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总结】做UP主1376天,我终于成为了平庸的人 | 自由职业 | 内卷 | 灵魂伴侣 | 理想主义

2020年第65篇

1376天以前我注册了B站的账号,成为了一名UP主。那个时候,我刚从美国读完研究生毕业回国,然后就打定主意不用常规的方式踏入社会。因为我想成为与众不同的人,过与众不同的生活。
视频中,我是传播心理生活方式的店长,近四年的时间,分享了近300个视频。视频外呢,我是关注每位来访成长的咨询师。而不拍视频不做咨询的时候,我默默耕耘着一些靠我的理想主义,和我自己的腰包支撑的项目和计划。今天我会聊聊在今年年底终于落地的两个项目,花光了我这几年所有的积蓄,但却赚回了我消耗了很久的骄傲和意义感。这里先卖个关子。
年终总结
现在开始

目录

Part1  与众不同个鬼

Part2  局外人聊聊内卷

Part3  成为一个平庸的人

Part4  总要有人先湿鞋

音频版👇

视频版👇

文字版👇

 与众不同个鬼
1

实话实说,我过了至少3年所谓与众不同的生活。我从来没有老板给我发号施令,也没有糟心的同事给我上眼药,我要是拍视频拍累了,除了做咨询那一天不能停之外,我可以一个礼拜两个礼拜,甚至一个月不用工作。每天自然醒,做个早饭,然后溜个狗,就到中午了。

第一年我住在三里屯,最繁华的那个十字路口的一个角落里,过了马路就是喧嚣。我可以与世无争地看着热闹的人群,独自享受内心的安静,无聊了我也可以随时加入。我当时就感觉我何德何能,能有这么多自由的特权。我又做着喜欢的工作,和可爱的来访者探索人生,或者灵感来了做一期视频,跟可爱的粉丝分享,又不用担心没饭吃。

哦对了,当时除了稳定的咨询费,还和一个平台签了心理科普作者,随便写一写就有不少稿费 ,一个月少说有一万块。我写东西很快,半个小时一篇文章一点问题都没有。(小凡尔赛一下)

因为我当时还处在文艺青年,觉得自己的想法很重要,又有很多东西想要分享的年纪,而且那个时候做心理科普的人很少,所以稿费很好挣。后来大量的作者涌入,就给不了那么多了,所以我写了一年就没有再继续。

总之呢,回国的前几年我太自由了,自由到想给自己主动找些压力和焦虑。比如说频繁地搬家,第二年我就搬到望京,遛狗方便嘛。再后来我就搬到海淀,离我工作室比较近,我现在呢,又搬到大亦庄了,反正就是主动寻求不消停的一个状态。估计呀,我把北京的项目落地了之后,也许会跑到南方的某个城市,再创造一种生活。

折腾了这么久呢,我也会在想,我到底在瞎折腾什么呢?我最近好像有一些答案。我发现我不断尝试新的东西,似乎是在逃避一个事实,那就是,无论你用多么与众不同的方式开始,你都会最终进入同样的游戏规则。

我一个人的时候,自己布置任务自己执行,好像和身边天天被老板骂的朋友们不一样,我感受不到他们的压力和焦虑。但随着我一件事一件事,也开始越做越深入,越来越多志同道合的人,加入到安慰记的团队中来,我就成了我助理的打工人。

因为一个人做事情的时候,如果没有对自己负责,其实不太会有愧疚感,歇就歇两天了,但是我现在要对别人负责了,稍微偷懒就挺愧疚的,刚毕业的小孩儿们,大老远地跑到北京来,和你一起创造理想,你怎么能休息呢?

