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唯一聚焦停车场资产管理业务的上市公司-首长国际(0697.HK)转型以来业务发展迅速,数据表现亮丽,内陆停车场市场的整合工作方才伊始,过去内陆停车场市场鱼龙混杂,乱象丛生,首长国际率先开启行业的整合,以“精益运营”以及“精准投资”奠定停车场行业的龙头地位,并在近日更名为“首程控股”(以下均用此新名),以对应新业务发展。2019年,首程控股营业收入以及净利润大幅增长,抓住目前内陆停车场巨大空缺的历史机遇,驶上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3.96亿港币,上升124%。股东应占溢利达4.43亿港币,同比增长25.5%。
截至2020年3月31日,公司市值为92.11亿港币,较2019年1月1日增长94.45%而比较过去2年市值则增长了4倍。业绩数据显示,毛利2.02亿港元,对比去年之港币1.08亿元,上升87%;毛利率为51.1%,对比去年之61.3%,下降10.2%,毛利率水平微降,这是由于公司在大幅扩大时期的前期投入导致成本激增,预计在基础建设期过后,公司的毛利率有望进一步提升。目前停车场还处于规模积累期,类比互联网的前期烧钱搭建平台阶段,待建设完毕后,规模扩大将会产生规模效应。负债比率略微上升至5%,但是依然处于低位,2019年全年完成2轮融资,合共募资30.41亿港币,此外,受股东认可,经纬和欧力士持有的可转股债券在今年2月时候已转为股份,显示对公司业务前景看好,从而进一步降低了公司的负债水平,与此同时,也提高了公司的现金储备。而目前公司的现金接近50亿元港币,而低负债水平也提供公司更大的空间获取外部资金,比如银行贷款等形式,用于快速扩张。目前公司股息回报率依然处于高位,5合1合股后每股末期股息达7.22港仙,以2020年3月31日市值计算,股息率为7.6%。公司2019年制定了5年固定派息不低于7亿港币的政策,预计将有利于吸引看重股息回报率的投资者。成功的商业运行无非关乎2大要素:开源+节流,具体到停车场业务上的商业逻辑为:停车位数量的快速获取+车位收费提高+运营成本降低幅度。2019年公司停车场业务部分录得收入1.77亿元,同比增长高达185%,公司将继续致力于打造停车场产品,获取优质的停车资产以提高收费空间,并以科技赋能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从而提升整体盈利。
停车场业务聚焦4大区域,资产类型包括机场、医院、商业办公及路侧等优质停车资产公司2019年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南京等城市新签约车位约4万个,累计签约车位超过7万个。在其“精准投资”策略指导下,未来获取停车位的增长趋势有望快速增长。首先,公司抓住各级政府对推进路侧停车管理电子化具有高积极性这一市场机遇,获取了北京市大兴区约1700个路侧车位的运营管理项目以及河北省保定市全部主城区约13,000余个路侧停车位30年的运营权。其次,中标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停车楼约10,000个车位15年的经营权,实现了京沪线机场停车资源全覆盖,进一步夯实机场停车领域龙头地位。2019年公司还与房企巨头万科成立合伙企业,从而获取位于广州市的7727个停车位,预计未来公司还将与更多的房企巨头合作,为公司能实现快速获取停车位提供确定性。此外,预计收购也将会是公司获取停车位的另一重要策略,主席报告书指出:目前最要紧的事情是通过经济下行带来的战略机遇期,快速跑马圈地。目前在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有利于公司以低价位收购优良停车场资产,快速扩大停车场市场的占有规模,占据停车行业优质资产——交通枢纽、医院等业态的停车场,或者为这些优质业态投资建设停车场并获取经营权。为了在稳定的现金流和前期投资之间取得平衡,公司致力取得经营权在5年以上的停车场。随着车位需求增多以及城市空间的减少,立体停车是一个好的解决方式,目前,公司已经相继在北京市西城区、朝阳区和顺义区、唐山市、南京市秦淮区、建邺区落地立体停车场库特许经营/BOT项目,累计签约车位7500余个,落地立体停车场有望陆续在其他城市落地推行,这将有利于公司快速拓展停车位数量。