善于创新,创造多种艺术风格:灵修风.三星堆风.石狗风等等. 代表系列 ...

  • 雷州白切狗,应该是最原汁原味的狗肉吃法,...

    雷州白切狗,应该是最原汁原味的狗肉吃法,我终于找到最佳配方了,配方提供者还作了深入探讨狗肉是否能吃的研究,专业就是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