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思考】不要说你是为了孩子好,其实你的行为正在毁掉他(她)

“在你的人生历程里,那些灰暗的,一直以来难以被别人和自己理解接纳,似乎无处安放的感受,原来都是来自于自己的原生家庭;那些以爱的名义,在童年深深刺痛过心灵的利刃,即使伤痕愈合,但痛觉依然真实。”

                                                          ——摘自《原生家庭》                                   


图片发自简书App

言语的虐待,将让孩子失去自信

在湖南卫视的一档节目《少年说》中,一个才读初一的小女孩,她的妈妈总是拿隔壁孩子和她比,给她造成很大的压力。而那个隔壁家的孩子,正是全校第一的女学霸,也是她的好闺蜜。

在她的回忆里,她的妈妈常说:你看你的成绩这么差,怎么好意思给人家当朋友?怎么配做别人的朋友啊?

她在《少年说》的舞台上对妈妈喊话:妈妈,孩子不是只有别人家的好,你的女儿也很努力,为什么你总是看不到?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个有些单薄的女孩,她的委屈和倔强看上去令人心痛。但接下来,母亲的不为所动的态度和滔滔不绝的反驳,更加令人大跌眼镜。

当女儿问妈妈:为什么我的努力你从来看不到?妈妈却说:我觉得你的性格就缺打击,不打击你就容易飘。

最终,女孩哭着跑下舞台。

在我们的身边,是不是常常见到用这样的语言攻击孩子的父母:

——“除了能吃,你还有什么用?”

——“我知道你笨,但不知道你是如此之笨。”

——“早知如此,根本就不该把你生下来的。”

——“是只狗都教会了,你连狗都不如。

图片发自简书App

在《原生家庭》的作者苏珊·福德沃的研究中,无论小时候的经历如何不同,是常常挨打还是被独自留在家中,是遭受性虐待还是被当作傻瓜对待,是过度宠溺还是为负罪感所累,“中毒性”的成年子女所表现出的症状都惊人的相似:自尊心受损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自我毁灭式行为。几乎所有人都或多或少地觉得自己毫无价值,不讨人喜欢,而且一无是处。

父母的掌控,只能让孩子叛逆或无力

有一个朋友,在我看来都非常优秀了:不到40岁的年纪,有自己的事业,收入不错,家中有如花般的女儿,母亲帮着打理生意,父亲主要照料着家里。看起来非常幸福的一家人。

有一天,和他一起驱车前往外地,发现他的脸色不太好,问他是不是身体不舒服?他长叹一口气说是心累,而让他心累的人却是他的父亲。

他们是三代同堂的大家庭,由于他是家中唯一的儿子,一直是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父亲从小对他都很严厉,小的时候只要稍不如意,就会被父亲体罚,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罚跪在煤渣上,有时候一跪就是几个小时。从小到大,父亲就是威严的象征,在家里主宰着他的一切。

长大后,上学、工作、结婚、生子基本都是按照父亲的要求,按部就班地进行。尽管如此,父亲对自己从来都不满意。以前在单位工作的时候,常常加班到深夜,回到家已是精疲力尽。父亲却不理解,总是埋怨他不管家里的事,甚至怀疑他并不是在加班,而是找借口逃避。无论怎么解释,父亲都不相信。那两年,他患上了严重的焦虑症。

后来,他辞职开了自己的公司,一直很努力,用了几年的时间,让公司基本走上了正轨。在外,他有很好的口碑,大家都认为家里有老人帮着带孩子,打理家务,是一个很幸福的人。但是,却又总在他的脸上,看到舒展不开的情绪。

其实,他的压力主要是来自于他的父亲。从小到大,在他父亲的眼里,他就是这不行那不是的一个人。只要回到家,总会不停地安排他做这干那,并且还要按照父亲的要求去做,稍不如意,马上就是一顿大骂,甚至是脏话连篇,不堪入耳。为此,他一想到回家,心中马上就有压力。有时外边有事,父亲的电话一个接一个的打过来,不断询问在做什么事?什么时候能回家?

我调侃到:你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真不容易。既然如此,为何不分开居住呢?这样下去,你的家庭,你的孩子,包括你本人,都会没有好的结局。

他说:考虑过,也闹过,但每次我妈都会劝我说,你爸都是为你好,为了让你更加的优秀。再说他的身体也不好,就不能让着他吗?于是,一次次顺从,一次次对抗,一次次妥协,结果依然如此。

其实,他的父亲是以粗暴的方式,操控着儿子的一切。小的时候,儿子无力反击,更纵容了父亲的行为。长大以后,父亲在虐待儿子的同时,却又以爱的名义,帮他带小孩,打理家里,在爱与操控之间,形成了一种畸形而又牢固的关系。所以,儿子想在这样的环境中去摆脱原生家庭的控制,必定会是伤痕累累。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完整而独立的个体。父母给了孩子的生命,但却不能给孩子一辈子的人生。凡是有着“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不称职的父母、操控型父母、酗酒型父母、身体虐待型父母、言语虐待型父母、性虐待型父母”,都是有毒的家庭体系,带给孩子的伤害将影响孩子的一生,甚至会一代代的传承这种情绪,形成一个家庭的体系,捆绑子子孙孙。