停车费方面,目前收费机制逐渐由政府管控向市场化定价过渡,提价空间打开,将有利提高公司盈利空间。停车场资产类型方面,目前公司聚焦获取包括首都机场、大兴机场、中日友好医院等数十个大型交通枢纽、高密度公用设施和大流量商业地产配套的优质停车资产,这些区域人流量高,价格敏感度低可实施较高的收费策略,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其盈利水平,公司表示未来还将大力获取重要交通枢纽的停车资产,重点关注中国一线和二线重点城市。在大力拓展停车位以及提高停车收费同时,公司也通过“精益运营”进一步提高车位利用率,提升停车场的营运效率,从而降低成本,提升盈利水平。比如,会根据停车场的使用率在不同时段的转变采取不同的租赁策略,并采用人工智能和其他信息技术来提高停车场的使用率。并通过智能设备代替了运营人员进行场地巡视,人均管理停车位的数量提升了49%,并通过使用更多LED照明可降低能源成本。此外,公司以“打造精益运营的科技支撑力”为战略导向,公司在2019年打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SONIC智能停车管理平台,在收费、巡场、客服等环节降低了人工成本,科技创新进一步提升了资产的收益能力;并进一步优化节约高效的供应链体系,通过运营物资、人力劳务、工程设计、施工的集中采购,形成运营管理的规模化优势,以塑造产业规模化与管理精细化并存的竞争优势。公司坚定地认为科技对于停车行业具有根本性的重塑价值,一方面在停车场应用最新的智能硬件,另一方面持续对应用系统进行升级,实现 “车场级”的运营管理向更具颗粒度的数字智能运营模式的转变。参考日本最大的停车场经营和汽车共享公司——PARK24,其采用智能平台TONIC系统支持停车场的扩张和管理(定价策略、提高经营效率等),停车场设备/服务的标准化,提升车位利用率的同时减少资源浪费,其时租停车场(StandardTimes)车位利用率由2008年的38.8%持续提升至2018年的46.6%。预计未来公司管理停车资产数量级越大,运营成本优势就越明显,配合停车位的迅速获取,公司的边际成本无限趋低,将会提高毛利率,从而提升盈利水平。此外,公司也致力提高停车场业务的非租金收入,停车场对应1亿以上高净值互联网用户入口,具有巨大的流量价值,通过出售黄金地段的停车场广告位,可获取高利润,因为设置广告的相关附加成本很低。去年,公司停车场业务收入的约10%来自非租金收入。参考国外可比上市公司,该比率可提高至20%-30%。PARK24非停业务包括汽车租赁和共享、停车场周边零售店支付结算,业务从停车拓展至出行、社区范围。出行业务优势在于上下游补贴、庞大的车位资产和用户群体,营业利润占比升至21%。通过对车位使用率和周转率数据进行分析,结合客户车辆画像分析,实现停车产品和服务的精准营销。中日两国在社会结构、文化传统等众多方面具有相似性,借鉴日本停车行业曾经的发展史,可对中国停车场市场规模做出分析。由于中国正在经历向后地产时代转型的过程,日本经济的历史发展进程对中国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
对比Park 24(4666.T)停车场巨头,在过去10年,其管理车位数及市值连续攀升,市值走势显著跑赢日经225指数。
日本停车市场几近饱和,中国停车市场是日本的若干倍,而中国目前存有明显的市场缺口,与发达国家汽车和停车位1:1.3的比例相比,国内大城市的平均比例约为1:0.8,中小城市约为1:0.5。车位数目短期预期超过8000万,广阔的市场空间具备孕育千亿市值公司的土壤。在停车场资产经营管理业务上,可类比与物业公司的业务模式,共同点都是通过良好的管理和运营来实现规模的不断扩张,且现金流稳定。
但是,目前公司估值远低于同期港股上市物业类公司。目前公司已经成功纳入了深港通成分股,通过吸引内陆资金流入,从而改变股东结构,并有望持续改善公司的估值水平。公司发展目标宏大,在2019年主席报告书中,也首次提出了公司转型十年的长期发展目标:争取到公司战略转型十年之际,让管理车位规模突破100万个,城市更新资产管理规模再翻一番达到850亿人民币,并使得公司可纳入恒生综合大型股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