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案例】“双相障碍”女孩治疗结束后,康复之路却一波三折,背后的根源是…
之所以说她背负着“家族魔咒”,是因为她的患病根源深刻地折射了其三代的原生家庭问题,十分有启发意义。
而且,虽然她受到了很多来自母亲和外婆的伤害,但内心仍非常孝顺、善良,还希望我们能帮助其母亲脱离痛苦。在面诊时,她的懂事一度让我和助理眼眶发红。
此前分享案例时,小英刚接受完我们机构的治疗,病情恢复得不错,整个人的精神面貌大有改善。可是,其回家后却多次出现病情波动。
这到底怎么回事?她最终如何迈过难关?
一代传一代的伤害
初次与小英见面的时候,她向我双手合十鞠躬,随后我才得知小英的外婆、妈妈是信佛的,因此她耳濡目染,也非常虔诚。
当时,小英坐得笔直,但躯体僵硬,眼睛也没有神采,表情呆滞,就像一个毫无生气的木偶。
小英的病情严重,症状较多,主要为社交障碍、学习障碍、莫名烦躁、胸闷、心慌、多次惊恐发作、害怕待在相对独立的空间,病情恶劣的时候还曾有过精神病性症状,出现过幻觉。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小英曾经去过多家权威的医院精神科就诊过,先后被诊断为抑郁症、社交恐惧症、双相情感障碍,甚至精神分裂症。吃过不少药,也做过心理咨询,但病情仍然没有改善。
后来,便辗转到本机构,经过详细问诊后便进入了治疗阶段,随着治疗的进行,我们发现小英的病情与她的原生家庭及校园经历有关。
关于小英的家庭背景,可从她外婆的那一代说起。
小英的外婆出身于大家族,但家道中落,外婆失去了求学机会。但外婆不向命运屈服,凭借自己的拼搏,开创了一番事业,甚至成为家族领袖。可是,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一直是她心中的遗憾。
故此,外婆对小英妈妈的学习要求非常严厉,总是在学习上不断给小英妈妈施压。但小英妈妈在高压之下高考却发挥失常了,没有考上大学。
高考失败后,小英妈妈不再求学,开始步入社会,遇到了小英的爸爸,两个人很快地便相爱结婚了。可她的婚姻并不美满,在她怀小英的时候,夫妻二人便感情破裂,离婚了。
高考失利和婚姻失败,这两大创伤让小英妈妈情绪崩溃,罹患精神心理障碍,出现了精神病性症状,被当时就诊的精神科医生诊断为精神分裂症。
经过常年的药物治疗,小英的妈妈虽然情绪仍然有波动,对小英经常责骂,但已经恢复了大部分的社会功能。她带小英来我们这里治疗时,还一直在服用药物维持治疗。
外婆强势而严厉、母亲情绪不稳和责骂、父爱的缺位令小英从小就没有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而外婆及妈妈还曾给她造成不少心理创伤。
小英小学的时候,有一次考试考得不好,外婆便直接拿文具砸了她的头,随后还打了她一顿。
另一方面,小英外婆和妈妈都是佛教的信徒,但信奉的方式也比较封建、迷信,比如从小英懂事时起,外婆和妈妈就告诉她,每个人身边都有一个“小人”,“小人”会记下我们生平做过的坏事,甚至脑子里的坏念头,等到我们死了以后再一起算账,如果坏事和坏念头太多了,我们就会下地狱!
这让小英一直非常胆怯、谨慎,总不断反省自己的行为和想法,一旦发现有不好念头就自责,认为自己罪孽深重。
在小英4、5岁的时候,外婆和妈妈还给她看所谓的“佛教碟片”:被打到“十八层地狱”的人受尽折磨,被拔舌、下油锅、石压等等。可想而知,对于一个幼儿来说,这些画面是多么恐怖!
