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病例】爱美成疾,仇视父母,挂科7门,诊断4个,休学2年!20岁的她如何成功复学,成为学霸,重启人生?(上)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将自己打扮的优雅得体、时尚靓丽更是女生们共同的爱好之一。

可是,在今天与大家分享的这个真实病例中,20岁的患者小璇除了有严重的情绪障碍之外,她对“变美”的执着更是异于常人!

接受我们的心理干预前,小璇坚持“不化妆、不出门”,且一旦别人说她的妆容稍有瑕疵,她立刻焦虑不安,找借口离场。

所以,为了追求完美的妆容,小璇每次化妆都超过3个小时。出于这个原因,她经常耽误上课时间,频频旷课,逐渐变得不愿意出门社交。这让大多老师、同学都误以为她是个爱慕虚荣,不务正业、性格高傲的“坏学生”。她在学校里过得非常痛苦。

毫无疑问,小璇的“爱美”是病态的,并导致社会功能受到了严重损害。她甚至自暴自弃地决定“这辈子就这样混吃等死吧”,与父母的关系更是剑拔弩张。

在了解到小璇前来就诊的原因之一是迫于家人的压力之后,我决定先引导她认识到自身问题的成因,再层层递进、逐步解决。

不化妆无法出门的女孩

当时,小璇最严重的症状是过度在意自己的外貌,哪怕只是出门扔个垃圾、取个快递,她的原则是:不化妆坚决不出门!

小璇说,不化妆就出门会令她非常焦虑,缺乏安全感。但每次拿快递都要化妆,那真是太麻烦了,她便经常花钱雇人去校门口拿快递,3元、5元一次。

如果实在不得不出门,又来不及化妆时,小璇就会戴上大大的口罩、帽子,把自己的脸挡得严严实实。

在这种心态下,小璇的校园日常是这样的:早上8点钟上课,在宿舍里,她凌晨5点就必须起床,因为她至少要花3个小时梳妆打扮。

我很惊讶,问她:“为什么要花那么长的时间?普通女孩子化妆一般在一个小时之内就可以完成的啊。”

小璇说,她对自己的妆容要求特别严格,稍有一点瑕疵就接受不了。比如,眼影化得左右不均匀、高光打得不够好,她就会把妆容全部卸掉,彻底清洁面部,再次上妆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图片来源于电影《黑天鹅》

小璇长得其实很好看,但她对自己的外貌非常不自信,尤其讨厌自己的鼻子。每次照镜子时,她都刻意不去看自己的鼻子,要靠化妆反复遮掩鼻子的不足,心里才有安全感。

小璇对自己的穿着也很讲究。每天早晨她都会隆重其事地搭配造型,恨不得把衣柜的衣物都翻出来看一遍。这又要花去很多时间,偶尔搭配得不如意,她一整天都会情绪低落,不愿意出门。

我问她,有没有尝试过提前一天晚上搭配好衣服?但她回答:“穿着搭配是要看心情的。我每天早上起床的心情与前一天晚上都不一样,怎么能提前搭配好呢?”

我又问:“那能不能多穿一些套装衣服,减少搭配的精力和时间呢?”

她却说:“这样还有什么意思?”

小璇对外貌、化妆和衣服的搭配真是到了极其偏执的地步。如果用认知行为疗法入手,估计效果微乎其微,这背后肯定有相关的重大创伤。

总之,因为上述种种原因,小璇每天早晨是宿舍里第一个起床的人,但又是最后一个离开宿舍的人。她经常迟到,有时因为眼看迟到得太久了,怕被老师责骂和同学嘲笑,她干脆不去上课,甚至一整天都不踏出宿舍一步。

而且,就算出了门,只要有人对小璇的妆容作出一点点评价,哪怕只是不经意一句话,她就受不了。

“一旦别人说我粉底没抹匀、眼影画重了之类的,我就忍不住拿出化妆镜不停地照,用很长的时间补妆。可是,我这样做,别人又会觉得很奇怪,有的人还笑话我。我就更加不敢出门了”。