所以我现在也是,有点微信消息提示音恐惧症。因为平时没人找我,如果有人找我,肯定是助理催我要做什么事儿了。现在我终于可以和朋友们,一起吐槽工作了,真是个非常讽刺的事情。

所以我现在吧,觉得没有必要追求与众不同什么的。就像我之前在一期视频里提到的那种状态,就做事就好了。我喜欢做咨询 ,一个个案一个个案积累,稳定的收入来源就有了,来访觉得你咨询做得好,自然会在身边朋友有需要的时候推荐你。我喜欢写文章,我就在知乎上开了个号就写了,一篇文章一篇文章地积累,那些到处找原创作者的平台编辑,自然就找到你了。有了稿费,赚就赚了,但它也随时会消失,没了就没了。而我还是会继续写,没人看没人回应没人给钱,也不能剥夺我写作的乐趣。

我在知乎的那个存在主义的专栏,我前段时间终于复更了,写完点了发布的时候真挺开心的,也没关注说点赞多少什么的。

我觉得这个就是做事的感觉吧,别太依赖外界的反馈,那种被别人评价支配的感觉,会吞噬你所有的动力。

局外人聊聊内卷
2

我到现在也不是特别理解内卷是什么意思,我就好好上网给自己科普了一下。知乎上有一个知友的回答特别好懂,ta是这么说的:看电影,为了获得更好的视野,一个人先站起来看了,被他挡住的人也不得不站起来,最后大家都不得不站起来看电影,只有第一排的人坐着。

玩游戏,为了更好地娱乐,一个人先充钱吊打别人去了,被他虐的人也不得不充钱,最后所有的人要么使劲充钱要么被吊打,只有管理员不用充钱还能吊打所有人。

追女生,为了更好地表示心意,一个男人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了,其他人不得不跟着钻石永久传,所有人都花了更多的钱,只有卖钻石的人赚了。

抢火车票,一个人先用抢票软件,逼得其他人也用抢票软件,因为票没有变多,最后大家都回到了起跑线,但是开发抢票软件的人赚了。

孩子上学,一个孩子上辅导班,逼得大家都去上辅导班,最后排名还是没变,但开辅导班的人赚了。

本来大家都是工作8小时,有人开始加班 ,最后逼得所有人都加班,所有人挣得还是那点钱,但是老板的3系换5系了。

内卷是啥,就是大家都损失了,只有一小撮人赚了。那一小撮人赚的原因,很可能只是买了第一排的电影票而已,但他们不这么讲,而是会告诉你,你没坐第一排的原因是因为你不够努力,我是努力才坐到第一排的。久而久之,大家就会忘了,假如没人站起来,看电影最好的位置其实是在中间。

一直以来吧 ,我觉得内卷和我没什么关系,因为我以为,我只要做到不屈服于主流价值观的压力,同时我不会让安慰记一起工作的小伙伴被内卷,我就能幸免于难。但是我忽略了当风浪太大的时候,你是会被动地卷入你不想参与的竞争的

2020、2019以前,B站真正用YouTuber的方式做心理内容的up主只有我一个,但是去年年底呢和今年一年,涌入了大量的心理内容的up主,大部分都在频繁地输出热点话题,涨粉速度非常快。我当时的感觉,就跟这位知友的比喻特别像,我本来好好坐着欣赏电影呢,突然前排的人都站起来了。

这个时候我就面临一个选择,我要不要也站起来,把后面的人也挡严实了呢?我最终坚持了一年也没站起来,虽然坐着很难受哈,但是我真的不知道为什么要站起来,像别人把我挡住一样,再把别人挡住。

我也不是说排斥热点话题哈,我的计划呢,是把我想聊的一些话题都聊完了之后,再好好研究一下这个热点话题怎么用视频的方式来呈现,就是觉得现在还不是时候,不想太早地把心理学沦为蹭热点的工具。

我觉得现在自媒体的问题在于,别人做一个什么东西火了,就一定要跟风,导致很多账号做出来的东西是极为相似的,乍一看,以为是一个人做的。我在B站和YouTube其实关注了很多很棒的账号,都是那种,不断地打磨自己想做东西的那种类型。

虽然涨粉速度很慢,但是我会觉得,这样的内容在时间上,留下的痕迹是有价值的,比如说,我很喜欢讲那个电影拉片类的内容。关注了一个叫「拉片实验室」的UP,他每次都精心挑选电影内容,把一个电影中的巧思娓娓道来,没有讨好观众,就是那么安安静静地讲。