甚至,后来小英罹患了严重的抑郁症后,家人还多次带她去找所谓的佛教“大师”驱邪。这位“大师”对小英说,她罪孽太多,被“狗熊精”和小英的一个自杀身亡的同学的鬼魂附身,还施加了一连串阴阳怪气的作法。这把年幼的小英吓得不轻,每去一次回来后,病情反而更加严重。
以上这些经历是小英患上抑郁症的重要原因,除外还有来自校园经历给她造成的创伤。
小英由于受妈妈和外婆的佛教教育的影响,小英言行举止与同龄人不太一样,思想也比同龄人成熟,因此在学校与同学总是格格不入,还经常遭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嘲笑和欺凌。
上幼儿园时,小英长得比较矮小,被老师当众起外号“豆芽菜”,还经常因为哭闹,被老师关在小黑屋里。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到了小学,小英经常被同学嘲笑,没有人愿意和她玩。上初中后,小英终于交到了一名朋友。她非常高兴,处处讨好对方,以此获得对方的认可。可是没过多久,她发现这位“好友”对她并不真心,经常在背后说她的坏话。
还有,初三的时候,小英因为犯了一些差错,数学老师在课堂上把她的书包扔在地板上,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大声训斥她,这件事给小英造成了很大的创伤。
这次应激事件后,小英的情绪濒临崩溃,逐渐浮现了重度抑郁症状,学习状态急速下降。她上课的时候经常趴在桌子上瑟瑟发抖,埋头痛哭,或者眼神呆滞。但老师和同学却不曾关心她,甚至说她是装出来的。
最后,小英的病情进一步恶化,彻底无法上学了,只好休学在家。
找到这些心理创伤事件后,我们利用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修复术(TPMIH)将其一一修复。治疗后期,小英的变化特别大,眼神里开始有了光芒,面庞红润,马尾辫高高绑起,精神利落,脸上总挂着的笑容,与治疗前判若两人。
看到小英病情好转,我倍感欣慰,治疗结束时,我还给小英留了我的联系方式,让她以后遇到挫折的时候都可以找我。小英也对我和心理治疗师Lucy表达了感激之情,临走的时候还精心挑选了一束鲜花送给治疗师Lucy。
紧急心理干预助她渡过3次难关
小英回去后,一开始病情很稳定,康复得还算顺利,还考上了一所中专技校。
在技校学习的时候,小英感觉身边的同学没有上进心,学习氛围差,老师的责任感低,融不入这样的学习环境中,便申请到新西兰留学,她妈妈也同意了。
随后,小英妈妈便联系上了我们,说小英情况很好,想要停药,我们也同意小英在病情稳定的前提下,可逐步撤药了。
但小英可能过于心急,把药一下子全停掉了,导致出现了失眠、头痛、焦虑烦躁等停药反应。不过,她非常坚强,知道这是停药反应,并努力地调整状态;一个月后,停药反应逐渐消失,情绪恢复平稳。
不过,再次重申,虽然小英停药方式未导致严重后果,但广大患者、家属绝不能效仿。每个患者的个体反应不同,停药反应轻重不同,骤然停药的风险很大;如果停药反应严重,可令病情迅速恶化,到头来可能要吃更多的药,治疗更棘手。
大约第一次治疗结束3个月后,小英妈妈突然非常焦虑地联系我们,称小英出现了较大的病情波动,“好像复发了”,她希望我们实施紧急心理干预。
在与小英和妈妈深入沟通以后,我们发现了病情反复主要的原因:在减药过程中,小英情绪波动,作息时间也有些颠倒。但是其妈妈不理解,还把外婆施加给自己的压力传递给小英,多次对小英责骂。
在停药反应消失后,其妈妈还多次与小英发生冲突,屡屡形成创伤。不断累积下,小英便再次出现了创伤后应激反应的症状。
上文提及,小英妈妈年轻时遭受一连串打击,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但实际上,我认为小英的妈妈并不是真正的精神分裂症,而是抑郁症伴精神病性症状,也符合我们提出的新诊断——创伤后应激反应失调(PTSRD)。
换言之,小英的妈妈本身就是个精神心理障碍患者,在生活中难免经常会出现灾难化思维并出现明显地情绪波动,对小英责骂,不断地对小英造成创伤。
我们觉得需要紧急心理干预,于是同意小英妈妈和外婆带着小英过来再次接受治疗。
小英来了之后,虽然有些闷闷不乐,但总体上积极乐观,与她初次就诊时相比完全变了一个人。
很快,治疗师Lucy在深度催眠下对小英新形成的心理创伤进行了紧急修复,小英变得更加积极乐观,与妈妈的关系迅速恢复。
与此同时,我对于妈妈和外婆进行了心理干预。我非常严肃地指出,妈妈的情绪不稳定和责骂给孩子带来了新的创伤,必须改变这种状态!
