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脉为何分寸、关、尺?(参与文末互动得福利)
小编导读
中医脉诊绝对算是中医学最具代表性的诊断手段,很多没学过中医的人都会非常好奇,为什么只用三根手指一摸,就能知道人体不同部位的健康状态呢?今天,小编就带大家跟随现代脉学大家许跃远教授学习一下,他对于脉象与人体血供之间关联的认识与解析。
中医认为,人体的气血盛衰是影响脉象的主要因素,并认为血是运行于脉道的水谷精微,气是推动血行的动力,泛指脏器的机能状态。研究脉象的寸、关、尺分属,我们发现与人体诸多脏器的血液供应区域存在着密切联系。
头、颈、胸、上肢及其所属各器官,其血液供应主要来源于主动脉弓的第一级分支,属于中医寸脉的感应分区。其中:
(1)头部的脉象信息在寸脉的远心端。
(2)颈部的脉象信息在寸脉的中部。
(3)胸腔其所含脏器的脉象信息在寸脉的最下部。
人体中腹部脏器,包括:肝、胆、胰、脾、胃、双侧肾脏、肾上腺、部分肠管(结肠的右曲、空肠、回肠、肠系膜)。它们的血液供应基本来源于腹主动脉的分支,并基本呈一个层面,相当于关脉的分属区域:
(1)肝、胆、脾胃的脉象信息在关脉的远心端。
(2)肾、胰腺、肠等脉气在关脉的近心端。
人体盆腔脏器和下肢血液供应由髂内、外动脉提供。它相当于一个层面。包括的脏器有膀胱、前列腺、输尿管、子宫、附件、结肠左曲及直肠、双下肢等,相当于双尺脉的感应区域。(见彩图1)
彩图2
来源:《许跃远现代脉学精华(一)》
既然人体的血液供应分为三个层面,那么触摸人体上下血管,它们的脉压一定是不一样的,血管内外的张力等因素也各不相同,这就产生了脉象上的差异。《内经》记载的“遍诊法”就是用手感应人体上下的血管,感应它们间的差异从而了解各脏器的气血变化,寸口脉法同样具有如此道理。就脉压来说,人的主动脉弓压力最高,中腹部动脉次之,髂动脉脉压较弱。中医把寸、关、尺脉气与人体的整体血液供应相对应。通过手触脉管的感觉来判断它们的改变是有一定道理的。医生候脉,将桡动脉分为远心端(寸脉)、近心端(尺脉)、二者之间(关脉),来感应人体主动脉分属(寸脉)、腹腔动脉分属(关脉)、髂动脉分属(尺脉),感应十八种脉象的异同,从而了解各分属器官的气血差异,即各脏器的功能状态,将起到触管(寸口脉)知病的作用。
就人体发育的先后来说,胚胎发育第四周,上肢开始向外延伸,此时人体的心脏、头、颈、胸各部已经发育。因而我们的寸脉感应区域(上肢芽的前端)为头颈胸部,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信息刻录。也就是说,接受主动脉弓血液供应器官的信息在胚胎发育第四周时就已经逐渐记录在寸脉上了(刻录的顺序应当相同于神经系统的发育顺序)。其次随着胚胎的发育,中腹部器官的脉气刻录在关脉,盆腔及下肢的脉气刻录在尺脉。这种刻录事实上是一种气血的共振。
心脏为动脉管的起始端。主动脉上的分支为第一分支,腹腔动脉为第二分支,髂动脉为第三分支。当第一分支所属脏器发生病变时,其脉晕的异常处会出现在脉流的前端,在脉道上感应其脉气也在前端,在寸口脉上感应则属寸部。第二分支所属脏器发生病变时,其脉气异常出现在脉流的中端,在脉道上感应其脉气在中端,寸口脉上感应则在关脉。同理第三分支疾病脏器的脉气异常点在尺脉。(见彩图2)
彩图2
来源:《许跃远现代脉学精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