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深度催眠适宜哪些患者?疗效有多久?有哪些风险?

现梳理一些家属、患者对我们的深度催眠技术的常见疑问,并一一进行解答。

催眠治疗过程中,需要用药吗?

通常情况下是不用任何药物的,只是通过语言引导患者进入催眠状态。我虽然是麻醉医生出身,但是在临床催眠治疗中,并不使用麻醉药物,大家尽可以放心。

虽然,在催眠治疗的发展历程中,曾经有临床医生将静脉麻醉药物应用于患者,然后进行麻醉下精神分析,但是我们认为,如果有较高的催眠引导水平,根本不需要药物,反而效果更好。因为没有麻醉药物的影响,在潜意识层面处理创伤后,与意识水平的认知整合将更加容易,效果更稳定。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过,有的患者因为焦虑状态而难以进入催眠状态时,又非常迫切希望接受催眠治疗,那么在征得家属和患者本人同意后,我们可能会让患者服用少量的镇静药物。

但这种情况非常少,而且一定是要在精神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催眠需不需要动刀呢?

催眠是一种心理干预技术,不是在大脑上进行手术,所以完全不需要动刀的。

至于有患者家属称我们的深度催眠下创伤修复技术是在灵魂上动刀,那是一种非常形象地比喻,表达的是对这种技术高效化的高度认可。

催眠是在睡着的状态下进行的吗?

催眠治疗是将患者带到注意力高度集中状态,并不是睡着,患者是有意识的,知道所发生的一切。

而且,如果患者太劳累了,反而不太适宜做催眠,因为放松后很容易进入睡眠状态。所以,我们一般建议患者在精力充沛的情况下接受催眠治疗。

当然如果真的在催眠过程中睡着了,我们会把患者唤醒,必要时重新进入催眠状态。

催眠是不是会控制人?会不会植入患者不愿意接受的观念?

这绝对是误解。

我们的催眠技术可以释放患者的病理性情绪,纠正错误认知,建立积极的、健康的条件反射;在消除心瘾的时候,甚至可以修改部分的记忆,让患者对过去的成瘾行为印象比较模糊。

可是,这并不代表能控制人,能让他们做不愿意做的事。

事实上,治疗师必须在催眠治疗前先与患者达成一致,得到他们的许可和信任,患者心甘情愿、主动配合,催眠才会有效。

而且,在上一篇文章关于催眠脑科学机理的解读中,我们已经提到,其实催眠是绕过了患者的批判性意识进入选择性思维的状态,即弱化了系统2,进入了系统1。如果患者听到不愿意接受暗示的观点时,他会马上从系统1出来,进入系统2,催眠深度会马上变浅,甚至恢复正常的意识水平。

所以,在催眠状态下,不必担心会接受自己不愿意接受的观念。

举个例子,我们可以利用深度催眠下的条件反射重建技术处理学习障碍,让他们一学习就感到兴奋、愉快,提高效率。

可是,如果患者没有学习动力,不愿意配合,或者对我们不信任;哪怕他们表面上乖乖地躺在催眠床上,闭上眼睛,但脑子里根本不按照引导语来运作的话,这样的催眠是几乎没有效果的,甚至根本无法进入催眠状态。

所以,从这个角度也说明,催眠固然是心理治疗的利器,但在催眠之前还要经过一番深入沟通,建立信任,让患者了解疾病的本质、催眠的原理作用,强化患者的配合度等等。这就是我在以前提到的、在治疗前期必须进行的认知治疗。

催眠是否存在副作用和风险?

临床催眠治疗中,一般来说,催眠状态下的简单暗示,是非常安全的,没有风险,也没有副作用。但是,如果利用催眠尤其是深度催眠进行创伤修复时,如果处理不当,确实是有风险的。

我曾经治疗过一个从国外留学归来的患者,他被权威的精神科机构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因为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母亲带他去找上海某著名心理专家进行心理治疗。

患者根据自己的病情以及看过的许多心理学书籍,判断自己是创伤导致的精神心理障碍,对这位专家提出,想尝试一下催眠治疗。但那位专家坚决拒绝,并告诉他,自己以前曾经为另一位来访者做催眠治疗的时候,触碰到对方一个巨大的心理创伤;由于缺乏经验,这位专家没能妥善地、紧急地作出处理,导致这名来访者情绪崩溃,被紧急送往精神病院。

“所以,那个专家说,他发誓从此再也不触碰催眠这门技术了。”

我相信这位专家的经历是真的。

在深度催眠下,患者的潜意识是开放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大脑记忆的提取和存储的效率非常高,这是找到并修复创伤的良好契机。