小璇表现出典型的社交恐惧症症状,她意识到自己得病了。可小璇又没有勇气对老师和辅导员解释原因,但因为经常旷课,考勤记录非常差,老师和同学也一直对她的品行和学习态度有所误解。长期以往,小璇学业严重落后,期末考试经常挂科,现在有7门课面临补考。

但与此同时,小璇的学习障碍非常严重。自从出现情绪障碍以来,她记忆力极差,根本无法集中注意力看书,需补考的那几个科目她压根学不进去。

由于患病以来,经过药物治疗和系列心理咨询,效果不佳,她已经休学2年了,如果复学后补考再不通过,她就会被学校劝退,失去学籍,她的大学求学之路就会戛然而止,她的人生将遭受更大挫折,所以一家人都着急得不得了。

小璇还有一个心理特点:极度厌恶异性,完全无法与异性相处,对自己的父亲更是恨之入骨。小璇一想到更不用说看到父亲,就难以遏制内心的愤怒,会冲父亲大发脾气。父亲不得不搬出去住。她也容不得母亲在她面前提父亲,一提就翻脸。

这个才20岁的小姑娘,已经被疾病折磨得万念俱灰了。本该充满活力和色彩的青春,在小璇看来却消极悲观,一片灰暗:“我什么都不想做,每天就是混吃等死,耗日子!”

不过,在深入沟通之下,我发现她心里还是有康复动力,她其实非常渴望回学校正常上学。她也意识到自己不能过度在意外貌,希望纠正这种病态的心理,只是自己无法控制。她还希望唤醒自己对周遭事物的兴趣,重新找回行动力。

而且,处于对异性的排斥,那时她已经考虑过以后可能要找同性恋伴侣,虽然还希望够与异性正常地相处,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但对于家庭关系,小璇却显得非常无所谓,貌似很“佛系”。我问她:“难道你不希望改善与父母的关系吗?”

小璇耸耸肩,面无表情甚至有点冷笑地回答:“我已经无所谓了,就那样吧。”

看来她在成长过程中遭受过大量源于家庭的心理创伤,她内心对父母的负性情绪、尤其是对父亲的,已经达到了极为抗拒且麻木的地步。这肯定会给后续的家庭治疗带来很大难度。

“爱美”源于创伤

在前期的心理干预中,我们决定先对小璇过度“爱美”的病态心理进行处理。因为她出门前总要花大量时间化妆,经常迟到,严重影响到了心理干预的进行。

我们的医务部人员不断提醒小璇的妈妈要准时,妈妈自然就去催促女儿,最后母女俩总是大吵一架,到达我们机构时两人都黑着脸,闹得很不愉快。

对妆容特别在乎的人,往往都是源于内心的不自信,尤其是对自己外貌、外形的不自信。这个道理很多人都懂。

可是,小璇长得并不丑,甚至可以说是漂亮,很有气质。那她为什么对自己的外貌这么不自信,病态地追求妆容上的修饰呢?

在进行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修复(TPMIH)时,催眠治疗师Lucy发现她的自卑后面有大量的叠加性心理创伤,最早可追溯到小学。

小璇上小学三年级时,班里有一对长得很漂亮的双胞胎姐妹,打扮得时尚新潮。可这对双胞胎对小璇很不友善,总是嘲笑她。

“为什么你每天都穿得这么土呢?你爸妈是不是不给你买衣服?其实有时候你的衣服还挺好看的,但为什么穿在你身上就那么丑呢?搭配上发卡和鞋子就更丑了!”在深度催眠下,小璇想起这对双胞胎姐妹总是这样揶揄她。

小璇当时非常郁闷。她曾经让妈妈给自己买好看的发饰,希望打扮得漂亮一些,找回自信。但爸爸发现后,不分青红皂白就骂她不用心学习,只会打扮,还把整盒头饰都倒到了垃圾桶。

在这样的双重打击下,小璇的心里埋下了对自己外貌感到严重自卑的种子。她不甘心,暗暗发誓:我一定要将衣服搭配好,一定不能让别人觉得我不好看。

到了初中,小璇终于摆脱了那对双胞胎姐妹的挖苦,但新的问题出现了——长痘痘。

小璇说自己是天生的“痘痘肌”,进入青春期后脸上的痘痘此起彼伏,皮肤红肿不平,她很烦躁。妈妈非但没有安慰她,还语带讥讽地说:“哎呀,你怎么那么多痘痘,我年轻的时候和你可不一样,从不长痘痘,皮肤要多好有多好!”