从血缘关系上来看,相信每个父母都是爱孩子的,即使是伤害,都是以爱的名义。而爱孩子,最好的方式应该是:我是爱你的,你是自由的。

正如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所说: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

却非因你而来,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

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0)

相关推荐

  • 为什么你明明很优秀,却还是很自卑?追根溯源的背后,是绕不开的原生家庭

    有毒的家庭体系就像高速公路上的连环追尾,其恶劣影响会代代相传.这个体系并非你的父母所发明,而是从先辈那里继承的一整套逐渐累积而成的感受.规则.交流.观念.--<原生家庭> 为什么在他人眼中 ...

  • 孩子跌落电动车反被家长狠踹:孩子,我劝你“自私”一点

    文 | Gloria · 主播 | 应犹 十点邀约作者 一段行车记录仪拍下的视频让人生气又心酸. 雨天,一辆摩托车载着小孩在等红灯,车子突然启动,孩子从车上掉了下去. 车上的大人没有发现,照常左转,孩 ...

  • 如何化解原生家庭之“毒”?

    发布时间:2021-02-15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孝道"的地位举足轻重,古代讲究"百善孝为先",在汉代可以"举孝廉",也就是说一个人光凭 ...

  • 多少家庭关系,毁于父母的掌控欲

    作者:上官云 从<小欢喜>到<都挺好>,再到<隐秘的角落>,"原生家庭"屡次成为一个被讨论的热词,揭开亲子关系的许多真相. 有分析称," ...

  • 摆脱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在成长中与自己达成和解

    2019年11月28日,<女儿们的恋爱>收官,偶像剧女王陈乔恩牵手艾伦.网友们炸开了锅,40岁的陈乔恩终于找到真爱了.而最让人心疼的莫过于陈乔恩对镜头说的那一句"爱情没有放弃我. ...

  • 想要走出原生家庭,不再受操控型父母影响?你需要做到这4步

    好友林竗是个事业成功的女性,但是与孩子相处,却总是处于狼狈和焦虑中. 只要一提起孩子,她立刻会变成一个浑身戒备的刺猬:"你们孩子怎么都那么听话?我儿子干啥都不行啊,五年级了还什么都依赖我,写 ...

  • 怎样坚持每天跑步,读书,思考,过上自律生活?医生教你远离疾病

    今天看到如何才能做到每天跑步,读书,思考,总结这个题目,真的是感触良多!每天张大夫自己就有坚持跑步.健身.读书.思考.写科普的生活习惯,在很多朋友看来,坚持完成一天是有可能的,以这样的作息为自己的终身 ...

  • 散文:读书与思考

    读书是为了什么?可能大多数人都会认为,是为了获取知识.这种看法本也无错,可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如此回答就有失偏颇了.特别是现已进入网络时代,需要什么知识,查阅什么资料,只需点击鼠标便可以轻而易举 ...

  • 如何才能坚持做到每天跑步,读书,思考,总结?

    五十岁,我开启了我的全新生活模式,真正做到了每天跑步.读书.思考和总结,到现在,已经有三年的时间了. 五十岁的到来,让我感觉到了自己身体上和心态上所表现出来的前所未有的变化,看到了许多同龄人的忧伤和衰 ...

  • 读书与思考之外还有行动 | 伦敦求学记5

    题图:用keynote模版编辑了下午两点半的学校走廊 在开始今天的内容之前,例行回顾昨天的课程内容是关于Endnote的操作,让我见识到了学校在硬件和软件配置上是有点厉害的.只要你在任何一台UCL的w ...

  • 读书与思考

    平时书读的越多而不加思考,我们就会觉得自己知道得很多: 而当我们读书而思考得越多的时候,自己就会越清楚地看到, 自己知道得很少.

  • 【天津】李雨生丨散文/关于读书的思考

    作家新干线 zuojiaxinganxian  作者简介 李雨生: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天津静海区作家协会理事,天津铁路夕阳文学社社长.从1984年开始,先后在国家及省市级报刊 ...

  • 大象是答案:为什么在海里控制不了自己|冲绳,岛生活之读书和思考

    当教练的时候,经常听到学员们说:自己控制不了自己.比如完全明白知道面镜排水的原理是嘴巴进鼻子出气,却总是想要用鼻子呼吸,比如入水后想下潜,踢半天腿吐半天气,身体依然留在水面. 这时候我经常会说:我以前 ...

  • 读书与思考: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2019-09-16 22:44 极简国学 读书的本意是,想要读懂世界.书读多了才发现,自己越来越明白的只有自己.世界到底是什么?宇宙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整个人类是没有弄明白的,也没有达成共识.这个 ...

  • 【教育读书】教育的任务是: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独立思考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教育读书] 教育的任务是: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独立思考     01.教育的任务是保护好奇心     人是天生就有潜在的智性能力的,这种能力在我看来包括两个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