而当回到创伤情景的时候,绝大部分患者会重现强烈的负性情绪体验、错误扭曲认知和身体感受以及当时的环境刺激等。

如果经验丰富,方法得当,催眠师可以快速释放负性情绪、修复认知,消除不适的躯体感受等,从而高效地修复这个创伤;可如果处理不当,就反而强化了患者的创伤,造成二次伤害。

打个比喻,创伤就像腹腔内的一颗毒瘤,腹腔打开后,如果切得对,毒瘤就被摘除了;如果下刀有误,很可能会导致大出血,肿瘤扩散,病情更加严重。

我们在为个别患者进行深度催眠下的创伤修复时,也遇到过紧急情况:有的在治疗过程中几次惊恐发作,还有一个男孩把催眠师Lucy当成了当时那个伤害他的人,情绪爆发,向Lucy挥拳而来……

不过,Lucy经验丰富,对潜意识和创伤有独到的理解,她一一妥善处理,化解了这些危机。

所以做深度催眠下的创伤修复一定要慎之又慎,否则,不但病情可能变得更加复杂,患者后续或许再也不愿意接受创伤修复了。

既然存在风险,如何去控制风险?

降低风险需要具备几个条件

第一,治疗团队里面一定要有精神科医生。精神科医生对患者病情的把握和判断比较全面,能够比较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精神状态和风险。

而且,精神科医生拥有处方权,在催眠治疗之前和治疗早期,可以借助药物稳定患者的情绪,降低了患者情绪失控的风险。

当催眠创伤修复的疗效显现了,团队中也需要精神科医生为患者作药物调整,逐步减药。

总之,这个精神科医生不但要有临床用药经验,也要对创伤修复等心理干预有深入理解,才能从给整体上安全把控治疗进度。

第二,在催眠治疗前做好充分的沟通。治疗师必须向患者说明该如何配合治疗师进行创伤修复,也会向家属说明,治疗后应如何更好地陪护患者。这也都能降低风险。

第三,处理创伤的时候先易后难。先处理比较简单的创伤,让患者逐渐适应催眠治疗的过程和感觉;治疗师也能通过这个过程找准患者的特点,双方越来越熟悉,配合度和信任度都能逐渐升高,等到后期处理较大创伤的时候,风险就低得多了。

而且,较重大的心理创伤可能难以通过一次催眠治疗完全修复,或会分开几次进行。在这个过程中患者的情绪可能会波动,甚至看起来比之前更糟糕。等到整个创伤修复完毕了,症状便大有改善了。

第四,治疗师必须具备丰富的经验。每个人的创伤都不一样,在催眠状态下的表现也一样;有时,一些患者的表现甚至让他们自己都感到惊讶。所以,一般来说,治疗师的经验越丰富,应对能力越强,修复创伤的效果就越好,风险就越低。

第五,催眠师和精神科医生要密切沟通,又或者精神科医生本身也是经验丰富的治疗师,双方面保持良好的协调合作,将风险控制到最低。

深度催眠下的创伤修复的疗效能持续多久?

我们是在深度催眠下去做的,而且是精准地找准了根本性的创伤,高效地进行处理,效果是持久的。

可是,人是不断成长的,我们修复了患者以往的创伤,不代表他们以后就不会有新的创伤。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还要做深度催眠下的条件反射重建,塑造“高逆商”,家庭治疗,人生规划,三观纠正等环节,这些都是为了提高患者的抗压能力,积极面对以后的挫折,不容易形成创伤,甚至把患病的经历变得财富!

这在我此前分享的关于精神心理疾病复发的文章中,已进行过详细分析。(回看请点击: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到底会不会复发?

催眠下创伤修复主要适合哪些人群?

从理论上来讲,催眠是自我催眠,因此,适合于情绪稳定、配合度高的任何精神心理障碍患者。

但是在临床实践中,一般来说,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我们目前主要收治的是青少年精神心理障碍患者,尤其是配合度较高者,而且一般要求情绪相对稳定。常见的是在其他机构接受过药物治疗,正在服用精神科药物的青少年患者。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成年人虽然也适合,但往往由于扭曲的认知相对固化,配合度会较低,所以,一般情况下我们不考虑收治。

对于有偏执型甚至反社会型人格改变的青少年,我们收治的时候会更加谨慎。因为建立信任难度高,配合度低,除非是本人和家人对问题有深刻理解,对我们的信任度也非常高,我们才考虑收治。另外,对于家人疑虑较重者,我们目前一般情况下也不收治。

希望以上能解答读者们的困惑,增加对我们的深度催眠心理干预技术的认识。对于已经确定在我们机构进行治疗的家属和患者,更希望你们能详细阅读最近推送的两篇催眠相关文章,这将有助于治疗更顺利的开展。

如有进一步疑问,欢迎大家可以通过留言或发送消息告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