小璇非常讨厌妈妈的话,更讨厌自己脸上的痘痘,控制不住想把痘痘抠掉,总是一边写作业,一边用手抠痘痘。可是妈妈又训她:“你长痘痘是因为体内有毒素,你还敢用手抠,手上也沾有毒素,越抠越严重!”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小璇妈妈一语成谶。到了高中,小璇的额头、脸颊、鼻子满满都是青春痘。与她同桌的女生的皮肤却白皙细腻,天生“牛奶肌”。

小璇说,她每天看着同桌白得透亮的皮肤,再看看镜子里的自己,黝黑的皮肤上满是青春痘,这强烈的对比让她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

高中三年,关于青春痘的打击接踵而至。有一次上体育课,同学们三五成群在操场上聊天。突然,小璇听到后面有两三个女生在讨论,“你看前面那个小璇,脸上长了好多痘痘呀!”

小璇非常尴尬。从那以后,她特别害怕别人看自己的脸,总觉得人家是在盯着自己的痘痘看。

还有一次,小璇放学后与另一名男生负责清洁卫生。这位男生脸上也有不少痘痘,他一看小璇的比他还多,就忍不住开了个玩笑:“小璇啊,我以为我就够惨的了,但你脸上的痘痘怎么比我还严重啊?”

小璇一声不吭,低着头继续扫地,内心受到了巨大的伤害。从那以后,她更加不愿被人看到自己的脸了。

妈妈也意识到皮肤问题给女儿带来了困扰,她带着小璇找医生接受了祛痘治疗,痘痘终于越来越少了。但小璇的内心已经千疮百孔了,即使脸上没有一颗痘痘,她也不情愿别人看到她素颜的脸。

上大一的时候,小璇接触了化妆。她在网上认识了一位同龄女孩,两个人私下见面成了朋友。第一次见面时,小璇觉得对方的妆容很精致,很好看。

这个女孩发现小璇没有化妆,惊讶地问:“你为什么不化妆啊,那多土呀!”她还给小璇送了睫毛膏、口红等化妆品。小璇发现自己化妆之后确实好看了很多,不过,那时她对化妆还没有到达着魔的地步。

小璇平时很喜欢用手机摄影,她把自己拍摄的作品放在网络社交平台,集聚了不少粉丝。有一次,她跟一名闺蜜吃饭,两个人聊得开心,玩起自拍。小璇把合照发到网络上,没想到很多粉丝留言夸她的闺蜜长得好看。

小璇觉得纳闷,闺蜜明明长得没有自己好看,怎么大家都夸她不夸自己呢?

她想了半天才发现,合照的时候闺蜜化了妆,而她没有!她心里马上响起了之前送她化妆品的那位女孩的声音:不化妆,多土啊!

从那时开始,小璇萌发了一个扭曲的认知——不化妆是不好看的!

小璇开始拼命学化妆。但作为新手,难免会出些状况,眉毛画太浓了、底妆浮粉等等。有一次小璇与大学同学聚餐,有位女生盯着小璇的眉毛良久,忍不住哈哈大笑:“你怎么把眉毛画得跟蜡笔小新一样啊?”其他同学也一起大笑起来。

小璇羞愧难当,她一直认为自己化妆后还挺好看的,没想到被这么多人嘲笑,她好不容易建立的自信瞬间崩塌了。

她又开始不停地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一定是自己的化妆技术不够好,化妆不够仔细,只要每次化妆都做到完美无暇,就再也不会被瞧不起了!

