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视频播放量300多万,科学的精神心理学知识也能这样传播!

从2016年起,本公众号开始分享我们在多学科诊疗(MDT)实践中的突破性发现,尤其是涉及到青少年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和成瘾疾病方面的深度催眠下心理干预发现和诸多真实案例。估算了一下,3年来,我们推送了约400篇原创文章。

直至目前,我们的分享形式也仍以文字为主。诚然,阅读文章需耗费较多时间,一些专业文章对大众而言甚至有点难懂,可是,要把一件事物讲得有逻辑性,讲细、讲透,便于大家全面、深刻地理解,文字确实是最优的方法。

当然,随着我们团队逐渐壮大,我们也顾虑到不同的受众接受信息有不同的偏好和习惯,于是开始尝试视频拍摄。每周一到两期的“何日辉'疗’双相”专题视频得到了不错的反响!非常感谢大家的认可!

不过,我们发现,关注我们文章和视频的大多是家长,青少年患者相对较少,可能是我们的分享形式和平台与孩子们的使用网络习惯并不相符。

尤其是对于罹患精神心理障碍的孩子来说,他们本来就压抑、焦虑、甚至恐惧,要他们沉下心来读完一篇数千字的文章,或者看完一个十多分钟的医疗内容的视频,这并不容易做到。

对于普罗大众来说也是如此。如非家人患病,他们一般不会有意识去接触相关的专业文章和视频,就算看到了,也认为无趣、无聊、与自己无关。

所以,我们意识到,如果想让更多青少年患者或大众了解科学精神心理学知识,了解我们机构在临床实践中的重大发现,加快康复速度,或者预防精神心理疾病的话,我们必须在分享途径和方式上有所改变——他们需要的是更加贴近生活,更加轻松、接地气的方式。

我和团队里的小伙伴都想到了“抖音”。

对于年轻一代而言,“抖音”是时下最火的资讯和平台之一,里面的短视频五花八门,以搞笑、猎奇为主。很多家长告诉我,他们的孩子一到周末或者休学后整天就捧着手机看抖音看到停不下来。

不仅年轻人喜欢,很多中老年人也发现了这个平台的“魔力”,“刷抖音”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不过,说实话,当我的团队小伙伴们提出“抖音”时,我内心是抗拒的。一开始我并不习惯“刷抖音”,里面有很多低俗内容,除了猎奇和搞笑之外,似乎没有什么精神营养,还没刷几个视频,我就忍不住退出了。

可是,在小伙伴们的鼓励下,随着了解的加深,我发现情况也并不是那么糟糕。在抖音上,逐渐多了不少知识性的、实用的、正能量的短视频,而且形式新颖,确实比干巴巴的文字有趣多了,我身边就有很多中老年人通过抖音学会了不少技能,收获了欢乐。

我意识到,每一种媒介形式都是有利有弊的,虽然抖音上仍然充斥着低俗、无聊的内容,但并不阻碍我们利用这个平台的优点,分享一些有益的、有意义的视频。而且,对比起通篇的文字,短视频配上轻松的音乐确实是更有亲和力。

所以,抱着尝试的心态,我和团队小伙伴们试着开通了两个抖音号:“何日辉谈高效学习”和“晴日心理何日辉”。

在“何日辉谈高效学习”这个抖音号上,我会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及我的个人经历,与大家分享学习障碍和高效学习的本质和方法。

而在“晴日心理何日辉”这个号上,我们主要与大家分享我们在进行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修复时的发现。很多心理创伤和病理性记忆患者本人已经想不起来,但在深度催眠下重新拾回,记忆的内容不但令人惊诧,而且十分耐人寻味。

我曾在“晴日心理何日辉”这个抖音号上分享了几个短视频,讲述一个13岁的少女从小便异常怕热、爱哭,在深度催眠下,她竟然“看到”出生刚满月时的经历。

我们本来只是试水,没有抱有太大的期待,不料竟引来网友的热烈讨论,浏览量达328.6万,点赞量达7.7万。很多人在留言区表达对深度催眠和“内隐记忆”的好奇,有的还讲起了自己的幼年创伤,并探讨这些记忆对自己的影响。

该视频在抖音上的浏览量及点赞量

网友们纷纷留言讨论起自己还清晰记得的童年经历

这可能证明我们当初的设想是对的。

虽然抖音这一类平台以短视频为主,无法深入、详细地谈专业问题,而且由于平台规则限制,禁止发布与疾病、医疗密切相关的内容。但精神心理疾病的防治其实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有关,尤其是家庭教育、成长经历、校园生活、性格培养、高逆商的塑造等等。

我们从临床中提炼出一个个浅显易懂的知识点或者细节,用通俗易懂的视频形式拍摄出来,这更容易激起大家的兴趣,引导大家不断地学习科学高效的精神心理学知识,对于精神疾病学会科学的预防和应对方法,让我们的孩子心身健康成长,收获积极的人生态度,摆脱原生家庭带来的负面影响,这就是我们拍摄短视频的意义所在。

所以,除了继续推出原创文章和专业视频之外,我和我的团队会继续尝试在抖音上的分享。

何日辉谈高效学习”这个抖音号将继续围绕学习问题,与大家分享如何调动对学习的兴趣、高效学习、培养跨学科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晴日心理何日辉”的范围则更广,除了临床实践中的发现,还将涉及社会热点的心理分析,对于家庭教育和塑造高逆商的建议等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