我不是说所有的号都要这样,而是我希望,不同类型的多元内容和形式,都有自己独自美丽的方式,每一类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精神角落,和可以指引自己方向的榜样。我应对内卷的方式就是:只要我自己坚持的这种方式,能一直活下去,死不了,我就可以不放弃,只要我选择的信念,有哪怕一个可以参考的榜样,我就不用不安和焦虑。

我一直很喜欢导演伍迪艾伦和诺兰,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一直传递着这种不一样的可能性,让我安心。

伍迪艾伦的电影多次被奥斯卡提名,很多作品获奖,他一次也没去过,他的解释是,如果我有一次,接受了你用这样的方式肯定我,那我就要接受之后无数次,你用这样的方式否定我。他在其他每一个领域都是如此,他人生有三件事情,是一直用做事的心态来做的:一个是standup comedy,第二个是单簧管,然后就是电影。

他做单口的那段时间,就是想到有意思的话就写下来,没有纸就写餐巾纸上,然后喜欢的乐器呢,就一直练,得空就练。拍电影的间隙,也带着那个单簧管在那练,包括拍电影这本身也是,出去玩就带着打字机,然后在宾馆里,有了灵感就打出了几页。

他好像漫无目的地屏蔽所有评价,在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但却又那么坚定和坚持,这也是我想追求的一种做事的心态。

我不是一个标准的文艺青年哈,只看小众文艺电影那种,奥斯卡的爽片我也是看的,只是我希望创造自己定义并且愿意坚持的人,可以多一些,不是只有一种方式,而是可以有很多方式,去过我们的人生。

我希望奥斯卡存在,但是我也期待能够有更多的伍迪艾伦,当然,有一个我就已经很满足了,我还有俩,诺兰的新片《信条》,看得我晕死了,生理上会晕车的那种晕,我虽然是粉丝,但是我不会说这个片子,我看懂了以及认为是很好的电影。我只是很欣赏诺兰,一直在坚持下部作品中,我要尝试更新的东西的那种态度,也许他这部电影是某种主流定义的失败。

但是为什么一定要按照主流定义做事呢,不是说我们要像愤青一样,就是故意不按常理出牌哈,而是当你选择一件事情的时候,你不是因为大家都在做而去做,而是因为你想做才去做,也许最后做的事儿是一样的,可动机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在内卷这个漩涡当中呢,我觉得最需要保持清醒的就是,你是不是真的有做一件事情的理由,就比如说,在电影院站起来这件事情,大家为了看清楚电影,都站起来了。但从站起来那一瞬间开始,动机就变了。变成不能被别人落下,别人有的我也要有。而我在电影里,其实是为了来看电影儿,只是想要放松一下神经,这个最初的动机,早就被遗忘了。

我做安慰记的初衷呢,其实是为了给大家,提供一个精神喘息的角落,很多热点,它都是用引发焦虑的方式来输出的,那如果我忘了初衷,为了涨粉 ,疯狂输出引发焦虑的热点,那真的非常讽刺了。而且我不明白为什么要干这件事情,就很没有道理,别人愿意站着,Ta就站着就好了,那如果我能在夹缝当中 ,还是能看到电影画面的,那我就继续看呗。

如果人挤人 ,就是真的什么都看不到了,那我就跟旁边一个两个可能还坐着的人,我们聊聊天。如果真的有一天,所有的人都站起来了,那我就坐着看热闹吧,看人生这出电影。

 成为一个平庸的人
3

我今年一直挺焦虑的,因为按照我自己做事情的方式,想要看到结果,会很慢很慢,甚至可能就被淘汰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可是我要因此就妥协么,我感觉犯不着也不至于。

就有一个著名的1000粉丝理论,是美国的一个杂志主编,也是一个作家凯文凯利提出的。他说,只要你做的事情,有1000个真正支持你的人,你就不用担心你的生活。

这两天知识区不是有一个评选在投票嘛,我写文案的时候已经700多票了,这个票还挺宝贵的,因为每个人只能投一个up主嘛,我就在想哈,这么多人都one pick了安慰记,这不就够了嘛。顺便拉个票,还不知道这个投票的糖丸儿,赶紧去投票。最后一天,咱们冲刺一下。