因为,在孩子康复的过程中,需要建立一个有利于她康复的家庭环境并给予积极引导,这样,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经历和体验,孩子越挫越勇的性格才会更牢固。
我还提出,如果要让小英的康复更加顺利,妈妈也需要接受深度催眠下创伤修复治疗。她真正康复后,才能让家庭关系真正和谐。
对此,小英的妈妈和外婆非常认同,但因为我们治疗位非常紧张,妈妈接受治疗不现实,妈妈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继续调整状态。后来,妈妈和外婆就带着小英回家了,我心里还是有些忐忑不安。
又过了1个月,我的担心成为了现实:妈妈再次反馈,小英的病情再次出现明显波动。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与小英进行了交流,发现原来小英的妈妈及外婆并没有完全按照我们的建议进行深刻的反省及提升。尤其是妈妈,对于小英的某些行为不满意时,还会控制不住地责骂小英。
而小英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总是忍让,会与妈妈发生争执甚至互相指责,妈妈无法接受小英对她这种态度,认为小英总是指责不孝顺,导致冲突更加剧烈。
我理解小英,实际上,她在接受我们的治疗后,已经懂得不能像以前一样面对压力一味地压抑自己。但是,因为妈妈的精神心理障碍未康复,母女俩尚未建立起真正有效的理性沟通模式。所以,但小英产生负性情绪后,就发泄出来了,多次与母亲及外婆发生冲突。
小英妈妈十分担忧,想让小英重新回来接受治疗。而我明确表示,若要小英回来治疗,那么她的妈妈也必须接受治疗,否则后续将给孩子继续造成伤害,必须要解决根源问题。
妈妈深刻反省并下定决心,表示如果能够有机会过来接受治疗,她与小英外婆的创伤都希望得以修复。另外,我也提醒妈妈,因为她不断地给小英带来伤害,必要时应适当地隔离。
因为我们的治疗位非常紧张,小英短时间内无法再次接受治疗。我们非常繁忙,小英妈妈后续没有再联系我们。我心里总是惦记这件事情,因为妈妈提到,小英希望能够今年10月份去国外读书。
5个月后,我突然收到了小英妈妈的信息。令我意外,她真的与女儿隔离了!小英的舅舅为小英在宾馆租了一间房,让她暂时与妈妈和外婆分开住,完全自立。
更令人开心的是,小英恢复地很好,并且已经成功拿到了新西兰学校的入学通知书!正在做留学前的准备工作。我由衷为小英感到开心!
小英妈妈给我发来了“好消息”,我由衷为她们开心
给患者父母的启示
目前,小英已经治疗结束一年多了,几经波折后,目前康复十分良好。她的治疗经历带给我们不少新的启发。
我们接诊的患者当中,也有不少患者父母与小英的妈妈一样,其本身也是精神心理障碍患者的。如果这样的父母不接受治疗,不积极地改变和提升,即使孩子暂时病情缓解,后续也可能会继续受到父母的伤害,病情波动,甚至复发。
因此,对于这样的家庭,我们要求必须接受家庭治疗,而且相应加强对父母的治疗时间和强度。
另外,患者接受了深度催眠下的病理性记忆修复治疗后,是需要时间进行沉淀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患者感悟的提升,病情会康复得越来越好。
在这个沉淀的期间,如果周围环境是良性的,患者便容易形成新的、积极的记忆并巩固下来,治疗效果会更好。反之,如果周围环境是不良的,患者便会形成不良的记忆巩固下来,治疗结果将受到影响。
小英在治疗结束的沉淀期间,一开始随妈妈生活,容易受到不良影响,当时她的康复环境是不良的。而离开妈妈独立生活后,一定程度上隔离了伤害,病情便慢慢稳定下来。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下个月,小英就要去新西兰求学了,但未来不可能一帆风顺,她可能会遇到很多挫折、压力。小英妈妈和外婆暂时也不需要接受深度心理干预了,但是,妈妈没有真正康复,还是有隐患。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我让小英保持与我们的联系,必要时可求助,我们在她康复过程中,可以成为她强而有力的、社会支持体系的一部分;甚至成为她的精神支柱,部分的理想父亲的角色!
在她遇到难题时,我希望能及时为她指点迷津,必要时进行紧急的电话心理干预,帮助她度过每一个坎,引导她在实践中塑造出牢固的越挫越勇的性格,这对她的最终康复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我相信,终有一天,当她真正拥有了能力和自信时,内心强大起来后,即使妈妈仍然没有康复,但是小英会更加理解包容妈妈、外婆,可以回到家庭与妈妈和外婆友好相处了。
最后,希望小英留学顺利,心身健康成长,也希望小英的案例能给广大患者及家属,尤其是本身也罹患精神心理障碍的患者父母带来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