当然,小璇还经历了很多与妆容的相关创伤,在此不一一分享了。这些心理创伤不断叠加,小璇对外貌的追求越来越极端,而且表现为多个方面:化妆的,衣物搭配的,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下不愿意被直视脸部的……

针对因外貌引发的情绪障碍,Lucy给小璇做了很多次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修复(TPMIH),不但精准化修复了相关的创伤,还纠正了小璇对外貌的深层次错误认知。相关创伤较多,这个过程花了不少时间。

后来,小璇对于化妆的态度有了明显的变化。她的妈妈告诉我们,女儿用在化妆和选衣服上时间大幅度缩短,不到半个小时就能准备好并出门,自信心也恢复了不少!我们也感到高兴,终于不用担心她总是迟到了!

拒绝与父亲和解

不过,小璇的妈妈很快又愁眉苦脸了。

她说,原本女儿只是仇视爸爸,但对她是比较亲密的。尤其是患病后,小璇对妈妈的关系更加亲密了,甚至是依赖的,认为只有她才可以理解自己。

后来在朋友的介绍下,她带小璇去接受一名精神分析师的心理咨询。结果女儿对自己的态度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充满了敌意,之前母女间的亲密荡然无存!

在等待我们心理干预期间,小璇在家有过几次情绪大爆发,几乎把家里的东西全砸了,还对爸爸、妈妈拳打脚踢。幸好妈妈经过我们的面诊,知道女儿的失控是因为心理创伤被激活了,所以没有把她紧急送院。

否则在那种状态下,小璇极有可能被诊断为双相障碍,甚至要接受保护性约束或改良电休克治疗(MECT)。

我告诉小璇的妈妈,很有可能是那名精神分析师引导不当,导致小璇把自己患病的原因都归咎到父母身上。这就是为什么我不建议青少年患者选择精神分析的主要原因。

两人在广州接受心理干预期间,同住一个酒店房间,朝夕相对,母女间的火药味就更浓了。有时,妈妈劝她少玩点手机,小璇就非常烦躁,两人一言不合就吵架。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何主任,我真的很难跟她相处,我们两个都很痛苦,麻烦您处理一下她和我的关系吧!我都快崩溃了!”小璇妈妈几乎是央求道。

小璇也想急切处理与妈妈的关系,因为两人频繁的争吵确实影响到了她的情绪和康复,她对妈妈也有很多不满。所以,处理她与妈妈相关的叠加性创伤时,进度非常顺利,小璇对妈妈的厌烦很快就减轻了。

可是,当我们和她的妈妈希望继续处理小璇和爸爸的关系时,她一口回绝。当时,小璇完全听不得妈妈提起爸爸,否则就暴怒。她爸爸的态度也比较消极,“惹不起但躲得起”,他长期在外头住,有家不敢归。

小璇发现爸爸躲着自己,更加生气了,“他对我造成那么多伤害,把我害成了这个样子,现在他倒好,一个人在外逍遥自在,不管我了!”

总之,小璇对父亲极度抵触,不愿见面;又对他的逃避态度非常气愤,拒绝修复与父亲的关系。她希望我们跳过她与父亲的关系问题,直接处理学习障碍,态度非常坚决。

从心理干预策略和预防复发的角度上看,我们不建议这么做。因为她对父亲的仇视和抵触不是一个独立的问题,而是已经影响到她与其它异性的正常相处。

有男孩子追她,她怀疑别人是逢场作戏;有合得来的男性朋友,她又怀疑别人的善意是伪装的。总之,她在现实中与异性相处时,特别提心吊胆,特别不自在。她甚至做好了以后要找同性伴侣的心理准备。

所以,如果她和父亲的关系问题再不处理,她对男性的偏执态度可能会愈演愈烈。这不但会对性取向产生重大影响,可能会发展成同性恋;还可能让她在人际交往中屡屡受挫,影响社会功能。

那到底是什么令小璇最后回心转意,愿意处理她与父亲的亲子关系呢?这要从她和我的一个小秘密说起。

小璇第二次接受我的心理干预时,就给我出了个难题。她说,因为玩游戏,她认识了一个男性网友,两人经常隔空交流,一起打游戏,非常投契。最近,这个男生向她表白,还约她线下见面。

她对这个男生有一定好感,但只限于网上交流。一想起以往与男性在现实中相处时的不愉快,她就胆怯了。她说,何医生,我很纠结,到底该不该去见他?

