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学院教职工献方特辑(献方运动中的秘方、家传方)
“献方运动”与“献方”本身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据掌握资料,当今学界对“献方运动”的专题研究,主要有张瑞贤、张卫的《20世纪50年代的献方运动》,袁秀荣、张瑞贤、张卫的《20世纪50年代献方运动中的上海》,李剑的《献方与采风》。相关研究侧重于“献方运动”产生的时代背景、政策变化、社会影响,献方本身的研究则有待深化。
广州中医学院教职工献方是“献方运动”的产物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医工作中,最早的献方见于延安时期,随后在河北省进行了访求民间良医和秘、验、单、效方的“访贤采风运动”。1958年9月8日北京召开的全国医药卫生技术革命经验交流大会中提出:医药卫生技术革命要“走群众路线的方针,要中西医结合,土洋并举”。1958年10月河北省发起“人人献计、个个献宝”的全民采风运动。“运动中各级党委书记亲自挂帅,全民动员,全民动手,采取了逐级布署,层层发动的办法,迅速掀起了采风高潮。全省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内就采集单方、秘方、验方16万多个。”
1958年10月,广东省卫生厅“发动了一批医务人员到全省各地采风。同时全省各地中医和人民群众,热烈地拥护党的中医政策,积极而主动地献出了不少秘方和验方”。在此背景下,广州中医学院教职工“响应党的双献号召,纷纷献出经验良方”,“其中很多是家传秘方,有极高的疗效,以前是不轻易外传的,只有在新中国,才能毫无保留地贡献出来。”1960年6月广州中医学院,将教职工所献方,编成《广州中医学院教职工献方特辑》(按:以下简称《特辑》)。
体例清晰,理法俱全
《特辑·前言》称“第一辑374方”,经逐条核实,共有383方。漏计9方具体如下:“内科:偏枯、口眼歪斜方”、“儿科:麻痘方”分别漏计了1张;内科“咳嗽、咯血、声嘶方:疗肺病验方”、“胃痛方”、“心气痛方”、“臌胀方:金蟾散”分别漏计李全佳、陶葆荪、潘仲文、岑玄珍献方;五官口腔科“咽喉、口腔病方:鹅喉散妙方”漏计赵启光献方;“杂治”分别漏计关济民“误食毒物方:中百足尿毒方”、“误吞异物方:鱼骨哽喉方”2张献方。
《特辑》将献方分成“内科”、“妇科”、“儿科”、“五官口腔科”、“皮肤科”、“肿瘤、瘰疬、疮疡科”、“伤科”、“杂治”8大类。
“内科”分“咳嗽、咯血、声嘶”、“肺痈”、“哮喘”、“胃痛”、“胃出血”、“呕吐、呃逆、反胃”、“胃下垂”、“绞肠痧”、“痢疾”、“大便下血”、“脱肛”、“便秘”、“水肿”、“脚气”、“疝气”、“癌肿”、“黄疸”、“胆石”、“肝炎”、“肝硬化腹水”、“臌胀”、“瘕聚”、“风湿、痛痹”、“遗精”、“失眠”、“虚弱”、“偏正头痛”、“偏枯、口眼歪斜”、“癫痫”、“高血压”、“腮腺炎”、“阑尾炎”、“砂淋(肾结石、膀胱结石)”、“糖尿”、“甲状腺肿”、“荨麻疹”、“紫斑”、“皮下出血”、“尿闭”、“鼠疫”、“霍乱”、“白喉”、“脑炎”、“猩红热”、“疟疾”、“癍痧疹”、“传染病防治”、“血吸虫病”、“绦虫病”49种。
献方举例1:陶葆荪所献三白汤,“三白汤治胸痛,或胁肋痛,肺肋膜炎收效颇著。韭白二钱、桑白二钱、白芍六钱、地榆四钱、莲梗三钱、川连钱半、宽筋藤二钱、鸡内金二钱、竹茹钱半。清水三碗煎至一碗分两次服,约两小时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