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毁岸坡的几类处治初定方法(四)

我国每年都会有大量的水毁工程产生,尤其是在水系发达的川西高原,雨季期间的河流多为暴涨暴落,河床纵坡降比大,河道弯曲变化大,属于典型的上游沟谷性河道。由于地质构造强烈,岸坡多有各种成因的堆积体构成,雨季时强烈的洪水冲刷每年都会造成大量的沿河公路水毁严重。
基于此,笔者通过一些代表性水毁岸坡案例的现场处治方案确定,分类对处治方案进行“以战代练”式的说明,供大家参考。
7、某岸坡外侧设置高约8m的路堤挡墙进行支挡防护,其上部为高约4m的填方路堤。该段为河流顶冲段,在百年一遇洪水的作用下,砼挡墙下部基础淘蚀严重而出现长约50m的空腔,造成挡墙外倾和墙后路面下沉。

图7-1 病害段路基全貌

从现场看,外侧挡墙结构完好,但由于墙基埋深偏浅,造成河流在洪水时正面顶冲淘蚀墙基下部的卵石层,造成挡墙墙基出现空腔,导致下部地基承载力不足而使挡墙外移,从而使路面出现了一定的沉降。
基于此,可有现挡墙前部设置位于冲刷线以下的副墙,对后部的既有的路堤挡墙进行保护,并对空腔采用砼灌注,从而有效减小河水的冲刷和提高挡墙的承载力。
此外,考虑到该段河道宽度较大,且河水正面顶冲病害路基,故可以上游约20m的部位开始,每隔15m设置一道长7m,倾向下游约20°的中挑坝,从而进一步有效保护路基的安全。

图7-2 挡墙防护示意图

8、某岸坡外侧设置高约3m的路肩墙进行支挡防护,其下部为坡度约1:1.5左右的由碎石土和大孤石构成的自然斜坡,斜坡上植被较好,并多有直径约15cm的树木生长。在百年一遇洪水的作用下,大树呈向下游倾倒。而砼路肩墙整体下错并与路基呈脱开状,路基下部呈空腔状,但路面目前平整,没有明显的下沉。

图8-1 路肩墙整体下错约20cm

图8-2 岸坡下部的大树

从现场的大树来看,该岸坡长期稳定。目前虽然经历了百年一遇的洪水,但岸坡整体仍然稳定。故路肩墙下错另有原因。
从现场看到,该段为长下坡+线路超高段,降雨时路成汇水成股状流向路肩墙侧,并沿路肩墙下渗入墙基。长期的潜蚀作用导致墙基发生沉降导致与路基脱开。因此,本次病害与河水冲刷没有关系。
基于此,可在路肩部位设置高约10cm的拦水埂,将路面汇水引排至它处而防止对该段挡墙再次形成长期的潜蚀。
在此基础上,拆除现下错路肩墙后在该部位设置微型桩挡墙进行恢复。即利用一定长度的微型桩作为基础,有效提高承载力,也防止了由于挡墙设置需要对下伏较弱地层进行开挖,从而避免挡墙施工扰动公路安全。继而在微型桩上设置路肩墙对路基进行恢复。
当然,在微型桩挡墙施工期间,需对路基下部的空腔采用砼回填。
图8-3 挡墙防护示意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