我一听,也很纠结。在原则上,心理治疗师和精神科医生对患者的恋爱问题不宜提供建设性意见。何况,她刚刚开始接受心理干预,而这个问题表面上来看,也与她就诊并接受治疗的精神心理障碍无关。可如果我在这个现实问题上,不能给她深入分析并提供有建设性意见,小璇对我的信任度很可能大打折扣。

而且小璇提出来,不管我的意见如何,这件事情绝对不能告知她的父母。

我更纠结了。显而易见,如果我按照小璇的要求去做,这其中隐藏着很大风险,但如果违背她的意愿告知其父母,那么信任关系的建立就需要花费很长时间,甚至导致信任关系遭到完全破坏。

我非常慎重地考虑了一下。小璇当时已经明显对异性有一定排斥了,甚至有往同性恋方向发展的苗头,根据我们的临床实践经验,我当然知道这来自于她遭受过的来自于异性的叠加性创伤,尤其是她的父亲。现在难得她对这名异性有好感,如果两人真的恋爱成功,她在恋爱中体验过与男性亲密相处的感觉,这会大大缓解她对异性的排斥,确定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性取向,对于她的康复而言,意义极其重大。相见相识的过程肯定有风险,但可控。

经过此番深入思考,我提供了我的建设性意见,她可以见这名异性的网友,但强调,最终选择权在她手里。我更反复分析并强调,一定要注意安全,做好相应的具体化的防范措施。

有了我的理解和支持,小璇非常开心。后来,她的妈妈发现女儿总是偷偷摸摸地出去,问我小璇是不是在谈恋爱。我既不能否认又不能承认,只说是她是跟朋友见面,我已经非常认真地叮嘱她要注意安全。幸好,她的妈妈很信任我,知道我对这件事有所了解,也就不太担心了。

后来,小璇跟这个男生接触后感觉不错,慢慢地两人就确定了恋爱关系。可是热恋期过去之后,两人总有争吵。我便抓住这个机会跟小璇解释,为什么她和父亲的关系一定要修复。

首先,我跟她讲了以往一个患者的经历,这个例子我在本周二的抑郁症文章里提过。点击回看:【抑郁症】孩子经历了创伤后,学习成绩突然下降!父母该如何帮孩子摆脱心里的刺?

那个患者在初中时被一名老师反复辱骂,她愤怒得从教学楼上跳了下去,这是导致她后来罹患抑郁症的重大创伤之一。但她当初接受心理干预时拒绝修复这个创伤,称“如果处理了这个创伤,我对老师的愤怒就没有了,就不会报复她了,那我这么多年受的罪不就白受了吗!”

后来我跟她解释,做创伤修复不是为了让她不去报复,而是消除这件事对她发生以来的负面影响,避免她因为情绪波动而不能学习。而且如果没有能力,怎么去报复?她仍然有报复的权利,但前提是不能伤害自己和家人。这个患者最后接受了创伤修复。

小璇听了这个例子之后不再激烈地反驳了。

我又跟她说:“在创伤修复后,你完全有权利跟爸爸老死不相往来,可爸爸对你造成的创伤已经影响到你和其它男性的相处了。如果不处理,你和男友肯定过得磕磕碰碰,说不定最后以分手告终。”

我看得出来,她并不愿意跟男友分开。

“等你与爸爸的创伤被修复以后,你恢复理性了,那你跟爸爸到底怎么相处,见不见面,原不原谅他,那是你的选择。还要看爸爸的反省和改正到不到位。但至少,我们不要让那些创伤影响到你自己的幸福选择!”我说。

小璇明白我这番话的意思,她点点头,终于同意处理与父亲的心理创伤了。小璇的爸爸到底对女儿造成了多大的伤害?他的错误教育观念从何而来?明天继续分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