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里的骨气和正气(五)

艺术的转折点又遇恩师相助

名师出高徒,好花总得绿叶扶。罗瘿公与其商议后改程菊侬为程艳秋。在这之后罗瘿公引导程先拜梅兰芳后又拜王瑶卿为师。罗当时意识到,梅兰芳当时大红大紫,且雍容华贵、大方舒展的梅派风格已渐形成,以程的性格和各方面条件看,难以亦步亦趋充当梅兰芳第二。所以转而再拜王瑶卿,显然希望王瑶卿能指点程找到适合他的特点的应走的艺术道路。

应当说,对程艳秋一生艺术发展起决定影响作用的不是梅兰芳,而是王瑶卿。一位罗瘿公,一位王瑶卿,这是程艳秋独创程派艺术、名闻国内外的两根巨大的支柱。若是没有这两个人,是不是能有程艳秋和程派,那就很难讲了。

王瑶卿是对中国京剧发展有着杰出贡献的革新家、表演家和教育家。他生于1882年(清光绪十八年),故于1954年,一生经历了晚清、北洋军阀、国民政府、日伪时期,最后赶上新中国,被聘为中国戏曲学校十大教授之首,之后荣任校长。他出身梨园世家,赶上了“同光十三绝”某些旦角名家如时小福、余紫云的晚年。目睹前辈艺术表演在精到之余,还觉似有不足。那时,青衣重唱,捂着肚子干唱,很少表情动作;花旦重做,剧目和表演受梆子影响较大,唱念又不大讲究。王瑶卿把青衣与花旦揉在一起,既重唱念,也重做表,称花衫。花衫行当的出现,使旦角的剧目也随之丰富,演唱艺术有所变化提高,开始了京剧旦角从早年偏重唱工到全面发展舞台艺术的转变。

王瑶卿的卓越成就并不全在舞台上,虽然他与须生泰斗谭鑫培搭档配戏,又有王家门许多独有戏,很有名气,成为百多年前的标志京剧成熟期的代表性人物;他的成功和功绩,主要在于培养后进的教学上。他极善于“因材施教”,根据不同人的不同特点,恰当指点使之各展所长,同中有异。梅、尚、程、荀,除程是王门正式弟子外,另三位与王瑶卿都有很深的师友关系,都受过王的指点和教益。王瑶卿却能一手指点出风格迥异的四位大师和艺术流派的创始人,令人惊叹。从“四大名旦”之后的几代京剧名旦(也包括后来去台湾的方家),直到今天年逾古稀的杜近芳、刘秀荣、谢锐青,无不或多或少地受到过王瑶卿先生的指点和影响。难怪人们以“通天教主”来赞誉王瑶卿的博学多艺、桃李满天下。

王瑶卿首先考察他的做人如何。王瑶卿住家大马神庙,靠近妓院集中的“八大胡同”,每到晚间,这一带是灯红酒绿,不少青年人把持不住心性,涉足甚而沉沦其间。程艳秋每晚去王家,严守罗公教导,宁肯多走二里路,绕道而行,避开妓院集中地,路上目不斜视,低头疾行。这使王先生觉得这孩子有心胸,不一般,能管得住自己,那真要好好教教他。

于是,王瑶卿把他叫过来,让他吊两段听听。听后,王先生不禁皱眉。原来程艳秋的嗓子“倒仓”后,出现了一股能高能低、能屈能伸,就是不合当时青衣唱工规格的“诡音”(也称“鬼音”,即脑后音)。不少有经验的前辈,对程的这异乎寻常的嗓音,大多摇头,认为“诡音没饭”,他们心目中的青衣唱工规格还是陈德霖、孙怡云那种刚劲高亮的老派唱法。王瑶卿不愧为卓有见地的戏曲教育家,他经过深思熟虑后,把程叫到跟前,语重心长地说:“你这条嗓子比较特别。这种音,要是模仿别人、随俗当令,就'没饭’;要闯,就'有饭’。”程艳秋听懂了,体会到老师的一番苦心:不能走别人走过的现成的路,要自己摸索,去闯,闯出一条新路。他感谢老师点悟他的金玉良言,下定了“闯”的决心。在王瑶卿具体指导下,他终于探索出一套与众不同的、以气催声的演唱方法,创造出千古绝唱、风靡中外的程腔。
程腔是程艳秋在传统京剧旦角唱腔的基础上,结合并充分发挥个人特长,革新创造而成;换言之,是“闯”出来的结果。不闯,就不会有变革,也不会有程腔。这“闯”的艺术思想,正是王瑶卿对程艳秋画龙点睛的指点,是千金难换的至理明言,从此开辟了程艳秋焕然一新的艺术道路。
对于程艳秋的艺术成长,王瑶卿太重要了。王先生不仅指点程传统老戏,把老腔翻新教给他。从1922年起,程艳秋开始排演新戏,早期新戏概由王瑶卿创腔、导演,中期以后程的新戏,由自己进行唱做的创造,再经王先生订正,坚持三十年不辍。程结婚后,每天晚上照例仍去大马神庙求教;成名大红后,仍不时去王家,一待就是半夜,有时戏散了不回家,在外面随便吃点东西就去大马神庙。如果仅仅出于尊师,而不是在王瑶卿这座艺术宝库中,随时随处可以捡拾到不可胜数的艺术珍宝的话,那么程艳秋也不会几十年不辍的那么入迷了。

