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记忆-奇谈(上)

一位肌肤黝黑,中等身材的印度大叔,身着宝蓝缎面马甲,内衬雪白纯棉长衣,抱着一把形制古雅而奇特的短颈三弦琴(Sarangi),演奏着时而戏谑,时而忧伤的印度乐曲。曲子空灵纯净,有些孤寂。闭上眼,侧耳倾听,确有三分“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意境,令人不禁回忆起那座落在永生之城正中央,漂浮在永生之水上的金顶寺庙。在那里,锡克教祭司,正是操着这种乐器,引亢高歌,似叹似咏,将圣诗与音乐,融为一体。

就算在印度北部广袤无垠的原野上独行,你也绝不会感到孤独,因为若不遇上一两桩奇人异事,那断然是不可能的。那一夜,我们跳上一辆破旧的列车,从阿姆利则出发,向南飞驰,赶往阿格拉。坐在我对面的印度人是一位信奉昆达利尼的锡克教牙科医生。锡克教,借鉴了穆斯林神学和兄弟会组织形式的一神论印度宗教;昆达利尼,行走于传统医学实践和巫术之间的古老迷信。而职业牙科医生,却要求从业者接受长时间的现代医科教育。如此矛盾的三种身份,现在竟集于一身,你说奇怪不奇怪?

“你从哪儿来?”“我从中国来”,标准的旅途式寒暄。“你是佛教徒?”似乎外国人总喜欢先入为主的认为中国人大多都是佛教徒。“我不信教。”我照实回答了他,可接下来的谈话,大大的出乎了我的预料。“不信教?真好,你真是个聪明人,信教的人蠢透了。”我有点懵,“那你信教么?我听说印度人全部都是信仰宗教的呀”“我是一名锡克教徒。”此时,他头上并没有裹着作为锡克教标志的大包头。他看出我的疑惑,朝我晃了晃手腕上的金刚手镯。是的,这也是锡克教徒的重要标志之一。“那你为什么说信教的人很蠢呢?”我好奇的问。“我生下来就是锡克教徒,我没有选择。我爱我的信仰,但不喜欢宗教。锡克教的经典充满了智慧,但宗教不过是奴役人的另一个暴君罢了。宗教制造隔阂,分裂了我的国家。穆斯林和印度教徒互相仇恨,互相厮杀。作为一个锡克教徒,只要你为穆斯林工作过,被人知道了,回到家乡的时候甚至会被乡亲们打死。就连印度教内部也存着巨大隔阂,很多工作岗位只招聘特定的宗派,湿婆派热烈欢迎,锡克教敬请谅解等等。这种现象普遍存在。”

“我虽然是无神论者,但对宗教历史、文化颇有兴趣。我读过吠陀、奥义书、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正是这些书籍,把我带到了不可思议的印度。我很喜欢印度古典哲学,尤其喜欢薄伽梵歌,它是关于智慧的启迪。我也读过古兰经,古兰经更多的是关于生活方式的训导吧。”显然,他作为锡克教徒,对印度古典哲学有些不屑一顾:“我年轻的时候也读过薄伽梵歌,但那是一部关于仇恨的圣典。里面也许有些许智慧,但其主旨却是讲,大神黑天用大道理说服备受良心谴责的阿周那,驱使他去和堂兄弟们互相仇杀。锡克教圣典教育我们要爱自己的兄弟和家人,锡克教是关于爱的信仰,所以我选择锡克教的道路,我永远不会背叛自己的氏族。”“但薄伽梵歌仅仅是整部摩诃婆罗多的一部分。”我辩解道:“般度族几乎杀光了俱卢族,黑天在其间确实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在故事完结之前,黑天的部族也受到诅咒,自相残杀,受到了应有的报应。我想,通篇看来,摩诃婆罗多并不是一个宣扬杀戮的故事吧。薄伽梵歌作为整个故事中一个篇章,起到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断章取义的认为它宣扬了兄弟相残,那是大谬了。”