现在粉丝有17万了,也许有很多人,来来去去走走停停,未必会永远留下,但是这17万中,我真的觉得有1000个人就够了呀。如果我因为不按主流的规则做事,而无法取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我就会成为一个平庸的人了。

这样也没关系嘛,我想了一下 ,我认真想了一下,真的没关系,而且当我这么想的时候,那我只要接受,我有可能就这样平庸下去了,但是我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了,我的内心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平静。

我感觉我更有动力,去计划2021年的想法和野心了。这里呢跟大家稍微透露一下明年的计划,我呢,会以导演的身份推出幕后,可能会保留一个视频的出境吧,但是其他栏目,比如说读书啦,明年新增的栏目啦,我会从粉丝里面招募可爱的主持人,我们一起来创造安慰记的世界。

第一波招募的消息呢,很快就会放出,大家记得关注。我希望安慰记可以越来越热闹,给大家提供更多坐着看电影的机会,以及结识更多灵魂相投的伙伴。

 总要有人先湿鞋
4

最后我来说一下,今年马上要落地的这两个项目吧,一个是我和朋友做的,用心理学的匹配方法,找灵魂伴侣的这个小程序。单身的糖丸儿们注意了,这真的是发福利了哈。

之前很多粉丝会在我那些亲密关系主题的视频里边留言就说,我单身用不上这些知识,求出怎么找到伴侣的视频。我就想说呢,这个事儿真的已经不是知识范畴了,这就得直接上手去找,于是就有了这个项目。那有消息呢,我会跟大家来分享比较具体的一些这个项目的进度。

那第二个项目呢,是我重点想说一下的。因为这个是我从创业开始就筹备到现在的,整整五年的时间过去了,这个梦想要落地了。

我特别特别特别地兴奋,我一直在默默努力地做这样一件事情,我在美国学习的时候,就一直特别羡慕,心理咨询师在国外是一个正经的工作,是很多人在报考这个专业的时候,就可以规划未来的职业。而国内这么多年过去了,很多人提到心理学,仍旧不知道什么是对口的工作。

我在心理咨询领域深耕这么多年了,我每一个环节都特别有研究,之前因为有很多对手,我就感觉这个事儿,可能我不是最合适的人吧,但是呢我最近找到一些资源,然后盘算了一下手里攒下的钱,我就想,管他是不是我呢,我就要做这件事情了,那就是提供一个全职咨询师完整成长计划的项目,在研究生的实习期,就可以得到很多超级专业的培养。

比如说个督啦、团督啦,都是由项目来提供的,然后咨询师什么端茶倒水的活儿都不用做,只要好好做咨询,练习理论实践就可以了。毕业之后呢,还有机会成为有五险一金、正经工作的全职咨询师,不用再到处打游击一样,自己还要再投入巨额的金钱来找督导啊,不同平台找来访啊,这些都本不应该是咨询师需要去考虑的。这个应该是社会的功能,是社会要去承担的责任。

那这个项目呢是4年的,明年就正式启动了,已经招募到了非常优秀的学生,开始这段旅程,我不知道有几个人能够坚持到最后,一起去创造这个行业的一种可能性,但我反正是下定决心了,这个决心有多大呢,我投了20万在这个项目上,算是给我这么多年的坚持一个交待吧。

我不知道结果会怎么样,如果钱花完了 ,最后也失败了,我也没有遗憾。因为其实现在,能够真的开始这件事情,我就已经很满足了。所以今天只是单纯地想跟大家,分享一下这个好消息,大家如果想关注这个事情的后续的话,可以关注公号,可能会分享得比较多点。

好了,我的年终总结就到这里了。希望明年再来总结的时候,又多了一些好消息可以跟大家分享。最后呢,送给大家一些新年祝福,希望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也许很难,也许这样坚持的人很少,但只要你看到有一个人在这样做了,就足够作为你前进的动力了。

我已经在这样做了,如果你也决定这样做,那就是两个人了。糖丸儿们这么多小伙伴,怎么也能凑出1000个人,只要有这么多人一起坚持,这个世界再大再复杂再难,我们都是可以互相支持一起走下去的。所以不用担心,继续用“我想”这样的态度来做生活的选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