(0)

相关推荐

  • 刘秀荣生前回顾学艺经历:我坐了两回科

    刘秀荣老师 京剧表演艺术家 王派传人 从小与京剧结缘 我祖籍是浙江绍兴,太祖辈从事茶商,后进京做官.祖父.父亲和姑姑都是戏迷,所以一家子都特别热爱京剧.我的祖父是刘鸿声派老生的戏迷,嗓子好,我父亲原来 ...

  • 一册画传慰戏魂——写在《王瑶卿画传》正式出版之际

    王瑶卿说:"我原籍本是清江." --<我的幼年时代> 他从舞台上袅袅而来,穿过晚清,穿过民国,如雕塑矗立于新中国.他是京剧史上的一代宗师,戏曲史上的百科全书.他叫王瑶卿 ...

  • 淮安京剧百年三杰

    今天是大师梅兰芳的诞辰日.梅大师的艺术造诣世所公认,但是很少人知道梅大师与淮安渊源颇深:他的授业恩师.他的同台搭档中都有淮安人. 以下文字写于2014年,大师冥诞120周年之际. 首先声明,以下只是一 ...

  • 京剧里的骨气和正气(四)

    倒仓的险境和"伯乐"的挺身相救 程菊侬一登台唱戏,就能给师门挣钱了.每天挣的"戏份儿",如数交给荣蝶仙.徒弟能挣钱了,荣蝶仙心里高兴,几年辛苦,没白操心,对菊侬 ...

  • 京剧里的骨气和正气(六)

    美满姻缘和更加发奋:半年竟然能排演七出新戏! 程艳秋十九岁时,与同庚的果素瑛结婚了,是梅兰芳夫妇一手撮合的. 程艳秋不是梨园世家,果素瑛(原名秀英,素瑛名为婚后罗瘿公所改)却是梨园之后.她父亲果湘林工 ...

  • 京剧里的骨气和正气(八)

    程砚秋的演艺事业越来越成功,自己又怎样看待呢?他有自己的人生感悟. 1931年12月11日他公开发表了<检阅我自己>一文,回顾十年来演绎新编剧目的得失,加以反省甚至是批判.他说,罗瘿公先生 ...

  • 京剧里的骨气和正气(二)

    还是想接着说说程砚秋大师. 他以艺明世:程派艺术以其独特的唱念做舞方式传承了几代人而且还在发扬光大中. 他以德照人:程的做人处事方式浓缩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高尚的人格情怀. 再说他的故事之前,请关注 ...

  • 京剧里的骨气和正气(三)

    京剧里的骨气和正气(三) 心酸的童年和残酷的学艺经历 程砚秋(1904-1958),原名承麟,满族.北京人,后改为汉姓程,初名程菊侬,后改艳秋,字玉霜.1932年起更名砚秋,改字御霜.     幼年家 ...

  • 素说《论语》:里仁篇(十五)

    一原文里仁第四4.15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

  • #京剧里的老故事# 一次,翁偶虹到金少山...

    #京剧里的老故事# 一次,翁偶虹到金少山家里商量剧本<钟馗传>的修改事宜,恰巧赶上杨小楼的女婿刘砚芳也在.刘砚芳有个儿子叫刘宗杨,一直跟随杨小楼学习武生(杨无子,遂将宗杨视为可继承杨派衣钵 ...

  • 《早安京剧》独家专访杜近芳(五)英国女王特别邀请“东方皇后”

    <早安京剧>独家专访杜近芳(一)幼年学戏被老师打 <早安京剧>独家专访杜近芳(二)传统戏我丢不了 <早安京剧>独家专访杜近芳(三)林巧稚"状告" ...

  • 一段感情里,如果你有这五种感受,那你就放手吧

    一个人的主动和单相思 如果在一段感情里,明明是两个人的事,但是却要一个人来承受.一个人主动,一个人被动,那主动单相思的那个人会过得特别疲惫.对对方很关心,但是对方没有回应你的爱,就会特别痛苦. 猜来猜 ...