“故事背后,般度族和俱卢族的兄弟相残是为了争夺国家的控制权。逐利也许是人类社会里唯一的自然法则。宗教和信仰的区别在于,宗教是一个逐利的组织,利用信徒们的共同信仰,将他们组织起来,共同逐利。宗教组织依靠持续不断的香火钱延续自身,而寺庙向信徒提供信仰归宿和赈济互助会两种服务。在国家层面上,宗教有时成为社会的安定因素,统治者则报以安保服务。但有时,宗教也会成为社会的动乱因素,这时候阻止社会动乱则是政府的必要职责。而经文、论典,则是宗教招揽信徒,传播信仰的宣传手段。你说宗教是奴役人的,另一种形式的暴君,其实说的没错。宗教围绕信仰展开自己的供需模式,形成产业链,而彷徨其中的人们确实都是利益的奴隶。”“哇哦,真想不到你这小小的脑袋里装着这么多知识,你不但有知识,还有自己的见地,佩服佩服!”“不敢不敢,哪里哪里。”经典的中国式客套。

(0)

相关推荐

  • 印度修仙记〔卷一〕:永不落幕的世界宗教博览会 (上)

    永不落幕的世界宗教博览会 (上) The Incredible Adventures in Hindostan[1] Leon君 印度修仙记 | 1.16-2.1, 2019 众所周知,印度是佛教的发 ...

  • 印度记忆-奇谈(中)

    早在两个小时前,我们就已经点了晚餐.此时饭竟仍未送来,我们早已饿的前心贴后背.可古人云"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在对方饿的受不了之前,我们是万万不愿首先叫苦的,于是只好故作镇定,继续交 ...

  • 印度记忆-奇谈(尾声)

    更有趣的是,这样一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牙科医生,却对性力派巫术,这样一种既违反现代科学知识,又与锡克教一神论信仰相矛盾的迷信深信不疑.闲谈间,他突然压低声音,故作神秘的对我说,他的"脉轮&qu ...

  • 印度记忆-奥恰色彩学(上)

    从瓜里尔到奥恰的火车晚了一小时,我们跳上出租车,行驶在狭窄的公路上,穿越苍翠的原野,缓缓驶入奥恰小镇,巨大的古堡突然映入眼帘.车子通过古老的石桥,跨过护城河,穿过长满铁钉的残破木质城门,进入古堡.拐过 ...

  • 新冠肺炎肆虐印度,使上百万人陷入贫困

    去年3月印度爆发大规模流感后,马努基·库马尔(Manoj Kumar)动用了自己的积蓄来度过难关,现在他在旅游热点果阿当建筑工人,每天挣600卢比. 他攒下了足够的钱,上个月准备去1490英里外比哈尔 ...

  • 神农神话源于何处的文化记忆(上)?

    摘 要 本文运用自然环境.考古与文献资料,并从文化记忆这一视角论述神农神话的发祥地.神农英雄之形象代表稻作文明关于其源头的认识.古籍指出长江中游为神农故事的发祥地,而考古资料表明,该地确实经历了从稻作 ...

  • “再生人”唐江山:3岁记起自己前世,6岁凭记忆找到上辈子的父母

    前言现代科学已经证明,人死后便会彻底的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但是在历史上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原本都不是这样认为的,在中华传统思想中,对死亡有着很深刻的定义.那时候的人们认为,死亡只不过是下一次生命的开始,人 ...

  • 基27.大耕老师帮您打通, 星曜重点记忆法(上)

    大耕老师帮您打通, 星曜重点记忆法(上)►国际紫微学会V.S大耕老师◄简单上手斗数命盘 大耕老师帮您打通, 星曜重点记忆法(上)►国际紫微学会V.S大耕老师◄简单上手斗数命盘 Show More

  • 记忆:上世纪九十年代,烟台乡村小学怎样过儿童节?

    今天是六一,看着孩子们过节,大人们尤其是那些刚刚长大的人们,也很容易就回忆起自己过儿童节的往事. 节日,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不同年代的儿童节,内容自然也有所区别.笔者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直到九十年代 ...

  • 毛宁26年前传遍海外的经典!《涛声依旧》听完记忆涌上心头,好听

    毛宁26年前传遍海外的经典!《涛声依旧》听完记忆涌上心头,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