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栖贤寺

栖贤寺又称观音洞,位于五台山南山寺北侧的栖贤谷口,距台怀镇约5公里。栖贤寺建造在悬崖上,从崖底的下院开始,凿石为阶,在凸出的石壁上盖有亭子和殿堂僧舍。下院正面建有5间殿堂,当中一间为穿堂,接着便是岩壁下的短窄石阶通道,通道中段,外侧凸起的岩石上建有六角亭,称为观音亭,亭檐下的横枋上有三幅画,表现的都是观音显示真容拯救受到歹徒和猛兽威胁的凡人。

栖贤寺中段傍岩壁筑7间殿堂僧舍。从小门入内,墙壁与石壁之间很贴近,院道不足1米。中间一段墙壁上画有十八罗汉,六位一组,均呈日常生活状,富有凡世情趣,通道终极,是山崖中腰的大岩洞和洞前的大殿。殿建3间,出檐翘扬。栖贤寺,殿内主供八臂十一面观音,观音面部着白、红、绿、蓝等色,表示种种变化的法像。两侧还供有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和喇嘛教祖师宗喀巴。殿后左侧有一小洞,传说这里是清康熙年间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避难静坐的地方。此外还有传说该寺中部岩畔的建筑是十三世达赖喇嘛的静坐所在。因此藏族佛教徒朝五台山,观音洞是必到之地。

按张僧鉴浔阳记云:姬周初,匡俗先生屡逃征聘,结庐此山,真人羽化于紫烟,弟子指山为庐岫。又按张密九江新旧录云:栖贤寺本在州南二十三里,齐永明七年,谘议张希之造,隋末始废。

洎唐宝历初,给事中李渤以庐宫是栖隐之所,遂舍旧宅,以建精蓝,奏置旧废寺额,仍请先归宗智常禅师以居焉。檀越处仁信之域,睹空王而发心;菩萨启圆顿之门,驭五乘而接物。绍远公之能事,皆唐代之伟人,当 其海众云臻,法幢峰立,如声召响,目击道存,应物随缘,薪尽火灭。法须有主,代不乏贤,谢山和尚闻法鼓销声,虑慧日长没,出彼林下,来此山中,而后照觉禅师再光祖席,佛岩大士继阐宗风。

今筠长老去来不住,彼我两亡,解龙济之髻珠,得清凉之心印,源本清而任挠,镜鉴物而忘疲,莲社叹三草将枯,密云不雨;黄屋念释门无主,百堵谁兴?眷彼名山,在乎宸断,应明诏者,其惟师欤!繇是虔奉纶言,遂成素志,遽辞丹阙,深入白云。

师乃乘般若舟,游一真性海,愍狂子病,灌一味醍醐,接引大心众生,俱入华藏世界,处群华而不自异,即烦恼以为菩提。宾至如初,栋桡毕葺,龙集辛酉,天子省方,千官扈从,万乘启行,大明升冲,六合皆照,东风扇律,四海维新,龙舟才舣于星湾,天步俄登于云岫。

心存亿兆,岂思石椁之坚牢?志在寰瀛,不问瑶池之远近。 瞰双崖而壁立,听惊湍而雷吼,桥横虹断,危若飞动,乃顾谓筠公曰:"吾爱天下生灵,视如己也,岂可使出尘之士,来往而履险乎?勿惮暂劳,须求永逸。"目顾颐使,规模立成,仍宣御库钱二十万,以充其费焉。既而云罕未移,勾陈尚驻,览布金之胜概,揖漱玉之清湍,茶烟袅而乳窦飘香,禅悦味而虚室生白,实释门之盛事,为信史之美谭。

折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